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狡猾的孤獨感:四個步驟,幫助你打破「孤獨思維」的循環

2020-11-08 鋼鐵防彈玻璃心

當我們的關係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時,孤獨感就會悄悄找上門來。當我們感到不受歡迎或被孤立時,也會發生這種情況。孤獨感很狡猾,它不僅僅在你一個人的時候欺負你,當你在一個滿是人的房間裡時,你依舊可能會被孤獨感侵襲。

在以下情況中,我們最容易產生孤獨感:

  • 我們覺得自己好像不合群。

  • 我們感覺不到支持或與周圍的人有聯繫。

  • 我們失去了對我們而言很重要的人,比如伴侶、朋友或家庭成員。

  • 我們長期獨自生活,卻渴望有人陪伴。

擁有某種形式的社會支持對我們的幸福感來說極為重要。持續的孤獨會導致抑鬱症、焦慮症,並增加其他健康問題的風險。

孤獨感的負向循環。

孤獨實際上本身就是一種負向循環。當你感到孤獨時,你會害怕孤獨,產生抑鬱、焦慮的感覺,害怕與人進行社交,從而導致更多的孤獨感,讓你感到更孤獨。這個漩渦會不斷把你拉到它的中心,讓你與現實社會隔離開來。

感到孤獨實際上是很艱難、痛苦的一件事,所有情緒上的傷痛都是如此。但這裡有一個小小的好消息要告訴你:孤獨只是一種感覺,而感覺是可以改變的。如果你能下定決心對孤獨感發出「挑戰書」,開始改變你的生活,就有可能打破「孤獨思維」的循環。

我們如何戰勝那狡猾的孤獨感呢?

第一步:探索一下你的孤獨感,問自己以下問題:

  • 為什麼我感到孤獨?

  • 我是在孤立自己嗎?

  • 當我和別人在一起的時候,我還會感到孤獨嗎?

  • 我相信沒有人能理解我的處境嗎?

分析你感到孤獨的原因可以幫助你決定在哪裡需要做出最優先的改變。這並不總是一個容易的任務,所以與諮詢師或其他專業人士交談,或者與家人朋友談談心,都會有助於你順利度過難關。

小技巧:儘量避免把自己和別人進行比較。

這是一個很容易陷入的陷阱,因為它很容易讓人別人過得很好,然後覺得自己很糟糕。記住,外表是具有欺騙性的。社交媒體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人們傾向於分享他們最好的一面、他們快樂積極的時刻、被朋友和家人包圍的、充滿笑容的照片。即使他們可能真的比你過得好,這也只是一個瞬間的留念而已。事實上,不少人在拍照片時,心裏面的感覺並沒有表現出來的那麼美好。

第二步:改變需要付出時間和努力。

受到某種打擊後感到孤獨是非常普遍的。這時,你的生活似乎完全變樣了。就我個人而言,我的生活從忙碌的工作、與人交流,變成了大部分時間都在家裡度過的生活。我每天都在與孤獨感戰鬥。

試著把你獨處的時間當作一個機會。利用這個機會試著去追尋某個愛好、努力恢復健康、找一本好書或有聲讀物、聽聽音樂或看看新聞。

你可以準備一張清單,列出有哪些你能夠做的、能夠轉移你對孤獨感的注意力的事情。日後當你感到孤獨時,你可以掏出這張列表看看有沒有什麼事情可做。陪伴不一定是兩個人的事情,珍惜自我的陪伴也很重要。

第三步:建立信心。

還記得我前面說過的話嗎?「不如別人好的」感覺只是一種感覺,只要是感覺,就能夠被改變。建立信心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大量的時間和努力。

為此,你需要付出一些實際行動,然而當你被孤獨感侵襲後,在公共場所想要感到舒適是非常困難的。你可能會覺得好像別人在評判你、看著你,這種感受會讓你承受巨大的壓力。

所以,你可以選擇一些不那麼激烈的活動來培養自己的信心。比如說,從短途旅行開始,只去一家相對安靜的小咖啡店,試著去熟悉那裡的環境和噪音。然後,慢慢地向更大、更繁忙的環境前進。這段過程可能會花費很多時間,也會有一些失敗的經歷,流淚、沮喪、沮喪,但最終,你的信心會開始逐漸建立起來。

