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為何要譯《浮世澡堂》

2021-01-09 楊先森說一說

式亭三馬的《浮世澡堂》(《浮世風呂》)不易翻譯,那些十九世紀初葉日本江戶時代的市井風俗、俗諺名物、人物聲口、零碎物件、語言遊戲,乃至作為「滑稽本」屏風的歷史風雲、文化生態等,不免使人生畏,這從周作人譯本的六百餘條注釋即可見一斑(書二百八十頁,注佔去逾百頁)。周氏1955年譯畢,迄今尚無人重譯,一可看出這部古典作品略冷僻,更重要的或許是譯介之難度。這大約表明周氏譯式亭三馬、日本狂言等,同錢稻孫譯《淨琉璃》《萬葉集》般,他人難以替手罷。

周作人在文章裡提及《浮世澡堂》,是上世紀三十年代的《與友人談日本文化書》和《秉燭談》,而譯介它,已是五十年代。周作人在書信裡寫道:「我在寫那篇文章二十年之後,能夠把三馬的兩種滑稽本譯了出來,並且加了不少的註解,這是我所覺得十分高興的事。」不過即使如周作人這樣的大家,也未將《浮世澡堂》譯完,全書四卷,如今的漢譯本為半數,兩卷。其緣由是「因為譯註工作繁重,分量太多了,恐怕讀者要感覺單調,也不大好,所以只以前兩編為限,如果將來有全譯的要求,那時當再考慮這個問題」(不過這個預期的後續並未實現)。譯註工作之繁重,一觀便知。

翻譯工作是晚年周作人安身立命之所在,稻粱謀的因素固然有,但更是「勝業」之願。周氏十幾年中譯出的十多部書,出版社指定是一類(當然也要他認可),自己選擇是另一類,而式亭三馬的作品屬後者。他為何會選《浮世澡堂》(另有《浮世理髮館》),自是其思想的一脈相承:對民俗學、民間文學的重視,對市井民情、日常事物的關注,均可歸到「人的文學」。

周作人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即寫過「徐文長故事」,在小引裡說:「我希望讀者如知道這類有趣味的傳說,高興時記錄一點,發表出來,不但可供學者研究之用,就是給我們素人看了消遣,也是很可感謝的。」三十年代又編選《苦茶庵笑話選》,雲,「查笑話古已有之,後來不知怎地忽為士大夫所看不起,不復見著錄,意者其在道學與八股興起之時乎」,其意思很明白,反其道而行之也就自然而然了。他談笑話的用處,大致有「說理論事,空言無補,舉例以明,和以調笑,則自然解頤,心悅意服」;「群居會飲,說鬼談天,詼諧小話亦其一種,可以破悶,可以解憂」;「當作文學看,這是故事之一,是滑稽小說的根芽,也或是其枝葉,研究與賞鑑者均可於此取資」;末一條最為周氏看重:「與歌謠故事諺語相同,笑話是人民所感的表示,凡生活情形,風土習慣,性情好惡,皆自然流露,而尤為直截徹透,此正是民俗學中第三類的好資料也」。

笑話如是,那若《浮世澡堂》這樣的「滑稽本」或曰落語小說,即更為周氏所喜了。所謂落語,就是笑話,落語小說即將笑話連綴成整本的書,中國似未見過(「《浮世風呂》出版時當清嘉慶前半,其時在中國亦正有遊戲文章興起,但《常言道》等書只能與日本的『黃表紙』一類相當,滑稽本之流惜乎終未出現」),為日本所獨有。

式亭三馬詼諧百出、妙想橫生的手段,自然是貼合周作人之思想取向的:人氣在道學與八股中被消耗殆盡,反而蘊藏於日常生活及瑣事中。他留心從親歷見聞或古書中發掘,如在紹興目連戲裡,有張漢打爹一場,這個狼狽的爹雲,以前我打爹,跑了就完了,現在還要追著打呢;另有引用多次的逸事:「郡人趙世傑半夜睡醒,語其妻曰,我夢中與他家婦女交接,不知婦女亦有此夢否?其妻曰,男子婦人有甚差別。世傑遂將其妻打了一頓」,既是民俗學的好材料,也為其反道學與女權思想給予實際事例的支撐。而《浮世澡堂》更接近於張漢打爹的意思,有時謔近於虐,如前編卷上有一則西部人把別人的丁字帶錯當作手巾的故事,拿鄉巴佬開涮,描寫詳盡,令人捧腹,別無深意,卻也好笑。類似的故事,在周作人後來編選的《明清笑話集》裡可挑揀出一則:

