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海盜為何盛行?從嘉慶時期頒布的政策說起,海商的無奈

2020-12-18 騰訊網

乾嘉時期,是清朝政治統治的鼎盛時期,也是清朝經濟發展由盛轉衰的關鍵時期。在此期間,政府對漢文化的推廣,以及《四庫全書》的編纂等,對民眾的思想、文化、技術水平都起到了很大作用。

但是這一時期的閉關鎖國,限制甚至禁止海上貿易的政策使清朝並沒有把文化技術發揮出其作用,反而使其固步自封,自以為是,加之官吏的貪腐,導致國庫空虛,百姓生活困苦。以至於這一時期出現了大量的官商勾結,海盜盛行的局面。

海商是依靠海洋對外貿易以牟取經濟利益的群體,他們依靠官吏的支持和護衛,得以在海上謀生。海盜的盛行和海商的利益在清朝政府的限海令政策下,相互依存相互發展。

一、乾隆末期海盜的盛行與海商的災難

乾隆年間,為了鎮壓反清復明的餘黨,清政府下了限海令,採取了海禁政策,限制了海商貿易往來,這就限制了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時間久了之後,以漁業發展為主的沿海居民,只能偷偷走私,被朝廷通緝後,大多數人只能選擇以海盜為生。

其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清政府對貿易港口的限制。1757年,乾隆受官吏和海商們的蒙蔽,改四口通商為廣州一口通商,並且提高了其他港口的出入關稅費。如此就造成寧波等上百個港口經濟衰微,清朝海盜日益盛行,並以搶奪海商物資、財寶為生。

其二、限制國內布匹、漁業產品等物資的對外貿易,限制造船業的發展等,使民眾無以生計,促使很多人成為以劫富濟貧為生的海盜。

據《中國史》記載,乾隆末年,清朝的安南國王阮光平因財政所需,召集沿海亡命之徒,搶劫過往海商,特別廣東海上深受其害。後來內地消息靈通的土匪也與其勾結,內乎外應,對東南沿海海商貿易威脅日益深重,而朝廷忙於教化民眾,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暇顧及沿海內亂。後來又有蔡牽和廣東海盜聯合,為患閩粵,清政府經過多次清剿,海面才算肅清。

這證明了清政府在文化上的紙上談兵,對內憂外患的輕忽,也證明了乾嘉時期,內陸特別是沿海經濟的衰弱,也表明了海盜和海商的衝突以及對海商帶來的威脅。

二、嘉慶時期政策威逼下海盜和海商的媾和

嘉慶時期是海盜在清朝發展的鼎盛時期。此時活動於廣東的海盜,已經形成為有規模,有組織,有聯盟的集團。這時的海盜和海商結成同盟一起對抗朝廷。它的形成主要是受清朝中期人口的增多,經濟的衰退,清政府的壓榨等影響。

在乾隆時期,經濟發展很大一方面離不開和珅,和珅是個貪官,但他貪財有道,道理上講得通的貪,講不通的不貪,然而嘉慶帝並沒有留和珅活口,也沒有發現乾隆時期經濟穩定的原因,致使清朝失去了一位理財能臣,清朝的經濟也日漸虧虛。本來就海盜四起的沿海港口,更加日漸壯大。

另外,乾隆時期,清朝政府下令商船嚴禁攜帶軍械物品,在水師失去海域控制權的情況下,使得海商遇到海盜時無能為力,只能束手就擒,嘉慶七年1802年宣布允許「出海貿易船隻」,「攜帶炮位」,但仍必須「分別梁頭丈尺」以定多寡。這就促使海商與海盜媾和,以物資或金錢來達成各自的經濟利益。

再者,清朝政府增加港口對外貿易的稅收和對海商的壓榨,這就促使海商同海盜勾結,通過走私來賺取更多利益。如嘉慶十年十二月十六日上諭檔中記載:「據玉德等奏,廈門大擔門外及鎮海、料羅一帶洋面,商船來往經行,近因洋匪乘間肆劫,該處行商呈請捐造巡船二十隻,添募兵八百名,各行商每年公捐番銀四萬元,以為兵丁月餉、米折、出洋口糧及燂洗船隻、修換篷索之資。等語。大擔門等處洋面,商賈船支絡繹往來,該商等捐造巡船,藉資保護,其事尚屬可行。即燂洗船支、更換篷索,一併捐資修整,亦無不可。」政府官僚的壓榨促成了海盜和海商的媾和。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海商和海盜同以海洋為謀利區域,同以經濟利益為活動目的,同以官吏為謀利勁敵。他們互惠互利,以達盈利目的,又存在矛盾,海商為避免海盜劫掠,而於官吏合作,而官吏的剝奪,又促使海商和海盜媾和,他們是矛盾的共同體,為了經濟利益而互相妥協。

