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習近平用典》 中汲取精神力量

2020-12-16 人民網

原標題:從 《習近平用典》 中汲取精神力量

  近讀《習近平用典》一書,我不僅深刻地體會到習近平用典的精妙意境,更深刻地體會到習近平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和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強烈文化自信。經典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人們學與不學、用與不用,都一直存在,「用典」則能體現個人的風格、魅力、情操,領導人用典更會彰顯執政理念,乃至國家形象。

習近平用典的鮮明特點

  因時應勢緊扣主題。習近平在省部級領導幹部研討班講話中談治國理政、深化改革,引用「為國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這是北宋蘇軾寫給哲宗奏議中的一句話,就北宋的邊防政策指出治理國家既不可隨便製造事端,也不可膽小怕事。遇事不可退縮,要主動作為。習近平引用這句話,強調不能朝令夕改,保持制度穩定,同時,不能因為別人的非議就縮手縮腳,要堅持我們自己的主張、態度,保持自身定力。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幾年來治國理政的實踐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習近平在蘭考縣參加民主生活會談選拔幹部,強調「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這是戰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的話,強調國家的文臣武將,特別是高級官員和將領,一定要有基層實踐經驗。習近平非常重視從基層一線選拔幹部,這句話他幾次引用,他的親身經歷也證明了,從基層一線做起,才能接地氣、通民聲、懂國情。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大會上與領導幹部談學習,引用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是孔子講學習的三種境界,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再到我愛學,總書記對黨的幹部,同時也是老校長對學員提出要求與期望,可謂新的《勸學篇》。

  恰到好處畫龍點睛。習近平整體用典多,僅在中央黨校十九次講話中粗略統計就用典100多處。但具體到一篇文章、講話中,往往只有幾處,有的只有一處,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比如:在院士大會上激勵科學家,「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引用「為政之要,莫先於用人」;在中法建交50周年大會的講話中,講「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可謂言簡意賅,一語中的。

  呼應民諺俗語生動親和。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用典「夙夜在公」,同時使用了俗語「打鐵還需自身硬」。在博鰲亞洲論壇致辭中,引用四地諺語:東南亞朋友講「水漲荷花高」,非洲朋友講「獨行快,眾行遠」,歐洲朋友講「一棵樹擋不住寒風」,中國人講「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有水大河滿」。形象地說明合作共贏才能辦大事、辦好事、辦長久之事,使所要表達的思想更加具有貼近性和親和力,引起廣泛共鳴。

  語言開放包容相得益彰。習近平語言平實親切生動豐富,發揚傳統又與時俱進。既用典,又用開放性語言,包括流行詞語。比如就任總書記時強調我們的黨「決不會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新年致辭中用網絡語言「蠻拼的」。接受採訪借歌詞說事「時間都去哪兒了」。講話中常用的「打老虎」「洗洗澡」等通俗用語等等,都體現了這種風格,從更廣闊的視角體現了文化自信,與用典相得益彰。

  巧用傳統展現時代精神。早在1990年7月,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就創作了古體詞《念奴嬌·追思焦裕祿》,其中「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等等不脛而走的鏗鏘詞句,真切表達了對焦裕祿精神的深情讚頌和作者愛民為民、勇於擔當的偉岸情懷。這是運用古代詞牌形式謳歌時代精神的成功典範,將用典提升到了一種收放自如的境界。

學習習近平用典,汲取精神力量

  古人說,文章是「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對於領袖人物來講,背後是幹事創業、治國理政的「治世」大境界。

  增強文化自信。習近平對中華文化非常熱愛。在澳門大學對學生們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本人也是一個中華文化的熱烈擁護者、忠實學習者。」每次出訪,幾乎都在當地發表演講,或在媒體發表文章,介紹闡釋中華文化,在服裝、宴會等方面也盡顯中華元素。用典是最集中的體現。今人用典,既包含著對歷史文化的尊重,也體現著對歷史文化的自信。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駕輕就熟的用典體現的是他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和高度自信。尤其在外交活動中是如此。在印度尼西亞國會演講,他引用「計利當計天下利」;在德國科爾伯基金會演講,他引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比利時《晚報》發表署名文章,他引用「智者求同,愚者求異」;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演講,他引用「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這些用典展現的是中國氣派,體現的是中華精神,彰顯的是中華文化自信。學習習近平用典可以增強文化自信,做中華優秀文化的學習者、傳承者。

