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說說咱家娃,ID:mykidsstory】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小孩子漸漸長大,說話越來越多,語言越來越豐富,這本來是讓人欣慰的事,但是煩惱也隨之而來,孩子解鎖了新技能,獲得了語言的力量,也會開始喜歡和大人「頂嘴」和「辯論」,你說上一句,他就頂下一句:
你說寶寶你不可以這樣,他就說你不要管我!
你說寶寶你這樣做很危險,他說你騙人,憑什麼你就行!
你說再這樣就要受懲罰了哦,他說愛罰你就罰啊,隨便!
你說你這樣不乖像個小壞蛋,他說媽媽是個大壞蛋,我討厭你!
百無禁忌而且一堆歪理,任憑你再好的耐心都被他頂沒了,覺得這小混蛋好說好商量就是太抬舉他,揍一頓才是硬道理。
在家裡頂父母也就算了,到外面頂別人也是讓父母經歷很多次社會性死亡的:
別人問小朋友叫什麼名字啊,他白眼一翻說我才不想告訴你!
別人誇小朋友你好可愛,他做個鬼臉說,可愛啥,你才可愛!
別人問小朋友你怎麼沒去幼兒園,他說今天放假啊笨蛋你不知道嘛!
……說話永遠沒好氣,小小年紀就是懟人小能手,爹媽的老臉都讓他丟盡了!
對於孩子這種語言上的頂撞,當父母的一時之間能想到的手段也非常有限:
心情好的話可能只是念一下:唉,不可以這麼沒禮貌~
生氣了可能會和他吼:小孩子怎麼和大人說話呢!不像話!
被氣暈了還會威脅動手:說什麼呢!再說一遍你試試看!
但是無論哪一種,都不會有太大的作用,最多是當時讓孩子收斂一下下,但下一次他依然還會照頂不誤,有的時候孩子甚至只是為了頂而頂,就是純粹要把父母激怒。
其實小孩子頂嘴只不過是一個行為現象,這個行為後面是隱藏著心理動機的,如果不針對內心深層次的原因著手,無論怎麼呵斥怎麼懲罰,孩子的行為也並不會變好,只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得越來越牙尖嘴利,歪理一堆,氣死人不償命。
那麼孩子愛頂撞大人的內部邏輯是什麼呢?
1,心裡有怨氣
頂撞這個行為本身是一種攻擊,只不過武器不是手腳而是語言,攻擊的是你的精神,目的就是讓你生氣難受。而孩子則得到一種類似發洩的快感。
如果你真的惹了孩子,被攻擊了,那也算是有點道理,有些時候孩子頂撞人完全是莫名其妙毫無緣由,甚至成為一種習慣,那是為什麼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情緒。孩子的憤怒、恐懼、羞愧、挫敗等情緒,都會引起攻擊。
孩子情緒糟糕,也不一定全都是因為你的原因,很可能是他自身的狀態不好,只不過是他當時累了餓了,或者有起床氣,或者在別人那裡受了委屈,遷怒於你,都會讓他出現這種用語言攻擊的行為。
當然,孩子的情緒也可能是你引起的,譬如說你自己情緒不好,讓孩子感受到了,他也會出現情緒反彈。
另外也可能是孩子討厭接下來將要發生的事情,因為這件事每次給他的感受都很糟糕,所以他從一開始就有脾氣了,譬如有的孩子特別討厭吃飯刷牙這類事,或者特別討厭和生人社交,他一發現自己要面對這些就心情立即很糟,就算大人語氣很溫柔,他也會渾身不爽說話帶刺,恨不得搞亂局面把這個事兒給攪黃了。
2,環境影響
當然不是所有處在情緒中的孩子都會用頂撞人,有些孩子就算不爽,頂多是沉默不說話擺臭臉,甚至你讓他說也說不出來,不會亂懟人這麼過分。
愛頂撞的孩子,之所以特別善於使用語言武器來攻擊,一方面固然是因為他在語言這方面發展的比較好,另一方面肯定是因為他生活中有很多學習對象。
有些父母特別愛在生氣的時候數落、訓斥或者羞辱孩子,這麼做不光是教育無效,也是做了個壞榜樣,相當於親自示範手把手教會了孩子怎麼用語言攻擊別人。
另外夫妻兩個人在孩子面前用難聽的語言互相攻擊,或者在孩子面前對自己的父母態度不夠尊重,也都是同樣的效果。當然,壞榜樣也可能是孩子身邊的小夥伴或者素質不高的長輩。
簡而言之,就是如果孩子身邊的人朝夕相處的人總是說話沒好氣,語氣尖刻,常用反問句,那就不能怪孩子有樣學樣啊!要不然人們也不會總把「個人修養禮貌」這類事和「家教」聯繫在一起。
3,不知道如何正確表達
當孩子發現用語言攻擊的方式來發洩情緒這件事很管用,就不免會形成路徑依賴,開始習慣這樣去做。就算你和孩子講道理說,這樣說話不禮貌,不尊重人,會傷害別人,孩子也能夠認同,但是他情緒一來還是會繼續頂撞人。主要是他不知道識別和疏導自己的情緒,更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難受的感覺,就很難改了。
尤其是男孩子,本來神經就粗一些,難以覺察到自己的情緒感受,再總是被教育不能撒嬌抱怨也不能哭,他就更傾向用語言攻擊的方式來發洩情緒。
搞清楚以上原因,我們就能夠對症下藥,去教會孩子孩子如何面對類似的小情緒,如何排解情緒的同時而又不去傷害到他人了。
1,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開始頂撞人,大喊大叫沒好氣的時候,一定不要被他的情緒影響,把焦點關注在孩子「不像話」或者「好丟臉」上,而要清醒的認識到,這個小傢伙又被情緒困住了,當父母的要幫他一把啊!
