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東方周刊:「老北京娃娃」如何回收舊衣服

2020-12-22 半月談網

2014年最後一天,空氣清冷。「廢舊衣物回收倡導垃圾分類項目」走進北京市豐臺區太平橋街道麗灣社區,場面不算熱烈。

北京市城市再生資源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再生資源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宮方面前的桌上擺著三兩組雕牌洗衣皂、一盒卡通鉛筆盒和一摞垃圾袋,這是回饋參與者的禮物。偶有居民拎來些舊冬衣,登記、稱重後裝入編織袋。

「幾個月前在南苑機場社區,一天回收了934公斤舊衣物呢。」宮方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這項覆蓋北京西城、豐臺、海澱三區175個社區的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已試水八個月。

北京市統計局發布的2013年北京市主要經濟社會指標穿衣類商品數據顯示,每年北京產生廢舊衣物約23萬噸,床單、被罩等織物類約11萬噸。

也是在太平橋街道,30歲出頭的廢品收購者李剛夫婦在狹窄的出租平房內準備午餐——清湯掛麵裡漂著幾根菠菜。

不到5平方米的社區一隅是他們的工作區,一輛簡易平板車是兩人的謀生工具。「那臺舊電視是我從屋裡搬出來裝樣子的,」這天上午,「算下來連十元錢都沒掙到」的李剛面對《瞭望東方周刊》記者,神情拘謹卻難掩愁色。

官方數據顯示:北京有30萬名李剛這樣的社區廢品收購者,標配三輪板車和大秤,這支拾荒大軍日日上演「垃圾爭奪戰」。

拾荒者、正規垃圾回收機構、數十萬噸廢舊衣物……應該用何種方式「健康」地串接起來?

「北京娃娃」被「誤投食」

自2014年第二季度開展的「廢舊衣物回收倡導垃圾分類項目」由政府資助20萬元,再生資源服務中心自籌資金6.492萬元。

「入不敷出」,再生資源服務中心主任劉泰原向《瞭望東方周刊》詳述了資金使用明細。

製作3.5萬張宣傳單、5條橫幅、5塊展板耗費2.95萬元;750名志願者夥食和交通補助3萬元,平均每人40元;「老北京娃娃」設計、製作、運輸、安裝費6萬元,折計每個3000元;運輸車3輛,月租3500元,合計8.4萬元;活動人員勞務費6.142萬元。

截至2014年底,再生資源服務中心已回收舊衣50餘噸,但相比每年約23萬噸的廢舊衣物產生總量,只是冰山一角。

中國以捐贈廢舊衣物為主的經常性社會捐助工作始於1996年,目前已有3萬多個社會捐助站點,年均募集廢舊衣物過億件。

「民政部門接受捐贈衣服有明確標準,一般要求九成新以上的冬衣類服裝。」劉泰原說。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數據顯示,2013年全世界纖維加工總量達9230萬噸,中國佔據一半以上。

