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作為最普遍的教學手段之一,是讓英語課堂充滿創生性的前提。「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學生的思維過程往往從教師的提問開始。因此,提問是課堂是否具有創生性的前提和關鍵。精彩的課堂源於精彩的創生,而精彩的創生源於精彩的提問。因此,教師務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提問的藝術。
本期,三好教師聯盟為老師們分享主題「課堂教學的提問與反饋」中的如何提問,以及提問的原則,幫助老師們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01 提問的方法
1.多採用發散性提問
按照提問和解答的性質,我們可以把提問方式分為聚合性提問和發散性提問。前者要求直接明了地準確回答,一般只有一個準確答案,是對學生已學知識的記憶強化;後者是開放性的,學生需要整理已學知識,展開想像。發散性提問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更有利於課堂的創生性。
2.多採用「交際性」提問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提問不能僅局限於「知識性」提問,而要更多採用「交際性」提問。「交際性」提問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感知新知,檢測對已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是交際操作和活動的一種形式,是一種高層次的提問方式。
如提問學生:「What do you do? What does your father do?」,讓學生根據實際問題回答;然後再提問:「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讓學生在小組中展開討論。這樣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更多與職業有關的名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多讓學生提問
教師要鼓勵學生多提問,而學生的提問有時往往是教師意想不到的,是在教師預設之外的。例如,在教學中依據教學內容提問學生:
T: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S1: I like spring best.
T: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S2: It is warm.
T: Why do you like it best?
S3: Because it is a very beautiful season. Everything comes back to life. Trees turn green and flowers come out.
T: What can you do in spring?
S4: I can enjoy beautiful flowers and it makes me happy.
02 提問的原則
提問是課堂創生的前提,但提問要講究藝術,不能隨意、盲目、過濫,要有一定的原則。
1.目的性原則
提問要有目的,教師提問並非無的放矢的隨意發問。提問的目的主要是:喚起學生注意,鼓勵學生參與;檢查學生的準備情況;調控整個教學過程,導入新課。
2.趣味性原則
設計問題要有一定趣味性,使學生在思索答案時感到有趣而愉快。教師要著眼於課文,巧妙構思問題,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
3.啟發性原則
要多提一些能抓住教學內容的內在矛盾及其變化發展的問題,為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在提問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可以創設問題情境,設計一些多指向、多途徑、多結果的問題,強化訓練學生的思維意識。
4.量力性原則
提問要切合學生的實際。教師要認真挖掘教材,設計一些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問題,選擇不同的對象,對基礎知識的內容提問時可以面向中低程度的學生,對知識難點提問時就要面向中高水平的學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5.鼓勵性原則
學生回答問題後,教師應及時、恰當地評價學生,以肯定和鼓勵為主。即使學生回答不正確,教師也應肯定其勇於回答問題、勇於發表見解的精神,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創生性。另外,教師在提問學生時要多用鼓勵性的課堂用語,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幫助他們克服自卑心理。
總之,提問是一門學問,是一種教學藝術,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問題提得好,就像一塊石頭投入平靜的水中,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精彩的課堂隨之而來。因此,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有必要認真對待並深入研究課堂提問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