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時20分鐘的電影,收割光了我攢存了10年的眼淚。《阿甘正傳》是父母學堂裡智慧和能量值都爆滿的一堂課。
智商(IQ)通俗理解是:一個人心理年齡與其實際年齡的相符程度。專業一點說就是:按照世俗的標準對人進行測試,把測試值在90-109之間的人歸為智商正常,110-119之間的歸為智商中上等,在120-139之間的人就很優秀了,如果是140以上,這個人大概就是個天才了。測試體現一個人在對應年齡段的思維能力、環境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
根據這個標準,阿甘在進入正常學校的過程中遭到了「智商門檻」的阻攔。
圖片來源| 電影《阿甘正傳》
面對來自校長的歧視甚至帶有一點羞辱的語氣,阿甘媽媽並沒有表現出沮喪、尷尬、羞恥或激怒,為了兒子能得到很好的教育,她極力平和的站在「尋求公平」的立場為兒子的權益據理力爭。電影中極度諷刺了現實中存在的不平等現象。而「平等」之所以能成為人們廣泛追求和討論的目標,正是因為這些有勇氣同「不平等」抗爭的鬥士。
阿甘媽媽很清醒的知道兒子的真實情況,她只是用盡全力把母親的角色做到最好。她不認同也不在乎世俗對於「正常的定義」,她只是當了母親,就要讓孩子得到和其他人同等的權利和機會。
小時候的阿甘,因為背部脊椎有問題必須戴腿箍。面對兒子的驚奇,阿甘媽媽會充滿讚嘆的說:這是你的「寶鞋」,它會帶你走遍天下。當走上街道,因旁人投來異常的眼光而感到有些難堪時,阿甘媽媽會強悍的保護兒子:看什麼看,沒見過男孩子戴腿箍嗎?
阿甘媽媽知道,因為天生的狀況阿甘一定會遭受冷漠的嘲笑和欺辱,但是自己不可能隨時陪在孩子身邊,所以除了全力為阿甘抵擋外界的侵擾,阿甘媽媽還一直在告訴阿甘:你和別人沒什麼不同。很多時候,父母怎樣看待孩子,孩子就會怎樣看待自己。你的相信,是對孩子最有力量的鼓勵。
在面對這個與外界格格不入的孩子時,阿甘媽媽用自己的態度和方式告訴全世界的父母,怎樣才是把孩子放在心尖上來愛的正確且頂級的操作。
阿甘成年後,他的媽媽沒有因為對阿甘沒錢生活的擔心或者因為自己付出很多,而讓阿甘去努力賺錢,她只是讓阿甘按照自己的選擇過人生。
阿甘的媽媽說:錢只要夠用就好了,多餘的錢只是用來炫耀。
追逐名利是每個時代的特性,而金錢和名利也裹挾了太多人的人生。很多父母激勵孩子讀書的理由不是「好好讀書會讓你的未來有更多的選擇」,而是「不好好讀書你未來就賺不到很多錢,就會過得不好」。正因為有很多這樣的想法,才常聽到有人說 「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也不會賺錢」。
「好好讀書」本身是一件好事,但也是一件很廣義的事。有很多孩子因為家長這樣的教導,對「讀書這件事」心生了厭惡。
不要讓金錢成為孩子人生的枷鎖,因為會讓孩子喪失掉很多快樂、勇氣和美好。
當阿甘的媽媽快要離開這個世界時,阿甘問媽媽:我的命運是什麼?阿甘的媽媽說:那要你自己去弄清楚。
父母總是對孩子有很多的擔憂,因此給孩子纏繞了很多束縛。總想讓孩子按照自己理想的方式成長,可是忽略了孩子是獨立於任何人的,他們有天性,有個性,也有自己選擇生活的的願望和權利。
很多明星家的孩子把一條康莊大路都走歪了,因為身上負擔了太多的期待和束縛。而竇靖童的成長一定被很多小孩羨慕著,有個性不張揚,謙卑有夢想,灑脫不世故。
王菲寫給竇靖童的一首歌《童》,裡面有句歌詞:你不能去學壞,你可以不太乖。這大概也是所有父母可以對孩子有的最好的期待。
而被問到關於李嫣的問題,王菲說:我覺得她就是正常的一個小孩,很漂亮。
她們都幸運的孩子,遇到了王菲,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人生真的只有這一次,其實誰說不清楚到底什麼樣的人生算成功,也沒人知道哪條路通往成功。所謂的「過來人」只是借鑑,不是遵循。所以,當孩子在人生的岔路口做了選擇時,父母只需要把關是否遵守了法律和道德,是否對自己和他人無傷害,然後支持他們去尋找自己的人生。
關於「你為什麼生孩子」這個問題,我聽過一個很美的答案:我只要這個生命存在,在這個美麗的世界走一遭,讓我有機會和ta同行一段。
迎接新生命是每個父母會感到激動歡喜的時刻。然而有很多父母懷著這份美好,卻對孩子近乎苛刻。以至於傷害了孩子的心靈,破壞了親子關係,也傷了自己。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不打罵孩子是基本原則,對孩子說話也要掌握分寸感,有些話父母不應該對孩子說,比如:
孩子沒有成熟的辨別力和承受力,父母說出的很多話,可能對孩子來說都會成為一種否定和打擊,由此而變得膽怯、自卑、叛逆甚至學壞。
孩子就像電影《阿甘正傳》中開場和落幕的那根羽毛,羽毛被風吹向哪邊、遇到什麼人、落到什麼地方,我們都無法預料。而我們能做的,就是當羽毛落到地上時,撿起它,把它放在一個乾淨的地方。
生命美麗而平等,如果我們註定都要為人父母,就盡力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