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伯斯最為人熟知的事情是他回歸蘋果後推出了一系列跨時代產品,從 iPod、iPhone 到 iPad,大眾對他的印象也基本停留在他是一個總穿著黑色圓領衫、戴著圓框眼鏡、梳著寸頭的瘦瘦老人,見下圖。
而我對年輕時的賈伯斯更加好奇,我很想知道賈伯斯是如何成長、如何成熟的,於是我讀了幾乎所有關於賈伯斯的書籍,也看了幾乎所有關於賈伯斯的視頻。
然後,我決定為年輕的賈伯斯剪一部短片,並將它命名為 「你所不知道的賈伯斯」。在這部短片裡,你會看到年輕稚嫩卻不乏激情的賈伯斯,你還會看到年輕的賈伯斯是如何與員工 「爭吵」 的,你也會聽到還未回歸蘋果前、中年賈伯斯的總結和反思。比起成功時的狀態,成長的過程或許於我們更有意義。(此片從前期收集資料到最後添加字幕,斷斷續續持續了大半年之久,絕對良心之作,你在這裡會看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賈伯斯。25 分鐘的時長在這個強調碎片化的時代未免有些長,但是看個 2、3 分鐘的搞笑視頻於你的人生又有何意義呢?)
剛好,我這一年又瞎折騰了很多事情,只有折騰起來了,才會知道真正的困難和瓶頸是什麼,也才能更加深刻地體會賈伯斯的成長——雖然我這一年沒有做出什麼大事,但是這種如海綿吸水般快速成長的過程著實令我興奮。回顧自己的經歷,附上我對賈伯斯成長的思考——「賈伯斯告訴我的三件事」。(看完視頻再來讀文章體驗會更好一些,因為有了身臨其境的背景知識。)
在講這三件事情之前,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個我的觀點:拋去天時地利人和這些外在因素,一家公司能否偉大,歸根到底就是取決於創始人的 vision 和 taste。當然,任何一家公司的成長都是從小處著手的,然而如何長大、能長多大,這就要看創始人了。往往越是偉大的公司,創始人在公司創辦之初就越是已經有了最遠大的方向,甚至毫不誇張地說,這個遠大的方向或許在創始人還是孩童時就早已種下了,比如賈伯斯在創辦蘋果之初就說過,交通工具極大地拓寬了人類的行動範圍,而個人電腦會如交通工具般進一步擴大人類的創造力;帶領人類登上火星、為人類提供可持續的綠色能源更是最近刷爆朋友圈的伊隆馬斯克一直以來的夢想,於是他創辦了 SpaceX、特斯拉和 Solar City。
如果你的 vision 就是賣衣服,你的最好結果就是賣到了全球最大,甚至因此成為了全球首富,比如服裝連鎖品牌 Zara 的創始人;同樣的,如果你的 vision 就是辦媒體,你的最好結果就是創辦了全球最多人看的媒體,甚至因此成為了全球舉足輕重的人物,比如默多克。你當然可以因此而擁有財富、權力和至高無上的榮耀,但是是否足夠偉大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所以聰明、勤奮、情商高都不是成就偉大公司的充分條件,最最根本的充分條件是你的 vision 和 taste 到底是什麼,而 vision 和 taste 的養成也根本不是靠天天刷科技新聞刷出來的。我個人覺得我們中國人缺少 vision 和 taste 是中國比較難出現偉大公司的根本原因,再往深了說,如果我們看看中國偉大公司的創始人,馬雲也好,馬化騰也罷,他們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學生,為什麼?傳統意義上的好學生(包括我自己)思維更加僵化。
人們總是說,有好想法的人很多,真正實施的少,因此創業靠的不是好想法,而是行動力。可是真的是這樣嗎?請你現在靜下心來琢磨琢磨,你能想到的最偉大的想法是什麼?
