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不願回答問題?也許是提問方式不對

2020-12-09 騰訊網

提問,作為最普遍的教學手段之一,是讓英語課堂充滿創生性的前提。「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學生的思維過程往往從教師的提問開始。因此,提問是課堂是否具有創生性的前提和關鍵。精彩的課堂源於精彩的創生,而精彩的創生源於精彩的提問。因此,教師務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提問的藝術。

本期,三好教師聯盟為老師們分享主題「課堂教學的提問與反饋」中的如何提問,以及提問的原則,幫助老師們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01 提問的方法

1.多採用發散性提問

按照提問和解答的性質,我們可以把提問方式分為聚合性提問和發散性提問。前者要求直接明了地準確回答,一般只有一個準確答案,是對學生已學知識的記憶強化;後者是開放性的,學生需要整理已學知識,展開想像。發散性提問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更有利於課堂的創生性。

2.多採用「交際性」提問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提問不能僅局限於「知識性」提問,而要更多採用「交際性」提問。「交際性」提問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感知新知,檢測對已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是交際操作和活動的一種形式,是一種高層次的提問方式。

如提問學生:「What do you do? What does your father do?」,讓學生根據實際問題回答;然後再提問:「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讓學生在小組中展開討論。這樣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更多與職業有關的名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多讓學生提問

教師要鼓勵學生多提問,而學生的提問有時往往是教師意想不到的,是在教師預設之外的。例如,在教學中依據教學內容提問學生:

T: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S1: I like spring best.

T: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S2: It is warm.

T: Why do you like it best?

S3: Because it is a very beautiful season. Everything comes back to life. Trees turn green and flowers come out.

T: What can you do in spring?

S4: I can enjoy beautiful flowers and it makes me happy.

02 提問的原則

提問是課堂創生的前提,但提問要講究藝術,不能隨意、盲目、過濫,要有一定的原則。

1.目的性原則

提問要有目的,教師提問並非無的放矢的隨意發問。提問的目的主要是:喚起學生注意,鼓勵學生參與;檢查學生的準備情況;調控整個教學過程,導入新課。

2.趣味性原則

設計問題要有一定趣味性,使學生在思索答案時感到有趣而愉快。教師要著眼於課文,巧妙構思問題,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

3.啟發性原則

要多提一些能抓住教學內容的內在矛盾及其變化發展的問題,為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在提問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可以創設問題情境,設計一些多指向、多途徑、多結果的問題,強化訓練學生的思維意識。

4.量力性原則

提問要切合學生的實際。教師要認真挖掘教材,設計一些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問題,選擇不同的對象,對基礎知識的內容提問時可以面向中低程度的學生,對知識難點提問時就要面向中高水平的學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5.鼓勵性原則

學生回答問題後,教師應及時、恰當地評價學生,以肯定和鼓勵為主。即使學生回答不正確,教師也應肯定其勇於回答問題、勇於發表見解的精神,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創生性。另外,教師在提問學生時要多用鼓勵性的課堂用語,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幫助他們克服自卑心理。

總之,提問是一門學問,是一種教學藝術,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問題提得好,就像一塊石頭投入平靜的水中,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精彩的課堂隨之而來。因此,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有必要認真對待並深入研究課堂提問的藝術。

