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岔海撓村第一書記任笑言:發展柳編產業,掙錢給大家,賠錢算我的

2020-12-14 中國發展網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汪險峰報導2019年11月「臥龍蒲草編織」、「二牛柳條編織」被正式納入康平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個令人振奮的消息極大地鼓舞了康平縣二牛所口鎮岔海撓村建檔立卡戶村民的脫貧信心。促成這一切的就是瀋陽市社保中心鐵西分中心機關事業養老保險科主任科員任笑言,他在來到岔海撓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之初就向村民鄭重承諾:「發展柳編產業,掙錢了是大家的,賠錢了算自己的!」在他的帶領下,截至19年末,岔海村兩年來草、柳編織生產總值達到26萬元,共計帶動35戶百姓,人均創收0.4至1.2萬元,其中建檔立卡戶3戶7人。

2018年3月19日任笑言剛剛領證結婚,接到組織任命後,新婚燕爾的他3月29日就來到了岔海撓村報導上任。上任第一天,任笑言的目光就關注到了該村村民劉樹軍,通過了解得知劉樹軍是輕度殘疾,因無法評為二級殘疾導致不能享受低保待遇,其母在2015年10月因病去世後劉樹軍生活一直無人照料。為了幫助劉樹軍重拾生活信心、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任笑言積極協調瀋陽市渾南區某民政企業,在得到該企業答應按月為劉樹軍交納五險並發放500元生活補助的消息後,為確保劉樹軍在2018年4月15日之前領到盼望已久的生活補助,任笑言馬上帶上劉樹軍的相關證件三天內兩次往返瀋陽、康平,為其辦理了就業、招工等相關手續。類似的情況任笑言不只辦理了一次,截止2020年4月,他已經累計為全鎮11名殘疾人辦理了民政企業招工,從長遠性解決了殘疾人未來的生活保障。

岔海村作為臥龍湖環湖村落,生態宜居、環境優美,但環湖村落的百姓同樣有著幸福的煩惱,南家組75戶百姓每年四至九月幾乎吃不到自來水,原因是所建井房處在臥龍湖生態紅線內。任笑言了解情況後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主動與縣領導溝通,兩年來經康平縣王志剛縣長的多次協調,終於在2019年末盼來了遼寧省自然資源廳的專家組,實地考察了井房建設、環保指標等情況,並最終在2020年春季完成了南家組自來水管道的鋪設工作,老百姓八年來吃水難的問題終於得到了解決。

2018年3月任笑言初到岔海村時,全村只有一個文化廣場,兩年來任笑言積極協調縣文體局,為南家屯、安家屯爭取了文化廣場;同時協調50家瀋北民政企業眾籌一萬元,為岔海屯擴建了健身場地,為村部建設了桌球活動室。2019年5月又通過瀋陽市體育局為岔海村爭取了籃球設施,使得岔海村在全康平率先了完成屯屯有廣場。

在豐富百姓文化生活的同時,任笑言書記更著眼於未來岔海村的發展。在村裡多戶走訪後他發現學生們英語考試平均成績只在30分左右,究其原因是教育資源差、家長無法有效輔導。任笑言的愛人是鐵西區衛工一校英語教師,在任笑言的帶動下,2018年寒假她跟隨著丈夫的腳步也來到了艱苦的農村,開始利用寒、暑假給村裡三、四、五、六年級的孩子義務補習英語。任笑言和他愛人決定,在未來的十年裡一定會堅持把岔海村的公益補習繼續做下去。任笑言說:「只有知識能改變命運,唯有一代代岔海有為青年才能更好的實現鄉村振興。」

康平縣二牛所口鎮岔海撓村位於遼寧第一大淡水湖臥龍湖西岸,蒲草蘆葦資源豐富。上世紀80年代初,二牛所口鎮沿湖村落編織蒲包、蒲墊、榻榻米獲利頗豐,近十幾年因產品落後已無市場需求,蒲草編織停滯荒廢。

