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散!這14個謠言 大家千萬別再轉發了!

2020-12-13 浙江在線

2020-01-29 11:55 |央視網

最近,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人們的心,與此同時,很多謠言卻在朋友圈熱傳。比如「用了7天的N95口罩用吹風機吹或酒精消毒可繼續用」、「乳鐵蛋白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30萬湖北籍境外旅客打包回上海機場」……看看你信了幾個?

謠言一:日本派遣1000人醫療隊前往武漢

1月27日,一張日本讀賣電視臺報導中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電視截圖在微信朋友圈和網上被瘋轉,並被加了註解稱「日本派遣1000人醫療隊前往武漢」。

記者調查發現,這其實是斷章取義的假消息!真實情況是,由於日語表達習慣性省略主語,讀賣電視臺報導的是「中國7省市共派遣約1000名醫務人員赴武漢疫區」。

謠言二:30萬湖北籍境外旅客打包回上海機場

近日,有消息稱:「楊州旅行社剛接到重要通知,現在境外所有的湖北籍三十萬遊客,全部打包返回中國上海浦東機場,交由上海市管制。」

1月27日,《華夏時報》記者以旅客身份聯繫到上海浦東機場工作人員,對方表示暫時沒有接到相關通知,建議以官方通知為準。

謠言三:用了7天的N95口罩用吹風機吹或酒精消毒可繼續用

流傳說法:N95口罩用7天後不要丟,用大功率吹風機吹30分鐘,或者有酒精的噴一下消毒後繼續用。

事實是:

1、N95口罩的使用,美國疾控中心發布了一個文件,指出在特殊情況下(比如口罩供應不足等),可以在嚴格規範下「延長使用期限」以及「有限重複使用」。「延長使用期限」是指一次佩戴不取下來,去接觸不同的病人,而「有限重複使用」是指在滿足一定的條件下,可以重複使用一定次數。「重複使用一定次數」,是指如果廠家說明了可以重複使用的次數,那麼以廠家說的為準;如果廠家沒有說明,那麼就「不超過5次」。7天大大超過了這個次數。

2、用吹風機吹或者噴灑酒精,都可能造成口罩的變形和過濾纖維的損壞,也就會破壞它的保護作用。

謠言四:北京超市、菜市場要關門一周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發展,最近一段時間,不少居民湧入超市搶購生鮮果蔬、米麵糧油、方便麵和消毒液等生活用品,部分超市貨架被搶空。1月28日,有消息稱,「北京超市、菜市場要關門一周」。

記者從多家超市和市場了解到,這是不實消息。目前多家超市已開始緊急調貨滿足市民需求。

北京市商務局也表示,北京的蔬菜貨源是充足的,個別門店貨架缺貨,主要是春節假期人車緊張配送跟不上,所以也請市民理性購買。

謠言五:大蒜水可以治好冠狀病毒肺炎,要多喝大蒜水

網上有視頻說:「大蒜水可以治好冠狀病毒肺炎,多喝大蒜水。」

在不少研究報導中,大蒜中的大蒜素具有抗菌等生物學功能。但是關於它的治療機理的研究,主要還停留在體外(細胞層面)或者動物實驗階段,目前還缺乏嚴謹的人類試驗數據。因此,大蒜水既難喝,又不能起到防護或預防作用。

目前沒有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特效藥物,治療時主要是對症治療。在預防上,最好的還是佩戴好口罩、勤洗手、勤通風。

謠言六 :乳鐵蛋白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流傳說法:乳鐵蛋白能提高免疫力,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真實情況是,有一些初步研究顯示乳鐵蛋白對於嬰兒可能有一定的健康益處,被演繹成了「吃乳鐵蛋白增強免疫力」,然後進一步演繹成「防新型冠狀病毒」。其實這是一種營銷忽悠。

謠言七:北京公交線路營運安排調整

近日,有網友反映收到一份「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疫情感染期間公交線路營運安排調整的通告」。

此消息不屬實,該消息中提及的線路並非北京市公交線路。目前,北京公交集團市域內線路總體運營正常。如有相關調整,將第一時間通過正規渠道向社會公布!

