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張九齡寫相思詩,把思念比喻成月亮,短短20字驚豔了1000多年

2020-12-18 沉醉古詩文

文/顧無

【引觴漫談】

《唐詩三百首》的開篇,是兩首感遇詩,出自唐朝開元年間的宰相張九齡。今天的故事,就從這兩首詩說起。

兩首詩都寫於張九齡離開中央機構,被貶為荊州長史的時候,那時已經接近了唐玄宗統治的後期,沉迷於聲色之中,逐漸的荒廢了朝政,在李林甫等人的引導下,也疏遠了朝中的大臣,張九齡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他被貶之後,也經歷了一個心態上的變化,第一首詩中,可以看到清楚地傲然與怡然,「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我張九齡有自己的人生,不需要做官也可以活得很開心,很有意義。

到了第二首,就變成了「徒然樹桃李,此木豈無陰」,隱含著希望玄宗能夠重新啟用自己的意思。不要光說著要選拔人才呀,你自己曾經拋棄的這位就是棟梁之材,你什麼時候才能回心轉意呢?

這裡我感覺,張九齡更多的不是為自己的功名,而是在地方上,看到中央機構被幾個奸臣弄得越來越烏煙瘴氣,曾經的明君賢臣已經成為了久遠的夢,這給他一種很大的情感落差,他想要回去整頓乾坤,救濟天下。

【臨其詩境】

可惜,唐朝的國勢終究是無可如何的衰落下去,曾經的盛世輝煌一去不復返,在玄宗手裡成就,也由他親自毀滅。一個皇帝前後期的變化,竟會有如此之大,不得不讓人感嘆時間的無情,也有哀於家天下的短板。

但其實,唐玄宗即使到了後期,也沒有忘記這個與自己共襄盛舉的宰相張九齡,以至於後續選官,往往不忘了問一句。

他的風骨,可以像張九齡一樣嗎?

可曾經的張九齡,畢竟是去了。他是政治家,也是當時著名的文學家,詩風以清淡著稱,寄託深遠,對於掃除唐初沿襲南北朝時期的綺靡詩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被後世譽為「嶺南第一人」。

這樣一個行止有度,嚴肅莊重的大臣,可曾想過他也會寫出細膩溫柔的情詩呢?

不曾想過,可這,也正是唐詩,甚至說所有文學最有魅力的地方,進入了文學世界,你就可以成為任何人,塑造出幻想中的你。

下面看他這首詩。

【經典原文】

賦得自君之出矣唐代:張九齡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條分縷析】

這首詩寫給誰呢?大概率是他的朋友吧。

在創作方式上,這首詩是借用的前人的成句,既然是別人寫好的句子,張九齡偶然看到,即興而為,可能也並沒有具體的寫作對象,這個「君」,只是他的一個寄託罷了。離他而去的是誰呢,或許是歲月,或許是理想。

「自君之出矣」是樂府詩中雜曲歌辭名,本詩的第一句,也是直接將這一句話借用了過來。

自從你走了之後,我就再也沒有動過自己的了。也是,良人都走了,縫衣服給誰穿呢,再說,「相思令人老」,哪還有什麼精力去紡織?

君一去多年,那一張舊織機,也就一放多年,時間在流逝,它卻靜靜地立在那裡,不曾離去,一如我對你的愛和想念。

寫到這裡突然想起自己家的老房子。小學之後搬進縣城,家裡的房子就空置下來,掛個鎖,每次回去的時候,就想進去轉轉。在那裡也沒有住多久,只是從出生到一年級罷了,但是凡事帶個「一」,就格外的令人想念,那裡,畢竟是我出生後的第一個家,所有的一切,都熔鑄著父母對的我濃濃的愛。

說回到詩句,第二句繼續著思婦的思路,想念你的心情,就如同天上那一輪滿月,過了十五,日漸消瘦,每一夜,身上的清輝都要減去幾分。

這首詩有幾分古詩十九首的味道,古詩十九首中的思婦詩佔很大的比例,如「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之類,都是當時人們最樸素的愛情,張九齡作為一代開創盛世的宰相,歷經千帆之後,身上也帶有了樸素而真實的感情。這也許是所有生命的歸途。