以每年每人平均購置5至10件新衣、遺棄3至5件舊衣物推算,「十二五」末中國廢舊紡織品累計產生量約為1億噸,其中化纖類7000萬噸、天然纖維類3000萬噸。

但中國每年的纖維回收量卻不足原料的10%。

國內第一家持有廢舊衣物分類、整理、調劑綜合利用執照的企業是2008年成立於上海的緣源實業有限公司。

截至2014年11月底,作為上海指定的三家負責回收舊衣公司之一,其回收箱已由最早的28個發展到1800個。

上海市計劃2014年底各類廢舊衣物回收裝置達3000個。

相較上海2014年前10個月回收超過1000噸的「成績單」,北京顯然處於起步階段。

「廢舊衣物回收倡導垃圾分類項目」的「吉祥物」,是一個身著橘紅色條紋外衣的「老北京娃娃」。這種外表的回收箱身高175釐米,大肚直徑105釐米,能收納幾十公斤舊衣。

「光靠工作人員舉辦宣傳活動現場收集廢舊衣物,肯定不是長久之計。只有回收網點全面鋪開,引導居民主動投放廢舊衣物,才能形成長期的舊衣回收機制。」劉泰原說。

「老北京娃娃」被「洗胃」或「誤投食」的情況時有發生。「前一天還是滿滿一箱,回收車來收集時卻發現所剩無幾。」宮方無奈地說。

本刊記者打開她旁邊的娃娃回收箱腹部取衣口,舊衣寥寥數件,幾條破舊內褲赫然在目。

上海緣源實業有限公司的「大熊貓」廢舊衣物回收箱已出了2.0版本——防凍、防裂、防紫外線,且內部設置40度角傾斜的擋板來防盜——衣物進入箱體後無法再被勾出來。

4噸舊衣換一頂救災帳篷

50噸舊衣去哪兒了?

「我們分揀出了1500件八九成新的舊衣,清洗、消毒後捐贈給市內農村貧困人員。」劉泰原解釋說,剩餘衣物以每噸約400元的價格送往再生資源利用企業開漿、破碎、紡紗、織布,換置成救災帳篷和環保袋。

將近4噸舊衣物可以製成一頂救災帳篷,「我們置換了10頂,每頂約合1200元,比市場價低300元。」劉泰原說,本想捐贈給社區用於防災減災,對方卻表示「沒地方擱」,因為社區並不承擔救災物資儲備的功能。

剩餘舊衣全部用來定製環保袋——帆布質地,簡筆勾畫著一隻胖兔子「粥粥」,上書「俺環保俺快樂」和「more fun,no plastics」的中英文字樣。

「這些環保袋一部分贈送給舊衣捐贈者,另一部分將被投放到全市100多家愛心超市銷售。」劉泰原補充說。

已於2014年7月份開始贏利的上海緣源實業有限公司則這樣分配:10%比較完好的冬衣消毒後捐贈給貧困地區,或被送到社區愛心編織社重新編織;8%較新夏衣以平均5000元一噸的價格銷售到中東、非洲等地。

該公司負責人楊膺鴻此前告訴本刊記者,女性胸罩在非洲常受歡迎,出口定價每個0.8元。

剩下超過80%的舊衣按毛、棉、化纖、混紡四大類別,分送外地「重生」為無紡布、再生手套、服裝、皮革等。

楊膺鴻舉例說,全新純羊毛原料價格約為每噸5萬元,再生羊毛材料價格約為每噸2萬元,如果是成品衣物,價格可能達到每噸15萬元。

劉泰原告訴本刊記者,在北京市民政局支持下,他們將與北京市接受救災捐贈事務管理中心合作建設舊衣物回收網絡。

「一照多點」打造的「正規軍」

木樨地橋南,距離再生資源服務中心門外的「老北京娃娃」一步之遙,一個就地開張的流動廢品回收小攤兒格外刺眼:紙殼箱橫七豎八散落在綠化隔離帶旁,一位中年女性彎腰碼放過秤,五顏六色的塑料飲料瓶散落在她腳邊。

劉泰原神情有些尷尬。「綠公益,在身邊——再生資源回收站點規範建設服務項目」是他和同事們2014年工作的另一部「重頭戲」。

這項需「在市區社會辦、市區商務委、市區市政市容委、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市區工商局、市區紀委、市區城管執法局、市交通委路政局、市交管局、屬地街鄉鎮政府」支持幫助展開的政府購買服務項目,計劃在2015年5月30日前,完成1000個再生資源回收站點提供升級改造服務。

再生資源服務中心所在的海澱區羊坊店街道辦事處是試點之一。

「我們對羊坊店街道轄區進行了詳細調研,發現無照廢品收購點36家,實際經營者100%為外來務工人員,有些已經營達10年之久。」劉泰原說。

2014年9月18日,羊坊店街道辦復函再生資源服務中心,表示支持其對具備保留條件的站點進行升級改造和規範管理,並作為試點逐步探索再生資源回收站點的新型管理模式。

「保留站點均在『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內,以不影響行人通行、不影響交通為前提,避開居民窗前、河流、黨政機關、軍事重地和學校等。」劉泰原介紹說。

