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是中國古人在對自然規律進行深刻了解以後,為幫助自己合理安排農事所貢獻的智慧結晶。在農業立國的中國封建時代,通過這樣陰、陽曆法的結合,讓人們的農事得以合理安排。
直到現在,古人所研究出來的曆法依舊能夠起到指導農事的重要作用。王蒙作為在中國作家富豪榜上名列前茅的一員,他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稱讚中國的古曆法,認為世界上沒有任何的曆法能夠同時涵蓋太陽和月亮,那麼中國農曆到底有多厲害呢?
中國的曆法,卻以合理地安排、研究出了正確的曆法。這是何等驚人的智慧結晶,中國農曆是中國古人對於世界的最大饋贈之一。
1、 中國農曆有多牛?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農業的發展是世界三大農業起源地之一。在歷朝歷代當中,作為一個完完全全的農業國家,如果沒有配合農事的曆法,對於這個農業國家來說,無疑是一個滅頂之災。
因此,為滿足政治的需要,中國封建王朝最為重視的便是對於曆法的研究。
商朝時通過對於前人已經擁有的天象記錄,進一步整合出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曆法,即所謂的陰曆。通過這樣的節氣安排,讓人們懂得了因時耕作的道理。
尤其是在小農經濟非常脆弱的中國古代,一旦無法合理安排農事或遭遇突變,對於平民百姓來說,將是一場滅頂之災。播種或者耕種的時間掌握不好,就很有可能會導致歉收,一家人來年可能就要忍凍挨餓。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農曆的出現就為農業的發展立下了規矩、做出了定論。在千百年的演變當中,中國人民嚴格按照農曆所規定的規矩順時而作、因時而息。
中國這個以農立國的國家為農曆這樣偉大智慧結晶的出現,提供了豐饒的土壤,為配合中國農業的發展做出更為突出的貢獻,農曆自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曆法體系。
2、 陰曆、陽曆、陰陽曆成就中華歷
陰曆首先是圍繞著月亮運行的規律進行闡述;在配合日全食以及太陽運行規律的情況之下,古人又創造出了太陽曆,即所謂的陽曆。這一套完整的曆法在王蒙看來是中國的曆法、是中華歷,並不是簡單的單一曆法。
古時候的人們通過簡陋的工具便探知了日月的運行規律,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這些曆法在如今科技發達的時代裡,依舊起著重要作用。
這陰陽曆是古代人為了配合自己農業生產的需要,經歷不斷總結和觀察的智慧結晶。這一部農曆,其實就是中國古人一部勞作的指導書。在信仰自然的古代裡,對於自然規律的尊崇讓古人創造出農曆這樣偉大的智慧結晶。
中國古人深知,順應時節自然的運行規律,進行農事安排的重要性;也正是因為如此,才得以促進中華歷這樣完備的曆法體現了更為重要的作用。
中國農曆結合著日月的運行規律和季節的變化,這是古代人在觀察自然以後得出的重要結論,也憑藉著這一指導,為中國農業的發展做出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
中國農曆之所以備受王蒙稱讚,不僅僅是它包含了日月的規律;更為重要的是,它對於周邊國家的影響,以及對後世中華精神內涵更為深遠的影響。
三、傳鄰國,中國農曆影響廣泛
中國的曆法在走向世界的過程當中,不斷增強著自己的影響力。陰陽曆傳至東南亞國家,尤其是日本,朝鮮等國都使用著中國的曆法,其中受這一曆法影響最大的無疑是鄰國日本。
據歷史資料的考證,日本的歷史開始自曆法出現的時候,即所謂的公元100年。此時的日本才真正藉助於中國的曆法,確立了國家形式的政治。
在中國的盛唐時,曆法進一步完善。而當時的日本派遣遣唐使前往學習,結合中國的機構發展出了專屬於自己的曆法機構。尤其是曆法文化的出現,促進著日本歷史的發展。加之由此誕生的各式文化影響,直至今天都難以磨滅。
備受王蒙讚揚的中國農曆一個重要的核心,便是涵蓋其他國家曆法所沒有的東西,並對其他國家的文化、政治產生出極大的影響。在遠隔萬裡之外的中東以色列國家等,也採用著中國的陰陽曆來為自己安排農事。由此足以看出,傳至鄰國的中國農曆,可謂影響廣泛。
在向外傳播的過程當中,中國農曆強化了中國的文化,更將刻畫在中國人骨子裡的精神內涵進一步深化。
四、敬天探索,農曆中的精神
王蒙先生誇讚中國農曆是世界上最突出和優秀的智慧結晶,它左右著中國人的耕作以及起居。曆法囊括了太陽與月亮,表現出中國古人在農業生產當中的敬畏之心與積極的探索精神。
這體現了在當時那個殘酷環境之下,不屈的中華民族人民對於自然做出的積極適應。風雨雷霆在古人看來是上天的饋贈,農曆的指導是為了讓自己更好的生活,這是源於人類最初的智慧——敬畏之心。
農曆的出現,更體現著中國人的精神是那樣的樂觀。毫無疑問,涵蓋了太陽和月亮的曆法是智慧的結晶;更是中國古人的一種物質象徵。
在訪談中,王蒙先生談到中國農曆之所以會如此激動,正是因為作為一個文化大家,他看到了這一物質載體背後的精神內核。世上沒有任何曆法可以同時涵蓋太陽和月亮,這是王蒙先生對於中國農曆自信。
他的底氣來自于于古人的敬畏天地和積極探索、開拓的精神。中華傳統文化的優越在於歷史積澱的久遠,它告訴我們一切唯有不忘,才能走得更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