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語」近人——從用典讀懂習近平的執政智慧

2020-12-16 新華網客戶端

  【編前語古典名句,是中華文化長河中歷經砥礪的智慧結晶,也是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經典載體。這些中華傳統文化精華,是習近平治國理念的重要來源。習近平在很多重要講話中引經據典,生動傳神,寓意深邃。在他倡導的「中國夢」、以民為本、依法治國、新型國家利益觀等重要的治國理念中,都能看到中華傳統文化精華的厚重的歷史影響。他的治國理念,大量地借鑑了中華歷史文化的精華,並緊密結合當前的現實情況,賦予其新的意義,既使中國的社會發展實踐從中國的歷史文化中獲取正能量,又反過來使中國的歷史文化精華在新的實踐中獲得新的生命力。新華網「學習進行時」專欄摘選他在不同場合講話中引用的古典名句,並通過解讀、釋義帶您了解其執政智慧。

【為政

 

  >>點題<<

  國家治理千頭萬緒,需要培養怎樣的能力?深化改革繁重複雜,需要具備怎樣的思維?既有木秀於林的驕傲,也有風必摧之的煩惱;既有「登高望遠」的豪情,也有「為山九仞」的壓力。有人感慨:當今中國,正面臨繞不開、躲不過的「驚險一跳」。面對「四大危險」、經受「四大考驗」,對執政者的能力與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新的「趕考」。對治國理政的方式方法、戰略戰術,習近平同志有著系統的把握、深入的思考。從統籌中央和地方、國內和國際、當前和長遠的戰略思維,到「不迴避矛盾,不掩蓋問題,凡事從壞處準備」的底線思維;從「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實」的戰略定力,到「敢於擔當,積極有為推進改革攻堅」的改革魄力,有認識論的辨析,也有方法論的思考,更有源於實踐的總結,為深化改革、完善治理提供了基本方法和根本遵循。習近平同志引用的古典詩文名句,談安危、論治亂、道時機、講大局、明根本、抓重點,充滿了對執政之要的辯證認識,體現著對治理大國的深切認識。

  「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之江新語·要用人格魅力管好自己》等文中引用

  ■ 解讀

  習近平同志一向倡導領導幹部乾乾淨淨幹事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性質和宗旨的內在要求,多次強調領導幹部要身先士卒、率先垂範,把這作為為政之德、為政之道、為政之要。推行八項規定,抓好作風建設,中央領導率先垂範,因而能上行下效,清風勁吹。在我國歷史上,注重修身立德、為官清廉,是許多思想家倡導的政治主張,也是一些正直的士大夫終身恪守的為官準則。習近平同志在不同場合,引用先秦時期為政以廉的箴言,要求領導幹部有公正無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的優良品質。廣大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不但看領導幹部怎麼說,更看他們怎麼做。要在群眾中威信高、影響大,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發揮自身的模範作用、人格魅力。否則,「臺上他說,臺下說他」,說話辦事怎麼會有影響力和號召力?

  ■ 原典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春秋﹞孔子《論語·顏淵》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春秋﹞孔子《論語·子路》

  ■ 釋義

  孔子這兩段話都說明了為政者自身行為端正的重要性。在《論語·顏淵》中,魯國大夫季康子向孔子問政,孔子回答:「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孔子認為「政」就是端正的意思。你自己帶頭端正,誰還敢不端正呢?對於什麼是政治,孔子用一個「正」字概括。

  關於「正」,孔子在《論語·子路》中有如下觀點:「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認為,為政者如果自身的行為端正,無須下命令,百姓也會按他的意旨去做;如果自身行為不端,即使三令五申,百姓也不會服從。身正民行,上感下化,才能施不言之教,對百姓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史記·李將軍列傳》中,司馬遷在評價西漢「飛將軍」李廣時,引用了孔子這句話:「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對「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最佳詮釋。

