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招時間|西北大學:堅持以學生為中心 培養創新能力人才

2020-12-15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7月13日消息《高招時間》是央廣網通過「零距離接觸高校招辦領導」,為考生提供最新招辦資訊的一檔專訪欄目。節目邀請各高校招辦負責人詳解招生政策、錄取規則等,指導考生填報志願、選擇專業以及未來職業選擇,幫助家長與學生全面了解最新高校招生政策。

近日,西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堯宇做客央廣網,為廣大考生學子介紹西北大學2020年招生信息。

西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堯宇

學校現有太白校區、桃園校區、長安校區三個校區

央廣網教育:各位央廣網友大家好,這裡是2020央廣網《高招時間》特別節目,一年一度高招訪談又和大家見面了,我們有幸邀請西北大學校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堯宇,王校長您好,節目的開始首先請您介紹下西北大學的基本情況?

 王堯宇: 西北大學肇始於1902年的陝西大學堂和京師大學堂速成科仕學館。1912年始稱西北大學。1923年改為國立西北大學。1937年西遷來陝的國立北平大學、北平師範大學、北洋工學院和北平研究院等組成國立西安臨時大學,1938年改為國立西北聯合大學,1939年復稱國立西北大學。新中國成立後為教育部直屬綜合大學。1950年復名西北大學。1958年改隸陝西省主管。1978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現為首批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建設院校、教育部與陝西省共建高校。

學校現有太白校區、桃園校區、長安校區三個校區,總佔地面積2360餘畝。現有24個院(系)和研究生院,88個本科專業。學校現有2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7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別。現有1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涵蓋5個二級學科)、4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和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現有教職工2900餘人,其中中科院院士4人,雙聘院士10人,國際科學史研究院院士1人,以及傑青、優青等國字號人才百餘人。全日制在校生25000餘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3000餘人,研究生9000餘人,留學生1000餘人。

在長期的發展歷程中,西北大學形成了「發揚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負建設西北之重任」的辦學理念,匯聚了眾多名師大家,產生了一批高水平學術成果,培養了大批才任天下的傑出人才,享有良好的學術聲譽和社會聲望,被譽為「中華石油英才之母」「經濟學家的搖籃」「作家搖籃」等稱號。

 高度重視專業建設 凝練專業特色 優化專業布局

央廣網教育:西北大學位於古都西安,是首批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請問王校長西北大學有哪些優勢學科和專業?

王堯宇:西北大學是一所學科門類齊全、教學與科研並重的高水平、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我校考古學專業與北大並列全國第1、地質學全國第3、理論經濟學全國第5、科學技術史全國第5、世界史全國第6、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全國第8。全校共有16個學科進入全國前30%。地質學學科以國家認定的方式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行列。

同時學校也是高度重視專業建設,不斷凝練專業特色,優化專業布局。2019年12月,我校24個專業獲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在全國所有地方高校和在陝高校中均位列第一。包含漢語言文學、廣播電視編導、歷史學、考古學、經濟學、工商管理、行政管理、法學、新聞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應用物理學、化學、材料化學、地質學、資源勘查工程、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生物科學、電子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軟體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製藥工程、生物工程等專業。首次獲批即達到全校所有招生專業的近三分之一。

 設立創新學分制度 打破學年制和專業局限

央廣網教育:感謝王校長的精彩分享,西北大學歷史悠久,學科優良,我們想了解一下學校在本科人才培養方面有哪些特點?

王堯宇:西北大學長期堅持培養具有人文情懷、社會責任、創新能力和國際視野的高素質人才,堅持以學生學習與發展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經過多年來的教育改革和實踐,學校已經形成了「素質教育基礎之上實施專業教育」的寬口徑人才培養模式和「基地班」與「實驗班」的精英教育模式。對基礎學科專業,本著為國家培養和輸送基礎型科學研究人才的目的,按照「加強基礎理論教育,重視科研能力鍛練,注重創新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思路,為提高學生創新能力搭建平臺。對交叉型新興學科專業,採取重組課程體系、注重學科交叉,加強實踐教學等措施,為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積累和專業技能的培養營造良好氛圍。