謠言八:多吃草莓可以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有流傳說:多吃草莓對預防肺炎有重大作用。

事實上草莓是一種挺好的水果,作為均衡飲食的一部分沒有什麼不好。但是指望它或者任何其他特定食物來「抑制/防止新型冠狀病毒」,是異想天開。

謠言九:吃辣椒能降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死亡風險

流傳說法:吃辣椒能夠降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死亡風險。

真相:現在科學家們在緊鑼密鼓地努力做研究,也還沒有找到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有明確功效的藥物。如果吃辣椒有效,那麼相關研究成果一定會通過衛健委或者科學論文發布,而不是在朋友圈發布。

謠言十:新型冠狀病毒2018年就發現了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後,有網友翻出2018年「科學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的舊聞,懷疑「是否兩年前就已發現如今正在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

記者向中科院求證,該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稱2018年報導的「病毒」,與此次引發肺炎疫情的2019-nCov並非「同一種病毒」。

謠言十一:武漢回到大溪鎮的一千多人全被抓走?

24日,有網友稱,從武漢回到大溪鎮的一千多人,被公安局全抓走,需隔離15天,政府包了10個賓館。

台州網警對此表示,經與屬地核實,並無此事。同時,屬地派出所對發布不實信息的網民鄭某(26歲,溫嶺人)進行傳喚,鄭某稱自己聽說該消息後,便隨手在微信群內發布。此後,引發他人轉發造成社會恐慌,影響惡劣。目前,溫嶺市公安局已對鄭某作出拘留3日的行政處罰。

謠言十二:長沙一酒店接待武漢團隊入住,造成8人感染新型肺炎

網上有傳言稱:「長沙一酒店接待武漢團隊入住,造成8人感染新型肺炎」

23 日,該酒店發布聲明闢謠,稱酒店並未接待武漢團隊入住,也未發現有客人和工作人員感染肺炎。

謠言十三:婁底高速收費站只出不進,對外地牌照車輛進行勸返

據湖南省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婁底管理處消息,此為謠言,未收到任何通知對婁底高速公路進行封閉,目前,所有收費站正常通行,希望大家不要傳播不實信息。只是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交警和相關部門對來往車輛和人員進行正常的檢查。

謠言十四:武漢來滬旅遊客人一行5人入住徐匯區漕溪北路建國賓館,全部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近日,網上流傳「武漢來滬旅遊客人一行5人入住徐匯區漕溪北路建國賓館,全部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根據區文旅局核實,位於徐匯區漕溪北路的上海建國賓館1月19日以後的入住情況顯示,沒有接待過武漢來滬的遊客。

根據區衛健委的疫情統計,截止到1月25日,在六院確診的病例中,沒有有建國賓館入住史的患者。

針對此事件的實際情況,大家一定要以權威媒體發布為準,做到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