相關焦點

  • 學生不願回答問題?也許是課堂提問的方式不對
    提問是教學的靈魂,是完成教學目標的主要方式,也是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動力。肯尼基·胡德曾說:「教學的藝術全在於如何恰當地提出問題和巧妙地引導學生作答。」但現階段,大部分教師未能認識到這一點,認為提問就是提出一個問題,然後讓學生做出正確解答。這種提問方式不但機械性強,而且很難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 考研複試中導師經常提問的4個問題,難度不大,但如何回答是關鍵
    考慮到今年的情況特殊,考研複試可能會採取線上方式進行,當然也可能會採取現場方式進行複試。但是無論採取哪一種考研複試方式,在複試中基本上都會有導師和考生之間的互動環節,導師會對考生提出問題,然後導師根據考生的回答來打分,分數會影響最終的考試成績中。
  • 談判時,一定要輕鬆回答對方的提問,把控全局
    談判者在談判桌上的提問動機複雜、目的多樣,談判者往往沒有了解問話動機,按常規回答,結果反受其害。而一個高明的回答,都是建立在準確判斷對方用意的基礎之上,並獨闢蹊徑,富有新意的。(3)不該回答的絕不回答。在談判中,回答問題越明確、全面就越顯得愚笨。回答關鍵在於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如果什麼問題都全盤託出,就難免暴露自己的底細了,以至於給自己帶來被動。
  • 老師喜歡提問什麼樣的學生?
    既然提問是一種師生互動,那麼關鍵就在「互動」上:老師和學生之間得有交流,才能稱得上互動。那麼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上最主要的交流方式是什麼呢?答案是:眼神交流。課堂是一個特殊的場所,除了提問之外,師生之間幾乎沒有用語言交流的機會。那麼老師靠什麼判斷學生是否在認真聽講、小腦袋瓜是否跟著老師的思路在轉?對,就是看學生的眼神。
  • 提問比回答更重要:如何提出一個好問題?
    我們常說,提出一個好問題,往往比獲得一個好答案更重要。每一個事後被證明偉大的答案,最初都起源於一個極妙的問題。一個好問題,是具有建設性的,是富有創造力的。它能激發人們的好奇心,讓人不斷思考、學到東西,甚至獲得洞見。一個好問題,甚至不需要回答,就能讓人醍醐灌頂。
  • 應屆生面試HR常見提問問題以及回答思路(2)
    HR往往會通過面試提問來考察應屆生到底是不是符不符合自己的招聘需求,所以HR常問的問題無外乎應屆生的自我認知、職業規劃與選擇、實習經歷、教育經歷、職業素質、期望值等問題,上篇文章簡單給大家解說下自我認知以及職業規劃與選擇問題,本篇文章再與大家解說下教育經歷、實習經歷
  • 別讓你的演講被提問環節毀掉,麥肯錫教你巧妙回答提問
    在一次演講中,也許你之前的分享思路清晰、表達準確、結論備受認可,但就像吉川一樣,在提問環節一旦出現差錯,整個演講就可能毀於一旦。面對不懷好意的提問者,面對對方無釐頭的提問,你該如何巧妙應對?重要的在於,通過將聽起來有消極印象的具體表達方式替換成抽象的表達方式,可以緩和具體表達方式帶有的攻擊性。策略4:回答對方問到的問題回答對方提到的問題,這聽上去理所當然,可是演講者答非所問,甚至讓人誤會其偷換概念的情況也不在少數。
  • 談判中提問與回答的技巧
    提問很有講究,比如哪些問題可以問,哪些問題不可以問,為達到特定目的應如何提問,以及提問的時機和場合等,對於一個談判人員來講都是需要掌握的。一、提問的技巧1、事前做好準備,最好是一些對方無法迅速反應的問題,以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時,也要防備對方採取這種策略,有效應對對方的反問。
  • 教師資格面試常見的面試官提問問題(60道)
    一、教學能力測試中如何回答面試老師提問的問題1.老師的問題一般是3-5個,如果時間多,可能會多問幾個,所以儘量少餘時間讓他們提問;2.回答問題時儘量不要說不知道;3.一般問問題由本課講的內容、對本課內容加深、本學科基礎內容、教育理念提問;4.表達方式上儘量口語化;5.要切中要害,不談無關、無用的內容
  • 【教學風採】教學中提問的問題
    提問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常用的一種相互交流的方式。課堂上提問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對於鞏固學生知識、啟發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素質都有重要的作用。教師通過提問,可以調查學情、反饋教學、引發思考、促進學習。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有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才能引發學生積極思考,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 情商高的領導:常用的5個提問方式解決問題