  汲取政治智慧。中華文化講究修齊治平,落腳於治國安民。古人也講半部論語治天下。習近平善於運用中華經典闡釋治國理政思想,展示了大國領導人的政治智慧。比如:學習他引用的「政者,正也」「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以實則治,以文則不治」,可以加深對政治及執政的理解;學習他引用的「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治政之要在於安民,安民之道在於察其疾苦」,可以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學習他引用的「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於一國,則一國治」,「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可以深刻認識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學習他引用的「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可以增強辯證思維能力。學習習近平用典所蘊含的政治智慧,可以更好地應對各種複雜嚴峻的考驗,更好地推進各項工作。

  涵養浩然正氣。中華文化強調價值理念,追求道德崇高。習近平用典深刻體現著中國共產黨人所倡導的價值理念、精神追求。比如,他用「雄關漫道真如鐵」「人間正道是滄桑」「長風破浪會有時」這三句詩描摹中華民族矢志不渝追逐中國夢的壯闊歷程,強調「功崇惟志,業廣惟勤」。他用「德莫高於愛民,行莫賤於害民」,「以百姓之心為心」,「利民之事,絲髮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強調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尚情懷。他用「奢靡之始,危亡之漸」,「當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強調領導幹部要正確使用手中權力,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穩得住心神、經得住考驗。學習習近平用典,有助于堅持正確的價值觀、樹立精神坐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培養篤學精神。中華文化倡導學習,講究崇學向善。習近平用典,何以脫口而出?何以把握得當?何以運用自如?何以影響深遠?根本在於習近平對博大精深中華文化的熱愛,在於對一切優秀文化的借鑑吸收,在於孜孜不倦地學習積累。從青年時起,習近平就留下了很多關於學習的佳話。近年來他特別指出學習傳統的態度,「學史可以看成敗、鑑得失、知興替;學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學倫理可以知廉恥、懂榮辱、辨是非」,強調,「不僅要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還要睜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歷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從中獲得啟發,為我所用」。學習習近平用典有助於以繼承發揚態度學習優秀傳統文化,以開放包容態度對待和借鑑外來文化,通過不斷學習成長為學習型幹部,建設好學習型政黨和國家。

  堅定理想信念。中華文化倡導責任,講究家國情懷。習近平立足於原典,著眼於創新,將經典融入一篇篇生動豐富深刻的講話、文章當中,匯聚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洪流中,融合在復興使命、家國情懷與偉岸人格中,體現了當代文明與古代文明的對接與傳承,體現了當代共產黨人的鑑古鏡今、繼往開來,展現了文明大國領導人的風採和魅力。用典主題宏大、立意高遠、豐厚豐滿,充滿革命理想的張揚、改造世界的豪情壯志、濃厚的為民務實情懷,體現著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和核心價值,學習習近平用典可以進一步滋養心靈情感、積聚精神力量、堅定理想信念。

  學習習近平用典,就是聆聽當代領袖與古代先賢的交流對話。跟著習近平總書記把握經典的思想脈絡與歷史源流,學習經典的思想精髓和核心要義,感受經典背後的民族發展與文化傳承,感悟用典的精妙意境與文化品格,是增進文化自知、提高文化自覺、增強文化自信、堅持文化傳承、推動文化創新、促進文化發展、實現文化自強的文化尋根之旅,也是汲取政治智慧、培養浩然正氣、思考人生價值、樹立篤學精神的人生學習之旅,更是把握民族歷史、立足現實偉業、放眼未來發展、堅定理想信念、推進民族復興的追夢之旅。