一農婦常慕皇后享受,旁人問之,答曰,早晨日出,尚可躺在藍花布帳裡,叫聲太監,給我拿個柿陀來。

兩者都是以鄉下人的認知落差來抖包袱。

周氏在《浮世澡堂》的後記中,徵引了武士試新刀的笑話,說是笑話,可於被斬的人而言大約就不好笑了。《苦茶庵笑話選》裡,選入《笑得好》裡的一則,乃一孝子要仿二十四孝中的割股療親,拿著刀子直奔大門外的乞丐,割其股,乞丐痛而大叫,孝子曰,莫嚷莫嚷,這是在行孝呢。這兩則笑話,滑稽中都帶著殘忍,正是對社會某種現實的哈哈鏡式表現。

《浮世澡堂》既以澡堂為敘事空間,又處於浮世之中,其故事中市井氣息是難免的,或許會讓人發生不愉快的感覺。對這一點,或可將周作人為《徐文長的故事》寫的說明借來解釋:「從道德方面講,這故事裡的確含有好些不可為訓的分子,然而我們要知道,老百姓的思想還有好些和野蠻人相像,他們相信力即是理,無論用了體力智力或魔力,只要能得到勝利,即是英雄,對於愚笨孱弱的失敗者沒有什麼同情,這只要檢查中外的童話傳說就可以知道。」滑稽本乃俗文學之一支,保留更多的「野蠻人」思想是無足為怪的。