當你有了足夠的信心(這可能需要花費一段時間)後,你甚至可以試著建立一些新的關係,主動發起談話或邀請他人共度時光,這可能會令人感到害怕和擔憂,尤其是如果事情進展不順利,遭到了拒絕。當你感到情緒低落,難受的時候,別擔心。你可以回到第一步、第二步,你總是可以重頭再來的。

第四步:建立社會關係。

有抑鬱症、焦慮症、或者長期感到孤獨的朋友,看到這幾個字可能就會覺得恐懼吧。對此我表示十分理解。

社會關係包含許多種關係,我們可以從最簡單、輕鬆的關係開始培養,比如說父母、親戚、好朋友。

有時候與親朋好友見面可能很困難,你也不想這麼做。但電話、視頻聊天和其他形式的交流也不失為一種選擇。經常與你的父母、親朋好友進行交流,哪怕只是簡單的問候,都能夠強化你的社會關係,減少你的孤獨感。

當你感到可以進一步發展時,你可以考慮尋找感興趣的團體或組織,這些組織可能是抑鬱症互助小組、心理問題支援小組、某位明星的粉絲團等。你們的共同興趣和經歷會為你們提供話題和共鳴,讓你們更容易建立起社會關係。

如果您住在偏遠地區或交通不便,這對你來說可能是一個挑戰。但好消息是,現在已經是2020年了。網絡上有著各種各樣的在線對話、討論的組群,如果無法你親自參加面對面的對話,那麼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它甚至比親自參與活動要感到更輕鬆一些。

通過這種方式,你可以逐漸建立起新的屬於你的社會關係。在建立新關係的時候,不要忘了時不時地鞏固一下已有的社會關係。你的社會關係越強大,孤獨感就會離你越遠,你就會生活得更快樂。