相關焦點

  • 《習近平用典》敬民篇
    「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國共產黨90多年光輝歷程啟示我們,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宗旨,使我們從人民群眾中汲取了巨大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正是這種力量讓我們創造了中國奇蹟、書寫了中國震撼、找到了中國道路。 從「緊緊依靠人民,充分調動最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到打掉橫亙在黨和群眾之間的無形之牆,增強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習近平總書記履新之始就將「人民」作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核心價值,在「敬民」的話語坐標下,強調親民有真感情、愛民有真措施、利民有真成效。
  • 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為何有如此之魅力?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主持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中心播音部主任康輝認為,總書記善於以小見大,從小故事中引發大哲理,讓中國故事歷久彌新。節目中的一個針線包讓康輝難以忘懷。習近平同志當年到陝北插隊的時候,就是個初中生。為了排解對兒子的思念之苦,母親就一針一線地為他縫製了一個針線包,上面還繡著三個紅色的大字「娘的心」。七年知青歲月,娘的心給他增添了無窮力量。
  • 學習用典丨汲取精神的力量!看習近平今年上半年這樣用典
    【前言】「天下之難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人不率則不從,身不先則不信」「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今年上半年,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講話中引經據典,展現出獨特的語言風格和人格魅力。諄諄告誡,語重心長;殷殷期望,寄意深遠。
  • 《習近平用典》立德篇
    在系列重要講話中,習近平同志也一再強調政德問題,認為治黨治國之要,在於「築起思想道德和黨紀國法兩道防線」。 對於新時期領導幹部,什麼是「德」?2011年12月在全國組織部長會議上,習近平同志提出,領導幹部加強思想政治修養,要善於辨別、正確處理四組關係——是與非、公與私、真與假、實與虛。
  • 楊立新:習近平的用典藝術
    通過對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文章中引用的典故查找原典、加注釋義,我深深 地感到,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取精用宏、驅遣自如,在古典和現代之間自由穿行、遊刃有餘,所引典故體系完備、脈絡分明,充分發掘了中國傳統文化 的歷史意義和當代價值,揭示並彰顯了包孕其中的時代精神。 習近平善於用典,精於用典,堪稱用典大家。其用典範圍之廣、數量之大、頻率之高,在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中非常突出。
  • "習近平用典"出版:"論語"引用最多 最青睞蘇軾
    歷時一年 精心組織  《習近平用典》一書由人民日報社社長楊振武作序,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盧新寧組織撰寫解讀文字。楊振武在序言中寫道:「學習習近平的文章、講話、著作等,一個最為深切的感受就是,他善於用典,常常古為今用、推陳出新,不斷激活優秀傳統文化,賦予其鮮活的當代價值與意義。」
  • 劉光明、劉銘:從抗疫鬥爭中汲取強大精神力量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抗疫精神力量、應急治理效能、小微經濟、養老服務業發展、應對世界經濟形勢變化、中小企業營商環境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劉光明、劉銘:從抗疫鬥爭中汲取強大精神力量】  國防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劉光明、劉銘表示,偉大的中國精神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強大動力,為抗疫堅定必勝信心、凝聚強大合力、注入持續動力。
  • 《習近平用典》亮相法蘭克福 英專家:引人入勝
    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習近平用典》一書,在這充滿中華古韻的氛圍中亮相書展。  這本書從習近平數百篇講話和文章中,遴選出使用頻率高、影響深遠、最能體現其治國理政理念的典故135則,並對這些古典名句的釋義和習近平引述所賦予的現實意義加以解讀。其古樸素雅的裝幀設計,與展臺淡雅的風格相互輝映,引得不少參觀者駐足翻閱。
  • 感受家國情懷 汲取奮進力量 ——《紅色家書》讀後感
    感受家國情懷 汲取奮進力量 ——《紅色家書》讀後感 在第25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向全區廣大黨員和領導幹部及社會各界推薦了《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百年大變局•世界與中國》《紅色家書》三本書。自治區政協主席藍天立提議,自治區政協「書香政協」活動就從帶頭閱讀鹿心社書記推薦的這三本書開始。自治區政協舉行了「書香政協」活動啟動儀式,向全區各級政協組織及廣大政協委員發出開展「書香政協」讀書活動的倡議。
  • 典故的意義——《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觀後
