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積極性不高怎麼辦?父母用「霍桑效應」,幫助孩子更自覺

2020-11-08 寶貝萌晗說

很多時候,當孩子正在做作業的時候,父母會發現自己監督孩子做作業會讓孩子做的更快,但是一旦沒有監督孩子做作業之後,他們就會開始表現得很懶散,做事積極性非常低,這其實是霍桑效應。

所謂的霍桑效應是指當人們開始感覺到自己被別人密切關注著,那麼他們的言行舉止就會開始有所改變,往更好的方向去改變。

所以父母要是巧妙用霍桑效應,那麼會對孩子有三大幫助:

  • 提升孩子自信心

孩子要是發現自己被父母密切關注著,那麼他們就會感覺到認同感。自然而然他們就會開始增加自己的自信心,從而更為熱情更為積極地面對學習。

孩子自信心提升之後,他們就會想要用更好的方式反饋給父母,自然他們也會更加的熱情積極。

  • 使親子關係更為和諧

父母要是想要採用霍桑效應改變孩子,那麼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肯定就會更多。通過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不斷溝通交流,有助於彼此感情的進一步深入。

同時父母還會發現通過一階段的相處,自己與孩子之間能夠更好地理解對方,這很有助於親子關係的提升。

  • 利於孩子情緒的調節

父母的關注能夠及時感知孩子情緒的好壞,從而父母就能及時疏導孩子,並且對孩子進行情緒的引導。這樣孩子不僅情緒能夠得到調節,同時父母還能承擔孩子知心人的角色。

父母要是能夠及時引導孩子的情緒,那麼孩子就會更加積極樂觀。

正是因為霍桑效應能夠及時讓孩子對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出調整,所以父母應該善於利用霍桑效應,幫助孩子變得更加自覺。

其中父母應該要採用以下三個方法:

高質量陪伴

父母要想更好地利用霍桑效應,那麼父母應該要多加陪伴孩子。陪伴孩子並不是說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在孩子旁邊看電視看手機,父母應該要多跟孩子一起做共同的事情。

比如可以一起參加家庭聚會,一起出去旅遊,一起做益智活動。父母只有高質量陪伴孩子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才能知道孩子的優點以及缺點,只有這樣父母才可以更好地幫助孩子。

  • 多和孩子談心

父母要想利用霍桑效應,最主要應該要多和孩子進行談心活動。父母與孩子多進行深度交流,那麼父母就能全方面了解孩子的思想,他們就能明白孩子的困惑,就能明白孩子內心的不足點,就能知道孩子對自己的想法,而孩子也能更好地了解父母。

深度交流有助於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友好相處,能夠讓孩子與父母之間更好地交流,所以父母應該時常找孩子談心。

  • 給孩子說話的機會

很多父母在跟孩子相處過程中總是具有權威性,讓孩子不敢說出自己內心真實想法。但孩子越是不敢說出真實想法,所以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說話態度,要懂得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要讓孩子有說話的機會。

只有孩子敢於說出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之後,他們才能更好地向父母傳達自己內心的東西,父母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幫助孩子。

孩子要是做事不夠積極,其實這是非常不利的。他們就不能很好地投入大量時間在任何事情上,這就會導致他們一事無成。所以父母應該要積極引導孩子做事認真,主動積極地應對任何事情。

