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母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9年通過決議,把每年的2月21日定為世界母語日,提倡使用母語,以保存語言和文化多樣性。
據統計,目前世界上共有7000多種語言,但佔世界97%的人口所說的語言僅佔世界語言種類的4%,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語言在學校和網際網路上使用。數以千計的語言基本進入不了教育體系、新聞媒體、出版物和公共場合。如果不能採取有效的挽救措施,全世界超過50%的語種將瀕臨消亡。
目前,一些國家在保護少數民族語言上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威爾斯語、加泰隆尼亞語和加拿大的印第安語得到較好保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認為,人類對母語的保護仍需加大力度,確立官方語言、編撰字典、編寫多語教材、完善語言存檔和傳播制度等都是保護母語的有效途徑。
由來2月國際母語日----宣傳圖片21日定為"世界母語日",同當年孟加拉國爭取獨立有關。1952年,當孟加拉還屬於巴基斯坦時,民眾為爭取把孟加拉語列為官方語文之一進行示威。2月21日當天,警察向一群示威者開槍,有五名示威者被殺。孟加拉獨立後,為這幾位"語言烈士" (Language Martyrs) 建立紀念碑。
現狀世國際母語日界目前有7000多種語言,但使用其中96%的語言的人口只佔世界總人口的4%。教科文組織負責非物質遺產事務的官員斯米茲指出,世界超過一半的語言都面臨消失的危險,幾乎每兩個星期就有一種語言消失。如果不採取措施,可以肯定的是,幾百年後地球上使用的語言將只剩下幾百種;如果有大量切實的行動,並有足夠的資金支持,或許會剩下幾千種語言。但總的來說世界語言多樣性的前景非常暗淡。斯米茲指出,通過政府的有效措施語言的消失能夠被遏制,威爾斯語、加泰隆尼亞語和加拿大的印第安語的保存都是成功的例子。
我國現狀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的發展中國家。除漢族外,已確定民族成分的有55個少數民族,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8.5%,分布在佔全國總面積約55%的土地上。55個少數民族中,除回族、滿族已全部使用漢語外,其他53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隨著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一些少數民族語言正在面臨消亡的危險。儘管中國在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保護方面已經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其語言多樣性保護形勢依然嚴峻。據中國民族語言學會名譽會長孫宏開教授介紹,有幾種少數民族語言已經處於完全失去交際功能的狀態,如滿語、畲語、赫哲語、塔塔爾語等;有20%的語言已經瀕危,如怒語、仡佬語、普米語、基諾語等;40%的語言已經顯露瀕危跡象或正在走向瀕危。
保護蒙古語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