此外,你可以嘗試參加一些志願者服務,為你的社區做貢獻。這有助於讓你感覺良好,提高你的自我價值感,而且這種互動可以幫助你與新的人建立聯繫。

親愛的,即使你此刻感到孤獨,這也這並不意味著你會一直這樣。你總是可以做出一些努力,讓自己活得更快樂一些,讓臉上的笑容出現得更頻繁一些。


相關焦點

  • 「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5招擺脫孤獨感
    編者按:孤獨是現代社會「隱藏起來的時疫」,通常人們認為吸菸、酗酒和鍛鍊等生活方式才會影響健康,其實,孤獨對健康的傷害也不容忽 視。三,電子產品日益發展起來,雖然縮減了時空距離,卻使人們的圈子變小,導致人際關係變淡,漸漸疏遠產生孤獨感。四,一個人的本身性格也與產生孤獨感有著一定的聯繫。性格內向的人常常會缺乏安全感,會去擔心自己說的話不被認同從而選擇沉默,不敢去表達,因而容易引發孤獨。
  • 孤獨等同每天吸菸15支 5招擺脫孤獨感
    來源:人民健康網編者按:孤獨是現代社會「隱藏起來的時疫」,通常人們認為吸菸、酗酒和鍛鍊等生活方式才會影響健康,其實,孤獨對健康的傷害也不容忽視。熱鬧背後的孤獨感曾有人說,現在的年輕人看起來很熱鬧,其實每個人都活得像一座孤島。
  • 孤獨等同每天吸菸15支,5招擺脫孤獨感
    孤獨是現代社會「隱藏起來的時疫」,通常人們認為吸菸、酗酒和鍛鍊等生活方式才會影響健康,其實,孤獨對健康的傷害也不容忽視。四,一個人的本身性格也與產生孤獨感有著一定的聯繫。此外,孤獨還可能影響個體的睡眠模式和邏輯推理等機能。
  • 為何你總感到孤獨?如何處理孤獨感?<3>
    也有些人是自己從內心發展出的孤獨感,也許覺得自己不被愛,不該被愛或感到沒有自信等等。儘管身處在人群中依然感覺格格不入,在有意或無意地將自己從社會中抽離而形成的孤獨感。所以說孤獨感形成的原因有各式各樣,不過幾乎所有孤獨感都不是一天一夜造成,而是慢慢堆疊成型的。
  • 為何你總感到孤獨?如何處理孤獨感?<1>
    孤獨感是一種主觀體驗,並沒有一定的標準,不管你是獨自一人,還是擁有一大群朋友,你有感到孤獨的時候。孤獨感在人類文學和心理學中一直是長期探索的主題,而他在人的生理和心理上也有著很重要的地位。也許你認為孤獨感不就是朋友少,沒有對象不是嗎?確實表面理解是這樣,不過孤獨感卻有著更深切值得注意的意思。
  • 為何你總感到孤獨?如何處理孤獨感?<2>
    而孤獨感也是這樣,它會提醒我們是時候社交了,我開始感到孤單失落難受了。這是為了避免痛苦難受,我們就會想到尋找社交,為什麼會有這種奇怪的機制?其實這個不難理解,社交確實在我們一般人生命中有著蠻重要的位置。
  • 緩解孤獨感的兩種方式:為什麼你總是感到孤獨?主要還是因為太懶
    孤獨感的本質是源於:對已經失去、尚未得到、幻想中的自身之外的其他客體,所懷有的一種痛苦的渴望。無論你是逃避現實還是更加徹底的選擇放棄,這都是缺乏勇氣面對現實的表現。因為現實中總是充滿了不確定性的,你其實也並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孤獨,什麼時候能夠走出孤獨。
  • 幫助孩子走出孤獨陰影
    孩子是父母的指路明燈,當孩子深陷孤獨的陰影中時,都需要父母照亮前行的方向。其次,要消除孩子內心的孤獨感,還要教會他如何去結交朋友。父母應該鼓勵和引導孩子,帶他們走出房間,親近自然,體驗社會,找機會去接觸同齡的小夥伴,學會玩耍,學會交際,學會分享。
  • 心理學家教你用「習慣循環法」打破焦慮感
    你永遠無法徹底擺脫舊習慣,因為這些習慣早就以神經元相互連接的方式刻在了你的大腦中。換句話說,當你不斷學習新事物時,神經元之間會建立新的連接,新的習慣由此漸漸養成。 習慣循環(Habit Loop)是什麼? 一個習慣是由三個因素構成的:1.觸發因素 2.慣常行為 3.獎勵。
  • 抑鬱症:打破「思維反芻」循環的5種方法
    這種錯誤認知有時會帶來不停的「思維反芻」使我們沉浸在情緒痛苦之中。而情緒痛苦是抑鬱症最令人難以忍受的情況之一,要改善這種情況,我們需要停止「思維反芻」的循環,把我們從情緒痛苦的影響中脫離出來。小張分享5種打破這種循環的方法:1.不要相信你所想的一切你的情緒很容易模糊你的視線。情緒低落常常使人覺得生活沒有希望,但認識到這些觀點是疾病的症狀並不是真正的現實是很重要的。
  • 與生俱來的孤獨感
