孩子做事總是不能有始有終,了解「蔡戈尼效應」,就會找到方法

2021-02-18 初戀情懷

在接孩子的校門口,總能聽到家長的抱怨,孩子做什麼事情總是做到一半就沒耐心了,做作業的時候,不是上廁所,就是吃東西,怎麼也坐不住。

送孩子去學畫畫,每次總是畫到一半就放棄了。 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沒耐心,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煩惱。如果這種做事的態度一直持續下去,長大了就會一事無成。

在這種情況下,父母不必焦慮,利用「 蔡戈尼效應 」要正確引導,讓孩子能正確認識事物,並明白堅持下去的理由,不會輕易放棄。

孩子做事總是不能有始有終,了解「蔡戈尼效應」

在1927年,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蔡戈尼,做了這樣一個實驗:

他讓一些人安排了22件簡單的工作,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如果一半人沒做完就會被停止。做完試驗後,他讓這些人立刻回憶剛才的工作內容,出乎意料的是,未完成工作的人可以平均回憶68%,而完成工作的只能平均回憶43%.

因此,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作「蔡戈尼效應」:這是人們與生俱來的一種驅動力, 當人們的某種動機得到滿足的時候,就不容及記住 ,當願望沒有達成的時候,這種動機就會使人們印象深刻。

有關這種心理,曾經有一個有趣的小故事,有一位作曲家特別愛睡懶覺。

他妻子每天早晨會彈奏鋼琴上的幾個 和弦 ,但只彈奏一半,然而由於作曲家對作品,有著一種類似於強迫症的狀態, 他無法忍受一首曲子的不完整, 因此每次都會不再想要睡覺,起來把整首曲子彈完才罷休。

當孩子出現半途而廢現象的時候,家長可以利用蔡戈尼效應,告訴孩子尚未完成事情的美好,激發孩子的自主性。

孩子習慣做事半途而廢,多半出於三個原因

當人們在做一件事,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就會因為一些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的作用,而產生放棄原計劃的想法。孩子尚小,心智還沒有那麼健全,做事就會更容易半途而廢。

1、孩子意志力的缺乏

由於孩子的年齡小,考慮問題沒那麼多,他們只會關心事情的趣味性,而不會想完不成這件事會有什麼後果。

在父母的寵愛下,孩子會認為即使放棄了,也不會受到懲罰。

因此,每當孩子在放棄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父母大多這樣考慮: 「孩子還小,不要累著了」。 而不是積極鼓勵地去說:「要堅持,再努力一下,你就成功了!」

2、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

孩子們在很小的時候,就熟知小貓釣魚的故事,老師同樣以此教育孩子做事要專心致志。

三心二意是大多數孩子都有的通病 ,孩子的好奇心強,往往一些小小的事情就能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3、興趣的缺乏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很多家長願意跟風,看到別人家孩子學什麼,就會給孩子報好多興趣班,結果沒堅持幾天,孩子就不想學了,原因就是他不感興趣。

所以,作為家長要 探索孩子的心理,明白孩子的興趣所在 ,並大膽激發,時常告訴孩子堅持下去的理由。根據孩子的情況,理性地去給孩子報興趣班。

運用「蔡戈尼效應」,對孩子的好處顯而易見

蔡戈尼效應的實驗證明,每個人都具備一定的意志力,並用這樣的意志力完成某件事情,只是人們將這種意志力,運用時所面對的任務不一樣,其產生的結果也就不同。

1)會讓孩子的學習生活有條不紊

做事半途而廢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危害,孩子在做事產生放棄的念頭之前,也會有一些心理鬥爭,也不願意隨便放棄,孩子之所以放棄, 是因為注意力的分散或是禁不住誘惑。

孩子的可塑性很強,很容易堅持去做一件事,在老師和家長的正確引導下,才有可能成為遵守紀律的好孩子。

2)幫助孩子樹立時間觀念

我們會發現,做事有始有終,不輕易放棄的孩子,意志力會比同齡孩子強,更重要的是他們懂得如何利用時間,有著良好的時間觀念。

這些孩子會按時完成老師和家長布置的任務,並且會在一天中合理安排自己要做的事,執行力和自覺性也很強,想不優秀都難。

3)建立自我反饋能力

孩子要想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心裡就會有一個概況,比如會計算一下完成任務的時間、完成情況以及任務的重要性等。

這些問題都會等著孩子思考 ,在這個過程中,無異於一份任務反饋表。孩子如果堅持這種思考模式,自我反饋能力也會增強。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臺或媒體的文章,本平臺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面證明,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

