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腦子裡頻繁出現一個詞語----「適得其所」。此詞百度解釋:人物處在合適的位置,物品放在適合的場所。細想,萬事萬物如此狀態,便是最佳。但難的是人有清醒的頭腦,置自己於合適位置,置萬物於合適場所。現有身邊兩例,願細細道來,供諸位忖度。
一年一度的縣城教師遴選工作開始了。為了能進城,老師們使盡渾身解數。凡是夠格的,幾乎都報名參加考試。唯獨我一朋友,是個例外。先以對話,加以敘述。
友:忙啥呢?不露面。
我:備考呢。你準備的咋樣啦?
友:沒報。
我:啊!為什麼呀?你不是很夠條件嗎?
友:誰規定非得報啊?不想報。
我:不是老家都沒學生了嘛?
友:剩一個也得有人教啊。我就想呆在農村。農村地方大,我吃這麼「胖」,能盛得下我。
我:又開玩笑。去年一熟人和你一樣也是大專上的生物專業,應聘到初中了。聽說你們生物專業挺缺老師的。
友:那也不報,我就該呆在這裡。
於是,我就開始想像,好友如果考過來,會過什麼日子。她會在一所什麼樣的學校,孩子也會來這裡上學…..當腦子裡突然想蹦出「不思進取」四個字時,腦海中立刻想像出一雙手,把那四個字推回去,因為覺得這四個字很不應該,不是出於交情,而是出於公正。常常敬佩那些不跟風、不隨波逐流,任何時候都有堅定意志的人,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誰說只有向上向上,才是努力的樣子。適得其所,何嘗不是最好的安排。
另一件事:班裡一女孩兒,特別不愛和別人交流,下課常常看到她在自己座位待著。一次放學後,看到她沒人接。便上前去詢問。
我:妞,怎麼還不走?沒人接哦?
孩子:有人接,我哥哥來接我。
我:哦,你哥哥都那麼大了,都能接你了。
(不一會,看到她身邊站個比她個頭大不了多少的男孩。)
我:啊!這就是你哥哥啊,這麼小啊。
孩子:不小,我哥都上五年級了。
我:你爸爸媽媽呢?
孩子:我媽媽不好找活幹,在老家養雞呢。我爸在這兒陪我們上學。爸爸中午在外面幹活,涮牆呢這兩天,中午回不來。
我:這樣啊。(突然心裡一陣心酸,眼角溼潤)那你們一會兒回家自己買飯吃哦?
孩子:不買,我哥哥做飯。下方便麵。
我:哦,你哥哥挺厲害啊。
孩子:其實,我也會做。
我:是哦,那你也很厲害!(她笑了)
缺失,在任何年代都是孩子成長中最大的痛。沒有媽媽在身邊的孩子永遠都是孤單的。如果孩子的童年裡非要顧此失彼的話,我想最應當顧的應該是心靈、情感,而不是所謂的知識和成績。
適得其所,難的是找到「適」的標準。或許當「適」來臨時,你卻渾然不知。最好的標準就是追尋你的內心。做到「適得其所」方能「善盡其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