再生資源中心「收編」拾荒大軍的技術密碼是「一照多點」——在市工商局支持下成立法人企業並在各區縣開設分公司,下設多個再生資源回收站點開展經營服務。

木樨地西北中段處,棉服外罩著綠色工裝的李傳玉夫婦將剛回收的30公斤瓦楞紙殼箱碼放整齊裝進印有「城市再生資源」字樣的翼開啟廂式貨車,約4平方米圍擋內是還沒來得及收拾的塑料泡沫、飲料瓶等。

夫妻二人取得在京收廢品合法資質所需成本是:設備折舊費每月3000元,貨車使用押金每年5萬元。

相距不過500米,一個無證照廢品回收站仍在經營。堆成小山似的各類廢品正被分裝進「豫」字頭牌照的廂式貨車。

「他們投入成本低,價格比我們高一毛,生意肯定好些。」李傳玉妻子抄著手靠在圍擋上,望著競爭對手滿滿一車廢品,眼熱得很。

再生資源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安慰說,「他們馬上就要被取締了。」「什麼時候?」李傳玉無奈地問。

「打黑」、「打蒼蠅」

《瞭望東方周刊》在豐臺區右安門街道見到的廢品回收站經營者徐佔斌(化名),屬於猶豫者的代表。

他是河南信陽人,2004年就來北京「撿破爛」。「最早在中關村活動,後來老鄉介紹我來豐臺,以為有熟人好做生意,哪知這邊景氣差,晚上還有人偷我東西。」他一邊把鋁鍋鐵碗揀出來,一邊抱怨。

徐佔斌一直在託關係想重回中關村,但「根本插不進去,豐臺好歹還有停車位」。

徐佔斌回收廢舊報紙、書本和瓦楞紙箱,定價每公斤0.8元,「比別人多一角,一天下來平均能收七八十公斤。」滿滿一卡車紙盒可賣1000多元,算下來純利潤200元左右。

剛到豐臺,徐佔斌主動找過「關係」,願每月交二三百元以求「關照」,最後不了了之,「後來我把錢交給中間人。」具體數額多少他不願意透露,但綠色的「便民服務點」牌子,他說是用3150元「買的」。

再生資源服務中心主導的回收站點規範建設工作,已在豐臺區兩個街道展開。「調研發現西羅園街道有無照廢品回收點16個,規範保留5個;右安門街道有黑站點14個,保留4個。」

徐佔斌的地方並不在保留之列。

劉泰原告訴本刊記者,2014年5月,再生資源服務中心和北京市城管執法局執法總隊召開座談會,研究了「開展再生資源回收站點違法行為監督勸導活動」的相關事宜。

「對方表示支持我中心規範建設再生資源回收站點,」劉泰原說,「我們還向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商請,希望聯合開展再生資源涉黑專項治理。」後者已從海澱區羊坊店街道入手,開始專項治理試點。

其實,徐佔斌還挺希望能被「收編」。他坦言「起碼有個合法的經營資質,」錢掙得也心安。

下午五點,冬天的日頭早早西落。「在北京好歹每月收入5000多元,我回不了家。」徐佔斌歸置妥當,打算收攤回到他居住的地下室。(張欣)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半月談網"的所有作品,均為半月談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任何報刊、網站等媒體或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連結、轉帖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如需授權,點擊 獲取授權

