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見南子」:當道德楷模遇上第一美人,這次會面究竟發生了什麼

2020-12-23 南瓜先生2020

#中國古代名人軼事#孔子,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說的創始人。一生致力於傳播「仁義」,「禮樂」,「德治教化」,被後世譽為道德楷模,「孔聖人」。

南子,出身顯赫,春秋時宋國國君的女兒。嫁給衛國國君衛靈公後成為衛國第一夫人,因為絕色美貌,及出眾的才華和政治見地,很受衛靈公的寵愛。

這兩個原本八桿子打不著的人,是因為什麼原因會面?會面時交談了什麼?兩個人又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種種謎團,讓兩個人之間的會面充滿了神性,甚至是迷幻般的遐想。

司馬遷曾在《史記孔子世家》有所記載,但相當簡要:「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門,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環佩玉聲璆然。」

於是乎,讀者們眼前出現了這樣的一幕:貌若天仙的南子,坐在層層的帷帳之中如夢似幻。孔子走進房間,向北行禮。

雖見不到夫人的面容,但聽南子身上佩戴的首飾碰撞發出清脆聲響,應該是南子在裡面還禮所發出的聲音……

司馬遷的故事寫到這裡戛然而止。卻更加令讀者們心生想像。兩人到底交談了什麼?古書上面無從查證。

儘管會面內容不詳,但人們又似乎從《論語》的《雍也篇28》中捕捉到了一絲曖昧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大意是:孔子去見南子,子路為此不悅。孔子指著天發誓說:「我所行,若有不合禮不由道的,天會厭棄我,天會厭棄我。」

那麼,子路作為孔子最得意的門生,為什麼對孔子和南子的見面心生不悅呢?

原來,南子雖受衛靈公寵愛,又授權參與朝政,可謂風頭無倆。

但她在當時名聲很不好。輿論把她的私生活炒得沸沸揚揚,說她在嫁給衛靈公之後,還和出嫁之前的舊情人公子朝保持著不正當關係。

而衛靈公因為年齡長南子三十多歲,又有同性戀的癖好,所以對南子和舊情人的來往並不反對。

因此,所以當孔子去見南子時,性格正直、直爽的子路很不理解。

電影《孔子》中,孔子因受魯國三桓排擠,被迫流浪異鄉,帶著弟子周遊列國宣揚仁義思想。

來到衛國時,衛靈公聘請孔子講學,但同時提出了一個條件,就是他的夫人南子想見孔子一面。

孔子無法推辭,遂同意見面。

一陣環佩叮璫之聲傳來,穿過層層珠簾,南子的身影從遠處婀娜而來,愈來愈近。

孔子按禮數朝南子施禮。南子輕移蓮步,走近孔子。

南子問:「聽說你常講仁者愛人,是吧。那你的仁字裡包不包括像我這樣名聲不好的女人哪?」一雙攝人心魄的眼睛坦然望向孔子。

孔子沉默不語。

南子又問:「我自幼喜歡誦讀詩篇,不知可否拜你為師呢?」

孔子說:「我在衛國收了個新學生,雖然年幼卻是個神通,他跟我學詩很有見地,微臣可以推薦他來伴你讀詩。」

南子問:「你能不能留在衛國,我們再見面?」問這句話的時候,南子一臉誠懇,清秀的臉上看起來一派天真。

孔子回答說不方便。南子追問孔子為什麼不方便?

孔子也坦蕩地回答:「微臣從未見過如此好德如好色的人。」

南子沉默,然後突然說:「世人也許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夫子在痛苦中所領悟到的境界。」

剎時,孔子如被雷擊。他臉色突變,蹙眉低首,卻又表情複雜。但他的眼裡分明有一種得遇知音的震動,又帶著一種恨不逢時的無奈。

最後,兩個人互拜,南子虔誠敬仰,孔子感動莫名。

電影中的兩人,是如此得體,而又惺惺相惜。

正如孔子回答南子詩三百篇中關乎男女情愛的詩,就是「情思深深而沒有邪念」。

儘管歷史上有一些觀點對南子的私生活頗有指責,但從她和孔子的這一段會面上看,她色,卻不失坦蕩磊落;且在如花似玉的年華裡,因為政治上的原因,無奈要和一個年長自己足足一個輩份的老人相守,試問天下又有哪個女子會甘之如飴?

後來,南懷瑾在《論語別裁》裡對這一典故作了這樣的評價:

「我們查衛國的歷史,南子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錯,不過長得漂亮,衛靈公非常迷她,如此而已!政治上當時比較起來,衛國還算好的。

而且孔子周遊列國,流落他方的時候,還是在衛國住得最久,衛君在衛護他,南子也在衛護他,衛國的大臣,蘧伯玉這班人也在衛護他。

所以孔子說,你們不要聽到人家胡說八道就相信了。"謠言止於智者",有聰明有智慧的人,一聽到就知道是真的或是假的。

我所認為不對的,不像你們的看法,如果真有罪大惡極的人,天意都會厭棄他,何況人呢?你們對於南子,用不著這樣不高興。」

柏楊也說:「我們毫不反對聖人談戀愛,不過照有些人看法,聖人都是一塊木頭,沒有愛,亦沒有欲。「

實際上,孔子有妻子。而且還曾在詩裡思念他的妻子。

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

唐棣花開,翩啊翻啊地搖動著。我心豈不想念於你呀!但我們的居室相隔太遠了!

