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代都城之謎解開,只待最終的考古確認
夏朝的都城在哪裡?對於今天的歷史學者來說,仍然是一個謎。然而,隨著考古學的出現,這一切即將揭開面紗。自上世紀20年代以來,上古時代的考古從未停止,主要目的是探尋中華文明的源頭。如今,在二里頭發現了類似夏代的遺址,但問題是,這個遺址為什麼能解釋為夏代呢?
-
峨眉山市龍池鎮發現一古墓 初步勘定其年代或為元末明初
原標題:峨眉山市龍池鎮發現一處古墓 初步勘定其年代或為元末明初 6月15日下午,在峨眉山市龍池鎮萬金路(龍池鎮萬店村至金川村)施工過程中,工人們在萬店村附近的路面上挖掘出一處古墓。根據施工工人現場拍攝的視頻,該墓深約3米,墓中疑似留有部分人體骨骸。
-
夏文化研究有新進展,考古發現二里頭遺址網格型都城布局
二里頭都城中心區的多網格式布局示意。國家文物局供圖河南周口時莊遺址「土墩」型倉儲建築俯拍圖。國家文物局供圖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新發現都城布局結構二里頭遺址現存面積約300萬平方米。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趙海濤介紹,這些新發現的道路和牆垣將二里頭都城分為多個方正規整的網格區域,多個區域內發現有不同等級的建築和墓葬,表明二里頭都城極可能已出現了分區而居、區外設牆、居葬合一的布局。這些新發現將為研究二里頭都城整體布局結構、社會分層、規劃思想、禮儀制度等提供重要資料。
-
據說它是目前發現的唯一一座帶城牆的夏代城市遺址
拋開二里頭文化到底是不是夏朝都城的爭論,就二里頭本身來說,除了沒有文字,而且這座大型遺址居然沒有城牆的存在,這給很多反對者提供了口實,雖然也有人用「大都無防」的觀點來反駁,但很難說服得了人。而在新世紀開始的時候,在河南滎陽市大師姑遺址的發掘中,人們驚喜地發現了巨大夯土城垣的存在,這座古老的城址距今至少3700年以上,正當傳說中的夏代晚期,它的發現了解決了夏時期城市到底有無城牆的爭議,為研究夏代城市生活和疆域範圍
-
成周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由國家詳細規劃建設的都城
從周武王選址,召公相宅,周公營建洛邑,再到周成王定鼎中原,成周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國家層面詳細規劃建設的都城。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定都成周,將都城名稱改為洛邑,此後,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周敬王為避「王子朝之亂」,從洛陽王城遷都到成周。
-
探索楚國早期都城的新思路
但凡研究楚史或楚文化,都城是一個繞不過的話題。作為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的楚國都城,在發展的每個時期都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由於非正統、非主流,文獻中對此記載甚少,因而造成了楚國都城問題的千年懸案。解決都城問題,對楚史、 楚文化研究的引導意義不言而喻。
-
唐朝曾設五座都城,兩座都城在山西省,一座都城在湖北省
唐朝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設置了五個類似於今天的直轄市的五座都城,號曰五都。安史之亂爆發,長安城被安祿山叛軍攻破。唐朝又暫時定都鳳翔,號稱西京。五都加上鳳翔,唐朝先後有六座都城。筆者今天就寫一篇文章,給大家講一下大唐五都的故事。 唐朝的上都,在隋文帝修建的大興城。
-
中國早期都城的設都制度
古今中外,有國就有都城。都城又稱「都邑」,或簡稱「都」「京」。在當今社會,都城(多稱「首都」)主要是指一個國家的最高行政機關所在地,通常是國家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中心。在設都制度上,世界各國存在一都制(如法國、俄羅斯)、兩都制(如玻利維亞)、三都制(如南非)、四都制(如沙烏地阿拉伯)之別,不同的都城在功能上有著明顯差異。基於國家安全考慮和經濟發展的需要,一些國家還曾遷都(如哈薩克斯坦、巴西),或對不同都城進行功能上的調整(如韓國、奈及利亞)。在中國古代漫長的歷史時期,歷代國家政權先後建造了200多座都城。所謂「早期都城」,是指早期國家階段的都邑。
-
新版歷史書首次正面陳述夏代歷史,詳細介紹都城遺址
老版歷史書對考古內容一筆帶過新版歷史教科書首次正面陳述夏王朝相關的考古內容,並直接點名洛陽二里頭遺址就是夏王朝的都城遺址。註:洛陽二里頭遺址的位置與規模,完全對應史書上對夏王朝都城的記載,唯一缺陷的是沒有自證文字,而這正是爭議所在,可以說是99%的事實,就差這1%的文字「證書」承認。
-
遼寧桓仁五女山,高句麗民族開國都城
五女山位於遼寧本溪桓仁滿族自治縣,這裡曾是高句麗民族開國都城,作為高句麗王城之一,桓仁五女山山城與吉林集安市的高句麗遺蹟一起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據說現在每年還會有高句麗民族的後人來這裡祭拜祖先。
-
北京適合作為都城嗎,為什麼很多朝代的皇帝都喜歡定北京為都城?
