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鑑賞-自君之出矣

2021-02-19 文言文

自君之出矣,寶鏡為誰明?
思君如隴水,長聞嗚咽聲。

【賞析】

《自君之出矣》是樂府舊題,題名取自東漢末年徐幹《室思》詩句,《室思》第三章云:「自君之出矣,明鏡暗不治。思君如流水,無有窮已時。」自六朝至唐代,擬作者不少,如南朝宋代劉裕、劉義恭、顏師伯,陳朝陳後主,隋代陳叔達等,均有擬作,唐代作者尤多,見於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凡所擬作,不僅題名取自徐詩,技法也仿照徐詩。雍裕之這首詩(《吟窗雜錄》載辛弘智《自君之出矣》與此詩同,並收入《全唐詩》),模仿的痕跡尤為明顯。這首詩表現了思婦對外出未歸的丈夫的深切懷念,其手法高明之處在於立意委婉,設喻巧妙,所以含蓄有味。

自從夫君外出,思婦獨守空閨,成日價相思懷念;平日梳妝打扮,都是為了讓他看了滿意,而今他走了,便不必再去對鏡簪花了,這寶鏡為誰明呢?意思是寶鏡既不為誰明,也就自然不明了,是「明鏡暗不治」的進一層說法,比李鹹用《自君之出矣》「鸞鏡空塵生」說得更為委婉。這種表達方式,不只是徐幹《室思》的繼承和發展,其源可上溯到《詩經。衛風。伯兮》:「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妝扮美容,只是為丈夫;丈夫不在,何必梳妝?這就是司馬遷《報任安書》所說的「女為悅己者容」,正表現了女子對於丈夫的忠貞。

思念夫君,就象隴頭的流水,長流無極;聽到隴水嗚咽的流聲,真叫人肝腸斷絕,感傷悲泣。在徐幹《室思》中,只是說「思君如流水,無有窮已時」,是一般化的說法;雍裕之則將「流水」具體化為隴水,這就使人聯想起北朝無名氏的《隴頭歌辭》:「隴頭流水,流離山下。念吾一身,飄然四野。」「隴頭流水,鳴聲嗚咽。遙望秦川,心肝斷絕。」這首歌刻畫了一個漂泊他鄉的遊子的形象。「思君如隴水,長聞嗚咽聲」,因為暗用了《隴頭歌辭》,便使所思念的夫君在外的情況,有了一個比較具體的內容,即在外過著悽涼漂泊的生活;這個「思」字,便更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簡直要聲淚俱下了。除了「隴頭流水」的聯想之外,這裡還保存著徐幹《室思》「思君如流水」這一巧妙的比喻。這種比喻是將感情物化,即以有形的物體的形象來比喻無形的內心的情思。以流水喻思君之情,可以兼含多種意思:第一,以水流不斷,比喻日夜思君,如「無有窮已時」即取此義;第二,以水流無限,比喻思婦情長。如李白「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以流水之長比喻情意之長,即取此義;第三,以流水嗚咽,比喻情意悽切。如果說前二義可以在流不斷與思不斷、水無限與情無限之間直接找到「相似點」,那麼水流嗚咽與情意悽切便很難直接找到「相似點」,必須加以聯想,由流水聯想到水聲,由水聲聯想到嗚咽哭泣之聲,由嗚咽聲再聯想到感情之悽切。這是超越「相似點」的比喻,是不似之似,修辭學上稱為「曲喻」。李賀《天上謠》「銀浦流雲學水聲」,即屬此類比喻。由於《自君之出矣》後兩句的比喻十分巧妙,不僅化無形為有形,增加了詩的形象性,而且具有多種含意,這就提供了廣闊的聯想天地,使人讀了感到餘味無窮。