相關焦點

  • 張九齡深夜望月,寫下一首傳世名作,讓月亮寄託了思念,千古流傳
    月亮自古以來就是文人的知己,可同醉,可解憂,可寄相思。瀟灑飄逸的李白是曠達的詩仙,也是落魄的文人,「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孤獨的時候他只願獨飲花間,與月同醉。淪為階下囚的李後主心中的苦楚無人傾訴,只好「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 自君之出矣:他們把思念比作流水,張九齡卻比作月亮,夜夜消瘦……
    張九齡,廣東韶關曲江人,後人也稱他為張曲江。他幼年聰明又好學,特別擅長寫文章,24歲考中進士,任校書郎。官雖小,但卻是文人志士踏上仕途的最佳起點。張九齡的仕途從此起起伏伏,55歲時被提拔為宰相。題目中賦得二字:凡摘取古人成句為題之詩,題首多冠以「賦得」二字。「自君之出矣」是張九齡直接引用了漢樂府徐幹的《室詩》第三章:「自君之出矣,明鏡暗不治。思君如流水,無有窮已時。」徐幹的《室詩》是表現思婦對外出未歸的丈夫的深切懷念。
  • 秋天的月亮有多美?盛唐宰相寫了一首詩,開頭就是巔峰之作
    今天的人們或許不再主動去感慨人生,這個世界有太多形象化的東西,讓我們的情感不再純粹,更讓我們的思念也不再動人。因為無論什麼樣的情感或者什麼樣的相思,在今天都能夠藉助技術手段消解。在整個時空中縮短了彼此的距離,使得這份相思,不再是那麼純粹,也不再是那麼多情。
  • 張九齡很經典的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令人稱讚不已!
    月亮,是我國古典詩詞中出現頻率極高的意象之一。它常常被作為表達心境的載體,包含極其豐富的意蘊。或用月亮表達孤獨,如李白《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或用月亮表達思念,如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或用月亮表達離愁,如柳永《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
  • 張九齡最經典的一首詩,開篇10個字令他一詩成名,卻也被爭議千年
    不過本期筆者要說的是唐代另一位著名詩人張九齡的一首詩,也是一首望月思鄉詩,開篇10子就堪稱驚豔,讓他一詩成名,堪稱張九齡最經典的一首詩。《望月懷遠》-(唐-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 張九齡《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感動了萬千讀者
    【作者】張九齡(678~740 ),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唐代著名政治家、詩人。武后神功元年(697)舉進士,任校書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升任右拾遣。後歷任司勳員外郎、中書舍人、桂州都督、中書侍郎等職。因張說舉薦 ,任集賢院學士。開元二十一年(733)任宰相,翌年遷中書令,兼修國史,加金紫光祿大夫。
  • 看看歷朝歷代這些寫給月亮的詩
    月亮到底亮不亮?月亮本來只是一個無情的自然物,在中國這片詩歌的國土上,在一代又一代才華橫溢的文學家手中,其美麗不斷被挖掘,被發現。尤其具有中國特色的是,它一點點與思念之情發生了融合。在先秦時代,月亮已經入詩,但都是單獨一個「月」字。
  • 「詩仙」李白最有爭議的1首詩,開篇短短6字便驚豔世人
    我們先來看一下這首詩的原文: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這首詩非常妙,開篇6字便是經典,李白的這首《秋風詞》顧名思義寫於深秋的夜晚,當時李白望著高懸天空的明月,不禁詩興大發。我們先來看第一句:「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李白望著深秋之時掛在天空的明月,感嘆道:夜深許許,風自清,月自明。
  • 他是盛唐名相,一首小詩冠絕古今,詩中名句人盡皆知
    沒錯,這個曾經提醒過唐玄宗的人,就是盛唐著名的賢相——張九齡。張九齡一生宦海浮沉,磨難重重,而且頗具文才,大家熟悉的望月有感就是他的代表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 清華博士講古詩:《賦得自君之出矣》(唐)張九齡
    「自君之出矣」這句詩,在很早以前的漢代就有詩人寫過,唐代的張九齡以這句作為詩歌的題目和首句。所以,詩題中有「賦得」二字。在中國古代,這是一種很常見的詩歌寫作方法。在科舉考試中,考官們有時也會選一句前人的詩為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說的「命題作文」。在人們的日常寫作中,詩人們也常常用這樣的方法來寫詩。比如大家都熟悉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 十首思念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傳說,一位女子因為丈夫戰死,思念亡夫太甚哭死在了樹下,此後化為了紅豆,在春天的時候生長發芽。從此以後,紅豆被人們稱為了相思子,也在文學中引用為相思之意。這是借詠物而寄相思的詩,是眷懷友人之作。這是一首抒情詩,通過對秋景的描繪,表達了女詩人因孤獨寂寞而對遠方情郎的思念之情。成千上萬的楓樹枝上綴滿了紅葉,在蒼蒼的暮色中,江橋掩映著姍姍來遲的晚歸的風帆。思念你的心情就像那那西江流水,日日夜夜向東流去,不曾停歇。此詩前兩句寫盼人不至,後兩句接寫相思情。
