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餐平臺與配送人員是否構成勞動關係

2020-09-23 中工網

2020-09-23 07:45:17 來源:勞動報

案情簡介

趙某於2017年10月與某網際網路公司籤訂《合作協議書》。協議約定趙某可使用該公司所提供的手機軟體進行接送單業務。根據協議約定,每次送單結束後,公司在扣除保險費後按照協議約定標註支付配送費,每半月結算一次。公司均通過微信轉帳的方式支付給趙某。雙方未籤訂其他協議。

趙某在一次送餐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趙某向公司提出希望進行工傷認定。公司以雙方之間不存在勞動關係為由拒絕趙某的申請。隨後,趙某就確認勞動關係事宜申請勞動仲裁,隨後起訴至法院。一審法院認定趙某與公司之間存在勞動關係。後公司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裁判結果

二審法院經審理後,認定公司與趙某不存在勞動關係。法院認為趙某所從事的送餐業務,對於是否提供服務具有較強自主性,趙某與公司從屬性較弱。雙方籤訂的合作協議明確了雙方權利義務關係,明確雙方之間是合作關係,並非勞動關係。雙方不存在建立勞動關係的合意。最終,二審法院撤銷了一審法院關於認定雙方存在事實勞動關係的判決,改判雙方不存在勞動關係。

唐毅律師點評

當前,平臺用工產生的勞動爭議日漸趨多。但由於新業態下用工關係的特殊性,網際網路平臺與從業者之間究竟屬於什麼關係已成為社會熱點問題。該問題目前在世界範圍內也處於探索之中。

網際網路用工平臺與從業人員形成的關係為勞動關係還是民事合作關係?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判斷:(1)雙方之間是否存在控制、支配和服從的關係,即是否存在人身從屬性;(2)從業者的收入是平臺通過其利潤二次分配後支付還是僅行使一個轉支付義務,即是否存在經濟從屬性。

對於網際網路平臺用工法律關係認定時,應進行利益衡量,需要同時兼顧勞動者權益的保護和共享經濟的發展。既要避免勞動關係的泛化,又要避免一刀切式否認勞動關係。對於網際網路平臺用工應堅持從人身從屬性、經濟從屬性、組織從屬性進行識別。同時又要充分尊重當事人意思表示和締約自由。

