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客社: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如果您滿意於下面的圖文,請讓更多的人關注「鷺客社」。
近期,我在研究《馬巷廳志》。
《馬巷廳志》中有不少紀念清代海上戰神 —— 李長庚的文章,比如《壯烈伯李忠毅公傳》(阮元)、《李忠毅公神道碑文》(陳壽祺)、《李忠毅公墓志銘》(洪亮吉)、《李忠毅公祠堂碑記》(王宗炎)、《李忠毅公事略》(李元度)等。這些文章,主要是記錄李長庚窮畢生之力追殺中外海盜最終殞命於廣東黑水洋的事跡與榮耀,其中不少篇幅直接描述了當時中外海盜麇集縱橫中國東南沿海的海上情形。
在阮元筆下,寫到了乾隆乾隆五十一年至五十三年(1786年至1788年)「林爽文亂臺灣」時,南日島、湄洲島淪為海盜巢穴,被入閩後的李長庚摧毀;
乾隆六十年(1795年),安南夷艇(越南海盜船)開始入閩,引起閩人「驟 駭」;
嘉慶三年(1798年),安南夷艇登陸,劫擄婦女;
嘉慶四年(1799年)秋,海盜鳳尾幫引安南夷艇進犯浙江,浩浩蕩蕩,共有一百多艘,被李長庚擊沉一艘;
嘉慶五年(1800年)五月,阮元和李長庚、蒼保等人商議建造大艇船三十艘,用來反擊越南海盜。
六月,安南夷艇大大小小七十艘重返浙江。
針對此海上危情,阮元提出「會剿」戰略,並推薦李長庚當「總統」,得到嘉慶皇帝的支持。
李長庚精心備戰。不久,安南夷艇與鳳尾幫共有六、七千人從閩入浙,直逼台州松門。海盜們即將登陸時,一天夜時,天忽然颳起颱風,海盜船除了二、三艘漂出外海,其它全部被狂風所「覆溺」。海盜們紛紛上岸逃亡,結果都被清軍殺死或俘虜。此役,清軍共尋獲四顆「安南總兵」印、一道「安南王敕」,同時俘獲「偽爵侯」(善艚隊大統兵進祿侯)倫貴利。倫貴利被處以磔刑,也就是砍成碎片。文中提到的「擲還安南」,不知是指「安南王敕」,還是包括「安南王敕」、四顆「安南總兵」印與偽爵侯倫貴利的肢體。如果是後者,那也太驚悚了。
總之,松門戰役之後,越南海盜便不再敢進入浙江一步。
海上勢力最強的越南海盜遭颱風重創之後,海盜王蔡牽的時代便來臨了。
洪亮吉筆下,同樣提到李長庚進剿南日、湄洲一帶的「盜藪」,但他介紹了一個背景,那就是當時「林爽文之黨入閩」,似乎暗示著,蜂起的海盜可能與天地會有關,因為林爽文正是天地會頭目。
洪亮吉提到倫貴利被俘獲時,被捕殺的海盜有數千人,且此役之後,「艇患自是紓」!
李元度筆下,則提到了當時東南沿海的海盜主要有兩種:一稱洋匪,一稱夷匪。洋匪,也稱洋艇,指內地海盜,主要是蔡牽,其次為朱濆。洋匪的活動範圍北至山東、南至廣西;夷匪,又稱夷艇,指外來的與「中國奸民」合作的越南人。這些「中國奸民」主要指鳳尾幫與水澳幫。
李元度指出台州松門一役被俘獲並處以磔刑的是包括倫貴利在內的四位安南總兵,這與阮元的說法有所不同。阮元的說法似乎沒有明確指出四總兵包括倫貴利。
不久後,倫貴利所屬的安南王(西山政權)被阮福映所消滅。阮福映受到清廷的冊封,被冊封為「越南國王」,越南官方支持的海盜活動便偃旗息鼓了。
留在福建的越南海盜勢力,為了生存下去,只好歸順勢力僅次於越南海盜的蔡牽海盜集團。那些一向與越南海盜合作的水澳幫、鳳尾幫見狀也紛紛依附蔡牽。於是,在越南海盜堅船利炮的助力下,蔡牽終於崛起成為縱橫中國東南沿海的海盜之王。
從以上信息可知:
越南海盜在中國沿海曾經整整橫行了五年,其與當時中國的海盜勢力形成聯盟互助的關係。中國的海盜幫助了當時越南的西山政權,西山政權也成為了中國海盜的靠山。同時越南海盜中,很可能也有不少中國人,正如之前的倭寇,比如前述的倫貴利,就有人認為是投附安南的廣東澄海人。
越南海盜當時在中國沿海的活動,屬於越南西山政權的官方軍事入侵活動。
越南海盜失去越南的官方支持後,餘部投奔蔡牽海盜集團,因此,蔡牽海盜集團可以說是中越聯合海盜勢力。
李長庚與中越海盜之間的戰鬥,其性質似乎和戚繼光與倭寇之間的戰鬥相若,是否可以把李長庚視為清代的「戚繼光」?
歡迎讀者們踴躍發表自己的看法!
LOOKERS鷺客社 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歡迎關注鷺客社,投稿聯繫微信號:DONGE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