1580270136000

相關焦點

  • 當心,這一類「提醒」是謠言,千萬別信!
    「別再吃了,有毒」、「注意安全,地鐵站被淹」、「多一人轉發,多一份希望」「擴散!擴散!
  • 食品謠言耍的五種花招 別轉發!
    ,以「××食品有害,千萬別吃」為主題的文章閱讀率高居不下,很多食物被冠以「有毒」、「致癌」甚至「致死」。對於一些冠以「權威信息源」,但內容專業性不強,語言表述情緒化或邏輯牽強的文章,不要輕信或隨手轉發。  花招3 用恐懼性標題吸引粉絲  《昨日安徽小孩吃辣條死了三個》、《這些食品都致癌,千萬別再吃了!》
  • 【闢謠】三大通信運營合併轉發3個微信群入帳150元謠言!
    【闢謠】三大通信運營合併轉發3個微信群入帳150元謠言! 2020-09-16 17: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確定了,是謠言!宿州人微信群朋友圈都別再轉發了 ...
    謠言:丟失準考證,急轉尋考生每年高考開考當日,網上都會流傳××考生準考證丟失的信息。廣大網民看到後替考生著急,迅速在群內和朋友圈轉發。2016年高考當日,一則信息迅速流傳:「朋友撿到一個準考證,有認識的通知一下:姓名:白婭倩,考點:一中,考場:013,座號:11,準考證號:204101311,聯繫電話159****8941,擴散,擴散,別耽誤孩子高考。幫助他人手留餘香!」這是一則在網絡上流傳多年的虛假消息。2017年多地出現準考證丟失的信息,丟準考證的成了「劉明煒」「楊雷雷」「孫超」「黨喜龍」等。
  • 轉發擴散!北京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餘額到期系謠言
    (原標題:轉發擴散!#北京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餘額到期系謠言#) 【轉發擴散!#北京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餘額到期系謠言#】近日,有老年人及家屬向12345熱線反映,有人利用失能老年人護理服務補貼編造虛假信息,傳言失能老年人護理服務補貼餘額將在明年1月1日到期。
  • 高考倒計時兩天,教育部最新提示,這四類謠言千萬不要輕信上當
    文:大學老班長高考倒計時兩天,教育部最新提示,這四類謠言千萬不要輕信上當高考,一場可以改變命運的考試,倒計時兩天,你準備好了嗎。今天,教育部發布了一個重要提醒,關於「四類謠言」大家要提起注意謹防上當。我國目前的招生政策比較完善、公平公正,報考志願、錄取等都是在網上進行,再有錢也買不來清華的錄取通知啊。儘管被騙的錢最後能夠追回來,但孩子浪費的時間、機會是買不回來的。各位家長一定要清醒,根據孩子的分數報考大學,正規大學的名單請認準教育部官網。
  • @島民,朋友圈6大謠言千萬別信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朋友圈的謠言一個接著一個地出現,很多「假警報」正在醞釀,嚇壞市民。雖然各部門和媒體都不斷在闢謠,但總是有一些新老謠言盛傳在島民的朋友圈中。近日,國際旅遊島商報記者整理出島民朋友圈中盛傳的六大謠言,為大家逐一闢謠。
  • 這是10月最大的謠言,別信!
    因此建議大家要在中國吃糖,千萬不吃綿白糖與白砂糖,無論做菜還是調飲料,都只買整塊的大冰糖,砸碎用。  真相:  據查證,這篇「食用糖安全問題」文章闡述的觀點沒有任何依據,文中提到的製糖工藝流程也與實際情況不符,有以下四點嚴重謬論,是一篇不折不扣的謠言文。
  • 轉發能賺錢?」 謠言別信!
    為慶祝合併成功,微信使用者每轉發一條此信息將獲得50元人民幣充入你帳戶,群發有效。我剛試過了,我轉發了3個好友,一查帳戶餘額真的多出150元,快轉發吧」。經核實,三家運營商均未接到合併通知,純屬謠言。請大家切勿信謠傳謠!經網絡搜索發現,此謠言在全國多地都有流傳,而且多地已經闢謠。
  • 關於高考的N個謠言,千萬別信
    然而,網絡信息魚龍混雜,謠言泛濫,小編上網衝浪發現,關於「高考」的謠言還真是不少!小編為各位考生家長梳理了出現頻率較高的高考謠言,提醒廣大考生家長謹防上當受騙!關鍵詞:高考、撿到、準考證、聯繫電話基本版式「xxx撿到一個準考證,有認識的通知一下:姓名:xxx,考點:xx,考場:xx,座號:xx,準考證號:xxxxxx,聯繫電話xxxxxx,擴散
  • 這些疫情謠言千萬別信!
