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在沒有造反之前,有一個大臣就多次提醒唐玄宗李隆基,要提防安祿山,史書中這樣記載:
祿山狼子野心,有逆相,宜即事誅之,以絕後患。
唐玄宗沒有聽,等到安祿山起兵之後,唐玄宗不得不逃到蜀中避難的時候,想起有人曾經提醒過他,不禁感慨:
蜀道鈴聲,此際念公真晚矣;曲江風度,他年卜相孰如之。
沒錯,這個曾經提醒過唐玄宗的人,就是盛唐著名的賢相——張九齡。
張九齡一生宦海浮沉,磨難重重,而且頗具文才,大家熟悉的望月有感就是他的代表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張九齡寫這首詩的時候遭遇貶謫,他被貶為荊州長史,這首詩也是他對自己寬慰。
開元二十八年,張九齡病逝於九江,享年六十三歲。
張九齡歷來被人們讚頌,而最著名的評價莫過於王夫之:
當年唐室無雙士,自古南天第一人。
今天欣賞的這首詩也是來自張九齡,全詩如下:
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這首詩和那首知名的望月有感一樣,都是寫於荊州長史期間,兩首詩放在一起讀,更是體會到張九齡此時的痛苦與哀思。這首小詩名字叫賦得自君之出矣,或者乾脆是自君之出矣。屬於樂府詩題。
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自從你離家遠行之後,我就不去動留有未完成織物的織機。
良人遠去,剩下的只有空虛寂寞。在良人未走之前開始紡織的物品,也被放下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心神不定,無心織布。
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我對你的思念很強烈,就像天上滿月的光輝,漸漸黯淡下去。
這兩句是千古名句。並不是天上的月亮失去了光輝,而是女子因為思念良人而憔悴、消瘦。這兩句寫得既含蓄婉轉,又真摯動人。比喻也很貼切。
這首小詩沒有直接寫女子的樣貌,卻將女子從側面描寫出來。不理殘機,說明心緒煩亂;減清輝可以看出年華的流逝。
這首詩盡得古詩十九首的妙處,卻沒有古詩十九首那樣直白,更加令人哀傷。
這首詩也表達了詩人的政治理念,用良人來比喻皇帝,希望自己可以得到皇帝的許可,再次受到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