壞消息就是: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是不知道。有沒有覺得很沮喪?坦白說,我因此而沮喪了很長時間,甚至開始鄙視自己的無趣和單薄(回復 「101」 查看舊文 「藝術和直覺」)。不過,好消息也是: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是不知道,因為偉大的公司永遠只是少數。
如何擁有最偉大的 vision 和 taste 是一個更加複雜宏大的課題,本人也在不斷摸索中,深入研究藝術也算是一種嘗試吧,今後會陸續和大家分享。最最根本的因素 vision 和 taste 聊完後,我們聊聊賈伯斯告訴我的三件事,即在給定你的 vision 和 taste 之後,我們還需要什麼。
這句 「擁有一顆真正強大的內心」 讀起來雞湯極了,但是請務必幹了這杯雞湯。內心強大不僅僅是表現在遇到挫折時能扛過去,更是在遇到質疑時能堅持己見,遭到嘲笑時能坦然面對。
短片「你所不知道的賈伯斯」的開頭是28歲的賈伯斯在宣傳即將上市的 Macintosh,如果你認真聽他的宣傳詞了,你會驚訝地發現賈伯斯公然地將 「藍巨人」 IBM 比作想要控制整個電腦行業、並因此而將扼殺行業自由的惡霸,卻將蘋果公司自比為儘管弱小卻可以拯救整個行業的自由女神,他甚至還為此拍了一部科幻電影般的廣告。這部充滿濃濃戰火味的廣告不僅在全美收視率最高的體育賽事超級碗上播放了,還震驚了商業界那些天天身著西裝、虛情假意的老頭子們。
即使 30 多年後的今天再看這段視頻,我們依然會有一種 「賈伯斯的做法好幼稚哦」 的感覺,公然樹敵不是商場大忌嗎?在產品發布會上播放大眾看不太懂的科幻廣告不是商場大忌嗎?如果不是賈伯斯的堅持,蘋果董事會裡的那些老頭子們又怎麼會同意該方案通過呢?幼稚和商場大忌又如何?賈伯斯就這樣開創了公司在廣告裡直接鄙視對手的先例(如果你在美國看電視,微軟嘲笑蘋果、沃爾瑪嘲笑 Kroger 都是家常便飯),也開創了為科技產品舉辦發布會的先例。
沒有人可以肯定地知道一件事情的後果會如何,特別是當這件事情違背常識時,只有內心強大的人才敢于堅持自己的判斷,冒天下之大不韙,並為後果負責。
當然了,通常來講,如果後果不好,被人嘲笑就是家常便飯,如若因為害怕被嘲笑而畏首畏尾,那自然也算不上內心強大之人;或者是,不怕被人嘲笑,但心情卻會因為被嘲笑而受到影響,這也是修煉不夠的。賈伯斯生來就內心強大嗎?當然不是!給大家講一個故事,賈伯斯在蘋果上市之後已經成為了富豪新貴,他受邀請參加了一個慈善晚宴,同出席的都是那些有錢有勢很久的長者們,當大家探討起該如何宣傳慈善事業時,賈伯斯說了他的想法,可是長者們都還沒說話呢,哪裡輪得到賈伯斯?於是,根本沒人理會賈伯斯。估計長者們心裡都在 os,你是哪根蔥哪根蒜啊,在這裡指揮我們?大家猜猜年輕氣盛的賈伯斯怎麼著了?哈哈,他!哭!了!而且還是躲到了停車場哭!
沒有人天生就是內心強大的,如何讓自己的內心強大更是我們一輩子需要修煉的事情,特別是從小到大沒有經歷過什麼挫折的人,恐怕更加玻璃心。但是無論何時,如果相信自己的判斷,即使遇到再大的質疑,不妨內心強大地堅持住;如果結果不好,遭到嘲笑,亦不妨內心強大地坦然面對。堅持己見的次數越多,面對嘲笑的次數越多,我們的內心越強大。下一次內心軟弱的時候,不妨想一想年輕時哭鼻子的賈伯斯: It’s ok to be laughed at; it’s also ok to be looked down upon.
標題可能有些誤導人,這裡的玩兒不是指交朋友,而是指事業上的合作夥伴或者招聘的員工。
在視頻裡,賈伯斯說,生活中最好的和一般的事物之間通常相差 2 倍。如果你在紐約打出租,坐最好的計程車司機的車可以比坐一般的計程車司機的車節省近30%的時間;在汽車行業,最好的汽車會比一般的汽車好20%;CD播放器大概也是20%的差距。因此生活中 2 倍的差別其實已經非常大了,但是在軟體行業,還有曾經的硬體行業,最好的人才與一般的人才的差距是 50 倍,甚至是 100 倍。賈伯斯坦誠,他的成功就是建立在找到行業裡最優秀的人才,一旦找到 5 個最一流的人才,這 5 個人就只想和最一流的人才一起工作,因此他們也只會招聘最一流的人才,然後公司就會形成一個只吸引最一流人才的良性循環。
其實這個理論,原通用總裁兼 CEO 傑克韋爾奇也提過,公司必須不斷淘汰掉二、三流的人,否則最一流的人遲早都會離開。
到哪裡去尋找最一流的人才呢?如果你是在一個非常傳統的行業工作,那麼很不幸,你身邊的夥伴有非常大的概率只是一般的人才,但是還有一個好消息,那就是你可以從傳統行業跳到顛覆該行業的公司——如果你足夠優秀的話,因為最具顛覆性的行業才會出現最好與一般相差 50-100 倍的現象。
最一流的人才具有哪些特質呢?我個人體會有三:
有強大的內在驅動力
強大的內在驅動力表現在高標準的自我要求和高質高效的行動力,二者缺一不可。內在驅動力才是一個人不斷進步、不斷學習的源動力,也是一個人有勇氣戰勝困難和挫折的源動力。內在驅動力強大的人不僅會高質高效地完成任務,還會主動思考哪裡可以做的更好。英文總是喜歡把內在驅動力翻譯成 take the initiative,我個人覺得 push 更加合適,因為有強大的內在驅動力的人永遠不會滿足,永遠不會滿意,他們會 push everything including themselves to the extreme。