學校結合高等教育發展趨勢和綜合性大學的專業特點,推進完全學分制改革,按大類招生,以調整課程結構為切入點,通過優化課程設置,推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形成「專業準入、準出標準」和「人才培養分流機制」。在大類招生基礎上,按大類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深化教師與學生、教學與科研、多學科交叉、課堂與課外、校內與校外五個互動,實行第1學年按照大類開展教學,第2-3學年按學科專業分類教學,第4學年根據畢業生就業、升學、出國和創業四個去向分流教學三個階段;設立創新學分制度,打破學年制和專業局限,允許學生轉專業學習,鼓勵學生跨學科跨專業修讀課程或輔修第二專業。

近些年,我校在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最大的亮點就是「挖掘學校全部教學資源,儘可能給學生在學業選擇上最大的自由度」。學生入學後,將會有2-3次的轉專業機會,使學生能夠重新審視自己的專業興趣和職業規劃,有更多的機會進入心儀的專業學習。

 學校依託優勢學科 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文交流

央廣網教育:謝謝王校長的介紹,眾所周知,西安又是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城市,西北大學又是紮根西安的百年名校。隨著近年來「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推進,學校在相關方面有哪些舉措和計劃?

王堯宇:學校緊抓「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助力陝西絲綢之路新起點建設,圍繞絲綢之路,西北大學開展了多學科、多層次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在國內率先成立了絲綢之路研究院和中亞學院,並在中亞成立西北大學中亞學院吉爾吉斯中大石油分院,針對「一帶一路」沿線特別是中亞國家的留學生教育發展作出了重點部署。

打造地質、考古等傳統優勢學科專業。2017年9月,我校地質學學科以國家認定的方式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行列,也是陝西省屬高校中唯一一個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我校考古學學科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是西北大學的驕傲,也是世界一流學科的重點培育學科之一,而且在絲綢之路考古方面,形成了特色。學校依託這兩個優勢學科重點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留學生需求,不斷深入打造油氣勘探、考古專業,致力於培養一批「一帶一路」油氣勘探和絲綢之路考古留學生團隊,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文交流。

「十三五」期間,學校將在強化組織機構、推進協同創新基礎上,建設國際化協作和學企跨界合作平臺,重點開展中亞社會經濟發展和國家向西開發戰略的研究,結合國家重大項目帶動戰略,形成與中亞國家在基礎設施、旅遊和農業經濟研究等方面的成果。尤其是圍繞著亞太自貿區建設、亞投行和絲路基金建設開展研究的同時,結合陝西和西安的實際進行決策諮詢研究,建立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產業投資資料庫,開展專項報告研究。通過資料庫的建立,為國內企業進入沿線國家提供理論和信息支持,同時加大絲綢之路沿線民族歷史文化、文化遺產保護、宗教問題等研究,形成一批特色鮮明的研究成果,促進形成西北大學絲綢之路學術研究集群和學術思想聚集效應,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作出重大貢獻。

我校採用多單位、多機制校校協同、校企協同組織校內外專家搭建絲綢之路研究學術平臺,合作編寫和出版絲綢之路叢書,承擔各類絲綢之路專項課題30多項,2014年至今,西北大學承擔了以絲綢之路研究為重點的國家社科基金、中國科學院研究基金、科技部專項、中國博士後基金、陝西省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研究項目、省、市社科基金等30多項。

鼓勵學生赴境外高水平大學交流學習 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國際競爭力

 央廣網教育:加強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已成為新時期高校擴大教育對外開放、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請您介紹下,咱們學校開展的國際交流形式有哪些?

