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君之出矣:他們把思念比作流水,張九齡卻比作月亮,夜夜消瘦……

2020-12-19 城市蚯蚓s

張九齡,廣東韶關曲江人,後人也稱他為張曲江。

他幼年聰明又好學,特別擅長寫文章,24歲考中進士,任校書郎。官雖小,但卻是文人志士踏上仕途的最佳起點。張九齡的仕途從此起起伏伏,55歲時被提拔為宰相。

他是唐朝開元盛世最後一代名相,也是一位大文人,張說稱他是「後出詞人之冠。」

張九齡的詩主要表達在窮達進退中保持高潔操守的人格理想。他的《感遇》名列《唐詩三百首》第一首,其中「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句,是他高潔情操的寫照。他的五言律詩情致深婉,其中《望月懷遠》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更是唱絕千古。

在唐詩三百首外,張九齡的另外一首五言詩,也是寫得高雅優美,令人動容。

《賦得自君之出矣》張九齡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殘機:破舊的織布機。唐朝時,婦女都需要在家織布,搗衣,每逢秋冬,還要趕製棉衣。)

題目中賦得二字:凡摘取古人成句為題之詩,題首多冠以「賦得」二字。

「自君之出矣」是張九齡直接引用了漢樂府徐幹的《室詩》第三章:「自君之出矣,明鏡暗不治。思君如流水,無有窮已時。」

徐幹的《室詩》是表現思婦對外出未歸的丈夫的深切懷念。全詩立意委婉,設喻巧妙,含蓄卻又寓意深遠。

自從夫君外出,婦人獨守空房。平日夫君在家,梳妝打扮,便是女為己悅者容,如今他不在家,打扮得再漂亮也無人欣賞,所以也沒有必要對鏡貼花黃了,因此這寶鏡沾灰了也懶得去擦拭,任其昏暗無光,便是明鏡暗不治。思君如流水,無有窮已時。這是把婦人的思念比作流水,晝夜不停,流動不止,表明婦人分分秒秒都在思念著丈夫。

再來讀張九齡這首詩。

他用了徐幹這首詩的靈魂旨意,保留了第一句自君之出矣,但後面女主的動作,情緒甚至形象的設立卻有很大的不同。

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

自從夫君你離家遠去,我也不願意再去理會那殘舊的織布機了。

看似簡單的一句,卻有著三層寂寞的含義:

1,織機殘破,久不修理,表明夫君離家已經很久了,女主人長時間沒有上機織布了,機器久不用,自然就會破損殘舊。

2,殘字將冷清寂寥的氛圍又推進一層,人不在,房子空空,連機子也殘舊衰老,更是讓人不忍觸目。

3,即便是偶爾需要織布,但機子卻不如從前那般潤滑順手,布在機子上織來織去,而織布的人卻心不在此,她無法集中精神,為什麼呢?因為她在思念遠方的人兒。

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張九齡這一句,一下子就把地上看人的視覺,拉到了高空中懸掛的明月。用明月日日減去的清輝描摹出婦人「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消瘦形象。而皎白的月光也象徵著婦人純潔無邪,忠貞專一。

這一句寫得含蓄婉轉,真摯又動人。

徐幹把這思念比做流水無窮無盡,讀來就相對普通平常,只知道婦人有思念,但沒有具體生動的形象,張九齡把思念比作明月,就更顯得美妙貼切,讓婦人的清瘦的形象躍然紙上。

這是很高雅的比喻。

不失宰相的氣節,也不失生活的地氣。

其實在張九齡之前,雍裕之也化用過徐幹這首詩:

自君之出矣,寶鏡為誰明?

思君如隴水,長聞嗚咽聲。

詩中,他將思念更推進了一層,將流水具體寫為隴水,令人想起北朝無名氏的《隴頭歌辭》:「隴頭流水,流離山下。念吾一身,飄然四野。」「隴頭流水,鳴聲嗚咽。遙望秦川,心肝斷絕。」一股悽然之感頓生心頭。嗚咽二字也是將流水潺潺的聲音與婦人哭泣幽咽之聲糅合在一起,既聽見水聲,又聽見腸斷之聲。

不得不說雍裕這首《自君之出矣》也是一篇上流的佳作。

思君如流水,無有窮已時。

思君如隴水,長聞嗚咽聲。

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如水,如月。

你更喜歡哪一首呢?