有成熟的心智
這一點往往被人們忽略,但成熟的心智其實非常重要,因為最一流的人才聚集到一起,每個人都很有能力、很有想法,但是人和人的想法又怎麼會時時相同呢?因此爭論和爭吵在所難免,但是心智成熟的人明白爭論對事不對人,觀點的交鋒會令目標更加清晰。這裡我要多說一句,很多人覺得團隊和諧最重要,因此有了小問題能忍則忍,殊不知,這才是創業團隊的大忌,忍只會令問題越積越大,情緒越積越深——永遠不要害怕爭論。大家可以看看視頻裡,賈伯斯帶領 11 名員工創辦 next 時頭腦風暴的場景,員工對賈伯斯的質疑數度讓賈伯斯臉上掛不住了,但把最真實的想法說出來就是他想要的。心智成熟主要體現在兩方面:第一,知道如何用適當的方式來 「質疑」 他人,儘管簡單粗暴的指出問題在很多一流人才眼裡是最有效的方式(聰明人多無耐心嘛),但殊不知這種溝通的隱形成本是很高的,比如給團隊帶來負面情緒,令合作夥伴心聲怨氣等等,因此如何既指出問題、又令對方欣然接受的確是考察一個人心智是否成熟的標誌之一;第二,在遇到他人哪怕非常不遜的質疑時,心智成熟的人明白對事不對人的意義,因而可以將事從人的因素裡抽離出來,客觀地反思對方的質疑是否有道理。其實這兩點是相伴相生的,人們往往自己做不到第一條,卻要求他人做到第二條(即指出他人錯誤時簡單粗暴,還強行要求他人無條件接受);或者自己可以做到第一條,卻做不到第二條(能夠以合適的方式指出他人錯誤,卻無法接受他人對自己的質疑)。但是反過來想,如果團隊裡的每一個人都儘可能地兩點都做到呢?完!美!
有快速的學習能力
這個不需要我多說,創業本身就是快速學習迭代的過程,學習能力的差的人根本算不上最一流人才。我要強調的是,學習能力強是最一流人才必備的素質之一,但是排序是最靠後的,也就是說,如果你沒有很強的學習能力,那麼你肯定不是最一流的人才;如果你有很強的學習能力,那麼你僅僅是剛剛跨過最一流人才的門檻。
最一流的人才為何要和你玩兒?這個問題值得每一個人深思,因為最一流的人才的選擇太多了,你何德何能吸引到他呢?我的體會是:
1、你要先成為最一流的人才。因為只有這樣,最一流的人才和你合作的時候才會覺得爽快,他也才會服氣你!
2、你們一定要有共同的理想和目標。對最一流的人才來說,賺錢不會是唯一目標,而你們做的事情必須讓他覺得興奮和有動力才行,比如視頻裡 Macintosh 團隊的員工個個都覺得自己通過 Macintosh 改變了世界!同時,共同的理想和目標也是最一流人才之間發生爭執時最為重要的調和劑,因為爭執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共同的目標,只有目標一致,爭執才會對事不對人,爭執才會有意義。
3、第三點是最最重要的,最一流的人才和你在一起不是為了聽你指揮的!越是優秀的人才,越是有想法,越是有性格,越是愛作主啊!!!一定要提供給最一流人才自我發揮的空間,否則即使目標一致,最一流的人才也會因為缺乏發揮的空間而心灰意冷。另外就是,你也不可能什麼領域都懂,既然你確定你找來的是那個領域最一流的人才,那就給他作主的空間吧!
越是個人能力很強的人,往往越容易忽略發揮團隊的力量,但是請記住,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大事情一定不會是一個人做出來的。古語云,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當你成為了一匹千裡馬之後,記得去發現並吸引更多的千裡馬,千裡馬成群了,飛奔的方向和步伐再一致了,大事情也就不遠了。
賈伯斯離開蘋果後創辦了 Next,如他在視頻裡所說,Next 其實已經錯過了個人電腦井噴的黃金時段,因此無法重現 Macintosh 的輝煌。賈伯斯甚至不得不裁員 300 多人,關掉生產線,轉型只做作業系統和軟體。但是,即便如此,賈伯斯依然沒有放棄追求極致,蘋果在 1996年 瀕臨倒閉之際決定買下 Next 的作業系統 NextStep,賈伯斯得以重回蘋果董事會,而我們現在使用的 Mac 的作業系統就是在 NextStep 基礎上改良的。Next 電腦雖然是失敗的,但是沒有賈伯斯的追求極致,就不會有 NextStep,更不會有賈伯斯的回歸。
我們總是喜歡抱怨,沒有大想法,沒有大事情,卻往往忘記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如果我們實在不知道該做什麼,甚至是已經做了什麼卻收效甚微,也請不要放棄每時每刻地追求極致,至少要保證從我們手裡出來的每一件事是盡善盡美的,只有這樣,當大想法、大事情真的來了時,我們才可能是 qualified 的。從被趕出蘋果,到重回蘋果,賈伯斯足足等了12年,而且是從未沒有按時發出 Next 電腦的12年。我們為哪怕哪件小事堅持過 12年 了嗎?
作者:王曦
微信公眾號「王曦訪談」
來源地址:http://36kr.com/p/5041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