相關焦點

  • 情詩話情:自君之出矣
    「自你離開以後,從此就丟了溫柔,等待在這雪山路漫長,聽寒風呼嘯依舊,」講了一個古老的話題:「自君之出矣」。古往今來,相思者,情之極也。歷朝歷代,以相思為題習文作賦、寫詩填詞者數不勝數。自東漢始,有一句詩,開啟了相思中的一個獨立文體,稱之為《自君之出矣》體。自君之出矣,明鏡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己時。
  • 自君之出矣:他們把思念比作流水,張九齡卻比作月亮,夜夜消瘦……
    在唐詩三百首外,張九齡的另外一首五言詩,也是寫得高雅優美,令人動容。《賦得自君之出矣》張九齡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題目中賦得二字:凡摘取古人成句為題之詩,題首多冠以「賦得」二字。「自君之出矣」是張九齡直接引用了漢樂府徐幹的《室詩》第三章:「自君之出矣,明鏡暗不治。思君如流水,無有窮已時。」徐幹的《室詩》是表現思婦對外出未歸的丈夫的深切懷念。
  • 自君之出矣——張九齡
    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張九齡這首詩,按照樂府古題的原意,就是一首「思婦」詩。詩歌描寫一位婦女在丈夫外出以後,自己的相思之苦。從詩中寫到織布來看,這位婦女應是身處社會下層的勞動者,那時勞動人民除了捐稅而外,男子每年還要服一定時間的勞役。而服勞役是一件既很辛苦,又有危險的事情,所以自從丈夫離開以後,她就一直擔著心,怎麼也打不起精神來,以至於「不復理殘機」,即不想織布了。「理」是從事的意思,「殘機」是指留有還沒有織完的布匹的織布機。
  • 「君」在唐詩中
    《全唐詩》錄詩四萬八千九百多首,其中「君」字出現7148次,可見頻次之高。這些「君」字各指稱什麼呢?首先,君的本意就是指皇帝。「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這裡的「君」就是指杜甫生活時代的唐肅宗。
  • 和孩子共讀國學啟蒙:賦得自君之出矣
    張九齡: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自君之出矣:樂府詩雜曲歌辭名。君之出矣:指丈夫離開家。不復:不再。殘機:有沒完成的織物的織布機。清輝:指皎潔的月光。張九齡(世稱張曲江)是唐朝有名的賢相,唐玄宗(清代因避康熙玄燁諱將「玄宗」稱為「元宗」)如果能聽進他的建言,又怎麼會有後來的安史之亂和馬嵬坡之變呢?這首詩大概是張九齡因為受到李林甫的讒言被罷免丞相之位後所作,借寫閨中的哀怨之情來寄託自己的忠心愛國之思。
  • 清華博士講古詩:《賦得自君之出矣》(唐)張九齡
    我們先看題目,「賦得自君之出矣」,在古詩中,凡是摘取前人已有的句子作為詩歌題目的,大多在題目開頭冠以「賦得」兩個字。「自君之出矣」這句詩,在很早以前的漢代就有詩人寫過,唐代的張九齡以這句作為詩歌的題目和首句。所以,詩題中有「賦得」二字。在中國古代,這是一種很常見的詩歌寫作方法。在科舉考試中,考官們有時也會選一句前人的詩為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說的「命題作文」。
  • 《全唐詩》中七首經典五言絕句,唐詩中的巔峰之作!
    《全唐詩》中七首經典五言絕句,唐詩中的巔峰之作!《題酒店壁》虞世南此日長昏飲,非關養性靈。按績生當隋唐之際,世亂未安,故其詩有傷時之感。三四句用屈賦「眾人皆醉我獨醒」語而反言之,以見己之「昏飲」,乃不忍見世之混濁也。《曲池荷》王績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
  • 古詩詞名句鑑賞 | 唐詩,韋應物《寄李儋元錫》
    點上方古詩詞名句鑑賞
  • 唐詩鑑賞-過故人莊(孟浩然)
    這不禁又使人聯想起杜甫的《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月出遮我留,仍嗔問升鬥。」杜詩田父留人,情切語急;孟詩與故人再約,意舒詞緩。杜之鬱結與孟之恬淡之別,從這裡或許可以窺見一些消息吧。一個普通的農莊,一回雞黍飯的普通款待,被表現得這樣富有詩意。描寫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頭語,描述的層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筆筆都顯得很輕鬆,連律詩的形式也似乎變得自由和靈便了。
  • 《唐詩鑑賞辭典》第九十六首《長信秋詞五首(其三)》(王昌齡)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齊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這首《團扇詩》班婕妤說自己如團扇,炎夏見用,秋涼即遭捐棄。「團扇」的命運是古往今來多少妃嬪的共同命運!王昌齡詩中這兩句,君主的無情,宮嬪們的可憐,可以從中體察得到。「玉顏不及寒鴉色」一句觸景生情,動人心弦。烏鴉通身發黑,可稱醜陋,美人玉顏何以不及? 「猶帶昭陽日影來」,只因寒鴉乃自昭陽宮飛來。
  • 英華萃| 腹有「唐詩」氣自華
