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那一聲珍重裡有蜜甜的憂愁—沙揚娜拉!
這首詩是徐志摩寫給一位日本女郎的非常經典的小詩,卻真切的適合孔子見南子的那一幕朦朧場景!
01南子其人
南子原本是宋國的公主,名聲就非常不好。南子本人生得十分俏麗,聰明而富有風情,不是典型的大家閨秀應該有的溫婉賢淑。在她還沒有出嫁的時候就和她的堂兄公子朝之間有私情。由於同姓不得通婚,南子不得不嫁給了比她大三十歲的衛靈公。
應該說南子確實是集美貌與智慧與一身,嫁到衛國後就把衛靈公調教得服服帖貼,不僅生活上順從南子,在政事上也聽唯南子馬首是瞻,言聽計從。
因此,南子在衛國政壇上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
不僅如此,南子嫁到衛國後,衛靈公專門為她修建了一座宮殿,在這個宮殿裡南子與昔日的情人公子朝經常見面。衛靈公卻視而不見,同時,南子與衛靈公的寵臣,彌子暇之間也有說不清楚的關係。
可見,南子是一個既具有政治手腕和伎倆的人,哪怕是衛靈公的兒子也毫無辦法。
02老鄉見老鄉
南子與孔子相見應該是孔子生平中唯一一次算不上緋聞的緋聞,也是很多人興味盎然的話題。
《史記孔子世家》中詳細記錄了二人見面的境況:
夫人在帷中。孔子入門,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環佩玉聲璆然。孔子曰:「吾鄉為弗見,見之禮答焉。」子路不說。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厭之!天厭之!」
不妨詳細的來描繪當時的景象:這一天,南子焚香沐浴,精心打扮,一身雅致高貴的貴族服飾,坐在薄紗帳之後接見了孔子,孔子向其行叩拜禮,並不敢抬頭正視南子,只可以看到孔子三分之一的臉。南子在紗帳中回拜,她身上佩戴的玉器發出清脆悅耳的響聲,此景此景,似乎瀰漫著一些浪漫的令人眩暈的氣息。
南子和孔子,從根源上來講,兩人是正經八百的老鄉。可這兩老鄉在異國他鄉見面卻不是眼淚汪汪,似乎有了一些知音相見恨晚的節奏。
03各有所欲
二人相見,孔子和南子應該是都有自己的想法。
此時的南子,在衛國已經開始幹涉朝政,並且衛靈公也相當的聽話。婦人攝政自古以來就不被接受,可以想像到南子在衛國政權內部肯定是樹敵不少。而南子的生活作風問題也是備受非議。
拜見當時鼎鼎有名的孔子,一則是為了樹立自己的正面形象;二則能拉攏孔子,因為此時的孔子已經享受著衛靈公給予他的六萬石粟的俸祿;三則,是真心聆聽孔子的理論。這一點從他醉心政治,盛裝接見孔子可見其心。
對於孔子而言,離開魯國開始周遊列國的第一站,也是希望能夠在衛國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而此時的衛國掌握實權的人物實際上就是南子,見南子則是重要的途徑。從孔子回答子路的話語中可見:予所不者,天厭之!天厭之!。
意思就是,如果我不是為了實現我的施政理想而去見南子,老天爺懲罰我,老天爺懲罰我。此為孔子見南子的最為重要的理由,此其一。
其二,孔子一生推崇禮儀,招而不見自然不符合禮的要求。當然,這個理由也是足夠的充分。但面對弟子們的反對,見這個風流的南子,也讓孔子對天發誓,可見,孔子自己也絕對不符合「禮」。
其三,好奇心使然。現在雖然奉為聖人,但當時孔子也只是個俗人,到底是什麼樣一個人,到底是具有什麼樣的才能使得南子在衛國政壇能夠呼風喚雨呢,想必,這是孔子非常感興趣的課題。見面也就理所當然。夫子也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善於學習的孔子也希望能夠滿足一下好奇心。
04見面之後
夫人在帷中。孔子入門,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環佩玉聲璆然。
寥寥數字,將兩人見面的場景描繪的異常朦朧而綺麗。在眾多的研究和推想中,大多把南子描繪成一個風流豔婦,將孔子描繪成謙謙君子。但我不以為然,不妨以俗人之心思去揣度想像一番。
南子,如果作為一個女政治家,她希望了解孔子的治世方略,以此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孔子,作為仕途上的追求者,他自然希望通過南子來實施自己的治國理念。
但如果從更加人性的角度來講,南子,作為一個女兒身,她自然也會仰慕才情橫溢的謙謙君子,更何況還要面對世人的非議。而孔子,作為不得志的男人,也自然會被女人之美所打動,而他的遭遇實際上也是和南子一樣被世人所非議。
從這個角度而言,可以說二人是知音相見,相見恨晚。他們相見是的那一個溫柔叩拜,藏著無盡的理解與憂愁。
當然,找不到史料來論證,只是俗人的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