相關焦點

  • 止庵談周作人譯文全集:唯暮年所譯 識者當知之
    今天,《周作人譯文全集》第一次全面整理出版,或許可以算是對他半生譯事的告慰?為此,記者採訪了全集的編訂者、《周作人傳》的作者止庵,正是他十五載苦心編訂,全面恢復了知堂的譯文手稿。  周作人的譯事和軼事  周作人小時候就讀於三味書屋,是標準的私塾。
  • 周作人書信亮相 提及自己更改筆名緣由(圖)
    巴金君雅意至可感,明春能分得工夫,古典書很想譯,未知出國何時可以回來,希望那時可以呈教。昆蟲記因系大部,一人不能擔當,勢必須與人合作,此事亦想進行,但一時恐難著手,平明有此盛意,容從長計畫,未能即日決定也。希臘的神與英雄插畫未佳,如用瓶畫最好,但材料難得(最好大概是德文的),選擇亦煩且難耳。廢名每月見到三四次,昨聞其說平伯的嚴君已去世(已有三星期),年亦已有八十以上矣。
  • 澡堂裡的二三事~
    說起洗澡,沒有浴霸的小時候,洗的都是集體澡堂,南方人不懂北方人怎麼做到毫無顧忌一起脫衣服,脫光了還挨著洗?女澡堂裡的噩夢就是滿地都是頭髮。女生們邊洗頭邊大把大把掉頭髮,其實每次掉這麼多,參考一下。蠟筆小新和他爸在澡堂裡鬧的笑話實在太多了~在日本古代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幾乎都是有混浴的習慣。一方面,每天都要泡澡,家家戶戶不可能每戶人家都挖一個溫泉,所以要一起。
  • 石川啄木詩選 (周作人譯)
    (周作人)周作人說:「他的短歌是所謂生活之歌,與他的那風暴的生活和暗黑的時代是分不開的,幾乎每一首歌裡都有它的故事,不是關於時事的也是屬於個人的。日本的詩歌無論和歌俳句,都是言不盡意,以有餘韻為貴,惟獨啄木的歌我們卻要知道他歌外附帶的情節,愈詳細的知道便有情味。」我記起了那個女人:有一年盂蘭會的時候,她說借給你衣服,來跳舞吧。
  • 周作人讀書 - 中國青年網
    那時,他在多所學校授課,一般情況下,每天至少要趕往兩個學校去上課,有時遇大風雨,或者有別的什麼事,也會告假一兩天,但更多的時候,是天天在上課上課,無有止歇。這麼說來,他也是很忙的人,並不像他文章裡表現得那麼悠遊閒適。那麼他何時讀書呢?晚上,節假日,一有空。那時對於知識人的一個好處,在於收入相對較高,養得起全職太太,還能聘一兩個傭人,家務活基本上不用過問。
  • 周作人「附逆」成就譯者生涯 獄中重新開始翻譯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重新「打撈」周作人  11卷、7000頁的《周作人譯文全集》將作為「譯人」的周作人重新還原。這一次是周作人譯文的原貌與全貌。編者打磨掉當時時代的局限與遮蔽,讓周作人的思想與觀點得以真切呈現  本刊記者/萬佳歡  直到現在,周作人仍是一個毀譽參半的歷史人物。但無論怎樣,他在翻譯領域的成就恐怕要被許多研究者重新評判。11大卷、總計7000餘頁的《周作人譯文全集》將由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北京世紀文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版。
  • 周作人兄弟失和成秘案 曾想翻譯色情小說未果
    周作人一生著譯傳世約1100萬字,其中翻譯作品居一半有餘。然而近半個世紀以來,周作人的翻譯成就一直被他的政治問題遮蔽。新書上架之際,止庵接受了本報專訪。他告訴記者,「周作人的翻譯作品是20世紀值得重視的文化遺產。
  • 止庵 | 周作人與湯爾和
    周作人7月6日日記:「上午以隨筆集一冊致爾叟。」同日日記「受信」欄有「爾叟」,「發信」欄有「爾和」。所贈書系松枝茂夫譯『周作人隨筆集』(改造社,1938年6月出版)。八月六日,「上午往訪子寉,辭女師院課,並囑勿為加入文化協會,中午返。」黎世蘅時兼任「國立女子師範學院院長」。8月11日,「耀辰、爾和先後來訪。」
  • 你能看懂日本浮世繪嗎?先明白「浮世」二字
    在日本美術史中浮世繪作為一定時期日本流行的美術風格,曾風靡於全日本,行銷至海外後更是讓歐美大國為這樣一種他們從未見過的藝術形式而震驚,從而成為日本美術的代表作品形式。◎ 「浮世繪」為何獨特江戶幕府的建立,讓百年間混亂的日本終於得到了統一,穩定促使了國家的發展,中產階級紛紛湧現。
  • 周作人去世五十年,沒有你的春夏秋冬 | 微思客