    如果有些難題運用正常的策略無法解決時,用迂迴提問也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贏過軍事理論家利德爾·哈特在《間接路線戰略》一書中說:「從戰略上說,最漫長的迂迴道路,常常優勢達到目的的最短路徑」如果這些難題運用正常的策略都無法解決時,可以嘗試用提問的方式,也許能得到好的結果。
  • 會提問是性價比最高的社交方式,你知道如何提出一個好問題嗎?
    一連串問題問下來,說實話,心裡是不舒服的。第一次見面,只是陌生人的關係,然而對方卻問這種私人問題,非常讓人反感。我對她也瞬間防備起來,不想回答她的問題,直接懟了一句:請問這些和我做臉有什麼關係?她倒是不以為然地回答了一句,「關心你」。
  • 在美國,老師用這樣的提問方式激發學生思考!(文末有福利)
    在項目中,學生先用氈製品、金屬片等不同材質的物品學習和體驗絕緣體和導熱體的特點以及熱傳遞的三種方式:輻射、對流和傳導。然後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和設計小屋的形狀,選擇怎樣的材質製作,完成設計後,大家動手操作,製作小屋。
  • 做個會提問的聰明家長,激發孩子主動思考與探索,帶娃從此不生氣
    >優質提問,指能讓被問者不假思索就樂意回答,並能為其帶來新發現的提問。劣質提問,指被問者不願回答也無新發現的提問。沉重提問,指被提問者不願回答,但有發現的提問。讓我們反思一下,通常我們對孩子的提問屬於哪種?
  • 在教外國人中文的時候,學生不配合,對外漢語老師應該怎麼做?
    在對外漢語教學當中,對外漢語教師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不配合,上課不願意開口回答問題,只肯回答一些簡單機械的題目,或者在齊讀時才願意開口。而外國學生不願開口回答問題,是對外漢語教學當中令老師頭痛的現象之一。
  • 培養問題意識,從教學生提問開始
    然而進入初中之後,課堂上問「為什麼」的學生反倒越來越少了。為什麼學生漸漸地就不提問了呢?他們真的所有問題都明白了嗎?時下國家大力倡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而問題意識是創新能力的前提條件。在我看來,目前我國初中教育在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這或許首先與傳統課堂的弊端有關。在以教師講授知識為主導的課堂上,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提問於是成了教師的「專利」。
  • 學生不願回答問題 美女老師大屏幕「點」誰是誰
    最近,該學院又出現「雷人」教學方式,一位美女老師為了給課堂找點「刺激」,借用幸運轉盤的方式來挑選答題學生。一位學生在微博上訴苦說:我現在看到大屏幕滾動就忐忑了……  這位麻辣女老師名叫李聰聰,在學院裡教影視劇作課。她將班上每個學生的名字輸入電腦,專門設計一種類似於幸運轉盤的抽獎程序。每次上課,她就將電腦帶去課堂,幻燈片打上。
  • 關於提問和回答哪個更重要的閒扯
    在頭條上,天天有人提問,天天也有人回答。對於知識的增長、社會的進步來講,是提問更有意義還是回答更重要呢? 不知有沒有人思考過這方面的問題呢? 今天在讀書的過程之中,恰好發現了一些有趣的思考。 觀點很鮮明,就是:提問更有意義。
  • 學生上課積極舉手,老師卻一次不點名回答問題,家長機智處理
    家長的疑問我可以理解,對於老師來說,課堂互動也是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考評,以語文課為主,老師不可能在一堂課中按照全班人數來提問,各位同學,雨露均沾,都能回答上問題,這樣也失去了積極舉手的意義。但是老師一次都不叫孩子回答問題,確實很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該怎麼辦呢?
  • 學生上課積極舉手,老師卻一次不點名回答問題,家長機智處理
    家長的疑問我可以理解,對於老師來說,課堂互動也是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考評,以語文課為主,老師不可能在一堂課中按照全班人數來提問,各位同學,雨露均沾,都能回答上問題,這樣也失去了積極舉手的意義。但是老師一次都不叫孩子回答問題,確實很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該怎麼辦呢?家長的溝通方式很重要,我們現在的家長,受教育程度普遍很高,大部分家長還是可以理解老師的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