    三、詩媒相伴無窮趣,悟得唐詩別樣美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9年版)》的課程目標中,明確提出學生必須具有「積累·整合、感受·鑑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現·創新」的綜合能力。面對數目繁多的唐詩,教師要做到的不僅僅是帶領學生理解和背誦,這是遠遠不夠的,最重要的是必須要教會學生鑑賞唐詩、舉一反三的技巧。而大多數教師這方面的能力非常匱乏,而像散文、小說等部分的教學任務也不能落下,時間緊迫、任務繁重,教師也沒有足夠的精力把唐詩講解的鞭辟入裡。其次,唐詩的教學顯現出功利化的傾向。
  • 唐詩裡的故事丨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杜甫自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離開四川成都草堂,乘舟到處漂泊,詩題所指「李龜年」乃開元、天寶年間的著名音樂家,當時受到的殊榮禮遇連王孫公侯都比不上他。但經過安史亂事,曾風光顯赫的李龜年流落到了潭州,每逢良辰美景,常為人歌唱,他的歌聲能觸動人們感傷的心弦,聞者莫不掩泣痛哭,一方面哀慟國家的殘破,一方面也悲憐自身的顛沛流離。
  • 濡染古典之美,提升鑑賞能力
    第四鑑賞表達,能運用常見鑑賞術語,用自己的語言分析鑑賞,重視書面表達鑑賞的能力。最終達到濡染古典之美,提升鑑賞能力的目的。這裡,我重點要說的是第三和第四步,對第一和第二步只簡單說明。初中時我們學過虞世南的《蟬》:「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首託物寓意的小詩,是唐人詠蟬詩中時代最早的一首,《唐詩鑑賞辭典》的第一篇。對這首詩,我們首先要藉助注釋讀懂它的意思。
  • 亡國之君王衍的「流氓詩」,為何會被收入鑑賞辭典?
    有朋友提問:亡國之君王衍寫了一首「流氓詩」,卻被當作高雅文學收入鑑賞辭典了,為什麼?這個問題是個標題黨。我們把這個問題中的要素一一提出來理清楚,答案自然就出來了。王衍卻因為和後唐互通國書,以為平安無事,疏忽武備,將邊關部隊盡數撤回成都,自己也開始了一輪輪的獵豔之旅。後唐兵馬長驅直入,而王衍還在和近臣去尋歡作樂的路上,反覆確認消息後,才嚇得屁滾尿流地趕回成都。等到兵臨城下,王衍帶著棺材,自己綁縛著出降,前蜀滅亡。可憐王建一生刀山劍雨,六十歲才稱帝,被個化生子敗得乾乾淨淨。
  • 寫景技巧之快問快答類古詩鑑賞習題練習
    快問快答類古詩鑑賞習題練習本次課程針對上次給出的習題進行相關的古詩鑑賞習題的練習,希望大家認真完成。【練習】高適《塞上聽吹笛》「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送韓十四江東省覲省 杜甫兵戈不見老萊衣,嘆息人間萬事非。我已無家尋弟妹,君今何處訪庭闈?黃牛峽靜灘聲轉,白馬江寒樹影稀。此別應須各努力,故鄉猶恐未同歸。
  • 俞平伯經典作品推薦,《唐詩鑑賞辭典(新一版)》最受讀者歡迎
    《唐詩鑑賞辭典(新一版)》豆瓣評分:9.5作品簡介:《唐詩鑑賞辭典》是國內文藝類鑑賞辭典的發軔製作。它首創的融文學賞析和工具書於一體的編寫體例,已成為中國文學鑑賞辭典的固有模式。《唐詩鑑賞辭典》第一版於1983年出版,是文學鑑賞辭典系列的第一部。
  • 古詩詞名句鑑賞 | 唐詩,劉禹錫《蜀先主廟》
    點上方古詩詞名句鑑賞
  • 唐詩鑑賞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王績《野望》
    【鑑賞】  《野望》寫的是山野秋景,在閒逸的情調中,帶幾分彷徨和苦悶,是王績的代表作。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邊地。他歸隱後常遊北山、東皋,自號「東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寫薄暮中所見景物:「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在夕陽的餘暉中越發顯得蕭瑟。
  • 「高冷」的鑑賞辭典,為何長銷三十年
    同理,作為中華文化瑰寶的唐詩宋詞元曲,誰都可以開卷吟誦,畢竟那是一種與傳統文化的親近。可是,如果吟誦之時,有一本優秀的鑑賞辭典在旁「伺候」,便如同身邊環立著一位位滿腹經綸的大學者,隨時隨地可以求教。《唐詩鑑賞辭典》便基於此種需求而生,它是國內文藝類鑑賞辭典的發軔之作,首創的融文學賞析和工具書於一體的編寫體例,已成為中國文學鑑賞辭典的固有模式。
  • 《唐詩三百首鑑賞》(1—18章)張若虛 王績 王勃 賀知章 陳子昂
    《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超值金版)》結合市場上流行的各種選本,總結其豐富經驗,力求做到精練、準確,鑑賞深刻、透徹。每篇文字。融合古代意韻和現代視角,不空不繁,不澀不濫。希望讀者在閱讀中能提高對詩歌的鑑賞能力,能陶冶自己美好的情操,用一顆詩意的心去看待生活、體驗人生。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