  • 短短20字的冬至詩 竟藏著詩魔白居易最美妙也是最痛的戀情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短短20字的冬至詩 竟藏著詩魔白居易最美妙也是最痛的戀情 冬至,一個吉祥的日子,冬至到了,春天還會遠嗎?古人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認為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亞於新年。在冬至這一天,文人墨客紛紛吟詩作賦,寄託情絲,留下無數膾炙人口的詩詞佳句,驚豔了歷史,   原標題:短短20字的冬至詩 竟藏著詩魔白居易最美妙也是最痛的戀情     冬至,一個吉祥的日子,冬至到了,春天還會遠嗎?古人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認為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亞於新年。
  • 王勃比較冷門的一首五言絕句,只有短短的20個字,卻是寫得很深情
    雖然王勃的一生只活了短短的二十七歲,但是他的才華卻是令人驚豔,絕對是天才型的詩人,一位二十七歲的青年,如果放到現在的話,可能還不太懂事,可是王勃卻是在初唐詩壇大放異彩,寫下了諸多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月下調鳴琴,相思此何極?
  • 古詩詞中描寫月亮的,你最喜歡哪一首?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唐朝名相張九齡的一首《望月懷遠》,張九齡被貶,望月而思念遠方的親人。多情的人都怨恨月色漫長,整夜思念親人無法入眠。熄滅蠟燭愛惜這滿屋的月光,感覺夜深露重披上衣服。不能把美好的月光捧給你,只希望能夠和你在夢中相見。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 月亮代表我的心,《詩經》如何用月亮表達相思、相戀及婚後生活?
    可見,中國古詩詞中描寫月亮的詩句多如繁星、燦若星河。那麼,在《詩經》中,都有哪些寫月亮的詩?分別表達了怎樣的感情?今天莉莉分就和大家聊一聊「《詩經》裡月亮的那些事兒」。《詩經》中寫月亮的詩不多,莉莉分認為《月出》是寫得最成功的一首。三章整齊的吟誦,我們可以想像出這樣一幅畫面:朦朧月色中,男子遇到了一位身姿窈窕、步履紓緩的美麗女子,想上前打招呼又怕驚擾了美人,陷入惴惴不安的意亂情迷之中。
  • 6首令人動容的相思古詩詞,句句相思入骨,值得收藏
    當年王維便用紅豆來寄託自己的相思之情,擴展傳說古代有一位女子,丈夫死在邊地,她傷心欲絕,在樹下哭泣,最後哭出一滴滴血淚來,血淚化為紅豆,人們就叫它「相思豆」。紅豆生長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將生發出多少枝條呢?還是多採摘一些紅豆吧,它最能引起人們的思念。2/《望月懷古》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 王昌齡與堂弟望月思念友人寫一詩,結尾兩句特別雋永清新
    王昌齡號稱「七絕聖手」,他的七言絕句寫得特別好,詩的題材多以為離別、邊塞、宮怨。這是一個安靜的夜晚,詩人悠閒地躺著,無所事事,不經意間抬頭就望見了月亮,這是一彎新月,是剛初升的月亮,「開帷」漏進了帷帳裡。「初吐」新月剛剛吐露光芒,「吐」字顯得輕快可愛。詩人靜躺閒齋裡,看著月亮別提有多愜意了。「清輝澹水木,演漾在窗戶」,樹影斑駁倒映在池塘有清光流瀉的感覺。
  • 【相思】相思原文_相思注釋_相思賞析_王維的詩_親子寶典_太平洋...
    此詩題一作《江上贈李龜年》,可見詩中抒寫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緒。  "南國"(南方)即是紅豆產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紅豆生南國"起興,暗逗後文的相思之情。語極單純,而又富於形象。次句"春來發幾枝"輕聲一問,承得自然,寄語設問的口吻顯得分外親切。然而單問紅豆春來發幾枝,是意味深長的,這是選擇富於情味的事物來寄託情思。"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 古詩賞析第十四首:張九齡《望月懷遠》
    其《感遇》詩感慨遙深,尤以格調剛健著稱。有《曲江集》傳世。創作背景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張九齡拜相,後遭奸臣李林甫排擠陷害,開元二十四年(736)罷相。《望月懷遠》這首詩作於張九齡被貶荊州長史以後,與《感遇十二首》屬於同一時期的作品。
  • 王維最驚豔的一首詩,小學就背過,短短20字令人拍案叫絕!
    用蘇軾的話來說,就是「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也是王維詩歌的特色所在。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畫》,便是其中一首驚豔之作。《畫》是王維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相信對大家來說並不陌生,畢竟小學就背過,它曾被多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選為課文。正如詩題所說,王維這首詩的宗旨便是讚譽一幅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