王堯宇:西北大學歷來重視對外交流合作,目前已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20餘所高校籤署了合作協議,開展教學與科研合作。近五年,學校實施國際性和區域性重大科學計劃和科學工程40餘項;成立國際聯合實驗室5個,舉辦40餘場高水平國際會議;依託國家公派和校際交流項目,派出學生1626人次;招收來校攻讀學位的國際學生2281人次;聘請全職外教257人次來校工作,舉辦11次「諾獎論壇」;成立了絲綢之路研究院、中亞學院、美國西北拿撒勒大學孔子學院、國際漢唐學院等一批國際教育合作機構。

2019年會同院系接待來自25個國家和地區的業務團組96批1428人次,與11個國家和地區的21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籤署24項合作協議,其中16項為新增協議,開拓美國德拉瓦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泰國朱拉隆功大學等24個項目渠道;完成8個國際會議報批手續,匯總上報36個2020年會議計劃。2019年,學校通過「非學位交流訪學」「雙學位聯合培養」「中外合作辦學」「寒暑假短期訪學」等各類國際化人才培養項目,共選派567名學生赴境外交流學習,其中長期項目226人,短期項目341人。為鼓勵更多學生赴境外高水平大學交流學習,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國際競爭力,學校2017年出臺了《西北大學學生赴境外交流學習資助辦法》,為符合條件的學生提供經濟補助。

其中,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是我校與英國埃塞克斯大學合作的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2020年在七個省市共計劃招收120名學生。該項目前三年50%以上專業核心課程引進埃塞克斯大學優質的教學資源,由英國教師來華授課,並採用全英文教材加以中英文混合的授課形式完成。同時,為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為所有的外教課程配置中方助教開設相等課時的輔導課。第四年學生的雅思成績達到6.0且各單項不低於5.5、專業課成績滿足學籍管理條件,即可赴英國埃塞克斯大學完成第四年課程的學習及畢業論文。學生完成規定的課程、獲得規定的學分後,可同時獲得由西北大學頒發的本科畢業證書、學士學位證書以及由英國埃塞克斯大學頒發的理學學士學位證書。

《大英百科全書》曾將西北大學列為世界著名大學之一。

央廣網教育:近年來西北大學的就業情況怎麼樣?

王堯宇:隨著學校學科加速和改革升級的不斷推進以及人才培養質量的不斷提升,西大學子的社會美譽度和社會評價持續提高,就業競爭力和就業質量持續增強,西北大學2019屆本科畢業生共3412人,畢業去向以就業和升學為主,其中籤就業協議等形式就業1681人,佔比49.27%;升學、出國1279人,佔比37.49%;自主創業4人。從畢業生籤約單位性質看,各類企業仍是我校畢業生籤約單位性質的主體。涉及黨政機關、高等教育單位、中初教育單位、科研設計單位、醫療衛生單位、其他事業單位、國有企業、三資企業等。

從籤約單位地域看,在陝西就業畢業生人數最高達到1457人,佔籤約就業形式等就業畢業生總數的49.22%。其次是廣東省、北京市。

總體上看,用人單位對我校畢業生滿意度較高,主要表現在思想道德素質與敬業精神好、文化素養與專業基礎紮實、工作能力強、團隊精神佳、現職崗位穩定程度高、創新思維和改革精神活六個方面。西北大學的學生以綜合素質見長,反映在就業上也是非常具有競爭力。

央廣網教育:很多考生會關注西北大學校園生活情況,請王校長分享一下?

王堯宇:對於校園生活情況各位考生和家長可以觀看一下我們的一個簡版的宣傳片

央廣網教育:疫情期間,學生們可以通過哪些渠道了解到西北大學的最新招考政策,也請您告訴大家?

王堯宇:疫情期間,為讓廣大考生和家長不出門就能了解到西北大學,我校利用網絡平臺做好相關工作。通過專題製作,全面系統地介紹我校國家級「一流專業」及各院系詳情,同時,發布我校所有專業的視頻介紹,形象、直觀地展示給考生和家長;開通智能諮詢答疑系統;開啟分省QQ群諮詢通道,一省一群,有針對性地開展線上諮詢答疑活動。各位考生及家長可通過以下方式關注西北大學、實時了解相關信息:

①登陸西北大學本科招生信息網;

②關注西北大學招生辦公室微信公眾號;

③加入西北大學各省招生諮詢QQ群,隨時與招生組老師線上交流;