孔子說:只是沒有想念吧!真想念就近在心中,還有什麼遠的呢?

據說,有一年,孔子從齊國回到家鄉曲阜。晚上,他的弟子子路入茅廁小解,回來後見孔子房間的燈還亮著,子路想藉機了解老師和師母的感情狀況,於是悄悄地用舌頭在窗戶上舔一小洞,往裡望去。

只見師娘和老師雙雙坐在床頭,師娘依偎在老師懷裡,老師用手摟著她,兩人正親熱著哩……

相關焦點

  •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聖賢也會難過美人關?子路為何不爽?
    孔子見子路意見很大,一時也無法說明白為什麼去見南子,只好用對天發誓的辦法向子路解釋:我沒有做出任何不正當的事情,若有,上天就厭棄我吧,上天就厭棄我吧!連用兩句「天厭之」,老師表白自清可謂果決。也可看出南子非議之重。此語出自《論語.雍也》: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老師就是見一見貌美的國君夫人,學生產生如此反感?聖賢也會難過美人關?我們一起來細細看個究竟。
  • 歷史上爭議不斷的「子見南子」,勾搭朝臣,最後被親兒子刺殺
    中國在歷史上,美人許多,而與君主能扯上關聯的美人甚多,能與君主和知名人士扯上關聯的比較罕見。可是有一個女人,她一方面迷住了君主,以其美貌佔有後宮,另一方面也與在歷史上的知名人士演繹了一出神秘的劇目。她到底是誰?
  • 子見南子:吾未見君子好德如好色者也,隱秘背後的救贖
    前言南子在春秋戰國時期是一位很著名的美人,她與帥哥公子朝亂倫私通,同時嫁給了衛靈公之後又和衛靈公的親信大臣通姦。但是昏庸的衛靈公為了取悅她,竟然把公子朝從宋國接來。進行"多人運動"。在天真的衛靈公的庇護之下,南子成為一個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蕩婦。
  • 子見南子:千年懸疑
    對時下潮流來說,孔子的一生除了那吉光片羽的「子見南子」外,肯定沒有什麼豔麗的女人、纏綿悱惻的故事,一部幾乎沒有女人的戲,能拍嗎?何燕江 著 中信出版社 2010年1月出版傅  傑出典子見南子的故事,第一來源是《論語》的《
  • 「子見南子」是一段美麗的佳話
    本來這兩個人是沒有任何交集的,但是南子是孔子的忠實粉絲,她很仰慕孔子的才學和品德,孔子來到衛國後,她很恭敬地請孔子去與她會見,所以就有了「子見南子」這一段歷史。《論語》最早記錄了這件事,是《論語·雍也》中的一段。原文為: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
  • 子見南子,子路不悅:孔子與南子真的關係曖昧嗎?
    0628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說通悅。  關於孔子見南子這件事,《孔子世家》中也有詳細的記載:  靈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謂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與寡君為兄弟者,必見寡小君。寡小君原(通願)見。」孔子辭謝,不得已而見之。
  • 子見南子: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這首詩是徐志摩寫給一位日本女郎的非常經典的小詩,卻真切的適合孔子見南子的那一幕朦朧場景!孔子曰:「吾鄉為弗見,見之禮答焉。」子路不說。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厭之!天厭之!」不妨詳細的來描繪當時的景象:這一天,南子焚香沐浴,精心打扮,一身雅致高貴的貴族服飾,坐在薄紗帳之後接見了孔子,孔子向其行叩拜禮,並不敢抬頭正視南子,只可以看到孔子三分之一的臉。
  • 子見南子的「豔事」引發眾說紛紜,歷史上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文/惜吾上篇文章咱們講到了南子其人,那麼歷史上關於子見南子是如何看待的呢?子見南子最早被記載在《論語》中,即:"子見南子,子路不悅。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其後,多種文獻對此事皆有記載,尤其是《史記》中的記載更廣為人知。
  • 南子是何許人也?孔子為何在見她之後便心生喜悅?
    今天,我們要講一個和孔子有關係的女人,她和孔子的故事撲朔迷離,引發了後世的很多猜測,她究竟是誰呢?圖片:和孔子有關係的女人劇照二、孔夫子的「緋聞」這個女人便是南子,孔子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見南子是在他周遊列國的時候,二人中間還隔著一張帷帳。孔子見完南子之後,整個人變得精神起來,連腳步都變輕快了。
  • 林語堂寫過一部題為《子見南子》的歷史劇,你們看過沒有呢?
    然「靈公老,怠於政」,執掌朝權的卻是那位自稱「寡小君」的靈公寵妾南 子。那麼,讓孔子去與她見上一面,痛陳自己的施政綱領,說服她在衛國推行仁政,又有何不可呢?是的,此事本無不可,但壞就壞在南子不是別人,乃是一個名聲狼藉的 「蕩婦」上面。相傳,南子不顧男女大防,在衛國都城搞了一個方便男女交際的「文藝研究社」,早先還因與人私通而引發兩國交惡,兵虢相見。