相關焦點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引發社會點讚
    最近看完《百家講壇》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第九集《惡竹應須斬萬竿》,他熱情點讚。這一集闡釋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重要思想。節目第十二集《天下為公行大道》通過和諧友好、合作共贏、和平共處三部分,闡釋習近平總書記的外交思想。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劉國道,剛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開展椰子病蟲害防治技術培訓回國,對這一集最有感觸。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金聲玉振 史鑑昭昭
    作者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百家講壇》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現場    中華經典,是一座豐富的寶庫,蘊藏著無數寶貝。其中有一個有力的手段就是用典。    中國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多彩,歷史上誕生過無數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藝術家,發生過無數波瀾壯闊的、綺麗委婉的故事,有著許許多多推動人類文明進程的發明創造,因此也就留下了種種典故,形成了大量成語。它們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智慧,也是中華語言文字的工具和素材。引用經典,可以達到言簡意賅、以少勝多的效果。
  • 金聲玉振,史鑑昭昭(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
    本文作者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百家講壇》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現場 其中有一個有力的手段就是用典。   中國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多彩,歷史上誕生過無數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藝術家,發生過無數波瀾壯闊的、綺麗委婉的故事,有著許許多多推動人類文明進程的發明創造,因此也就留下了種種典故,形成了大量成語。它們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智慧,也是中華語言文字的工具和素材。引用經典,可以達到言簡意賅、以少勝多的效果。
  • 典故的意義——《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觀後
    這些華章佳句,又和習近平總書記樸素的大眾化的語言鮮活地融合在一起,真正實現了讓古籍裡的文字活了起來。   正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百家講壇》播出的系列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共分12期,每期節目確立一個主題,邀請一位思想解讀人,一位經典釋義人,和大家一起重溫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論述當中的用典。
  • 平「語」近人,聽得見的文化自信
    最近,一檔電視文化節目特別火: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創作的《百家講壇》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第一集《一枝一葉總關情》播出後就圈粉無數,熱議無休。節目以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文章、談話中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經典名句為切入點,旨在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生動闡釋與廣泛傳播。
  • 用中國話語體系抒發為民情懷——《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
    而《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這個節目,用一種特別的形式,把總書記的治國理政新思想新理念,以富有魅力的風格呈現出來,受到了大家的歡迎。《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就像一場思想的盛宴,在這裡,能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能感受到中華民族最深沉、最悠久的精神追求,更能感受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強音。
  • 「平語」近人——從用典讀懂總書記的執政智慧
    【編前語】古典名句,是中華文化長河中歷經砥礪的智慧結晶,也是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經典載體。這些中華傳統文化精華,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念的重要來源。本文摘選他在不同場合講話中引用的古典名句,並通過解讀、釋義帶您了解其執政智慧。【為政】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今晚播出第三集:國無德不興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百家講壇》特別節目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   央視綜合頻道今晚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立德的問題,關於為什麼立德,他曾經講「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  本期節目圍繞著「立德」這個主題,通過深入解讀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論述當中的用典,來深入學習和領會他關於新時代立德、修身的講話。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一集)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一集) 原標題: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第九集:惡竹應須斬萬竿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第九集:惡竹應須斬萬竿 發稿時間:2018-10-16 22:18:00作者:王燕 來源: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八集) 腹有詩書氣...
    內容提要學習是解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構成的「金鑰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倡導並身體力行的重要習慣。本集《腹有詩書氣自華》從三個層面解讀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勸學」的思想:第一部分,從「學如弓弩,才如箭鏃」這一典故切入,以「學習是人生成長之梯」為重點,闡發「為何學」的問題;第二部分,基於「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這一典故,從「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各種知識書籍和優秀傳統文化書籍」等方面,闡發「學什麼」的問題;第三部分,從「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一典故講起,以「學用結合
  • 平語近人進校園第三期——習聲迴響,經典啟智
    為進一步探索新時期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充分發揮思政教育在中學生成長路上的重要作用,引領中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增強中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意識,近日,我校開展「平語」近人進校園,「習聲」迴響,學經典,啟智慧思政教育活動。
  • 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為何有如此之魅力?
    而《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這個節目,用一種特別的形式,把總書記的治國理政新思想新理念,以富有魅力的風格呈現出來,受到了大家的歡迎。《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就像一場思想的盛宴,在這裡,能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能感受到中華民族最深沉、最悠久的精神追求,更能感受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強音。
  • 桃城「平『語』近人」進校園活動成效顯著
    宣傳教育 示範引領 實踐養成桃城「平『語』近人」進校園活動成效顯著自去年11月以來,衡水市桃城區教育局以《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為主題,在全區教育系統組織開展了「平語」進校園系列活動,使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在廣大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推動形成了奮發向上、學德向善的濃厚氛圍。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一集)一枝一葉總...
    歡迎收看《百家講壇》系列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輝。  首先要歡迎今天來到節目現場的北京大學和北京理工大學的同學們,歡迎各位。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們的文化自信當然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密切關聯。習近平總書記也曾經強調,在新時代要推動中華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 學用新思想、奮鬥新時代|平語近人詩文誦讀晚會精彩回顧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為進一步讀懂弄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深刻體會習近平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強烈文化自信,在第109個三八國際婦女節來臨之際,市委宣傳部、市婦聯、市文聯
  • 平語訴情懷 經典浸人心
    從10月8日起在cctv 綜合頻道晚間8點檔播出的《百家講壇》特別節目之〈平語近人〉近日圈粉無數,節目分類羅列了習近平總書記在行文說話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名言警句,並邀請知名文史學者解讀釋義,權威專家解讀思想,全面系統的為人民群眾展現習總書記的執政智慧與人文情懷,這是主旋律電視文化節目的一次成功創新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二集)
    選取了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使用的「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見善則遷,有過則改」、「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等典故,從重民生、興民德、得民心三個角度闡釋總書記的思想,解讀了「讓老百姓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讓老百姓有更多的實惠,有更多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教民以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最牢固根基,人心向背決定著執政黨的生死存亡」等重要論述,展現了總書記對古代仁政思想及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十二集)天下為公...
    本集以「天下」為主題,通過三個部分:廣交朋友、「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來分別闡釋習近平總書記的外交思想。  第一部分:廣交朋友——選用總書記的用典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闡釋我國廣交朋友之理念。通過搭臺促進交流,促進人類文明互鑑。  第二部分:「一帶一路」——選用總書記的用典是「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闡釋我國「一帶一路」之初衷。
  • 從《習近平用典》 中汲取精神力量
    原標題:從 《習近平用典》 中汲取精神力量   近讀《習近平用典》一書,我不僅深刻地體會到習近平用典的精妙意境,更深刻地體會到習近平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和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強烈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