相關焦點

  • 「老北京娃娃」的回收舊衣服之路
    如何在北京網布回收點,是廢舊衣服回收的成敗關鍵;30萬名拾荒者轉為「正規軍」,可以成為這個網絡的支點2014年最後一天,空氣清冷。「廢舊衣物回收倡導垃圾分類項目」走進北京市豐臺區太平橋街道麗灣社區,場面不算熱烈。
  • 瞭望東方周刊專欄
    《瞭望東方》憑藉新華社實力雄厚的國際新聞團隊、世界問題研究機構以及遍布海外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記者網絡,依靠國內外一流學者,密切關注影響中國政治與經濟安全的大國關係、周邊動向,更注重以全球眼光來觀察國內政經走勢。《瞭望東方》以誠實為至高原則,以深度為第一追求,致力於發掘新聞背後的新聞,揭露表象下面的真相。
  • 中國舊衣服大量出口非洲 舊胸罩八毛錢1個熱銷
    舊衣服跟蹤記  楊浦區有一家人搬家的時候給他們打電話要求上門收衣服,全家一下子交出306公斤衣服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呂爽 | 上海、北京報導  一位清涼打扮的女顧客提了一個大包,裡面裝滿了襯衫、T恤、裙子,看上去八九成新,衣服乾淨並且疊放很整齊。
  • 瞭望東方周刊:健身教練速成記
    張鵬對《瞭望東方周刊》說。於是,2016年農曆新年過後,他跟著表哥踏上了北漂路,希望能在北京找到好的發展機會。一次偶然的機會,體形較好的張鵬被一家健身機構的老闆看上了。經過短暫的培訓後,他成了一名持證健身教練。在中國的健身行業裡,像張鵬這樣的健身教練並不在少數。「健身教練是一個類醫生的職業,應該對其專業性有一定的要求。」
  • 瞭望東方周刊:誰推動了「過度教育」
    近日,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吳建民向《瞭望東方周刊》記者說。「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是近年來中國家長的集體口號,雖屢遭反思,可從未被顛覆。按吳建民的說法,總的趨勢是「起跑線」越來越提前。不少幼兒園把小學內容提前教了,各地學前班非常活躍,不少年輕母親剛懷上孩子幾個月,就開始上各種學習班,聽音樂,讀詩,朗誦莎士比亞劇作,認為不進行「胎教」就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 一件舊衣服的回收之路 廢舊紡織品回收體系如何建成
    一件舊衣服的回收之路 廢舊紡織品回收體系如何建成 2017-04-26 10:22:55 來源:烏魯木齊晚報    今年,烏魯木齊市民邱淑芳不用再為家裡一大堆舊衣服煩惱了
  • 瞭望東方周刊:中國人參為什麼不行
    吉林省參茸辦公室主任孫振天告訴《瞭望東方周刊》,這次危機確實給吉林內部帶來了很大震撼,也迫使吉林下定決心調整人參產業發展思路,「調整的方向就是走出以往盲目擴大種植的怪圈,根據市場需求合理調控人參種植。」從2008年開始,吉林將每年人參林地開發面積限制在1000公頃以內,遠低於此前每年3000公頃以上的開發面積。
  • 期盼舊衣服回收箱
    姚國勇    近日,咱小區67歲的程紅在整理家中衣櫃時,發現有18件衣服已經不適合自己身材變化後再穿了
  • 舊衣服回收在非洲象牙海岸的市場
    筆者也是從最近環保行業協會了解到:我國就舊衣服每年淘汰量達2600多萬噸,這些舊衣服就國內回收利用不到10%,大部分當垃圾焚燒了,利用也主要是做拖把、手套、再生棉、無紡布等粗加工環保用品。所以如何把我國舊衣服資源充分合理的回收利用成為當前人們亟待思考和解決的難題。
  • 舊衣服為什麼要回收?帶你了解舊衣服回收背後的秘密!
    相信每個人衣櫃裡都有不少不穿的舊衣服,怎麼處理這些衣服成了一個老大難的問題……扔了太浪費捨不得,送人拿不出手,改造也不會,聽說現在都流行上門的舊衣服回收,這個真的靠譜嗎今天小白就帶你走進舊衣服回收的幕後,來一起看看到底為什麼要舊衣服回收~首先,對我們個人來說,舊衣服回收可是好處多多~最直觀的就是回收掉舊衣服能讓你的衣櫃「變大」,整整齊齊的衣櫃讓人心情都更舒暢了
  • 農村大姐回鄉創業,回收舊衣服,年入幾十萬,如何做到的?