任笑言到任後先後五次自費前往盤錦、臨沂、義烏考察草、柳編產業。為了村集體產業的發展,也為了讓村民心裡落底,任笑言拿出個人積蓄10萬元去搞培訓、租廠房、跑銷路,並鄭重承諾:「發展村集體產業,掙錢了是大家的,賠錢了算我自己的。」2018年9月他帶領村民率先與省級非遺項目開展合作培訓,截止當年年底累計銷售草編拖鞋3.5萬元。2019年4月任笑言又牽頭聯繫與臨沂市柳編工廠開展訂單合作,同年7月引入民間資本15萬元成立瀋陽市二牛雯安柳編工藝品有限公司。為了降低成本,2020年3月任笑言再次積極引入民間資本10萬元,發展了50畝杞柳種植基地,這不僅大大降低了柳編生產成品,同時也展現了二牛草、柳編從手工項目到鄉村振興產業的蛻變過程。

2019年9月22日,康平縣縣長王志剛帶領縣政府黨組成員來到岔海村柳編工廠,在政府黨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主題教育現場會說到,「拿出自己的錢給村裡發展產業,掙了錢是大家的,賠了算自己的,任笑言就是咱康平的毛豐美。」

相關焦點

  • 第二屆中國·魚臺杞柳(柳編)產業發展論壇舉行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鄭州 通訊員 李英華 李世忠 濟寧報導9月23日,第二屆中國·魚臺杞柳(柳編)產業發展論壇在魚臺縣市民中心舉行。魚臺縣素有「中國杞柳之鄉」之美譽。近年來,魚臺縣謀局鄉村振興戰略,充分尊重農業發展規律、挖掘農業資源稟賦,堅定不移地走品牌興農之路,其中,杞柳已成為魚臺縣多樣化特色生態產業中的明珠。魚臺縣杞柳種植面積已突破3萬畝,建設杞柳種植示範園區2處,杞柳深加工企業30家,其中具有出口資質企業10家。產品遠銷日本、韓國、新加坡、法國、德國、英國、西班牙、美國、加拿大等30餘個國家和地區,產業年總產值超過5億元。
  • 沛縣人物:八裡屯「柳編大王」——胡成陽
    圖文:朱迅翎前些日子,我走進沛縣八裡屯柳編村,探訪了「柳編大王」胡成陽。初見面,他給我們精明、幹練、聰慧的感覺。胡成陽1987年高中畢業,風華正茂,血氣方剛。他沒有選擇蘇南打工,闖蕩世界,而是繼承父業,把三百年悠悠歷史的柳編傳統的民間手藝,做大做強。
  • 臨沂「淘寶第一鎮」的喜與憂:快遞「挑貨」 柳編大戶發愁
    對柳編家居產品來說,這是一個致命的信息。「連小號的收納筐都超標了,讓我咋賣?」這條通知徹底打消了劉長龍加入「雙11」大戰的念頭,更讓他憤憤不平的是店鋪裡的正常走貨也會受到影響,如果快遞不取消限制,他的貨品將面臨大批延誤。同在周官莊的淘寶店主周嶽程,也為快遞限制尺寸而苦惱。柳編製品質量輕、體積相對大,快遞公司同樣一車貨如果運衣服等體積小的物品可以比柳編帶來更多的收益。
  • 廢舊樹皮樹根「變廢為寶」 魯美達讓柳編注入新活力
    ,中國柳編看山東,山東柳編看臨沭」。柳編是臨沭的傳統產業,有著豐厚的歷史積澱,是加快推進富農強工、富民興縣,培育和壯大臨沭外貿出口的重要支撐板塊。為迎接第四屆中國(臨沭)柳編產業交易會,弘揚柳編文化,大眾網臨沂站即日起推出特別策劃——「指尖上的柳編」,走進臨沭部分柳編企業,用文字與鏡頭,帶廣大網友了解各個企業的柳編文化,展示柳編創意產品,記錄下小小柳條編織出的臨沭人的夢想和幸福。
  • 永吉縣文化館舉辦非遺柳編傳承培訓
    8月14日,我館聯合永吉縣博物館共同舉辦永吉非遺柳編傳承培訓,請來了口前鎮春登中心校教師劉志敏前來講解。劉志敏是永吉縣非遺傳統柳編手工藝的傳承人,現任口前鎮春登中心校的美術老師。她自小學習柳編,工作後先後多次拜名師學藝,練就一手柳編技藝絕活。培訓過程中,劉志敏介紹了柳編工藝的歷史起源和發展過程,演示了柳編技藝的打底方法,同時讓大家欣賞到了春登中心校孩子們的作品,小籮筐、小帽子、小簍,顏色豔麗、小巧精緻。
  • 「發展產業跟我來!」——蓬溪縣蘭草村「第一書記」李琳帶著父母...
    2015年7月1日,蓬溪縣氣象局辦公室主任李琳作為「第一書記」,來到了無主導產業、無集體經濟、基礎設施落後的蘭草村。去年,李琳將原本應該在家享受天倫之樂的父母從重慶綦江接到蘭草村,承包土地種植中藥材。  「發展產業跟我來!」李琳臉上露出無奈和堅定。「發展產業有風險,許多貧困戶不願嘗試,將父母接到村裡來就是為了起到示範作用。」