文 唐律 攝 貢俊祺

編輯:尹文卓

相關焦點

  • 餓了麼外賣員送餐時猝死,眾包沒籤勞動合同 平臺能否"置身事外"?
    文|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近日,一則關於餓了麼外賣員送餐時猝死的新聞被曝出,令人驚訝的是往日身著平臺配送服的外賣小哥卻因「無勞動關係」只獲得平臺人道主義2000元的補償款,這也引發對外賣騎手群體權益保障的思考。
  • 【法視界】外賣騎手與平臺之間構成勞動關係嗎?
    【法視界】外賣騎手與平臺之間構成勞動關係嗎?信息公司對註冊成為蜂鳥眾包的用戶不提供固定工作地點或區域,不提供勞動工具,不支付基本工資(底薪),不要求用戶必須接單,用戶的報酬按商家或消費者付款後的每單金額計算提成,由平臺支付至用戶帳戶,用戶通過提現轉為可用現金。平臺同時會給用戶購買意外傷害保險,並在用戶送餐過程中進行風險提示、多接單獎勵,同時對於投訴或差評較多的用戶進行組織培訓,對於違規配送的用戶進行扣款。
  • 餓了麼外賣騎手送餐途中猝死,平臺:無僱傭關係,賠償2000
    騎手送餐途中死亡,平臺賠償20002020年12月21日,北京43歲的外賣騎手韓某偉騎著標有「餓了麼」商標尾箱的電動車,通過「蜂鳥眾包」APP進行著日常的接單配送工作。據第一財經報導,這一天他一共接了36單,然而在送第33單的路上,他倒下了。據紅星新聞,其家屬提供的平臺配送記錄顯示,12月21日當天,韓某偉僅11時至12時內就有12個訂單。
  • 騎手送餐撞人致十級傷殘 「餓了麼」平臺所屬公司被判賠償27萬
    此前2017年3月6日晚,於先生在朝陽區某大廈門口等紅燈過馬路時,被正在送餐的「餓了麼」騎手杜某駕駛電動車撞傷。事故經交管部門認定,杜某應負事故全部責任。經診斷,於先生為右踝關節粉碎性骨折,住院31天,鑑定構成十級傷殘。由於一直未獲賠償,於先生將騎手杜某、「餓了麼」的經營者拉扎斯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下稱「拉扎斯公司」)等訴至法院。
  • 「餓了麼」騎手送餐撞傷人,法院判決公司賠償27萬
    經診斷於先生為右踝關節粉碎性骨折,並於2017年3月13日進行了手術,並經鑑定構成十級傷殘。此後,於先生與杜某協商賠償事宜,杜某帶於先生找到配送站點的負責人,但雙方協商未果,所以於先生將杜某以及「餓了麼」的運營公司拉扎斯公司起訴至法院。庭審中,拉扎斯公司稱「餓了麼」及「蜂鳥配送」平臺都是其所運營的業務板塊,「餓了麼」是網上的訂餐平臺,「蜂鳥配送」是送餐平臺。
  • 「餓了麼」騎手送餐撞傷人 法院判決公司賠償27萬
    此後,於先生與杜某協商賠償事宜,杜某帶於先生找到配送站點的負責人,但雙方協商未果,所以於先生將杜某以及「餓了麼」的運營公司拉扎斯公司起訴至法院。庭審中,拉扎斯公司稱「餓了麼」及「蜂鳥配送」平臺都是其所運營的業務板塊,「餓了麼」是網上的訂餐平臺,「蜂鳥配送」是送餐平臺。
  • 騎手與公司之間是承攬關係還是勞動關係?看法官是如何確定的?
    孫某是外賣平臺的配送員,其與某網絡公司籤訂承攬合同,由該公司為其分配訂單。孫某因在送餐過程中受傷,訴請法院確認其與承接外賣業務的網絡公司之間存在勞動關係,法院判決兩者之間不存在勞動關係,一起看看法院為什麼這麼認定。
  • 送餐騎手撞傷路人誰來擔責 法院判餓了麼賠償27萬元
    送餐騎手撞傷路人誰來擔責事情發生於 2017 年 3 月 6 日,於先生在等紅燈過馬路時被正在送餐的 「餓了麼」騎手杜某駕駛的電動車撞傷,事故經交通管理部門認定杜某應負事故全部責任。經診斷於先生為右踝關節粉碎性骨折,並於 2017 年 3 月 13 日進行了手術,經鑑定構成十級傷殘。此後,於先生與杜某協商賠償事宜,杜某帶於先生找到配送站點的負責人,但雙方協商未果,所以於先生將杜某以及 「餓了麼」的運營公司拉扎斯公司起訴至法院。不過這場官司的被告主體則比較複雜,因為肇事者杜某作為外包公司的騎手究竟該由誰來負責成為爭議。
  • 「網紅」主播與經紀公司是否構成勞動關係?
    「網紅」主播與經紀公司不構成勞動關係 後X平臺拖欠桃小姐薪酬,桃小姐怒告X平臺。經過勞動仲裁、一審和二審,法院認為雙方籤訂的《獨家合作協議》系雙方就開展演藝活動、提供經紀服務等民事活動的權利義務約定,並非勞動權利義務的約定,不符合勞動關係的特徵。最終認定雙方不構成勞動關係,屬於平等的民事合同關係。
  • 網際網路+用工關係的認定
    弊端是在用人單位看來,勞動關係很明確,快遞小哥在履行工作過程中的任何事故,都可能構成工傷,將由公司承擔責任;第二種是將快遞或者送餐業務完全交由第三方,由第三方自行招用員工、使用第三方自己的資源。如此經營的好處是,與第三方關係切割地非常清楚,所有快遞或者配送中的責任都由第三方承擔。弊端是不能直接使用、管理快遞小哥或者送餐員,也不能讓快遞小哥或者送餐員在工作過程中宣傳自己公司的形象。
