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到底有多博大精深?看看歷朝歷代這些寫給月亮的詩

2020-12-17 北晚新視覺網

月亮到底亮不亮?月亮本來只是一個無情的自然物,在中國這片詩歌的國土上,在一代又一代才華橫溢的文學家手中,其美麗不斷被挖掘,被發現。尤其具有中國特色的是,它一點點與思念之情發生了融合。

在先秦時代,月亮已經入詩,但都是單獨一個「月」字。

如《詩經·陳風·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還常常與太陽同時並舉,稱為「日月」,如「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卿雲歌》)「日居月諸,照臨下土。」(《詩經·邶風·日月》)「瞻彼日月,悠悠我思。」(《詩經·邶風·雄雉》)「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屈原《涉江》)

在這些詩句中,月亮的明亮、皎潔的特質,已經得到了充分的展現,這當然也是它最大的一個自然特性。正因為其照亮了夜空,才給人類的夜生活帶來了無窮的浪漫情調。

到了東漢以後,「明月」二字開始成為固定組合。

如《漢樂府·傷歌行》:「昭昭素明月,暉光燭我床。」《古詩十九首·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舊題「李陵贈蘇武詩」:「明月照高樓,想見餘光輝。」

漢末魏晉以後,「明月」更是成為輝煌耀眼的詩歌意象,佳作迭出。

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曹植《七哀詩》:「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阮籍《詠懷》「薄帷照明月,清風吹我襟。」陸機《擬明月何皎皎》:「安寢北堂上,明月入我牖。」謝莊《月賦》中有一首楚辭體歌詩,非常著名:「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裡兮共明月。」南朝樂府民歌《子夜四時歌·秋歌》:「仰頭看明月,寄情千裡光。」《讀曲歌》:「春風難期信,託情明月光。」

更不要說到了唐朝,「明月」意象的大爆發了。

最有名的句子,如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張九齡《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李白《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關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可說是不勝枚舉。

月亮到底圓不圓?

有一個現象足以引起我們的興趣:唐以前的人寫月亮,基本上只在意月光是否明亮,對它圓不圓並不是特別重視。所以只有「明月」的意象,而難見到「滿月」、「圓月」的表達。

南朝宋鮑照的《玩月城西門廨中》寫道:「三五二八時,千裡與君同」。此詩寫了十五、十六日的滿月,但其著力點在於強調這個時候的月亮最大,所以光線也最強,照得最遠,能夠跨越巨大空間,使人間千裡同瞻。而滿月形狀本身的美感,卻沒有特別重視。

南梁何遜的《與蘇九德別》比鮑照進了一步:「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團扇。三五出重雲,當知我憶君。」這裡以團扇比十五的月亮,摹畫了其圓形的美感。

唐朝張九齡是寫月亮的能手,他的《賦得自君之出矣》寫道:「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思婦因對丈夫的思念而日漸消瘦憔悴,便如每天晚上都注視的那輪明月,在滿月之後,就逐夜減損了清輝。這個比喻是非常新穎動人的。滿月是美好的,但是在此詩中,其美好也仍然是因為光輝最多,以比喻思婦豐盈健康的身體,而不是因為它是圓的。

李白《渡荊門送別》:「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滿目飛明鏡,歸心折大刀。」二詩都以鏡子來比月亮,突出了其圓形的特點。

李白另有《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這記錄了當時民俗中對於月亮的常見比喻。詩中繼續寫道:「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也是把月亮比作鏡子,而且直接提到了月亮的「圓影」。

唐代還有不少詩人,以輪子的圓形來比喻月亮。如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李樸《中秋》:「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裡明。」到了宋代以後,「一輪」已經逐漸成為了明月的常用數量詞,如辛棄疾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

唐代韋應物是較早直接在一句詩中把月亮和「圓」字聯繫起來的詩人。他的名作《寄李儋元錫》:「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意思是說,聽說老朋友你想要來看我,我不停地上西樓盼望,希望月亮早一點圓,你能夠早一點來。這裡「圓」字就明顯有了雙關的意思,表面上指月亮的圓,實際上指的是人間的團圓。

寫中秋節的詩歌,也主要是從唐代開始的。杜甫、王建、劉禹錫、白居易等人都有名作,其中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又一次把「月」和「圓」聯繫起來了。但此詩的句法及寓意,都與韋應物詩相似,並無獨特的新創。

蘇軾對月亮文學貢獻有多大?