乾嘉年間的亂世景象,是由清朝政府的錯誤決策所決定的。朝廷過分重視平亂,卻疏忽了內亂的根源。民眾們有船不能造,有海不能下,有錢不能賺,造成了清政府的國庫空虛,民不聊生,和社會的動蕩不安,海盜的盛行和海商的無奈證明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

在現在世界版圖中,海洋資源佔據著重要的位置。千百年來,歷史給我們以鐵的教訓,加強海防建設,提高海洋軍事管理,鞏固海洋經濟建設,合理利用海洋資源,是我國刻不容緩的政治決策。

海商是國家經濟發展重要組成部分,是沿海人民生活的保障,維持海洋環境,改善政府和群眾的關係,對時代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作用。清朝海盜的盛行告訴我們,人民是國之根本,國家要富強,首先要強民,人民安居樂業才能防止盜賊四起,才能天下太平。

參考文獻

1、張蘇《嘉靖年間徽州海商的反海禁鬥爭——以王直為例》昭通學院學報2014年03期

2、張雅娟《19世紀初東南海商與海盜、水師的關係》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11年02期

3、王日根《清嘉慶時期海盜投首問題初探》社會科學2013年10期

4、李金明《清嘉慶年間的海盜及其性質試析》南洋問題研究1995年02期

5、齊元帥《乾嘉時期西北地理著述活動中的官私互動探析》山西大學2017年

相關焦點

  • 清朝的「海盜帝國」,消亡於1810年
    由於明朝實行海禁政策,這些海盜大多亦商亦盜,遊走在違法外貿的邊緣,期望得到朝廷的接納。最著名的大海商非汪直莫屬,汪直擁眾十餘萬,旗下大小船隻無數,自稱「淨海王」,鼎盛時期是東南海域、乃至日本海一帶的海上一哥。他在1559年被朝廷誘捕,隨後處死。 第二次高潮,出現在明清易代之際。
  • 清代海盜張保仔傳奇:一半是匪徒一半是英雄
    梁二平  蕩平海盜是嘉慶朝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因而有了這宏大的紀實繪畫《靖海全圖》。不過,有史家研究,歷史上並沒有張保仔這個人。他是當時的老百姓與朝廷,根據各自的需要,集納了海盜的多種傳說,塑造出的一個傳奇人物。這種海盜傳奇沒能成就民間的海商大夢,反而成就了官方的靖海業績。
  • 清嘉慶時期海盜蜂起,其中越南海盜縱橫五年!
    在阮元筆下,寫到了乾隆乾隆五十一年至五十三年(1786年至1788年)「林爽文亂臺灣」時,南日島、湄洲島淪為海盜巢穴,被入閩後的李長庚摧毀; 乾隆六十年(1795年),安南夷艇(越南海盜船)開始入閩,引起閩人「驟 駭」; 嘉慶三年
  • 我國沿海在唐宋元明時期都有倭寇橫行,為什麼到了清朝卻沒有了?
    這個政策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壓縮早期海上倭寇的生存空間,另外也是為了避免人口流動而造成國家計劃稅收的損失。但是,這一政策卻對江浙和福建沿海地區的百姓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因為這裡山地多耕地少,本地人如果單純依靠本省自產的糧食根本養不活自己,所以老百姓們習慣了依靠民間的海外貿易賺取財富然後來購買糧食補足缺口。現在朝廷不讓老百姓出海貿易了,等於就是斷了老百姓的活路!
  • 和珅被嘉慶皇帝抄家,抄出8億兩白銀,為何大清國庫還是沒留住銀子
    那麼,既然這麼多白銀,為何嘉慶皇帝還是國庫空虛呢?這次,就從清朝的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兩方面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到了1796年,就是嘉慶剛剛即位的第一年,清朝就爆發了白蓮教起義。這場起義是清朝中期最大規模的一次起義,直到1804年白蓮教才徹底被鎮壓下去。在鎮壓白蓮教期間,戰爭也對清朝經濟破壞也相當嚴重,清政府光支出的軍費就高達二億兩白銀。 還有就是鎮壓大海盜蔡牽,從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起,蔡牽就在東南沿海當海盜搶劫船隻,後來直接發展成反清起義。