  • 美人不肯和孔子共坐一車,孔子說出一句經典名言,她被罵了2000年
    孔子的言行主要被記載在儒家經典《論語》中,在這本典籍裡,除了能看到孔子教育弟子的思想,還能了解到孔子生前發生過的一些趣聞軼事。孔子一輩子都在周遊列國,希望恢復「周禮」,但他經常碰釘子吃癟,有一回孔子吃癟,居然是因為一名美人。這名美人叫做南子,她長得傾國傾城,美豔無雙,絕對不輸給四大美女。
  • 知子先生釋義:《道德經》第一、二、三章
    《道德經》第一章釋義 ——知子先生在《人類文明的「進化史」》裡 簡述了中華民族尊貴偉岸之源以及中華文明傳承不息之火不乏《老子其人其道》之功,立志探究《老子之道到底為何物》,直至今日開始《道德經》第一章正本清源的解析之旅,感概萬千,不禁繁叨之前我所作的文章!二、「道德經」三字的具體含義將放在最後解讀。因為真正讀懂全文後,這三個字便不解自明,也只有如此它才有意義,反之意義何在?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前一句到底是什麼意思?
    這首詩的背後,還有什麼故事?請看古典語言學學者、歷史小說家史傑鵬從字義、詞義、典故、歷史入手,逐字逐句為我們分析。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這首出自《邶風》。
  • 真正的榮國府究竟是什麼樣子?這個婆子一句話,讓人脊背發涼
    《紅樓夢》中的榮國府究竟是什麼樣子?冷子興說,榮國府是「詩書禮儀之族」;賈政說家中自祖宗以來,「皆是寬柔以待下人」。在《紅樓夢》中,我們也確實可以經常看到榮國府主子和奴僕和睦相處的美好畫面。偏偏這個婆子是個聾子,看著賈寶玉急得抓耳撓腮,她卻不慌不忙地說了一句話——跳井讓她跳去,二爺怕什麼……有什麼不了的事?老早就完了,太太賞了衣服,又賞了銀子,怎麼有不了的事?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來是兄弟情?如何翻譯?
    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 告訴您「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到底是什麼意思
    詩文簡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讀音:zhí zǐ zhī shǒu,yǔ zǐ xié lǎo)源於《詩經》「邶風」裡的《擊鼓》篇,原句是「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在《詩經》保留至今最早的註解「毛詩「和「鄭箋」中,這段話是歌頌戰友之情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並非男女之間的誓言,而是兩個男人之間的約定!
  • 曲阜孔廟揭秘孔子桃花運約會南子!衍聖公臨產政府派軍隊保護產房
    ●孔子的桃花運 揭秘孔子為何會與南子約會南子見孔子,「環佩玉聲璆然」,自是盛裝以待。出於尊者諱,太史公沒有提及兩個人的對話,只是說夫人在帷帳裡,孔子一進門就向北行禮,然後夫人再在帷帳裡回拜,然後就回來了。南子費了那麼大精力見到了聖人,不可能只看一個老頭子朝她行禮。
  • 《論語 子罕5》
    涉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弟子對其師的議論;此外,還記述了孔子的某些活動。《論語·子罕》中「子罕」與人物子罕並不是同一回事。在這裡,「子」指孔子;「罕」是表示頻率的副詞,即「少也」。一:孔子見南子       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有一次來到衛國,寄宿在蘧伯玉家裡。南子派人對孔子說:「各國的君子不惜蒙受恥辱想與我們國君結為兄弟之情,必定要先見我們國君的夫人。我願見見您。」孔子推辭告謝,不得已去見南子。南子在細葛布做成的幃帳裡。
  • 《道德經》究竟如何定位,如何閱讀,如何理解?
    《道德經》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經典著作,歷代學者都將其視為一門必修課而加以研讀。歷史上對《道德經》一書的註解有千家之多,然而由於註解者所處的朝代、生活背景和思想觀念各不相同,所以這些註解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 道德經的作者究竟是誰?
    然而,在人們只知「道」的偉大之時,兩千多年來卻無人知道「道」究竟是什麼?更不知道「道」是如何運行和發生作用的!《道德經》是老子所著,老子是人不是神!為什麼人們要將一個人撰寫創作的作品無限放大為天地宇宙無所不包的「道」呢?為什麼人們在閱讀了《道德經》這部經典之後忽略了人的存在呢?難道說《道德經》不是老子這個人的思想和智慧的結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