中國人在事實上早已對圓月特別偏愛,因為它最豐滿、最美麗。但在詩歌中,「圓月」、「滿月」的意象,卻成長得較晚。尤其是天上月圓,人間團圓,這一我們今天無比熟悉的類比方式,當初卻成熟得非常慢。在韋應物、白居易以後,很長時間沒有後續佳作。直到北宋的天才詩人蘇軾手裡,才終於得到了一次華麗的飛躍。

《水調歌頭》:「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蘇軾在中秋之夜思念弟弟蘇轍的時候,月亮圓了,家卻不團圓,這種反差讓他很不開心。他禁不住對月亮發出了那句穿透千古的詰問,繼而又有「此事古難全」的慨嘆,這正是對人類主觀追求與客觀局限之間無法彌補的差距的詩意體認和總結。詞中所創造的「圓月」,散發著自然的優美,浸透著哲學的思考,還蘊含著濃濃的人情,象徵著人們對於美好幸福生活的嚮往,真可謂是文學史上最經典的意象了。

這首《水調歌頭》,是蘇軾對中國月亮文學、月亮文化最大的貢獻。他把月亮的圓滿與人間的團圓完美地貼合在了一起,從此深入中國人的內心,成為我們審美觀念、民族感情的核心組成部分。月亮是美好的,但美好也需要發現。感謝蘇軾和那些天才的詩人們,是他們的生花妙筆,讓中國的月亮如此有文化,如此有韻味,如此有深情。