    出遊的人心情好,若是懂得舞文弄墨,便要寫詩抒懷。周作人在一九零四年曾寫下這樣一首詩: 「東風三月煙花好,涼意千山雲樹幽,冬最無情今歸去,明朝又得及春遊,」 翻閱他的閒散文章,他對春天頗有好感,《北平的春天》裡,他直言:「不過可以表示我總是很愛春天的。」
  • 周作人經歷一次刺殺後當上偽華北教育督辦(圖)
    胡適的意思很明白:希望周作人「識得重與輕」,立即離開北平,不要做漢奸。許多史書後面都只淡淡地寫了一句:周作人以家累太重予以謝絕,卻沒有詳寫周作人當年到底是如何拒絕的。近日翻了些閒書,將周作人回復胡適的一詩一信又讀了一遍。
  • 周作人的有趣,你只知道一半
    某教授生怕兒童讀了童話便要「貓化狗化」,因為童話裡多有貓狗說話。其實這是杞憂。貓狗講話,乃是貓狗的人化,怎能反使別人貓化狗化:理由一。聽貓狗講話之無害正如聆某教授的高論之未必有益,因為人非貓狗,即使聽了他們的話,苟非同氣,不會被其同化:理由二。
  • 魯迅與周作人,民國文壇的雙子星,為何會反目成仇?
    周作人排行老二,也是個「換名怪」,換名速度不比魯迅慢,取得的成就與魯迅也有的一拼。周作人是著名散文家、評論家、詩人、翻譯家、思想家,曾任北平世界語學會會長,在當時也是一號大咖,他與哥哥魯迅一同被稱為民國文壇雙子星。
  • 魯迅與周作人為何兄弟反目,大打出手?羽太信子:他調戲我
    魯迅和二弟周作人年齡相仿,早年間一同外出求學,後來留學日本,互相提攜,關係親密。因為要照顧母親,加之家庭困難,三弟周建人只得留在了老家。兩位兄長學成歸來,在北京闖蕩一番,終於過上了體面的生活,他們要彌補三弟為這個家庭作出的犧牲。搬進八道灣的周宅後,魯迅鄭重地表示,他們兄弟永不分家,賺一個錢都是大家合用。
  • 周作人:希臘女詩人薩波的女伴及自殺之謎
    希臘女詩人薩波,其名的譯法,周作人筆下大致有薩復、薩福、薩普福、薩波等不同的稱謂。為何會有這許多,只因他持續四十餘年關注這位詩人,寫下多篇文章,直至一九四九年譯出一整本英國韋格耳《希臘女詩人薩波》,算是了卻一樁心願。查周氏一九四九年日記,七月二十日:「晴。上午寄廷義信。下午仲廉來。試作翻譯,成千餘字。洗浴。宋女士來。」這是起首譯韋格耳書。七月廿一日:「上午譯文。
  • 周作人譯文《枕草》單行本面世 最早翻譯始於1923年
    原文標題:20萬字譯文中有6萬為注釋日前,世紀文景從11卷《周作人譯文全集》中推出《枕草子》單行本。「春天是破曉的時候最好。漸漸發白的山頂,有點亮了起來,紫色雲彩微細橫在那裡,這是很有意思的。」書中流傳最廣的一句話,令日本平安時期斑駁風俗世相呈現於千年後的讀者眼前。
  • 五四運動局內人⑩|周作人:「平民文學」的倡導者
    不久,新文化運動中,便出現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周作人。周作人來到北京這年1月,《新青年》雜誌上發表了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2月又發表了陳獨秀的《文學革命論》,這是文學革命進軍的號角。周作人積極參加進來,自1918年l月起,他在《新青年》和其他報刊上陸續發表了一系列外國文學作品的翻譯和評價文章。
  • 周作人的小姑康姑紅顏薄命,青年早逝,不如周作人的母親魯瑞幸福
    周作人的父親周伯宜有兩個妹妹,大妹妹周德,前面的文章已經介紹過,這裡就不用介紹了。小妹妹周康姑,是周伯宜的同父異母的妹妹,她的生母是周作人的繼祖母蔣氏。周康姑為人和氣,對嫂嫂相處得很好,對三個侄兒也十分疼愛,周作人非常喜歡小姑姑周康姑。周康姑平時愛陪著侄兒們玩耍,給他們講故事、猜謎語、說童謠,陪他們一起做遊戲,還會教他們唱山歌。可是周康姑長大就必須出嫁,她嫁到了距周家六十裡外的東關(今屬上虞)的金家。她的丈夫叫金雨辰,是個秀才,和她感情很好。
  • 魯迅與弟弟周作人大打出手後,為何要從自己花錢買的大宅裡搬走?
    從兄弟相親到哥倆反目:魯迅作為周家的長子,他向來對弟弟周作人都是照顧有加。兄弟二人都是文化才子,一度惺惺相惜,相互幫持著,哥倆的感情特別的好。隨後周作人來到了日本,最終還娶了個日本媳婦,名叫羽太信子。從這之後,魯迅與周樹人的關係就開始變得撲朔迷離,最終反目為仇!羽太信子是一個典型的造糞機器!1909年,周作人與羽太信子在日本結婚,後來羽太信子與周作人回國,與自己哥哥住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