相關焦點

  • 孩子學習積極性不高怎麼辦?巧用「霍桑效應」,讓孩子主動學習
    所以小妞的父母就每天帶著小妞一起學習,讓她去看課本,去背書,學習練字。可小妞根本就不喜歡學習,整天就是父母在背後催著孩子走。孩子學得特別的痛苦,這也讓小妞的父母非常的納悶,到底應該怎麼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好?
  • 孩子處事積極性不高?家長巧用「霍桑效應」,被關注的孩子更自覺
    小果很難做到自覺,並且沒有父母的關注,對待學習的態度就不端正,學習成績自然退步了。孩子在感知被關注,有家長監督的時候,對待學習的態度就會更為積極,這背後其實是&34;在起作用。善用&34;教育的積極意義:1、 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感受到家長的關注,感覺自己是被期待、被認可的,孩子的自信心就會大大提升。面對學習就會更加積極,更有熱情。渴望獲取一定的學習成果回饋給父母。
  • "霍桑效應":有一個會傾聽的父母,是孩子最大的福氣
    "霍桑效應":有一個會傾聽的父母,是孩子最大的福氣!在育兒心理學中,有一個很著名的"霍桑效應",說的就是傾聽的好處,父母要了解!美國芝加哥郊區有一家名為霍桑工廠,擁有一流的工作環境、完善的福利制度、醫療設施、養老制度等等。
  • 孩子變叛逆,很大原因是渴望被父母關注,父母要善用霍桑效應
    導讀:孩子變叛逆,很大原因是渴望被父母關注,父母要善用霍桑效應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變叛逆,很大原因是渴望被父母關注,父母要善用霍桑效應!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霍桑效應」,才是提高孩子學習專注力的重點,家長該提早了解
    文 | 呵護寶寶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一旦不聽話,非打即罵,這是許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最喜歡用的方式。畢竟,熊孩子太多,只有讓孩子感到害怕,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讓孩子變得更好,可以不叛逆,聽從自己的意見。想要讓孩子學習好,光吼是沒有用的,家長需要做的不只是讓孩子聽從。
  • 父母輔導孩子時,該不該盯著他?心理學「霍桑效應」會告訴你答案
    或許「霍桑效應」會告訴你答案。霍桑效應是指當一個人在被人盯著的情況下做事情,那麼這個人的行為,以及言語都會有很大的改變,因為他想給別人更好的印象。所以小孩子做作業的時候肯定是需要人盯著的,因為小孩子想給父母非常好的印象,也想在父母面前表現,從而獲得父母的鼓勵,或者獲得其它的小獎品。
  • 「霍桑效應」帶給家庭教育的兩點啟示
    輔導孩子寫作業,是小學生家長每天的必修課。你可能會發現當你在孩子身旁一直呆著的時候,他的作業會寫得很快,正確率高,但是一旦你離開,平常三十分鐘的作業他能寫一個多小時,而且錯題會多到你壓制不住自己的怒火。
  • 心理學「霍桑效應」告訴我們,孩子做功課時,家長應該盯著他們
    關於輔導孩子寫作業要不要盯著這一問題,不同的人是持不同的觀點的。有的父母認為寫作業是孩子的首要任務,他必須要養成自覺完成的習慣,再加上在一旁盯著還會干擾他們思考,所以這些父母認為應該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學會「敬而遠之」;而有的父母則認為小孩子的專注力和自覺性還沒有定型,為了培養孩子的習慣以及保證孩子的作業質量,因此家長們有必要在一旁進行輔導。
  • 同樣是盯著孩子做作業,為何效率會有天壤之別?霍桑效應了解一下
    導讀:同樣是盯著孩子做作業,為何效率會有天壤之別?霍桑效應了解一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同樣是盯著孩子做作業,為何效率會有天壤之別?霍桑效應了解一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輔導孩子做作業時,父母該緊盯著他嗎?運用「霍桑效應」或有見效
    或許「霍桑效應」會告訴你答案。霍桑效應是指當一個人在被人盯著的情況下做事情,那麼這個人的行為,以及言語都會有很大的改變,因為他想給別人更好的印象。所以小孩子做作業的時候肯定是需要人盯著的,因為小孩子想給父母非常好的印象,也想在父母面前表現,從而獲得父母的鼓勵,或者獲得其它的小獎品。
  • 孩子做事拖沓、不積極,巧用3個心理學效應,孩子變得更主動