來源:北京晚報 趙孟

相關焦點

  • 這些寫給上海的詩中,有沒有一首是你想表達的心聲?
    走上臺的獲獎選手姿態各異,有的挺直脊背,說起詩作與上海的淵源時,顯得遊刃有餘;有的微彎著腰,垂眸在手中的紙本上,用低啞的聲音朗讀著自己寫給上海的詩。5月12日,「寫給上海的詩」頒獎禮暨獲獎作品朗誦會在豫園海上梨園舉行。由詩歌原作者來朗讀,不一定是為了聲音的藝術,但一定是為了語言的藝術。
  • 這些寫給上海的詩,哪一句最打動你
    上海女婿葉曉陽在《思南路》這樣描述上海思南路的一個下午時光,裡面對上海濃烈的情感和對瞬間之美的把握,讓他摘得了「寫給上海的詩」徵文活動新詩獎一等獎。5月12日,「寫給上海的詩」頒獎禮暨獲獎作品朗誦會在豫園海上梨園舉行,上海作協副主席孫甘露、詩人蕭開愚、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陳思和出席了頒獎禮,並對海派文學的特質進行了暢談。
  • 寫給小人國的散文詩
    寫給小人國的散文詩 他總是一個人 孤獨得熱鬧 哪怕穿梭在喧鬧的人海中也一樣 每天下班 月光都會幫他披上一件銀色風衣 騎過一座鋪滿月光的小橋 回到小窩 鑽進被窩 他的心事 只有月亮才知道
  • 白居易的《長恨歌》到底是寫給誰的?
    沒人能想到一位詩人能橫跨山海成為另一個國家的文明高峰李白杜甫遠不及其半腰他就是「詩魔」白居易有如女蘿草,生在松之側。蔓短枝苦高,縈迴上不得。人言人有願,願至天必成。願作遠方獸,步步比肩行。願作深山木,枝枝連理生。
  • 中國農曆有多厲害?王蒙:世界上沒有任何曆法同時知道太陽和月亮
    王蒙作為在中國作家富豪榜上名列前茅的一員,他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稱讚中國的古曆法,認為世界上沒有任何的曆法能夠同時涵蓋太陽和月亮,那麼中國農曆到底有多厲害呢? 1、 中國農曆有多牛?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農業的發展是世界三大農業起源地之一。在歷朝歷代當中,作為一個完完全全的農業國家,如果沒有配合農事的曆法,對於這個農業國家來說,無疑是一個滅頂之災。
  • 盧有成:寫給那輪月亮
    一月亮, 像把鐮刀,反覆地收割著秋天,和我今夜的發頂一樣明亮,收割著我的鬢髮,收割了我數不清的祖先。月亮,像個頑童,蕩著古老的鞦韆。月亮,是個耍雜賣藝的馬戲,不停奔波。從未停歇的腳步,跨過無數的村莊,踏過了陸地海洋,踏過了冰河時代和石碳記、泥盆紀、二疊紀,是無數觀眾的表演家,瀏覽量我絕對無法估量,十百千兆吉太拍艾澤堯(註:國際標準計量用的詞頭),這些數詞的詞頭已經不能估量,是不是需要我自造一個新詞「未」來估摸?
  • 深度理解中華文明精髓——勿將「國學」與中華文明混為一談
    因為綿延數千載的人類文明長河中,真正達到高度文明僅僅是彈指一揮的有限時刻。雖然我們習慣於將中華文明的數千年積澱一概而論,但實際上我說過人類文明的發展脈絡就是在地理範圍不斷誇大過程中隨著民族融合經歷覆滅、再生的循環往復。數千載中有邁向文明的念上飛升,也勢必存在盛極一時後的走向衰亡。
  • 古代說「株連九族」中的九族,到底是哪九族?趕緊來看看吧!
    戰國時商鞅在秦國大力推行相坐之法、參夷之術,是族刑全面普及深入的濫觴,最後他被誅滅三族,只是對他家庭的一個打擊,商鞅這些措施,被歷朝歷代統治者奉為圭臬,光榮傳承,不啻於是對中華文明的漫長打擊。直到晚清,才在修律大臣任廷芳和沈家本的努力下終於廢除,幾千年的慣性如此頑強,以至於直到幾十年後、「血統論」、「出身論」仍在社會上發揮著固有的作用。
  • 中華巴蜀人設計參建了古埃及金字塔文明
    中華巴蜀人設計參建了古埃及金字塔文明倪寄如華漢物語圖語甲骨漢字就是人類數萬年文明的系統載體,而華漢文化的「六書」則是人類文明傳承的精靈,中國是人類近萬年左祖右社東西有地之世界中央政權的歷史性主體歸遷,中華古史的夏商周與埃及中王國新王國末王朝自古姻緣友情
  • 良渚王國: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
    根據文津獎獲獎點評,此書「充分考慮到兒童與入門讀者的興趣點,側重於生活細節,從水、城、玉的線索展開,既有實體意義,又有文化象徵意義,並配以簡約卻相當柔美的插圖。整本書讀下來讓人賞心悅目,不知不覺間增進了知識,同時也忍不住遐想,尤其是遠古文化與我們當下生活的關聯」。《五千年良渚王國》是國內首部反映五千年良渚文明的童書。
  • 《月亮與六便士》:停下來看看,或許人生除了苟活,還有詩與遠方
    這一生,我們究竟該如何過,現實和矛盾,在毛姆的這本《月亮與六便士》中被描述的淋漓盡致。或許,我們真的應該停下腳步看看,人間除了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然而,他對於這一切卻是輕描淡寫的,這些壓根沒走進他的心裡。他不通人情世故,他為世人所不容,他的靈魂,只為藝術而燃燒。若說,他對人對事,有違倫理道德,那麼他對自己,同樣也是讓人驚愕的。