怎麼幫,不是講大道理,也不是呵斥他,這些只會讓孩子情緒變更大,而是用一連串的問題,引導孩子去用理性思考,把為什麼不高興說出來。
哇,怎麼喊這麼大聲,你生氣了是嗎?能告訴媽媽為什麼嘛?是誰讓你生氣了?
噢?是我嗎?那我剛才做什麼讓你生氣了?喔,因為媽媽不讓你晃椅子嘛?那你知道媽媽為什麼不讓嘛?哦,知道啊!寶寶懂道理的,很棒!但是寶寶不能晃椅子了,就是不開心對不對,那我們來想一想,不開心可以怎麼辦呢?媽媽抱一抱可以嗎?
這個過程中儘量不要定性,不要隨便下結論,儘量多的把問題留給孩子思考,引導孩子的理性歸來,孩子可能一開始回答的時候還哼哼唧唧的有情緒,但如果他能把這些問題都回答完了,情緒也就所剩無幾了。這就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情緒引導過程
2,和孩子討論說話頂撞傷人的問題
當孩子情緒比較平穩了,如果你還比較有空的話,可以把這個話題再延伸一下。把自己的感受告訴孩子:你剛才那麼大聲,用那種語氣和媽媽說話的時候,媽媽感覺寶寶很討厭媽媽,媽媽覺得心裡很受傷。媽媽現在想問你,你真的討厭媽媽嘛?
媽媽知道你不是,因為你剛才在生氣呀!但是寶寶一生氣的時候,無意中說的那種話就會讓媽媽感覺難過。那如果你下次生氣的時候,要怎麼辦才能不讓媽媽感覺難過呢?我們一起來想一想。
嗯,可以儘量不要說話,可以和媽媽要一個抱抱,可以讓媽媽知道你為什麼不高興,還可以找一些儘量開心的事情做……我們有很多種辦法的。
3,教孩子需要注意的說話禁忌
有的時候孩子也不是情緒特別不好,只不過習慣用的句子和語氣會感覺他在不爽,很頂撞。每當你聽到你難以接受的語氣和行為的時候,孩子又顯得漫不經心,只要有空,就不要忽略,和孩子談一談:
寶寶,你是生氣了嘛?沒有啊!可那你剛才那句話,就好像你在生氣唉!因為那樣說話就感覺很傷人,我們一起來想一想,這句話我們要怎樣更有禮貌更好聽的說一下怎麼樣?
下一次孩子再犯相同的錯誤,也不要責怪他,就問他一下:上次我們商量好的,這樣的話要怎麼說比較有禮貌?
語言也是有習慣的,不要縱容孩子用糟糕的態度對待你,甚至習以為常。讓孩子形成不尊重親人的習慣。
當然,上述引導排解孩子情緒這類的方法,當父母的一時很難做到,最主要的是當孩子頂撞你的時候,你心裡都是被攻擊被冒犯的感覺,也會容易肝火上升,一心只想修理孩子,什麼理論都忘了。但是既然你不想讓孩子衝你大喊大叫,你也不要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他。你要意識到,除了發火兒,你也有更多的選擇,當孩子被情緒困住的時候,你是要被他帶進去,還是努力在孩子面前做一個表率:寶寶你剛才那麼說話,惹的媽媽很生氣,媽媽要去到那邊自己靜一下,你先不要過來。
等自己平靜下來,再和孩子做溝通,慢慢去教孩子用更善意更尊重的方式與人互動。
很多人喜歡把孩子愛頂撞人這件事,歸結於「不尊重長輩」,「沒大沒小」上面,認為是對孩子太好了,孩子不怕大人才會如此。
其實孩子只是需要慢慢學習「尊重他人」這件事。他需要學會的是去考慮別人感受,無論對方是大人還是小孩,是強者還是弱者,都需要去尊重。
而尊重的大前提是「平等」,你首先要用尊重的方式對待他。如果你只是居高臨下的訓斥孩子不尊重,那孩子就不可能學會真正的尊重,他最多只能學會「夾起尾巴做人」,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罷了。
告誡孩子不要頂撞自己,不要對家人大喊大叫,不要對外人缺乏禮貌,並不是教孩子去懼怕,去順從。而是教孩子學會用更成熟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和訴求,讓溝通變得更加容易,從而讓愛可以更順暢的流動。
我相信這是每個孩子都應該學會,並需要學習很長時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