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霍桑效應」告訴我們,孩子做功課時,家長應該盯著他們

2020-08-27 萌娃小包子

關於輔導孩子寫作業要不要盯著這一問題,不同的人是持不同的觀點的。有的父母認為寫作業是孩子的首要任務,他必須要養成自覺完成的習慣,再加上在一旁盯著還會干擾他們思考,所以這些父母認為應該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學會「敬而遠之」;而有的父母則認為小孩子的專注力和自覺性還沒有定型,為了培養孩子的習慣以及保證孩子的作業質量,因此家長們有必要在一旁進行輔導。

在這個問題上,我的同事小雅是後一種觀點的絕對支持者,因為她自己的孩子寫作業就三心二意,作業完成的不好成績自然也不如人意,為了提高孩子的成績,她有一個學期專門花時間盯著,不僅會在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進行監督,還會在孩子寫完作業之後進行檢查,小雅笑稱這就是她每天下班後的「副業」。

學期結束之後小雅的這份「副業」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老師誇獎她的孩子不僅學習習慣變好了,成績也提高了很多,其他家長都以為小雅給孩子報了什麼培訓班,然而事實卻是——只要「盯」著孩子、給孩子關注,就能夠引發孩子的改變。

霍桑效應

小雅和她孩子的經歷其實可以用霍桑效應來解釋,霍桑並不是做這次實驗的心理學家的名字,實際上它是一座工廠的名字。

心理學家梅奧和其團隊為了研究如何提升工人的工作效率而在霍桑這個工廠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實驗分成很多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研究一種變量對工人工作效率的影響,比如改變照明情況看是否會影響工人的工作效率。但是一番實驗下來,梅奧及其團隊發現,照明條件、休息時間、就餐情況、工作環境的改變都無法明顯影響工人們的工作效率。

而當心理學家在後面的過程中不斷找工人們談話,了解他們的需求、聽取他們的建議亦或者抱怨之時,卻發現霍桑工廠的工人們工作效率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變化,就是因為工人們覺得自己受到了關注,因為他人的關注,所以他們覺得自己是受重視的,這樣一來他們會做出更加優秀的行為從而來符合他人對自己的重視。

除此之外,心理學家聽取他們心聲的做法還很好的讓他們把自己心中的不滿發洩出來,這又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他們的情感需求,改善了他們的人際關係,自然能夠振作他們的士氣從而提高工作效率了。

簡單來說,霍桑實驗就是在告訴我們,當人意識到自己正在受到他人的關注之時,他們會刻意的改變自己的行為或者說話方式。就好像我們會在外人面前表現得更優秀而在自己人面前表現得更隨意一樣,人的言行舉止是會因為外界的關注而改變的,而小雅的孩子也正是因為小雅對自己的積極關注,認為自己備受重視,所以會做出一些符合小雅期望的行為從而來證明自己的價值。我們也可以借鑑小雅的做法,運用霍桑效應的力量來教導孩子。

運用霍桑效應的力量教導孩子

1,多參與孩子的生活

就連小花小草的生長都離不開合適的氣候與肥沃的土壤,人的成長也更加需要精心對待。不是給孩子一口飯吃,給他們一張床睡,讓他們以為就是在養孩子了,父母們還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這才是在養育一個有血有肉的人。馬斯洛曾提出過非常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這個理論概括的講述了人這一生的幾大需求,除了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一定要達到之外,還不能少了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等。

雖然孩子的年紀很小,但是他們也像成人一樣需要愛、需要尊重,父母們需要多參與孩子的生活,即便工作再忙,也不要忘記孩子的生日,不要以工作忙為理由拒絕參加他們的校內、校外活動,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正在被關愛和關注的。

2,多聽聽孩子心聲

家長們平時在和孩子進行溝通時不要自顧自的說話,自己像竹筒倒豆子一樣說著,卻不給孩子發言的機會,又怎麼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對他們的關注呢?就像霍布斯所講的一樣:「傾聽對方的任何一種意見或議論就是尊重,反之,打瞌睡、走開或亂扯就是輕視。」

傾聽孩子的心聲除了能夠體現我們對他們的尊重和在意之外,還可以讓孩子很好的把自己內心的不滿發洩出來,雖然孩子很小,但是學業的壓力還有校園人際關係的壓力也會讓他們像霍桑工廠的工人一樣需要發洩的途徑。當他們把生活學習的不滿都說出來之後,不僅他們自己內心更舒暢從而在學習上更有積極性,就連我們家長也可以藉此機會來看看自己的行為是否需要糾正。

3,多表揚鼓勵孩子

因為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所以霍桑工廠的工人才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們也可以通過表揚和鼓勵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從而造就自己。孩子做得好本是想獲得父母的關注和肯定的,結果父母們卻視若無睹,那無疑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從而走下坡路。做得不好的時候本來需要父母的鼓勵來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和支持,結果收到的都是嘲諷和打擊,那也自然無法重新振作起來。所以適當的表揚和鼓勵是非常有必要的,孩子在表揚和鼓勵背後看到了關注、愛、肯定,就會更願意做出父母期望自己做的行為。