    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也有很多農村小夥靠著回收舊衣服發家致富了,關鍵就看你怎麼幹了。回收舊衣服產業鏈已經非常成熟,運作機制如何?每年我國丟棄掉的廢舊衣服紡織品差不都有2800萬噸,像國內的一二線大城市,一天出個幾百噸很正常。
  • 瞭望新聞周刊-搜狐新聞
    瞭望新聞周刊—狐狐網友熱評最高文章之10秀 搜狐網每日牽手瞭望新聞周刊詳情列表 《瞭望》——中國大型時事政經新聞周刊。新華通訊社主辦,1981年4月創刊。
  • 如果在農村回收舊衣服怎麼樣?
    如果在農村回收舊衣服怎麼樣?舊衣服回收後再利用,即環保還能帶來效益。我們這裡前幾年,有一個年輕人投資了一部機子,收舊衣服後,加工做成無紡布,市場前景看好,正式運營了一年多,前期投資的本金差不多收回來了,給他家做維修的員工,被機器絞掉了一個手指頭,又住院,又做美容,花掉了好幾萬塊錢,最後,就倒閉了。他家的舊衣服都是從城市裡收回的,顧著好幾個拆舊衣服的人,拆舊衣服的還從舊衣服的口袋裡拆出錢,還有港元呢。
  • 回收舊衣服 拒絕資源浪費!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裝更新的速度也越來越快,與此同時卻是產生了大量的舊衣服。  大家處理舊衣服的形式也不盡相同,老年人會把衣服攢在家裡,而年青人多數會扔進垃圾箱裡,這就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舊衣物回收有什麼好處?
  • 舊衣服無處放讓人愁 建議規範回收體系
    最近,市民司女士在家裡整理換季衣服的時候發現,衣櫃裡不穿的舊衣服足足有兩大包,加上以前放在閣樓上的那幾包,看著就叫人頭疼。如今,新衣服越買越多,舊衣服就越積越多。在很多人眼裡,舊衣服如同「雞肋」,留之無用,棄之可惜。「這些舊衣服送不出去,也沒有人上門回收。」那麼,怎樣才能給舊衣服尋個好去處?
  • 泉州多個小區出現舊衣服回收箱 舊衣物去向成謎
    季節的更替,不少家庭主婦開始整理衣櫃,每次整理,總有些衣服「下崗」,如何處理這些衣服成為不少人的一大難題。近日,中心市區個別小區的垃圾分類箱旁,悄然出現了一個新成員,四四方方的大臉蛋長著一張「大嘴」,身上醒目的字寫著它的身份「舊衣服回收箱」。對此,有市民認為舊衣服終於有了「變廢為寶」的好去處,也有市民擔心有些衣服會回流市場。
  • 農村創業回收舊衣服年入幾十萬,如何操作?看完心裡有數了!
    我們平時穿的衣服也很少像以前那樣穿破了再丟,或者說像以前那樣「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基本上也都是穿幾個月最多一年就丟了,特別是像女人和小孩的衣服,基本上就是穿舊了或者不合身了就丟了。最近聽一個朋友說回收舊衣服挺掙錢的,規模小的一年賺個十幾萬,規模大的回收搞出口非洲,一年折騰幾百萬也不算多,還是一句老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看你怎麼幹了。
  • 關於舊衣服回收的那點事兒
    從舊衣服回收到垃圾分類,勵志做好環保公益事業!垃圾分類,不光口號要喊的響亮,更需要腳踏實地的踐行者。舊衣回收項目已經啟動,我進入了舊衣物回收行業!無意間,看到『中國舊衣服產業鏈』的文章,在這個換季的時節,一些二手衣服被焚燒填埋,一些經纖維化處理成為工業原料重複利用,還有一些漂洋過海,到了世界最大的舊衣服市場—非洲。不禁感慨:同樣的舊衣服卻有著不同的命運~中國舊衣服出口到非洲,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五年前,那時候只有廣東一兩家企業在做。隨後的十幾年,舊衣服出口行業發展十分緩慢。
  • 舊衣服回收的四種捐贈渠道 三個去向
    Feijiu網資訊平臺:春節將至,家裡的換季衣物多了起來,舊衣物如何處理讓不少市民發愁。有市民反映,有人打著愛心捐贈的名義回收舊衣物,然後拿去賣。那麼,回收的舊衣物都去哪了?捐贈舊衣物有哪些渠道?對此,近期展開了調查。
  • 如何處置舊衣服 ?
    如何處置舊衣服,曾是個讓市民糾結的問題。丟到垃圾桶?破壞環境。賣掉?一斤才一兩塊錢。 有「舊衣捐助」標誌的回收箱。 ?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