    謠言鍾南山院士建議鹽水漱口防病毒:假鍾南山院士並未給出鹽水漱口防病毒的建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已經闢謠。實際上,因為酒精的揮發性,在家中噴灑過多酒精也不安全——當大量酒精揮發到空氣中,再被吸入,也還是有風險的。房間內的消毒,噴灑84消毒液等含氯消毒劑更為高效。
  • 天津大爆炸 別再讓謠言「爆炸」
    8月13日這天,幾乎所有人的朋友圈和微博都閃耀著點點燭光,那無懼無畏的逆行消防員背影也感動了萬千網友,點讚轉發同時不知不覺眼眶已經溼潤。  現場消防官兵忙於救人,網絡場上不少人卻忙於散播謠言與不實信息。據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官方網站中國網信網8月13日消息,13日下午,鄭州晚報微信官方帳號發布涉天津市不實消息,造成惡劣影響。
  • 評論|治新冠的「謠言茶」真的別再喝了
    (據1月12日《杭州日報》)這段視頻之所以流傳甚廣,主要是因為結論驚世駭俗,看上去又煞有其事。乍一看,喝茶就能治新冠,多麼神奇,多麼實用,新冠如此可怕,而茶水卻是如此易得,簡直是「四兩撥千斤」的戰疫神器。而且視頻中的確也有喬醫生出鏡,單位職務都寫得清清楚楚,又增加了許多可信度。於是,一時之間,朋友圈,家族群,同學群,到處都能看到,人人都在談論。
  • 這10個社保謠言千萬別信
    這10個社保謠言千萬別信 原標題: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15日電(記者 李金磊)養老保險繳滿15年就不用繳納了?住院超過15天就不能醫保報銷?醫保斷繳3個月,帳戶餘額就會清零?……近一段時間以來,諸多有關社保的說法在網上流傳,不少民眾信以為真。
  • 德州人別再傳了
    下面這張圖你看過嗎?千萬別再轉了!都是謠言!同時提醒大家,公安機關不會簡單以群組內是否存在色情信息作為處罰標準,但身為群主,發現群內有人傳播淫穢色情、賭博、暴力血腥等信息後,應當及時採取提醒、勸阻、移出群聊等操作,對於未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的,才需要負相應法律責任!
  • 9月朋友圈謠言TOP10:聞二手屁遠離癌症-微信,朋友圈,謠言,造謠...
    「朋友圈」還是「謠言圈」?反正無數翻來覆去的謠言在朋友圈裡就是揮之不去、不勝厭煩。微信官方帳號「謠言過濾器」近幾個月來也開始不斷總計並打擊謠言,下邊來看新鮮出爐的9月十大謠言。上個月,朋友圈謠言舉報處理1473066條,相比上期有了明顯下降,而謠言的內容大都是老瓶新酒換個新的馬甲重新發布,以騙取轉發傳播,其實很容易識別。
  • 千萬別信!這30條育兒謠言,99%的人都會中招
    小秘書收到了來自天南地北粉絲們的吶喊聲,專門整理了30條大家最關心的謠言和真相,從「缺鈣」、「上火」、「母乳」、「紙尿褲」、「樣貌」、「飲食」這6個方面一次性幫大家掃清育兒路上的迷茫和困惑
  • 娃哈哈裡含有肉毒桿菌是謠言 轉發謠言者被告上法庭
    你是否也曾在你的微博、朋友圈看到這條消息?如果看到,請你轉達那位朋友:「不要再轉發啦!」吉林一位女士,就因為轉了這條消息,被告上了法庭。  心一緊,手一欠  謠言就被散開了  案件的原告是杭州娃哈哈集團,被告是來自吉林省的一位三十多歲的農村婦女於某。原告娃哈哈起訴於某用網絡謠言侵犯其名譽權。昨天,這起案件在杭州市上城區人民法院開庭。
  • 高考倒計時:N個謠言一起闢!
    ↓↓↓數據來源:新華睿思大數據分析平臺在此,安排「N個謠言一起闢提醒大家莫信謠言,也提醒廣大考生準備好七大事項,順利完成考試,加油!2020高考 N個謠言一起闢01.「劉明婷高考準考證」沒丟!(涉及人名均為謠言資料庫人名,非特指某人)2012年開始,「撿到劉明婷高考準考證」相關謠言在網上傳播。之後此類丟失準考證,急轉尋考生的謠言年年出現,更換人名、地名、聯繫方式外,多地擴散。
  • 2020年高考,這些謠言千萬別信!!!
    如花錢可買「高考真題」「絕密答案」,花錢能改高考成績等等,大家千萬要識別這些謠言,勿信謠勿傳謠,為高考加油!  謠言2:  丟失準考證,急轉尋考生  關鍵詞:高考、撿到、準考證、聯繫電話  每年高考開考當日,網上都會流傳××考生準考證丟失的信息。廣大網民看到後替考生著急,迅速在群內和朋友圈轉發,短時間形成影響範圍較大的輿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