因為關注可以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覺得自己受重視,所以他們才會變得越來越優秀,但是家長們也要記得「過猶不及」的道理,古語有云:「太強必折,太張必缺。」一旦對孩子的關注過度了,那就會變成「控制」,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也需要自己的成長空間,當然不會喜歡這種帶有監視性質的關注,這一點也需要父母們多多注意,學會正確的運用「霍桑效應」的正面力量積極的改變孩子,給他們關注的同時也別忘了給他們思考、生活的空間。

相關焦點

  • 父母輔導孩子時,該不該盯著他?心理學「霍桑效應」會告訴你答案
    文丨崔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輔導孩子做作業是一門學問,有的家長認為孩子自己做作業培養孩子責任感,所以他不會盯著孩子做作業。但是有的家長認為孩子自己是做不好作業的,所以就會一直盯著孩子,那麼輔導孩子作業時該不該盯著他呢?
  • 輔導孩子做作業時,父母該緊盯著他嗎?運用「霍桑效應」或有見效
    文丨崔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輔導孩子做作業是一門學問,有的家長認為孩子自己做作業培養孩子責任感,所以他不會盯著孩子做作業。但是有的家長認為孩子自己是做不好作業的,所以就會一直盯著孩子,那麼輔導孩子作業時該不該盯著他呢?
  • 同樣是盯著孩子做作業,為何效率會有天壤之別?霍桑效應了解一下
    導讀:同樣是盯著孩子做作業,為何效率會有天壤之別?霍桑效應了解一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同樣是盯著孩子做作業,為何效率會有天壤之別?霍桑效應了解一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心理學"霍桑效應",這種方式教育孩子,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嗎?
    但這種教育方式真的能讓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所提高嗎?家長到底該不該盯著孩子學習?父母在監督孩子學習時,也是非常的安靜,並不是我們想的這種,就坐在孩子身邊眼睛狠狠的盯著他。而是自己找來一本書,與孩子一起學習,這種教育方式就是非常可行的。一段時間後,孩子的學習成績真的有所上升,取得較大的進步。
  • 盯著孩子做事情,會讓他們變得懶惰,有遠見的家長只做這3點
    盯著孩子做事情,這是很多家長習以為常的動作。有的家長覺得,孩子還未進入學校教育,各方面發展都未完全,所以任何事情都需要家人盯著;有的家長認為,如果不盯著孩子,他們很容易就開始胡亂地出「事故」,惹父母生氣。但是,大多數家長忽略了一個問題,到底該不該盯著孩子做事情?如果不盯著孩子,是不是能夠更好地讓孩子自由發揮?
  • 了解「霍桑效應」,這種方式教育孩子,可以培養優秀孩子嗎?
    當孩子學習時,或做作業時,坐在孩子的一旁起到"監督"的作用。但這種教育方式真的能讓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所提高嗎?家長到底該不該盯著孩子學習?這個問題很多家長很有不同的看法,有表示贊同的,也有表示不贊同的,說法不一。但所有家長的初心都是一樣的,都希望孩子學業有成,成為棟梁之才。
  • 「霍桑效應」帶給家庭教育的兩點啟示
    輔導孩子寫作業,是小學生家長每天的必修課。你可能會發現當你在孩子身旁一直呆著的時候,他的作業會寫得很快,正確率高,但是一旦你離開,平常三十分鐘的作業他能寫一個多小時,而且錯題會多到你壓制不住自己的怒火。
  • 【教育心理學】霍桑效應:父母需要學會關注孩子的情緒
    霍桑效應也稱為霍索恩效應,是指當人們知道自己成為觀察對象,而會改變行為的傾向。這個效應起源於1924年-1933年之間一系列的研究。由哈佛大學的心理專家梅奧教授為首的研究小組提出的這一概念。
  • 「霍桑效應」,才是提高孩子學習專注力的重點,家長該提早了解
    「霍桑效應」,才是提高孩子學習專注力的重點,家長別再罵孩子了。李老師對於孩子的教育非常在行,興許是因為職業的原因,他對孩子格外地好,別人家的小朋友都會爭吵著要買東西,沒有道理可講,可是李老師不一樣,他和孩子的溝通非常有效,是我們羨慕不來的一個模範家庭。有一次孩子不小心打翻了別人的牛奶,按理來說,孩子需要道歉,畢竟是自己做錯了。
  • 人的本能自我保護——霍桑效應
    別盯著他人看安全感在自己心裡誰都想給他人留下好印象心理學原理——霍桑效應又稱霍索恩效應,就是當人們在意識到自己正在被關注或者觀察的時候,會刻意去改變一些行為或者是言語表達的效應。東子解析——無論從事什麼工作,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只要是走出家門,我們就會成為觀察者和被觀察者。這種觀察有時是有意的,更多是無意的。每個個體都希望給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所以,當我們上班、上街或參加活動時,總是要精心裝扮一下自己。
  • "霍桑效應":有一個會傾聽的父母,是孩子最大的福氣