    、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這些華章佳句,又和習近平總書記樸素的大眾化的語言鮮活地融合在一起,真正實現了讓古籍裡的文字活了起來。   正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百家講壇》播出的系列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共分12期,每期節目確立一個主題,邀請一位思想解讀人,一位經典釋義人,和大家一起重溫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論述當中的用典。
  • 信陽:從大別山精神中汲取奮進力量
    在這裡,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創造了「28年紅旗不倒」的傳奇,也孕育出堅守信念、胸懷全局、團結一心、勇當前鋒的大別山精神。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指出,鄂豫皖蘇區根據地是我們黨的重要建黨基地,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大別山精神等都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
  • 博通經史 精釋用典——讀《習近平用典》一書的典故釋義
    最近,由人民日報出版社推出的《習近平用典》一書甫一面世,即好評如潮,首印30萬冊不盈月即預售完畢。該書的典故釋義作者楊立新是我多年的摯友,蒙他惠賜一冊,乘興翻閱, 不由讚嘆他所下功夫之深, 對總書記所用典故詮釋之精,忍不住拍案叫絕。
  • 從經典詩詞中汲取共克時艱的精神力量
    原標題:從經典詩詞中汲取共克時艱的精神力量(大家手筆)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這些經典詩詞章句讓人們感受到的不僅是縷縷暖意,還有磅礴的精神力量。打贏疫情防控這場硬仗,可以從中華經典詩詞中汲取精神力量。
  • 向總書記學習用典
    繼2015年2月《習近平用典》第一輯出版後,近日《習近平用典》第二輯又出版了。其中第一輯收錄習近平總書記用典135則,第二輯148則。將兩本書結合起來閱讀,我們不僅深刻地體會到總書記用典的精妙意境,更深刻地體會到總書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和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強烈文化自信。   古人說文章是「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講話、文章、訪談等,形成了獨具個性的風格,人們愛聽、愛讀、愛看,海外媒體紛紛稱之為「習式風格」。
  • [習近平最新用典]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在文章、講話、著作中常常引用古代典籍中的經典名句,用中國經典講「中國經驗」,以中國道理說「中國道路」。這些典故名句是5000年文化長河中沉澱的智慧結晶,寓意深邃、生動傳神,極具啟迪意義,也彰顯了文化自信。中國之聲特別策劃《習近平最新用典》,梳理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和文章中引用的經典名句。
  • 滋養初心、淬鍊靈魂、汲取力量!
    7月27日陝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弘揚延安精神、淨化政治生態」專題研討班在延安山丹丹培訓中心隆重開班延安山丹丹紅色文化培訓中心隸屬於陝旅集團延安公司,秉承「傳承精神 創新發展」的培訓理念,汲取聖地延安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深入挖掘、解讀延安精神新時代價值,致力於打造黨性教育培訓和研學旅行的優質典範,開創新時代創業者的朝聖地。
  • 濟南市:「學習強國」「學習達人」薛在銀學習《習近平用典》書法...
    1月15日上午,由山東省濟南市委宣傳部、山東省圖書館學會、山東省濟南市委講師團、「學習強國」濟南工作專班聯合主辦的「學習強國」「學習達人」薛在銀學習《習近平用典》書法作品巡迴展在山東省圖書館舉行。展出的書法作品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吸引了眾多書法愛好者前來觀展。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用典」書畫攝影獲獎作品展示
    為反映廣東省律師文化建設的成就,展示新時期律師的文化形象,推進律師文化建設,值此廣東省律師協會成立40周年之際,廣東省律師協會律師文化建設工作委員會舉辦廣東省律師協會40周年「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用典本次比賽湧現出一批優秀的律師作品,特別是書法作品,書體多樣,內容豐富,從藝術的角度展現了新時代律師的文化風採與精神內涵,傳承與發揚中華傳統化精髓。
  • 和田地區:深學榜樣精神 汲取奮進力量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戰略部署指引下,在加思來提·麻合蘇提同志模範事跡感召下,面對反分裂鬥爭考驗
  • 傳承鬥爭精神 汲取奮進力量
    ,確保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和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落地生根。我們要把加書記忠誠於黨、忠誠於國家、忠誠於人民的精神傳承下去,敢於動真碰硬、敢於善於鬥爭,扛起責任、高懸『利劍』,為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提供堅強政治保障。」全區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紛紛行動起來,以多種形式開展學習活動。「作為曾與加書記並肩戰鬥的戰友,汲取榜樣力量,傳承榜樣精神,使命光榮、責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