自從春秋戰國時代燕國選定北京為都城之後,我國眾多的朝代都把北京看成了一個好地方,認為這裡龍脈興旺,適合定都。但是北京就真的那麼適合作為都城嗎?其實也未必,北京也有它的不好的地理劣勢,但是為什麼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依然定在了北京了,或許了解完北京的歷史,你就會知道答案了。
-
文明璀璨,青銅伊始——淺談我國青銅器發展的初期:夏代青銅器
青銅器作為中國古代社會文明的標誌性成就,是在夏代出現的。河南偃師二里頭文化遺址和山西夏縣東下馮二里頭文化遺址中,發現有青銅烹煮器、酒器、兵器和樂器,還有鑲嵌綠松石獸面紋的牌飾大坑。據目前考古發現,這些皆為夏代晚期青銅器,早於此的器物還不大清楚。
-
淮陽時莊遺址出土夏代早期「糧倉城邑」系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
時莊遺址位於周口市淮陽區四通鎮時莊村,發掘出土28座夏代早期「糧倉」,是我國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糧食集中存儲的「倉儲城邑」,年代距今4000年-3700年,相當於文獻記載的夏代早期。城址座落在人工墊築臺地上,外圍發現兩周夯土圍牆,外圍牆圈圍面積1243平方米。
-
堯舜禹,夏商周的都城現在哪裡?
《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宗國都城記》「唐國,帝堯之裔子所封,漢曰太原郡,在古冀州太行恆山之西,其南有晉水。」《漢書*地理志》載:「晉陽本唐國,堯始都於此。」《竹書紀年》說後來堯年老德衰,舜將堯囚於陽城而奪得天子之位。「陽城」在現在的山西臨汾。所以有種觀點認為陶寺遺址是堯都。《穀梁傳》說「冀州者,天下之中州,自唐虞舜及夏殷皆都焉」。
-
夏代的歷政:知道正時、正朔、禮、政典分別指的是什麼?
在歷史上,中華民族往往把年與年之間的節點定在冬至。找到了年與年之間的節點,四季的中點也就找到了,八節也就容易劃分了。原始的太陽曆是一年四季、八節。四季是春、夏、秋、冬。八節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古時候,村村寨寨都立杆測影,一個聰明的農夫憑立杆測影就能知道春種秋收。古漢字中就是杆字象形,苗族的蘆柱、天安門前的華表都是上古杆的遺存。
-
沈長雲:論我國夏代國家的起源
夏代囯家是因何緣故和通過什麼途徑產生的?學者的意見並不統一。這裡,我想換一種思路,從世界上最早的一批文明古國產生的角度,來談談我國最早的古國夏是如何產生的問題。我想這將有助於人們把對夏的認識建立在更加科學的基礎之上。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國,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這大概是目前國內外學者的一個共識。
-
古代的堯舜禹,夏商周的都城,是現在哪些地方?漲知識了
《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宗國都城記》「唐國,帝堯之裔子所封。漢曰太原郡,在古冀州太行恆山之西,其南有晉水。」《漢書*地理志》載:「晉陽本唐國,堯始都於此。」《竹書紀年》說後來堯年老德衰,舜將堯囚於陽城而奪得天子之位。「陽城」在現在的山西臨汾。所以有種觀點認為陶寺遺址是堯都。《穀梁傳》說「冀州者,天下之中州,自唐虞舜及夏殷皆都焉」。
-
北宋的都城到底是在哪裡
刀叔導讀:北宋的都城到底在哪?今天刀叔科普給你!宋朝行政區劃,實行州、縣二級制,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繼承了唐朝的羈縻制度,也可以算是一定程度上的民族自治。在都城方面,也是一個首都三個陪都。北宋時期設有四座都城,首都是東京開封府。另外的是三座陪都,即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陽)、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
-
戰國七雄都城是哪,是現在什麼地方,有一國居然前後有過八個都城
戰國七雄地圖 一、齊國 齊國的開國祖先是輔佐周武王建立周朝的姜子牙,在西周建立兩年後,姜子牙被周武王封為侯,他的封地在今天山東省的中部偏北的地方
-
簡析中國古代都城的建築風格
在都城的東移過程中,由於地域位置、氣候變化、水運交通及社會經濟、政治等各種條件的制約,使得各朝代都城建設無法用一個固定模式來規範,所以,產生了種種不同的都城建設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