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戀愛心理調查研究
——以新疆南疆少數民族大學生為例
胡 蝶
摘 要:大學不僅是知識的殿堂,通常也孕育著愛情的萌芽。在新疆南疆這個區域,大學生們更是擁有自己鮮明的戀愛特色。多數人認為戀愛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好奇與憧憬。然而,由於社會文化、學校教育以及一些個人因素的不同,大學生具有明顯的個體差異,這導致許多大學生在戀愛時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本研究在吸取前人優秀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分析南疆大學生戀愛的動機以及各種問題,同時也給出一些建議,希望能幫助廣大學子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減少心理健康問題。
關鍵詞:南疆大學生;戀愛心理;戀愛對策
一、 研究目的與意義
現代定義愛情為兩個人基於一定的物質條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內心形成的對對方的最誠摯的仰慕,並渴望對方成為自己終身伴侶的最強烈、最可靠、最專一的感情。在新疆南疆的高校中,可以找到許多少數民族的學生,這些學生有著鮮明的個人特點、行事作風,在戀愛中也各有想法。因戀愛問題導致自身心情抑鬱、生活不順的案例也時常可見。本文試圖通過此次研究,了解南疆大學生戀愛心理現狀,分析戀愛時的各種問題,並提出一些建議來幫助大學生更好的戀愛、生活以及學習。
二、 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採用無記名問卷調查法,向南疆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發放問卷,進行數據收集。
三、 調查內容
問卷採用大學生戀愛觀調查問卷。著重分析不同性別、民族、年級的大學生在戀愛動機和目的、戀愛觀、失戀的態度等方面有什麼不同。
四、 結果與分析
1. 現狀描述:調查發現,大學生中90%都曾有過戀愛經驗,在民漢之間沒有顯著的差異,這些學生認為戀愛的積極影響要高於消極影響。高比例的戀愛現象說明在大學期間,學生對愛與被愛的需求十分強烈,學校應當適當引導這種需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解決學生因戀愛導致的心理健康問題。
2. 大學生戀愛的主要動機或需求:調查發現有54%的人為追求精神寄託、克服寂寞而戀愛;22%的人是為了找一個能在學習生活中彼此幫助的人;12%的人是為了尋找以後的結婚對象。8%的人出於一種從眾心理;研究發現,多數少數民族大學生希望可以在戀愛中相互幫助,更願意在大學期間尋找自己未來的結婚伴侶;而漢族大學生似乎更願意在戀愛中拓展自己的人際關係、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等。
3. 自身因素對心理影響
4. 失戀的態度:對於失戀的態度,48%的同學選擇「吸取教訓,坦然面對」;22%的同學選擇「無所謂,再找一個」;12%的同學選擇「難過,但更勤奮學習」;10%的同學表示會「很悲傷,開始不務正業」;只有4%的同學表示會「痛不欲生,出現抑鬱症傾向」;選擇「有報復傾向」「死纏不放棄」的同學分別為2%。即便只有小部分人做出不理智的決定,我們也應該進行適當的關注與引導。
五、 戀愛建議
1. 發揮學校教育的作用
作為大學生,失去了小初高那種受到嚴格管教的環境之後,難免會有放鬆和茫然,更有甚者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尋求愛情以彌補自己的空虛感。學校應該注重對學生的人格的培養,正確分析學生的戀愛動機和心理特點,可以開設「戀愛課程」,這樣既能從教育的角度分析戀愛,又能吸引學生,引導大家樹立正確的戀愛觀。
2. 家庭教育對大學生戀愛心理的影響
家庭教育也是大學生戀愛心理健康中最重要的一環,對人生觀愛情觀的樹立有重要影響。大學生已經是法律意義上的成人,對於戀愛,家長們應該聽一聽子女的想法,給予恰當的支持。本研究調查顯示,願意與家庭溝通的戀愛者,多數情況下會更加的積極樂觀。即使是失戀,願意與家庭溝通的人也更容易釋放壓力,減輕悲傷。
3. 戀愛觀:首先,88%的人都更認同品德與修養;其次是是否有相同的興趣愛好,男生略多於女生、少數民族略高於漢族;最後,在家庭背景與經濟狀況這一選項中,漢族大學生中男方更注重女方的家庭情況,女方更注重男方的能力;而在少數民族大學生中,不論男女,都更加看重門當戶對,這與新疆地區少數民族傳統風俗習慣有密切聯繫。
(1) 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擺正自己的戀愛動機。不要僅因為寂寞就去尋求愛情、不要因為從眾心理去尋找愛情,這樣都容易導致戀愛的失敗,造成心理健康問題。
(2) 培養愛與承受挫折的能力。培養愛的能力,不僅僅是要培養愛人的能力,也要培養被人愛的能力,更是要培養拒絕愛的能力。要發揮自己的理性思維,正確的面對失戀;適當的情緒調節能釋放失戀壓力,爭吵並不能解決問題,可以使用音樂療法、運動療法等釋放內心的壓力。
(3) 在新疆南疆這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由於文化、風俗習慣的種種不同,大學生們戀愛時更應該學會去適應環境,在適應環境的基礎上慢慢改變環境,這是一個相互作用的過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六、 結束語
黑格爾說:「存在即為合理。」既然是存在的,就有其合理的地方;既然是合理的,就應該去學習,去實踐。無論我們是否接受,大學生戀愛已經成為了一種事實與趨向。堵不如疏,讓大學生們在學習戀愛的過程中,獲得心理上的成熟感,增強生活的幸福感和自信心,感悟生活的真諦,從而為適應現實的生活和工作做好心理準備。
參考文獻:
[1]黃珊珊.大學生戀愛觀研究[D].合肥:安徽農業大學,2012,6.
[2]黑格爾.法哲學原理[M].1820.
胡蝶,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市,喀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