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雪龍」號1月31日電通訊:從排隊打飯到「五星級」自助——南極中山站餐廳「變身」記
新華社記者白國龍
中山站的科考隊員這幾天都特別高興,他們的南極「五星級」自助餐廳「開張」了。在過去的15天裡,科考隊員對站區餐廳設施進行了全面改造升級,使餐廳在環境、衛生、節約等方面都實現更科學精細的管理。中山站餐廳的華麗「變身」,折射出中國南極科學考察水平和站區運行保障實力的不斷提升。
餐廳改造後,環境更舒適。中山站管理員吳雷釗說,餐廳原有餐桌、餐椅使用多年,存在一定程度的破損,也存在安全隱患。現在用15天時間安裝了18張餐桌、100把餐椅、1套就餐檯、3組餐邊櫃、2組酒櫃以及果汁機、自助餐爐、粥煲等配套設施。
吳雷釗說,由以往吃大鍋飯變成現在吃自助餐,餐廳整潔有序、便捷舒適、設備先進,大大緩解了度夏期間中山站的就餐壓力,有效解決了集中聚餐時部分隊員的就餐困難。
餐廳改造後,吃得更衛生。南極的醫療條件遠不如國內,餐具衛生尤為重要。據介紹,科考隊員如今統一使用公用餐具自助取餐,就餐結束後由節能高效的一體化洗碗機和洗杯機清潔、乾燥餐具,並由消毒機進行紫外線消毒,確保安全衛生。
餐廳改造後,洗得更節能。據項目現場實施人、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考察運行部助理工程師魏力介紹,餐廳原有取餐、餐具清洗模式效率較低,淡水資源使用量大,而且清洗設備屢屢出現故障,時常出現下水管道堵塞。這些問題在改造後,都迎刃而解。改造後的餐廳最多可容納100人同時就餐,通過洗碗機和洗杯機的集中清洗每次可節約20升至30升淡水。
餐廳改造後,垃圾處理更環保。中山站專門制定了一系列有關取餐、清潔、設備和物資管理、垃圾分類的制度規範,廚餘垃圾產生量減少了,有助於保護南極環境和生態系統。
這次華麗「變身」的餐廳改造,涉及土木、維修、管道、電工、廚房、設備管理等多個工種,協調難度較大,即便在國內也要花上不少時間。但在南極,科考隊員僅用了15天。
魏力說,自1月中旬開工以來,隊員們克服了人員短缺、時間緊迫、工程量大、施工空間小等實際困難,自願放棄午休時間,並利用晚上業餘時間搶抓進度,終於順利完成全部改造,科考隊員和外國隊員都對這個餐廳讚不絕口。
中山站站長崔鵬惠表示,改造後的餐廳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南極考察強國的餐廳設備、管理制度基本一致,這標誌著中國南極科考的站區設施「硬實力」和站區管理「軟實力」的國際化水平都再上新臺階。
崔鵬惠說,未來,中山站將繼續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建設,加強後勤基礎設施的升級改造,不斷提升站區建設國際化水平,營造舒適、和諧、環保的站區環境,提升每位隊員的歸屬感和幸福感,為推動中國極地考察事業的跨越式發展作出積極努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