  • 通過好活平臺籤訂《項目轉包協議》,是勞動關係嗎?
    樂食樂派公司為抗辯,向法院提交了楊某和好活(徐州)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籤訂的《項目轉包協議》,該協議明確約定「甲乙雙方均明晰雙方系獨立的民事承包關係」,並非勞動關係,由楊某承包「青島樂食樂派商貿有限公司-即時配送」業務,楊某自帶交通工具,樂食樂派公司是按單支付楊某承攬服務費,雙方不符合勞動關係的特徵。故,對於楊某的主張,法院不予支持。
  • 班小輝丨超越勞動關係:平臺經濟下集體勞動權的擴張及路徑
    關鍵詞:平臺經濟 勞動關係 集體勞動權 反壟斷法 擴張近些年,以網際網路專車、網絡送餐為代表的平臺經濟在全球範圍內迅速崛起,推動了勞動力市場的鬆散化,使得傳統勞動關係的範圍不斷萎縮。以「獨立」形式提供勞動的就業主體數量的不斷增多給傳統勞動法帶來的挑戰已成為各國學者關注之焦點。
  • 網絡平臺用工方便維權難 老辦法管理新業態如何避免
    平臺與從業者的責任難界定去年1月,西安發生一起美團騎手在送餐途中猝死的事件。法院裁定,送餐平臺只是信息發布服務平臺,認定該騎手與上述公司並不存在勞動關係。今年4月,江蘇鎮江一個外賣送餐員在配送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導致骨折。
  • 「餓了麼」騎手送餐撞人致十級傷殘,北京朝陽法院一審這樣判
    12月22日,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通過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京法網事」通報,據朝陽法院消息,過馬路時被騎電動車的「餓了麼」騎手撞成十級傷殘,於先生將騎手杜某、拉扎斯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下稱拉扎斯公司)、九江翼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九江翼達公司)以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為由訴至北京朝陽法院,要求賠償經濟損失31萬餘元,法院審理後認定杜某因職務行為造成於先生受傷,拉扎斯公司作為「餓了麼」及「蜂鳥配送
  • 武漢市快遞員外賣員群體調查:平臺工人與「下載勞動」
    同時,這些報告的數據多源自平臺內部從業人員,且缺乏對數據獲取和處理的方式的必要說明。換言之,這些報告在數據來源上基於單一平臺,難以反應某一行業的工人群體的整體狀況,更無法全面反映分布在不同行業的平臺工人的處境。二是來自於學術界的研究,已有為數不多的研究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是從勞動關係的角度,討論該群體面臨的勞動關係的新問題和應對措施;其二是從法律的角度,討論該群體勞動權益保護問題。
  • 「無直接勞動關係」會否成免責金牌?網約工權益亟須「上保險」
    近日,餓了麼一名外賣員送餐時猝死,引發公眾對平臺經濟勞動者權益保護的關注,不少網友指責2000元的補償「沒人性」。昨天,餓了麼回應稱,將針對平臺騎士猝死風險統一提升保障額至60萬元,並就合作夥伴此前的不當措辭致歉。「無直接勞動關係」會否成為平臺經濟的免責金牌,網約工這類特殊勞動者群體權益該如何保護,已經成為法規和監管必須面對的新課題。
  • 送餐機器人為何會火爆?無接觸配送是主要原因
    不過,就在不少餐廳準備關門歇業的時候,部分餐廳積極引進中國爆火的送餐機器人,由機器人給消費者送餐,避免服務中的接觸感染風險,實現「絕地求生」。義大利一家歷史悠久的餐廳平日店內一般都有15名工作人員,但上個月下旬起,店裡只留下了4個服務員與1個送餐機器人協作工作。後廚員工負責將菜品交給機器人,送餐機器人即可精準送達。
  • 眾包配送平臺勞動者權益如何保障?專家來支招
    工人日報客戶端記者張菁 為了更好地解決眾包配送模式下的勞動用工法律問題,1月9日,北京市公益法律服務促進會和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會聯合主辦「社會治理視角下眾包配送模式相關法律問題研討會」,就平臺方與任務發布者、任務承接者的法律關係、侵權責任如何承擔、如何充分保障勞動者權益等問題展開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