  • 在明朝泛濫成災的倭寇,為何在清朝不見了?誰搞定了他們?
    而在整個明朝時期,倭寇一直都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歷朝皇帝都將防備倭寇作為重中之重。在嘉靖朝,倭寇對中國沿海的侵擾更是達到了頂峰,這才有了戚家軍的橫空出世。但令很多人沒想到的是,在明朝肆虐沿海的倭寇,在清朝卻突然消失了。是誰剿滅了他們呢?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 趙匡胤的後裔在清朝考上狀元,乾隆他降為探花,冤不冤?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這句家喻戶曉的詩句,是清朝著名詩人趙翼的佳作。趙翼,清朝乾隆和嘉慶時期著名文學家、詩人和史學家。眾所周知,乾隆在位期間是清代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一時有紀曉嵐、袁枚、姚鼐、鄭板橋等眾多文人墨客,各領風騷。而趙翼被譽為清代的白居易,詩詞造詣很高。
  • 晚清時期的龔自珍 為何說清朝「萬馬齊喑究可哀」?
    龔自珍為何在那個時候留下了這四句詩,而這首詩又為何引起了如此多的共鳴,以致廣為傳頌,還流傳至今呢?這首詩是龔自珍罷官南歸,路過鎮江時所寫的。龔自珍在詩後自注,「過鎮江,見賽玉皇及風神雷神者,禱詞萬數。道士乞撰青詞。」說明這還是一首應景之作的青詞,並非特意為之。龔自珍當年在京之時負有才名,每作一首新詩,京中士子便競相傳閱,引為談資。
  • 清朝時期,為何多節婦?這得從統治者身上說起
    比如說離現代社會最近的清朝,據史書記載:有清一代,僅一個桐鄉縣,在一定時間內受過朝廷旌表的節婦"竟有二千三四百人"!這是一個多麼龐大的數字!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就跟清朝統治階級的貞節觀念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 乾隆為何把嘉慶確定為接班人
    嘉慶是乾隆皇帝的繼任者,也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五任皇帝。翻閱清朝正史,我們找不到關於嘉慶荒淫、貪婪、昏庸、陰險行為的記載;翻閱清人野史,也查不著他的哪怕一件風流事。就是這樣一個品格端方、為政勤勉、生活儉樸、待人寬厚的人,卻成為清朝十二帝中最沒有特色、沒有個性的皇帝。在治理國家方面毫無建樹的嘉慶,身上最明顯的標記就是乏術和平庸。那麼,乾隆為何會把皇位傳給他,把偌大一個帝國託付給他呢?
  • 橫掃清廷水師和葡萄牙海軍,中國歷史上最牛海盜夫妻的傳奇人生
    鄭石氏(1775年—1844年),本名石秀姑,嘉慶十五年也就是1810年被清朝封為二品誥命夫人。 鄭石氏這個名字大家可能感到陌生,但是說起她的另一個名號和傳奇經歷可以用名震中外來形容。 鄭石氏又名鄭一嫂,清朝最著名海盜團夥紅旗幫的女頭目。
  • 清朝晚期鴉片盛行,為何窮苦的百姓也抽得起?答案讓清朝自食其果
    清朝晚期鴉片盛行,為何窮苦的百姓也抽得起?答案讓清朝自食其果文/聞聲擇行在清朝晚期,因為閉關鎖國的原因,讓清朝的國力日漸衰弱。對於當時的貴族來說,抽鴉片那點錢根本不是問題,可為何當時還會有很多的窮人也能消費得起鴉片呢?如今從眾多的老照片中可以看到,大煙館裡吸食鴉片的都是一些窮人,一個個都是皮包骨頭的樣子,難道大煙是誰都可以消費起的嗎?在經過搜集資料之後,發現當時的鴉片真的很便宜,因為有等級高低之分,低級的鴉片平民都能接受。
