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師的樣子
本報總編輯 劉華蓉
與語文教師們一起交流時,談的是語文教師的樣子。
有千百個語文教師,就可以有千百個語文教師的樣子。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該是什麼樣子?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心目中畫個像:從外形的儒雅、談吐的有趣到內心的豐富,從教書的能力到育人的老道,甚至從職稱之高到著述之豐、桃李之盛,似乎都應該是一個語文教師成為優秀教師、名師的應有之義。
為什麼對語文教師的要求這麼高?蓋因語文這門學科和其他學科有很大的不同。文以載道,語文教師身上不僅擔著傳遞知識的責任,更多的是道的傳遞、文脈的延續。客觀地講,在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生活態度乃至生活道路的選擇上,語文教師可能產生的影響,也許比別的學科教師要大得多。如果意識不到這一點,不主動承擔這樣的責任,一個語文教師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教師。
我熟識一位小學四年級的語文教師,讓全班大部分學生喜歡上了孜孜不倦的閱讀,喜歡填詞作賦、寫作文,喜歡搖頭晃腦吟哦,並每年集體出一本作文集。這個班級的孩子,因為語文學習而發生了整體氣質的改變:愛閱讀、愛思考、敢質疑、能表達、社會責任感強……這樣的語文教師,儘管沒有許多著述和到處登壇演講的機會,不是有名氣的名師,但很顯然是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
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一個真正的語文名師,就應當像這樣能夠用生命影響生命,讓學生愛讀書、愛語文,愛語文背後的文化和人生。而要做到這一點,語文教師自己的積累得「厚」,心裡得「清」,應該是一個「明師」。
我們提倡教師欲為名師,先做「明師」,做個明白教育、明白學生、明白人生的人。語文教師之「明」比一般學科教師要多得多。
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得明「語」:對語言要有相當的掌握,教學生掌握語言的能力是語文教師的基本功;明「文」:文章嫻熟,明白為文之道,要有教學生作文、用文字語言表達情緒情感的能力;明「人」:好文章好書的背後,是人生百態、是世相變幻,能欣賞的語文教師必定對人之為人有更清醒的思考和了解,不「明」人,則很難讓學生體悟到文章背後的人生。往近了說,語文教師要比別的教師更善解人意,更明白學生、理解學生,與學生有更多的情感交流;明「事」:明白事理,瞭然事物發展的規律和趨勢,能把這些傳遞給學生;明「勢」:對人類命運、世界潮流、社會大勢有判斷、有思考、有理解、有悲憫和同情……
明語、明文,是語文教師授業的基本功和專業功夫;明人、明事、明勢,是語文教師傳道的基本功和專業功夫,也是語文明師、名師應該具備的內涵和素質。好的語文課堂,為什麼總能帶給人豐富的體驗和感受,能帶給人神遊八荒的跳脫和深潛海底的沉靜?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明師指引。
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是集文學素養、理想主義、人文情懷、社會責任感於一身的人。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培養學生對美好的追求、對知識的熱愛、對人類苦難深切的悲憫和同情、對生命的珍視和自豪……語文教師,可以成為那個學生成長路上的點燈人、站在學生人生拐彎處的指路人。追求做明師,而不是名師,追求做人師而不僅僅是經師,這應當是一個語文教師成為優秀教師的原點和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