    ,做事拖拖拉拉,幹啥都不積極,當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時,不少家長都會下意識地採用棍棒教育,希望孩子能夠在疼痛的教訓下,主動積極地做事情。這種棍棒教育的方式確實能夠在短時間內驅使孩子主動做事情,但是從長期來看,這種方式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叛逆,討厭父母的管教方式。
  • 【教育心理學】霍桑效應:父母需要學會關注孩子的情緒
    霍桑效應也稱為霍索恩效應,是指當人們知道自己成為觀察對象,而會改變行為的傾向。這個效應起源於1924年-1933年之間一系列的研究。由哈佛大學的心理專家梅奧教授為首的研究小組提出的這一概念。
  • 孩子學習不主動?利用「霍桑效應」滿足孩子情感,激發學習動力
    導讀:孩子學習不主動?利用「霍桑效應」滿足孩子情感,激發學習動力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學習不主動?利用「霍桑效應」滿足孩子情感,激發學習動力!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做事愛拖拉,這3個心理學效應很有用,父母不妨試一試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總是慢慢悠悠,做事拖拖拉拉,幹啥都不積極,當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時,不少家長都會下意識地採用棍棒教育,希望孩子能夠在疼痛的教訓下,主動積極地做事情。這種棍棒教育的方式確實能夠在短時間內驅使孩子主動做事情,但是從長期來看,這種方式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叛逆,討厭父母的管教方式。現代家庭教育都融入了心理學教育法,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妨試一試一些很經典的心理學原理,或許會收到不一樣的效果。
  • 孩子添亂怎麼辦?父母別急著責罵,用「南風效應」更有幫助
    面對孩子的添亂行為,其實父母不該急著責罵孩子,試試"南風效應"更有幫助。所謂的"南風效應"是讓父母巧用寬容,採用和風細雨"南風式"教育,這樣所得到的效果遠遠強於懲戒。
  • 孩子優柔寡斷?父母要了解「布利丹效應」,讓孩子做事更果斷
    二、為什麼孩子做事會優柔寡斷?此前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段小視頻,一位寶媽吐槽自家孩子做事的時候總是會優柔寡斷。於是寶媽把數學作業和語文作業都放在孩子面前,讓孩子選擇一門功課開始寫作業。結果孩子猶猶豫豫不知道從哪一門開始寫起,就這樣糾結了半個小時。
  • 了解「霍桑效應」,這種方式教育孩子,可以培養優秀孩子嗎?
    但他卻還是不急不慢的,絲毫沒有一點緊張狀態,每次在家學習時,總是坐不住,學習態度極不認真。父母為此也是非常頭疼,找不到好的解決辦法,只好在孩子學習時,坐在孩子的一旁對其"監督"。一段時間後,孩子的學習成績真的有所上升,取得較大的進步。因此,父母覺得這種教育方式是非常正確的,於是便兩個人輪流對孩子進行"監督"。這種教育方式是一種很好的行為,但也不是適用於任何孩子的。一些孩子在學習時,非常不希望父母在自己的身邊。
  • 用「霍桑效應」引導孩子,孩子愛學習主動性又強,媽媽快來學一招
    雖然父母其實對於認真學習的孩子十分滿意,但是在孩子面前從未流露出這種情緒。久而久之,慢慢長大的曉偉對學習再也沒有興趣,因為學習對他來說代表的就是父母的責罵。慌了神的父母意識到自己平時教育孩子上的缺失,但是想要改變曉偉的想法卻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 孩子做事太被動?父母利用「CAR」心理需要模型,培養孩子積極性
    但從第三天就開始嫌棄孩子了:「一放假就是玩,還不趕快去寫作業!」想必大部分父母都有這樣的煩惱,孩子做事太被動,父母催一催,他就動一動;父母不催,孩子很少會積極主動去做。於是,很多孩子到了開學前一天,才火急火燎地趕作業。做事情拖延、沒效率,不僅影響學習,在以後的工作中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 孩子學習不自覺?「鳥籠效應」能解決,父母不催不吼省心了
    原先不會自覺學習的孩子,每天都需要父母催著寫作業,吼著去看書,結果在這個效應的影響下,學習心態變得越來越好。卡爾森一遍又一遍跟跟人解釋,自己並沒有養鳥,但總是換來客人不相信的眼光。沒辦法,卡爾森只好買了一隻鳥放進籠子裡。於是,詹姆斯的「鳥籠效應」就奏效了。其實,「鳥籠效應」就是一種心理暗示,哪怕一個人對一類事物並不感興趣,但是說的人多了,自己就會感興趣,或者做出人們期望的行動來。所以,把「鳥籠效應」用在引導孩子學習上,也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