    中國人自古以來講究長幼有序,這也使得很多古板的父母,從來不會和孩子好好說話,只知道擺家長的權威,強行幹涉孩子的生活和興趣愛好。不知道各位家長平時會不會看《少年說》,它是一檔很有意義的青少年心理釋放表述節目。其中有一期上臺吐槽的小女孩叫做周孟琳,她和母親的一番對話,值得深思。
  • 孩子學習積極性不高怎麼辦?巧用「霍桑效應」,讓孩子主動學習
    可小妞根本就不喜歡學習,整天就是父母在背後催著孩子走。孩子學得特別的痛苦,這也讓小妞的父母非常的納悶,到底應該怎麼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好?有的父母他們屬於忽視型的父母,對於孩子的一個成長變化視而不見,孩子得到了好的成績,進步特別大,父母卻看不見,總是忙自己的事情,忽視孩子的一個感受,這樣的做法導致孩子得不到應有的關注,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學得再好都沒用。而孩子這種因為得不到關注,而變得消極的心理反應,正是受到了霍桑效應的影響。
  • 孩子學習不主動?利用「霍桑效應」滿足孩子情感,激發學習動力
    導讀:孩子學習不主動?利用「霍桑效應」滿足孩子情感,激發學習動力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學習不主動?利用「霍桑效應」滿足孩子情感,激發學習動力!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用「霍桑效應」引導孩子,孩子愛學習主動性又強,媽媽快來學一招
    用霍森效應分析,曉偉父母的做法在心理學上是大錯特錯了,會嚴重阻礙孩子對學習的興趣。1霍桑效應分析孩子的行為和心理霍桑效應其實最早是起源於管理學的,應用於企業工廠管理方面。研究者通過實驗證明,當他們選取的幾名員工收到心理暗示:領導在更多關注你、認同你,他們的工作效率會得到大幅提高。按照這個理論,如果孩子在學習時得到了家長的關注和認同,那麼他主動學習的自覺性和認真程度也會不斷提高。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很多家長都如同曉偉家長一樣,很難讓他們對孩子說出認同的話,都是說教得多,誇獎的少。
  • 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
    霍桑效應或稱霍索恩效應,起源於1924年至1933年間的一系列實驗研究,由哈佛大學心理專家喬治.埃爾頓.梅奧(George Elton Mayo)教授為首的研究小組提出此概念。基本原理:所謂的「霍桑效應」,是指那些意識到自己正在被別人觀察的個人具有改變自己行為的傾向。心理學上的一種要求特徵。20世紀20-30年代,美國研究人員在芝加哥西方電力公司霍桑工廠進行的工作條件、社會因素和生產效益關係實驗中發現了實驗中效應,稱霍桑效應。
  • 家長總說孩子「廢物」?別輕易貼標籤,「霍桑效應」給你科學解釋
    導語:孩子總是與我們家長的期望相去太遠,於是有些恨鐵不成鋼的父母會給孩子貼上很多負面的標籤,「廢物」,「不聽話」,「膽小鬼」等等,卻不知道這樣刺激他們的辦法,並沒有任何作用,反倒讓孩子「破罐子破摔」。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很具有攻擊性,一言不合就總喜歡用拳頭說話,我們看到很多新聞上孩子因為父母的打罵,要麼選擇自殺,要麼結束家長的生命,這都是語言暴力對孩子性格上的傷害。
  • 家庭教育中家長和老師應該了解的心理學規律
    孩子不好教,怎麼說都聽不進去;學習成績不好,又沒有積極性怎麼辦;針對教育中的難題,家長不妨多學點心理學,掌握一些可實際操作的教育心理技巧,這些規律也適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2美分,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他們向老人發誓,他們再也不會為他玩了!
  • 霍桑效應 (Hawthorne Effect)
    霍桑實驗是管理心理學中的一個著名實驗,是關於人群關係運動的實驗研究。1924—1932年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梅奧(Mayo,George Elton,1880—1949)主持的在美國芝加哥郊外的西方電器公司霍桑工廠所進行的一系列實驗。
  • 心理學:要讓一個男人對你越愛越深,就要懂得運用「霍桑效應」
    什麼是「霍桑效應」?霍桑效應是由哈佛大學心裡專家梅奧提出的,他們對工廠的工人採取實驗,最終獲得了研究成果,並取名為「霍桑效應」。他通常指的是,當人們意識到自己正在被關注或者觀察的時候,會刻意的去改變一些行為或者是言語表達。
  • 父母必讀的十大兒童教育心理學效應
    這種由於家長的期待和愛而產生的積極效應便叫做羅森塔爾效應,在小學低年級的小孩中最容易產生。因此,聰明的家長應該把這種效應傳遞給孩子,這對孩子的成長大有益處。02超限效應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使人感動,準備捐款。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