    說到孤獨感,或多或少,每個人都有。不同時期,不同場合,或是人生的不同階段。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觸:沒人懂我,我是孤獨的,孤獨到別人進不來,孤獨到自己出不去。總覺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孤獨的一個,內心的某處封存起來,既不屑於和別人求同存異,也不願新的事物加進來。有些時候的孤獨感是讓人享受的,有些時候的孤獨感是讓人失落的,主要是取決於當下的環境和主觀意識的感受。孤獨感是與生俱來的,不是因為你是一個人就必定孤獨,也不是有人陪伴,就不孤獨。
  • 你是否經常感到很孤獨?如果是,你需要衝破身上的閉鎖心理
    每個人在一生中,多多少少都會感到一些孤獨感。孤獨的心理,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自己與他人無法建立出良好的社交互動,而感到自身被世界隔絕的一種心理感受。有時候儘管你身處人群當中,但假如你無法跟這個圈子裡的人,構建出一種和諧、愉悅、放鬆的互動方式,好像你跟他們不是一個世界的人似的,你就會感到孤獨。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每個人都會遇到這種情況。
  • 關於孤獨的5個主要誤解
    讓我們破除這5個誤解。誤解2:孤獨永遠對你不利誤解三:孤獨是老人的問題這個誤解可能源於年齡歧視,而不是數據。事實證明,孤獨感在年輕一代中更為普遍。近來,解決廣泛的孤獨感的許多努力集中於老年人。例如,3月,眾議院通過了立法 其中包括與老年人的社會隔離和孤獨感相關的支持服務和建議。
  • 職場媽媽,如何培養孩子具有成長型思維,分四個步驟
    小結,培養孩子具有成長型思維,有以上三個優點,那麼如何來做呢,具體有四步。03 培養成長型思維的四個步驟如何培養孩子具有成長型思維,分四個步驟:幫助孩子理解、仔細觀察、命名及教育。,那麼想一想如何幫助孩子建立成長性思維。
  • 你以為你餓了,可能只是有點孤獨:科學家發現人的飢餓感和孤獨感...
    本文轉載自「學術頭條」 當人們缺少食物和社交時,會產生「飢餓」和「孤獨」的感覺。飢餓讓人胃中空虛,孤獨讓人心中空虛,它們給人的感受是如此的相似。因此,很多人可能會贊同這樣一種觀點:社交和食物一樣,是人類的基本需求。
  • 《我戰勝了抑鬱症》:別讓你成為孤獨的星星
    《我戰勝了抑鬱症》一書中說道,抑鬱症的人其實是孤獨的,他們最需要的是來自外界的開導和幫助。這話非常有道理,哪怕你給一個善意的安慰,都能讓抑鬱患者感到溫暖,感到沒有被拋棄,感到不是一顆孤獨的星星,讓他們沒被忘記。在網上看到了一段視頻,醫生正在複診患有抑鬱症的孩子,正巧碰上孩子在看書,就順嘴誇了句:這孩子真用功。
  • 別讓孤獨帶走你的健康(下)
    近年來,國際上有關孤獨危害的研究不斷刷新著人們對它的認識。科學家們的研究結果警示我們:孤獨能傷人。因此,老年人應走出孤獨,遠離孤獨。戰勝孤獨更多要靠自己,老年朋友不妨試試以下幾個方法。這都會讓你發現許多有趣的人和事,使你不知不覺地融入他人,孤獨感也能得到顯著緩解。
  • 你為什麼感到孤獨?
    這時候的我們會有這樣一種奇妙的感覺,總是期待著有人來找自己聊天,可是當真的有人和你聊起來的時候,又想快點結束聊天,一個人待著做自己喜歡的事。有時候我們暗示自己,覺得孤獨也是一件快樂的事,一個人隨心所欲,無需去遷就誰,也成了一种放松。但又會在這樣不斷重複循環的狀態下,孤獨感倍加。
  • 研究表明,20多歲的人最孤獨,60多歲的人孤獨感最低
    孤獨是一個普遍而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影響健康、福祉和壽命。為了尋求有效的幹預措施,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檢查了導致不同年齡段孤獨模式的心理和環境因素。結果發現,年齡與孤獨感呈非線性二次關係(Wald statistic=5.48, P=.019);20多歲的人最孤獨,60多歲的人孤獨感最低,45歲左右是另一個孤獨高峰。
  • 《十一種孤獨》:揮之不去的孤獨感,正是脫胎換骨的自我修煉時
    十一個故事,十一種人生,感受與自己契合的孤獨感同時,卻讓人陷入更深的孤獨情緒。平靜的敘述,灰白的書面文字,書中孤獨的人,現實閱讀的我,敘事者冷酷的述說孤獨,傾聽者陷入自我追憶:經歷雖各不相同,可我似曾相識的同他們一樣感到無比孤獨過。而即便如此,作為作家,耶茨給予的透明感,反而令人在感受孤獨和苦楚的時候也能欣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