④也可以撥打我校本科招生諮詢電話029-88302211,詳細了解學校各類招生的相關情況。

最後,祝各位考生金榜題名,如願進入自己理想的大學。

同時,也歡迎廣大考生報考西北大學,西北大學將為你提供一個優越的學習與成長環境。

央廣網教育:非常感謝王校長做客央廣網,希望考生對西北大學做更多的詳細了解。今天的節目就到這了,感謝您的收看,再見。

相關焦點

  • 高招時間|浙江大學: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新增土木、水利、交通工程與...
    央廣網北京7月21日消息《高招時間》是央廣網通過「零距離接觸高校招辦領導」,為考生提供最新招辦資訊的一檔專訪欄目。節目邀請各高校招辦負責人,詳解招生政策、錄取規則,指導考生填報志願、選擇專業以及未來職業選擇,幫助家長與學生全面了解最新高校招生政策。
  • 西北師範大學:有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 2次轉專業機會
    日前,中國網特邀西北師範大學招生考試中心(招生辦)副主任郭建東老師講解了西北師範大學今年的招生錄取政策變化、學校辦學特色以及人才培養情況。中國網:各位中國網的網友大家好,這裡是中國網2014高招訪談的現場。
  • 浙江大學與IBM共建聯合創新中心培養高端人才
    選擇字體:大 中 小  申明  科技日報  發布時間:2009-06-10   浙江大學與IBM公司近日聯合宣布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雙方將合作培養高校人才、合建創新中心。
  • 中央財經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石河子大學2020高招政策變化
    原標題:中央財經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石河子大學2020高招政策變化中央財經大學: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全國排名第一——訪中央財經大學本科生招生辦主任程麗芳除了招生階段錄取的實驗班外,各學院還設置了一批進校以後選拔進入的實驗班培養模式,比如財政稅務學院的中國財政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的「新市場財政學本科實驗班」、金融學院的「卓越金融人才培養體系」、會計學院的「兩班一營」模式、經濟學院的「經濟學家夢工廠」項目、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的「許國志大數據英才班」項目、信息學院和統計與數學學院合辦的「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項目等,都是基於學生的興趣偏好和未來發展路徑設計的
  • 2019甘肅高招|西北師範大學
    1.完善的人才培養方案     (1)明確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學校秉承「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理念,對標國家標準和專業認證標準,全面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重構人才培養體系,著力培養具有人文情懷、國際視野、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人才和引領教育發展的優秀教師。     (2)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
  • 天津大學仁愛學院創新辦學機制 培養高素質人才
    位於天津市靜海縣團泊新城的天津大學仁愛學院,在辦學實踐中,主動對接社會發展需求,全面創新辦學機制,積極培養素質高、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人才,成為眾多學子心儀的理想學府。
  • 南開大學著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紀實
    為創新型人才營造優良環境  張磊的成功,得益於南開大學注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優良環境。  張磊進入大學的第一堂專業課,是由程鵬老師講授的。讓張磊始料不及的是,這一課竟然是考試,凡及格的學生,可以免修這門課。不久,程老師注意到了張磊這個用功的學生,破例允許他到自己的實驗室開始研究課題,並根據他的特點,專門給他設計研究題目。
  • 西北大學教務處副處長周超: 培養"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人才
    來自全國教育界的知名專家、學者、媒體人及各大教育機構的領軍人物齊聚一堂,共同商討中國教育的創新發展之路。    活動中,西北大學教務處副處長周超接受了專訪,以下是本次訪談的精彩內容: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現在來到訪談間的是西北大學教務處副處長周超,首先請您和網友打個招呼。    周超:各位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您是如何定義魅力高校的呢?您覺得西北大學魅力在哪裡?
  • 天津大學仁愛學院:學思結合強化實踐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建校十一年來,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和政策,樹立「育人為本、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辦學思想和「實事求是、果毅力行」的校訓,培養高素質、強能力、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複合型、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 西北政法大學簡介