  • 馬場鎮新寨村第一書記梅傑:發展產業,帶領村民增收致富
    我叫梅傑,是貴安新區稅務局辦公室的工作人員。馬場鎮新寨村是貴安新區稅務局的對口幫扶村,2017年12月,我被任命為新寨村第一書記。新寨村有新寨組、竹林山組、舊寨組三個自然村寨,全村共計361戶,常住人口1628人。
  • 辛莊村的「寶」書記 ——建行鹽城濱海支行張晨寶駐村幫扶側記
    「從沙場、轉業到職場再到脫貧攻堅的現場,只要是黨和國家需要,我都可以上!」2020年3月26日,這個曾經的退伍「老兵」、曾連續兩年獲得行內「優秀個人」的80後業務骨幹,懷揣一顆初心,毅然撲下身子沉到農村一線,成為江蘇省委駐濱海幫扶工作隊一員,掛任濱海縣陳濤鎮黨委副書記、縣財政局副局長、辛莊村「第一書記」。
  • 安徽阜南:讓小柳木變成大產業
    高甲甲就出生在阜南縣黃崗鎮,打小跟父親學柳編技藝,十幾歲時,就在村中小有名氣,平時還喜歡編一些小玩具。2004年大學畢業後,高甲甲到浙江義烏工作,薪資豐厚,但他並不滿足。「父輩們都靠著柳編技藝生存,在外務工時,我見到了很多先進企業和產品,也默默堅定了自己傳承柳編文化的志向。」2010年,他返鄉創業。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涇川:發展產業增...
    ,堅持把發展瓜菜產業作為決戰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通過完善基礎設施條件,做大做強果菜產業,在助推群眾增收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上探索出了新路子。涇川縣涇明鄉算李村第一書記兼隊長 魯文元: 算李村曾是涇明鄉四個貧困村之一,基礎條件差,產業發展滯後,2013年建檔立卡貧困戶246戶898人,貧困發生率68.71%。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算李村由涇川縣供銷聯社和涇川縣環衛處結對幫扶,專門安排優秀年輕幹部駐村,全力助推脫貧攻堅。
  • 遼寧西豐大力發展鹿產業成「中國鹿產業第一縣」
    近年來,西豐縣結合本地實際,大力發展養鹿業,現已成為全國乃至世界鹿產品加工和銷售的集散地,西豐也被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授予 「中國鹿產業第一縣」稱號。   西豐縣位於遼寧東北部,屬四季分明的中溫帶季風氣候。全縣山林密布,自古就是各種鹿類的棲息地。清朝時,這裡是皇家圍場,鹿是這裡最主要的貢品。西豐養鹿歷史悠久,人工馴養梅花鹿已有300多年歷史。
  • 馬圈溝養牛的掙錢了
    「起初,對『掙了』我有點不大相信,掙了點或者是達到了脫貧條件,我想是可能的。因為大家說『掙了』的口氣時儼然是『掙得多』或『發了』。」馬圈溝村第一書記汪虎林說。馬圈溝養牛的到底掙了多少?跟著汪書記宣講中央和省委1號文件精神的機會,記者想一探究竟。
  • 第一書記尼瑪澤仁:發展特色產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金洞子村全村36戶103人,村民的收入來源主要靠外出務工和發展林果業。該村平坦的土地極少,信息閉塞,村道狹窄,農產品很難變成商品,村民發展產業的積極性不高。2019年為了轉變老百姓觀念,改變單一的種植模式,第一書記尼瑪澤仁通過學習新技術,借力蒲江援建對口幫扶政策,大膽地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種植中藥材重樓,增加村民收入。
  • ...好產業就是我對稿旁村的貢獻丨劍河縣岑松鎮稿旁村第一書記周微粒