相關焦點

  • 清華博士講古詩:《賦得自君之出矣》(唐)張九齡
    我們先看題目,「賦得自君之出矣」,在古詩中,凡是摘取前人已有的句子作為詩歌題目的,大多在題目開頭冠以「賦得」兩個字。「自君之出矣」這句詩,在很早以前的漢代就有詩人寫過,唐代的張九齡以這句作為詩歌的題目和首句。所以,詩題中有「賦得」二字。在中國古代,這是一種很常見的詩歌寫作方法。在科舉考試中,考官們有時也會選一句前人的詩為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說的「命題作文」。
  • 自君之出矣——張九齡
    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張九齡這首詩,按照樂府古題的原意,就是一首「思婦」詩。詩歌描寫一位婦女在丈夫外出以後,自己的相思之苦。從詩中寫到織布來看,這位婦女應是身處社會下層的勞動者,那時勞動人民除了捐稅而外,男子每年還要服一定時間的勞役。而服勞役是一件既很辛苦,又有危險的事情,所以自從丈夫離開以後,她就一直擔著心,怎麼也打不起精神來,以至於「不復理殘機」,即不想織布了。「理」是從事的意思,「殘機」是指留有還沒有織完的布匹的織布機。
  • 情詩話情:自君之出矣
    「自你離開以後,從此就丟了溫柔,等待在這雪山路漫長,聽寒風呼嘯依舊,」講了一個古老的話題:「自君之出矣」。古往今來,相思者,情之極也。歷朝歷代,以相思為題習文作賦、寫詩填詞者數不勝數。自東漢始,有一句詩,開啟了相思中的一個獨立文體,稱之為《自君之出矣》體。自君之出矣,明鏡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己時。
  • 和孩子共讀國學啟蒙:賦得自君之出矣
    張九齡: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自君之出矣:樂府詩雜曲歌辭名。君之出矣:指丈夫離開家。不復:不再。殘機:有沒完成的織物的織布機。清輝:指皎潔的月光。張九齡(世稱張曲江)是唐朝有名的賢相,唐玄宗(清代因避康熙玄燁諱將「玄宗」稱為「元宗」)如果能聽進他的建言,又怎麼會有後來的安史之亂和馬嵬坡之變呢?這首詩大概是張九齡因為受到李林甫的讒言被罷免丞相之位後所作,借寫閨中的哀怨之情來寄託自己的忠心愛國之思。
  • 唐詩鑑賞-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寶鏡為誰明?思君如隴水,長聞嗚咽聲。
  • 宰相張九齡寫相思詩,把思念比喻成月亮,短短20字驚豔了1000多年
    一個皇帝前後期的變化,竟會有如此之大,不得不讓人感嘆時間的無情,也有哀於家天下的短板。但其實,唐玄宗即使到了後期,也沒有忘記這個與自己共襄盛舉的宰相張九齡,以至於後續選官,往往不忘了問一句。他的風骨,可以像張九齡一樣嗎?可曾經的張九齡,畢竟是去了。
  • 關於月亮的詩詞,從月缺到月圓
    喜歡月亮,無需有儀式感地去哪兒看,和誰一起看,只是在細水長流的日子裡,某天某時不經意抬頭看到了月亮,心領神會。喜歡月亮的原因,都在古人的詩詞裡了,雖相隔百年千年,對於月亮卻有共情,這又是月亮的微妙之一。
  • 看看歷朝歷代這些寫給月亮的詩
    月亮到底亮不亮?月亮本來只是一個無情的自然物,在中國這片詩歌的國土上,在一代又一代才華橫溢的文學家手中,其美麗不斷被挖掘,被發現。尤其具有中國特色的是,它一點點與思念之情發生了融合。在先秦時代,月亮已經入詩,但都是單獨一個「月」字。
  • 月亮本是無情物,一入詩詞大不同 讓中國月亮有文化有韻味有深情
    月亮本來只是一個無情的自然物,在中國這片詩歌的國土上,在一代又一代才華橫溢的文學家手中,其美麗不斷被挖掘,被發現。尤其具有中國特色的是,它一點點與思念之情發生了融合。蘇軾來啦中國人在事實上早已對圓月特別偏愛,因為它最豐滿、最美麗。但在詩歌中,「圓月」、「滿在先秦時代,月亮已經入詩,但都是單獨一個「月」字。
  • 張九齡做官作詩均臻極致 《望月懷遠》堪稱不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大氣美麗的詠月名句  月亮是中國的詩神,中國詩人最愛詠月,自《詩經》開始,代有名作。這些美麗的詩詞,以其美麗的意象和意境,美麗著神州之月,美麗著華夏山河,美麗著炎黃子孫的心靈。
  • 詩詞:他們不說愛,只訴相思
    你可曾想過用一種更詩意的方式來表達你對他們的愛?如果是的話,或許在詩詞中尋找,是最合適的。從「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的思念到「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情,他們不說愛,只訴相思。賦得自君之出矣唐代:張九齡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 大海做錯了什麼是什麼梗什麼意思 月亮比作前女友
    大海做錯了什麼是什麼梗什麼意思 月亮比作前女友時間:2020-10-15 13:31   來源:唯美村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海做錯了什麼是什麼梗什麼意思 月亮比作前女友 近日任豪大海和月亮的故事成了熱搜,很多人看完也吐槽大海到底做錯了什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 張九齡深夜望月,寫下一首傳世名作,讓月亮寄託了思念,千古流傳
    一代才女李清照在月夜思念愛人「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紅藕香殘的時節,灑滿西樓的月華,穿過林層的雁陣,與相思交織,和閒愁同韻。滿腹心事無從可寄,唯一彎殘月與她相知。不同的人,眼中的月也是不同的。戍邊戰士眼中的月是悲壯蒼涼。離人眼中的月,越發感傷悽苦。情人眼中的月,則是愛恨交織。千古永恆的月亮寄託了人類的美好願望,也寄託了對親人和友人的無限思念。
  • 把祖國比作「孩子」
    原標題:把祖國比作「孩子」   把祖國比作「孩子」  爍淵  第一次在北京看到這部國家形象宣傳片《Dubist Deutschland》(你就是德意志),暗吃一驚。編導將國家不是比作「母親」,而是「孩子」,從嬰兒到15歲少年的孩子。
  • 《古朗月行》李白,真不愧是「詩仙」,能把月亮比作玉盤
    《古朗月行》李白,真不愧是「詩仙」,能把月亮比作玉盤,相信大家應該都讀過這首詩吧,《古朗月行》整片的意思就是自己小的時候根本不認識月亮,而是把它當做了一個玉盤,之後又懷疑它是瑤臺的一個仙境,飛到了夜空青雲直上而且月亮上面還住了一個「仙人」兩個腳垂著在玩耍嗎?
  • 相思詩句名句40句,思念的古詩詞經典句子
    ——李白《三五七言/秋風詞》走入相思之門,知道相思之苦,永遠的相思永遠的回憶,短暫的相思卻也無止境,05.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花,自顧地飄零,水,自顧地漂流。一種離別的相思,牽動起兩處的閒愁。06. 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司馬相如《鳳求凰/琴歌》一日不見她,心中牽念得像是要發狂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