相關焦點

  • 讓男生離不開你的方法:蔡戈尼效應!
    文|桃子談情蔡戈尼效應是一種記憶效應,指人們對尚未處理完對事情,比已經處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的深刻。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男生會對初戀念念不忘的原因。我們每一個人對於每一件事情,都習慣了有始有終。對於那些越是有挑戰性的事情,就越是能夠吸引我們。這樣的心理效應像極了歌詞裡唱的那樣: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 孩子不愛閱讀?巧用蔡戈尼效應,讓孩子對課外書念念不忘
    而這種由於剌激過多強或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現象,就是「超限效應」。本來孩子還想著看書的,但你一直嘮叨說教,孩子就會產生不耐煩或逆反現象——你讓我看,我偏偏不看。  因此,不要因為想說而滔滔不絕,要多考慮孩子的感受,換位思考,注意方式方法,不要一味嘮叨說教。
  • 孩子做事總是分心?家長試試「斯特魯普效應」,提高孩子注意力
    類似的情況悠悠父母也有注意到,平時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明明很簡單的內容卻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去完成,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孩子很容易分心。不是想吃水果,就是要去廁所,總之就是不能安靜地坐在書桌前學習。其實孩子做事分心的情況很常見,父母們不妨嘗試一下「斯特魯普效應」。一、什麼是「斯特魯普效應」?
  • 孩子做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3方法讓孩子做事情有韌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容易把孩子的這種行為叫做虎頭蛇尾或者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做事情虎頭蛇尾的害處:「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或者「虎頭蛇尾」的做事方式,只會把孩子拉進失敗的旋渦。而一個做事有始有終的孩子,才會認真、負責地對待每一件事情,進而憑藉不斷的努力走向成功。
  • 為什麼孩子會沉迷動畫片?原來這個心理效應在「作怪」
    當你繼續堅持這是一個圓圈時,大多數孩子可能會「噗」你一句,如果旁邊剛好有一支筆,Ta會迫不及待地幫你把圓的缺口補上。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蔡戈尼效應(Zeigarnik Effect)。蔡戈尼效應有什麼作用呢?
  • 孩子做事愛磨蹭?「比馬龍效應」,幫助孩子變成「時間掌控者」
    不良學習習慣(貪玩)貪玩是小孩子的共性,因為貪玩,總是習慣將自己的事情拖到最後去做,先玩後做,學習任務總是不能按時完成;孩子寫作業時一般都會有不良的學習習慣,就像蘭蘭一樣,她對於作業上寫出來的字的要求精益求精,這固然好,可每個字都要求精益求精,不行就擦去重新再來,這種心理有點接近強迫症的表現。
  • 做事,有始有終,做人,堂堂正正!
    文/飛魚這一生,做人要堂堂正正,因為身正不怕影子斜,做個正直正義的人,才能夠做到問心無愧,做事要有始有終,這樣才能顯示出一個人的品格,人生,不僅要學會做人,也要學會做事,才能在這個社會中立足。意思是告訴我們,做人要有良心,做事要講誠信,人要堂堂正正地做人,事要做到有始有終,欲速則不達,不能急於求成,做人,一定要腳踏實地,最平凡的日子,就是最幸福的人生。
  • 那些星座做事有始有終,從不半途而廢
    金牛座金牛座不僅非常固執,做事情也很慢,也不會著急,對待任何事情都有鑽研的精神,慢工出細活說的就是他們。但是當他們認真起來,沒有人可以阻止他們決定要去做的事情。他們認定的事情九頭牛都拉不回來。同樣在愛情方面,金牛也是認定一個人從始至終都不會變。
  • 孩子做事沒耐心,經常半途而廢怎麼辦?3招教你改掉孩子壞習慣
    文|萱媽(戳↑關注,你想了解的的育兒知識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我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需要一個好的開始,好的開始可以讓我們完成更快的積累,如果沒有一個好的開始,是很難有結尾的?但是,任何事情的成功,不僅需要好的開始,更需要好的結尾。
  • 孩子做事積極性不高怎麼辦?父母用「霍桑效應」,幫助孩子更自覺