    我叫周微粒,是劍河縣岑松鎮稿旁村第一書記兼脫貧攻堅隊副隊長。入村第一天,村長楊秀海就給我介紹了稿旁村的基本情況,稿旁村是一個少數民族傳統村落,苗族人口佔100%,全村共377戶1812人。當我問到村裡面是否發展有產業時,楊村長自信的說,我們村目前成立有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1個,2018年發展了大球蓋菇種植,希望你駐村以後也能幫助我們發展產業,帶領群眾脫貧致富。通過調查,我得知劍河縣「一縣一業」產業發展方向就是發展食用菌種植,目前,縣內有食用菌企業1家,可以提供食用菌菌種,並可以回收食用菌。
  • 南寧市水利局三級書記助力「觀鳥產業經濟」
    郭陽 攝立足發展強保障「在村裡發展觀鳥產業方面有什麼困難就和我提出來,我們一定做好後盾單位的保障工作。」南寧市灌溉試驗站黨支部書記黃忠華常常這樣對駐村第一書記說。為進一步發揮後盾單位幫扶作用,發展龍堯村觀鳥產業經濟,以生態旅遊開發助推鄉村振興,南寧市灌溉試驗站黨支部書記黃忠華書記就多次帶隊下村蹲點調研,開展現場辦公,主動作為為群眾解決發展觀鳥產業中碰到的難題,提高幫扶成效。
  • 我是第一書記|德州「桃符書記」何慶平:把村裡的桃木工藝品帶向...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編者按:2019年5月,德州市派新一輪124名第一書記進駐全市農村一線。他們按照全市第一書記工作會議的部署和要求,堅守為民初心,務實擔當盡責,真心融入,真情付出,把群眾當親人,贏得了群眾的支持和擁護。2020年8月開始,德州市委組織部聯合大眾網德州頻道,特推出「我是第一書記」專題,深入全市農村一線,在田間地頭採訪這些第一書記,聽他們講下村後如何「乘風破浪」,如何紮根基層、做好富民強村「戰鬥員」。
  • 環縣的羊——甘肅省舍飼養殖第一縣羊產業發展觀察
    環縣的羊——全省舍飼養殖第一縣羊產業發展觀察飼草種植已成為環縣羊產業發展的重要一環。2014年以來,環縣累計脫貧31717戶136487人,出列貧困村200個,而到了2019年就實現整縣摘帽退出。目前,全縣剩餘貧困村15個,貧困人口1013戶3560人,貧困發生率從39.28%降為1.1%。這些變化最大程度上是羊產業快速發展壯大帶來的。環縣大力提升種羊繁育科技水平。
  • 用一句話,形容阜陽的八個縣市區
    產業鮮明,商貿繁榮。四十萬「農商大軍」造就了生物醫藥、有色金屬再生、發製品、工業篩網四大主導產業。2015年,現代醫藥產業集聚發展基地被安徽省政府確定為全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文體教衛事業繁榮。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安徽省體育強縣示範縣」。擁有兩所省級示範高中,一所國家級職業高中。
  • ...積極作為辦實事丨丹寨縣龍泉鎮卡拉村第一書記文朝鳳
    我叫文朝鳳,是黔東南州丹寨縣龍泉鎮卡拉村的駐村第一書記。2016年,我來到卡拉村駐村,這一駐,就是五年。五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在這段時間中,一點一滴的瑣事助推我們脫貧攻堅工作不斷向前。卡拉村緊挨著縣城,基礎條件好,群眾的思想都比較開放,矛盾也不多,大家都比較支持我們的工作。得益於地理和文化底蘊的優勢,卡拉村的非遺產業和旅遊產業都有了較大的發展,群眾的生活和四五年前相比也有了很大的變化。
  • 商南縣過風樓鎮小慄園村產業發展顯生機
    這是在該縣總工會幫扶下帶來的產業發展新景象。  今年以來,商南縣總工會大力引導和扶持小慄園村發展農業集體經濟,鼓勵貧困戶發展多種產業,實現產業帶動脫貧。縣總工會先後帶領村幹部和群眾代表外出考察學習,引進蒼朮、天南星、白芨、滇紅花等10餘種中藥材,並成立利源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帶動23戶貧困群眾種植中藥材500餘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