  • 「文化」我們的節日:中華文明的價值表徵
    這些傳統節日究竟有什麼樣的文明價值?中國傳統節日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是維繫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的重要精神紐帶。與西方文明、伊斯蘭文明不同,中華文明幾乎沒有神話英雄或宗教原教旨傳承的全民性節慶體系。
  • 什麼是文明,這些中外大家各有看法,那具體到中華文明呢?
    對中華文化的研究,可以深化我們對自己這個國家、這個民族、這個文明的認識,但是,要全面認識我們這個文明,就必須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演進統一起來進行綜合的研究。筆者愈來愈強烈地感到,在對中國幾千年來經濟結構、經濟制度、政治結構、國家治理制度、社會結構、社會自我治理制度的研究中,簡單化、概念化、教條化傾向還很嚴重,所有這些領域,都有必要像對中華文化一樣,認真反思和總結,從概念梳理開始,在世界文明演變的總進程中做出新的理論概括。
  • ...培養新時代文明公民——暨《寫給孩子的歌》出版發行儀式」
    12月17日,朝陽區文明辦、教育委員會統宣科和勁松第二幼兒園共同舉辦了「根植幼兒養成教育,培養新時代文明公民—暨《寫給孩子的歌》出版發行儀式。」與會領導有朝陽區宣傳部張昱副部長、朝陽區教工委王世元副書記、首師大學前院黨委李雪松書記及統宣科、學前辦、學前教研室相關領導,及首批特級教師劉朗工作站的核心園所園長及成員。會議開始,大家共同觀看了幼兒園文明建設實踐「宣傳片」和《文明中國人》主題歌,之後由《寫給孩子的歌》的兩個編著者——特級教師劉朗教授和園長李國霞分別對作品進行了介紹。
  • 一口氣讀懂中華文明之脈絡
    挺好,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就挺好,有爭論就更好。今天再分享一篇他的文章,在網絡上似乎流傳較廣。也不短,但既然是「一口氣」系列,那就意味著很容易讀完。大家看看。坐觀君不打誑語的。善哉。作者:唐加文來源:公眾號「陽光雅苑」圖片來源於網絡我們一般說中華文化五千年,其實它真的跨入成熟文明的門檻,是離現在4200年。
  • 月亮上真有華夏文明的秘密嗎?
    在《我從中亞歸來》文集的第623、624頁,「Perry家族」於《月亮之上》一文中提及:我們的祖先,我們的文化「仰望星空」自然有他的道理,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的未來更將需要用華夏文明的知識來解決相關的問題,這就是華夏文明存在的意義,我們的民族是一個活在未來的民族,我們的文化是一種未來的文化,宇宙秘密其實一直掌握在中華民族的文明裡,因為我們是龍的傳人
  • 從文字看四大文明:中華文明是唯一高級文明,古印度無文字歷史
    文字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它把虛無縹緲的聲音變成了能看見,能移動,能學習,能記錄,能傳承的符號,讓「文明」得以延續和傳承。文字是「文明」的必要條件,必備標準!沒有文字的「人群」,不管它有多少人,徵服了多少土地和人口,它永遠處在原始社會!人類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中國,從文字的角度看,屬於什麼層次的「文明」?
  • 從文字看四大文明:中華文明是唯一高級文明,古印度無文字歷史
    文字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它把虛無縹緲的聲音變成了能看見,能移動,能學習,能記錄,能傳承的符號,讓「文明」得以延續和傳承。文字是「文明」的必要條件,必備標準!沒有文字的「人群」,不管它有多少人,徵服了多少土地和人口,它永遠處在原始社會! 人類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中國,從文字的角度看,屬於什麼層次的「文明」?
  • 中國現代原創兒童詩,國學幼兒園幼師一組寫月亮
    這首小詩,正是表達了作為研發者之一的天真老師的欣喜之情,也充分彰顯了對於這樣一套六冊新蒙學繪本的信心。心有明月,無有高低貴賤;心有明月,無有黑暗嚴寒;心有明月,無有憂鬱痛苦;心有明月,無有掛礙羈絆。果雪兒釋讀圓了缺,缺了圓,月事、人事,月亮是另外一個自己了。
  • 李白的詩與月:回不去的故鄉,就像月亮|周末讀詩
    一首好詩也是如此,讀詩就像看月亮吃橘子,不是答出它們是什麼意思,而是要心裡有感覺,嘴裡有滋味。《靜夜思》就像一隻冰涼作響的橘子味月亮。我們且來慢慢品嘗。讀出「靜夜思」三個字,就會聽見夜的寂靜,思本無聲,但因為夜靜,無聲之思也如樂曲輕輕奏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