    很多時候,當孩子正在做作業的時候,父母會發現自己監督孩子做作業會讓孩子做的更快,但是一旦沒有監督孩子做作業之後,他們就會開始表現得很懶散,做事積極性非常低,這其實是霍桑效應。其中父母應該要採用以下三個方法:高質量陪伴父母要想更好地利用霍桑效應,那麼父母應該要多加陪伴孩子。陪伴孩子並不是說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在孩子旁邊看電視看手機,父母應該要多跟孩子一起做共同的事情。
  • 為啥孩子關鍵時刻總是掉鏈子?了解「詹森效應」,才能走出困境
    其實關於這樣的案例,在生活當中還是有很多的,有很多父母都會發現孩子在關鍵時刻就會突然掉鏈子,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呢?因為本身有些人的心態就不是很好,尤其是孩子處於少年時期,他們的心態還沒有發展成熟,所以他們在做事的時候,是更容易變得被動的。所以每一個孩子在關鍵的時刻掉鏈子都是有著其中的原因存在的,如果細緻化的去了解這個問題的話,那麼我們可能聯想到的就是詹森效應。孩子掉鏈子的原因完全就是因為詹森效應在作怪而已。
  • 孩子做事半途而廢?原因在這裡,試試「遊戲化」方法讓他有始有終
    所以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小的時候做事能夠專注,能夠持之以恆,因為這樣才能夠讓孩子長大後更容易獲得成功。只是真正能夠做到的孩子真的是鳳毛麟角,大部分的孩子總是朝三暮四,喜新厭舊,他們很難在同一件事情上堅持很長的時間。
  • 孩子做事畏手畏腳怎麼辦?使用「馬太效應」,讓娃放開手腳
    在孩子還小時他需要的不是父母的批評,更加需要的其實是鼓勵,這不是說父母不能批評孩子,而是要明白肯定和鼓勵要多於批評,不然的話孩子就會變得畏手畏腳。 馬太效應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好的會更好,差的就會更差,如果你的學習一直都很好,那麼很有可能你會一直保持下去,因為你已經進入一個好的狀態當中,如果你的學習一直都很差,那麼很有可能接下來的學習你依然是很差。可以看到馬太效應是有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如果父母懂得運用馬太效應,就能讓孩子變得大膽和開朗起來。
  • 孩子總是情緒不定?了解「鐘擺效應」,幫助孩子告別不良情緒
    周末和幾個老朋友一起吃飯,不經意間就討論到了孩子的一些問題:「我們家璐璐總是喜怒不定,一會兒哭了一會兒又笑了,唉,我真是拿她沒辦法啊!為什麼孩子總是這樣情緒不定呢?」「我們家亮亮也是,自己整天總是陰晴不定,也不知道小腦瓜裡一天天在想些什麼,總是一會兒高興一會兒難過的。」
  • 孩子優柔寡斷?父母要了解「布利丹效應」,讓孩子做事更果斷
    可是令淘淘媽媽沒有想到的是,孩子雖然乖巧聽話地想要只選擇一樣最想吃的零食,但是卻遲遲無法做出決定。孩子在零食貨架前徘徊了很久,一樣樣零食拿起來又放下了,孩子做選擇樣子十分糾結。孩子的舉動讓淘淘媽媽覺得有一些心煩,「怎麼買個零食還這麼優柔寡斷?」其實,淘淘的這種表現不過是因為受到了布利丹效應的影響。
  • 如何培養孩子社會責任感?「羅森塔爾效應」助力孩子實現自我價值
    ——《正面管教》對孩子都過度保護,孩子自己解決難題的機會實在太少,隨著孩子的成長就會演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好多孩子做事虎頭蛇尾的,學習的自覺性差,只要家長深究原因就會發現,孩子缺乏很重要的東西,那就是責任心。
  • 巧用心理學「登門檻效應」應對拖延問題
    我們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上學的時候,暑假留的作業,假期總是找各種理由拖延,一直到開學的前一天晚上或者開學的時候,才開始利用各種技巧匆忙完成。然後你再說:「能不能幫我把洗衣液倒進去?」室友可能猶豫一下,給了你一個白眼之後,還是幫你把洗衣液倒了進去。
  • 孩子做事總開小差怎麼辦?家長不用急,不妨試試「斯特魯普效應」
    做事總愛開小差,是很多孩子都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很多家長都對此感到十分頭疼。其實有時候很多事情在冥冥之中都是有關聯的。比如,對於孩子缺乏專注力這樣一個問題,家長可以適當的運用「斯特魯普效應」。所謂的「斯特魯普效應」,是來自心理學上的一個測試。
  • 做人乾乾淨淨,做事有始有終!
    做事,就兩個字:堅持。一腔熱血未必能成功,堅持到底必定有收穫。如果輕易放棄,只會和成功失之交臂,多堅持一會,多忍耐一次,也許就會有意外的驚喜。做事,要有始有終。別三心二意,有頭無尾,再累再苦,也得堅持,再痛再疼,也要忍住,吃不了苦的人,永遠不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