  • 事業如火如荼的鄭芝龍,為何突然放棄大好前途而選擇投奔清朝?
    去年這個時候,加勒比海盜5的上映可謂在全球颳起了一陣熱潮。提起海盜,人們眼裡似乎總是會浮現出諸如加勒比、維京人之類。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則是明朝時期曾威震一方的亦商亦盜的一代梟雄大盜——鄭芝龍。鄭芝龍是福建泉州人,是明末清初東南沿海地區實力最強的海盜,同時他也是一個成功的海商和一支強大的海上軍隊的首領。憑藉著自己強大的海軍他曾擊退西方海上勢力,並佔據臺灣並初步建立了割據政權。當時的明朝無力徵伐鄭芝龍,只得許以高官俸祿將他招安。
  • 扳倒和珅全靠他,他是清朝狀元,為何不讓4個兒子參加科舉?
    清朝自努爾哈赤到宣統皇帝,這個來自北方的遊牧民族統治中原大地將近300年,期間出現許多傑出的漢臣,例如陳廷敬、張廷玉、紀曉嵐、曾國藩等等。本文小編給大家講一位乾隆和嘉慶時期的一代名臣,他是恩科一甲狀元,也是清朝陝西省狀元獨苗,同時他還是嘉慶皇帝的授業恩師,是扳倒和珅的重要人物。
  • 北歐海盜盛行時期,挪威到底是不是個國家?
    他們的第一個目標是愛爾蘭,從地理上你可以得出,海盜時期的挪威人非常喜歡繞遠,明明還隔著一個大不列顛島,不管是因為不列顛北面的蘇格蘭難打,或者是因為洋流的原因,他們首先大舉入侵的,卻偏偏是大不列顛身後的愛爾蘭島。公元911年,丹麥海盜和挪威地區的海盜結合在一起,南下佔了法國的諾曼第,在那裡建立起了一個公國。
  • 富察家族深受乾隆恩寵,為何會遭到嘉慶打壓?都是乾隆埋下的禍根
    在清朝乾隆期間,孝賢純皇后所在的富察家族,絕對是當時權勢最盛的外戚家族。 從早期的富察·馬齊,富察·馬武兩兄弟權重一時開始,再到孝賢純皇后的弟弟富察·傅恆,以及後來的富察·福康安都是最受乾隆皇帝重用的寵臣。但是自從乾隆駕崩之後,深受乾隆恩寵的富察家族,卻遭到了嘉慶皇帝的瘋狂打壓,這是怎麼回事呢?事實上,這一切都得看看乾隆做了什麼。
  • 清朝的髮型很帥?別被清宮劇騙了,真實的清朝辮子是這樣的
    這些逼真的人物角色把我們一次次帶回到清室皇宮,感受爾虞我詐的同時,對清室的禮節、習俗也有了更多的了解,這也是我們為何感覺清朝髮型很帥的原因,過於真實和完美的演繹往往會給人一種很強的舒適感
  • 五帝錢是指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
    五帝錢是指清朝時期流通的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五個皇帝的銅錢,這些古錢經過幾百年的輾轉流傳,數以千萬計百姓使用過,故有一定能量,而且這五個皇帝是在位於清朝時代較為興旺的時代,因此也具有極強的招財、護身的作用。據說可擋煞、防小人、避邪,旺財。我們現在說的五帝錢,其實對應的是五個清朝的皇帝: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
  • 清朝為何有不立太子的組訓,原來立太子壞處太多,而清朝全避免了
    說起太子,我們知道是古代社會的重要角色。太子是儲君,皇帝一旦出現意外或者死亡,太子就可以繼承皇位,成為新的皇帝。畢竟國不可一日無君,這樣的話能保持整個封建王朝的正常運轉。所以太子的地位非常重要,立誰為太子也是很多皇帝面臨的重要問題。
  • 透視明清時期的海盜世界---評安樂博《「浮漚著水」:中華帝國晚期...
    嘉慶六年中秋節前夕,廣東電白縣城的老百姓正在為過節而忙碌著,他們準備好月餅香燭等物,開始祭祀天后娘娘。令人想像不到的是,附近海面上隱藏著大批海盜。此前,「大盜首」鄭七派人化裝成商人小販潛入城中刺探情報,已知城牆跨塌,防守鬆懈。當晚,海盜們祭祀天后畢,睡下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