    學校是西北地區法學教育研究中心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是被譽為政法人才培養國家隊的「五院四系」之一,是陝西省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是全國法學高等教育「立格聯盟」和西安高水平有特色高校「長安聯盟」的成員單位。學校辦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前身是1937年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創辦的陝北公學。
  • 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高招乾貨:16個招生專業和方向 培養創新青年
    2016年高考招生已經拉開帷幕,今年高招政策有哪些重點、亮點,高校為本屆考生究竟端出一盤什麼樣的「招生大菜」,想要了解更新鮮、更前沿的高招資訊嗎?日前,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黨委書記王斌受邀,為考生解讀今年高招政策。
  • 美國創新大學Minerva助力學而思培優 培養國際人才六大核心能力
    例如,當代學校教育和未來學校教育應如何調整,從而更好地適應以學生為主體的時代的到來?近日,好未來旗下學而思培優特邀美國Minerva大學創始人 Ben Nelson進行專場培訓,不僅向家長、優秀教師輸送了先進教育理念,同時也助力學而思培優將「受益一生的能力」理念融入教研,構建適合中國學生的科學培養體系。
  • 李成:助力早期科技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創新人才培養公益課堂
    「李約瑟難題」與「錢學森之問」是社會發展實踐凝練出來的具有時代性的問題,反映了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公平科學選拔有創造力人才的緊迫性。而科創類活動貫穿於人才培養過程中,能反映出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對基礎知識、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是學生能力水平的客觀證明。並不是說強基計劃後,它就沒有作用意義了,只能說強基計劃對五大學科競賽更強調,導向性更明確。所以,建議學有餘力的學生參加一些科技實踐活動,提升綜合素質,為15%的綜合評價助力。
  • 西北工業大學:學科特色鮮明 培養「三航」人才 _新華網
    西北工業大學2018年面向全國招生計劃為3700名,計劃數與往年持平,在57個本科專業招生,覆蓋全國31個省區。西工大有三個特色招生項目:  一、教育實驗學院。又稱榮譽學院,學生進到該學院後將實行本碩連讀,這個學院是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是學校舉全校之力培養拔尖領軍人才的基地。
  • 鄭州大學著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優化結構,個性化培養拔尖人才    6月24日,鄭州大學與新華社籤署協議,共建「穆青研究中心」,培養高層次新聞人才。這是繼今年4月份鄭大與中科院籤署「錢三強英才班」之後的又一個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舉措。    加大拔尖人才培養力度,鄭大從未停過探索的腳步。
  • 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培育法學新聞學融通高素質人才
    人才培養模式清晰   從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1.0到2.0,目標更具體、能力規格更高、實踐導向更鮮明,「家國情懷、國際視野、高素質、全媒化、複合型、專家型」為卓越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設定了更為清晰的目標與方向。
  • 西北大學校長對話陝師大附中校長 談西部教育的發展如何守正創新
    一所高水平的大學始終是紮根中國大地、立足區域來培養人才的一所高水平大學的人才培養是有傳統、有傳承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才培養是一個慢功夫,不能快,也不能急。作為西北地區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高等學府,建校之初到現在,西北大學依託綜合性大學的辦學優勢,倡導寬鬆與包容的辦學氛圍,積累了培養「文理結合、通專並重」人才的豐富經驗。
  • 高招時間|北京理工大學:堅持「以考生為本」 2020年計劃招生3700人
    央廣網北京4月29日消息《高招時間》是央廣網通過「零距離接觸高校招辦領導」,為考生提供最新招辦資訊的一檔專訪欄目。節目邀請各高校招辦負責人,詳解招生政策、錄取規則,指導考生填報志願、選擇專業以及未來職業選擇,幫助家長與學生全面了解最新高校招生政策。
  • 李成:助力早期科技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創新人才培養公益課堂
    「李約瑟難題」與「錢學森之問」是社會發展實踐凝練出來的具有時代性的問題,反映了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公平科學選拔有創造力人才的緊迫性。北京微創醫學學會副秘書長對創新人才培養的理解——助力早期科技實踐創新能力培養人才關乎國家的發展與未來,高考是人才選拔的公平機制,雖然只是人生極短的一段時間,卻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平臺,一個分水嶺。
  • 高招時間|上海交通大學:2020年開創「2+6+7+X」特色招生培養新模式
    央廣網北京7月24日消息 《高招時間》是央廣網通過「零距離接觸高校招辦領導」,為考生提供最新招辦資訊的一檔專訪欄目。節目邀請各高校招辦負責人詳解招生政策、錄取規則等,指導考生填報志願、選擇專業以及未來職業選擇,幫助家長與學生全面了解最新高校招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