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華裔數學教授著英文抗戰小說 麻省理工破例發行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美華裔數學教授著英文抗戰小說 麻省理工破例發行

2015-11-04 13:51:2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南若然

  中新網11月4日電 據美國中文網援引美國中文電視報導,一向只出版理工科技類專著的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上月決定將首次破例,出版講述中國抗戰故事的英文小說《南京不哭》「Nanjing Never Cries」。而這部小說的作者是著名華裔物理學家、同時擔任MIT數學系教授的鄭洪。

  小說《南京不哭》以抗日戰爭、南京大屠殺為背景,故事橫跨近一個世紀,融合愛情、友情、親情,講述了一名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美國學生在南京所經歷的悲歡離合。

  小說作者、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教授鄭洪1937年出生於廣州,曾親身經歷戰火紛飛的年代。他說,撰寫一部講述中國抗戰的英文小說是自己一直以來的心願,他用十年時間,研讀大量資料,走訪了南京多位戰爭親歷者和見證者,諮詢專家,邊讀邊寫,於去年春天定稿。

  《南京不哭》作者鄭洪說:「我是盧溝橋事變前兩個月出生的,我經歷過八年抗戰,所以我能夠了解,那個時候的生活不是現在人能夠想像的。我要用英文寫個英文小說給西方人士看,中國的軍隊打得非常壯烈,非常英勇,我們不屈不撓,一直跟日本人打到底,最終我們勝利了,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是歷史上非常壯烈的一章,所以說我要把它寫出來。」

  為了讓小說背景更加真實客觀,鄭洪還採用了多個國家的文獻,力求還原歷史真相,闡述人性。

  《南京不哭》作者鄭洪:「把當年的真相寫出來,可是也是講人性,因為這真是我們中國人的感想,我想大家都能夠認同。」

  鄭洪還說,寫這部小說並不是為了宣揚仇恨,而是希望通過這本書讓更多的人了解歷史,銘記歷史,讓歷史不再重演。

  《南京不哭》的感人情節和深刻內涵也打動了從不出版小說的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鄭洪也於上個月與出版社正式籤約,該書將於明年7月7號正式發行。

  目前,鄭洪正在完成該書的中文譯本。他說自己是幸運的,可以寫這麼一部具有歷史意義的小說,並有機會出版,而這本小說的所有稿費也將全部捐贈給抗戰老兵及他們的後代。(李州)

相關焦點

  • 美華裔數學教授著英文小說 麻省理工破例發行—新聞—科學網
    (美國中文網) 中新網11月4日電 據美國中文網援引美國中文電視報導,一向只出版理工科技類專著的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上月決定將首次破例,出版講述中國抗戰故事的英文小說《南京不哭》「Nanjing而這部小說的作者是著名華裔物理學家、同時擔任MIT數學系教授的鄭洪。 小說《南京不哭》以抗日戰爭、南京大屠殺為背景,故事橫跨近一個世紀,融合愛情、友情、親情,講述了一名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美國學生在南京所經歷的悲歡離合。 小說作者、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教授鄭洪1937年出生於廣州,曾親身經歷戰火紛飛的年代。
  • 致麻省理工社區的信:關於麻省理工與南科大的合作關係和陳剛教授的幾點澄清
    1月14日,麻省理工學院華人科學家陳剛在美被捕,後被保釋。
  • HMMT 哈佛-麻省理工數學競賽
    哈佛、麻省理工殺手鐧海外名校申請核武器全球頂尖數學團隊巔峰對決擁有世界級卓業影響力......LEARN MORE↓11月賽參賽地點:>哈佛大學參賽時間:2019年11月9日競賽難度:介於AMC10/12—AIME之間2月賽參賽地點:麻省理工學院參賽時間:2020年2月15日競賽難度:介於AIME—USAMO之間HMMT哈佛-麻省理工數學競賽Harvard — MIT Mathematics
  • 為搶奪二戰真相話語權 他用英文小說痛訴國殤
    文章導讀: 《南京不哭》講述的故事以抗戰為歷史背景,原先以英文寫作並由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出版,是該出版社首次出版人文社科題材的書籍。2016年底,由鄭洪教授親自翻譯的中文版由譯林出版社出版,即將上市。鄭洪32歲即成為麻省理工學院正教授,現為世界知名物理學家。2016年,鄭洪教授歷經10年,以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事件為創作背景,傾注大量心血完成英文小說《南京不哭》,在美國學界和海內外新聞界引發不小的影響。「身為一名物理學家,我明白原子彈的殺傷力,也為死傷的日本平民悲悼。
  • 美國華裔女CEO年薪4億破紀錄!2歲移民美國,畢業麻省理工
    美聯社對標普500上市公司CEO的2019年薪酬統計顯示,美國AMD超威半導體公司華裔執行長蘇姿豐(Lisa Su)以585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4.2億)的超高薪酬,成為排行榜首位女性第一!(圖源:紐約時報)高中畢業後,蘇姿豐又進入常春藤盟校——麻省理工(MIT),主修電機,本科畢業後,蘇姿豐繼續在麻省理工深造,取得了碩士及博士學位。
  • 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為南京大屠殺破例出版小說
    議案發起人、華裔省議員黃素梅介紹稱,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安大略省南京大屠殺紀念日,是要讓省民有更多機會去了解這段歷史的意義。更重要的是,要讓下一代年輕人了解和熟悉這段史實。報導稱,加拿大安大略省議會有三個黨派:自由黨、保守黨、新民主黨。在黃素梅說明這個議案後,不少議員起立發言,發言者來自不同政黨、不同領域,但都對這一議案表示支持,審議過程持續近一小時。
  • 「考不上印度理工才去麻省理工」,你信了嗎?
    最近網上流傳了幾篇內容類似,標題辣眼的文章,類似《「考不上印度理工才去麻省理工」,印度理工為何這麼牛?》,大意就是說印度理工學院是世界頂級名校,在印度人眼中,甚至遠遠勝於舉世聞名的麻省理工學院。英文簡稱:IIT),被稱為印度「科學皇冠上的瑰寶」,是印度最頂尖的工程教育與研究機構。
  • 麻省理工教授俞久平:中國一流大學應開放課件
    「當時想,哎呀,這可是麻省理工的電機工程,雖然看不懂,翻一翻也覺得不得了,今天我在麻省理工做教授,就是從這本書開始的」 ,這本書還在21世紀初美國大學尋求適應IT時代的高等教育發展道路時,帶給他一個絕好的創意,那就是開放式教育。
  • 麻省理工拉斯維加斯21點天才賭王
    21點是很受歡迎的賭博遊戲,也是最適宜數學天才們與之鬥智的一種遊戲。數學家們發現,這也是惟一可以在理論上打敗莊家的賭局。1961年,麻省理工兩位著名教授愛德華·索普和克勞德·香農首先想到的是用可穿戴電腦混入賭場,通過電腦計算贏錢。在學術上,克勞德·香農更著名,他在二進位、資訊理論和熵理論等方面,為世界作出傑出貢獻。使用電腦實際還是出老千,只不過用了現代高科技。
  • 加州理工 VS 麻省理工,誰才是理工屆的扛把子?
    可以看到,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還是教授數量,麻省理工都比加州理工要多得多。儘管兩所大學的師生比一樣,但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可以接觸到的教授人數是加州理工的三倍多。 那麼,這裡就涉及到兩個因素:班級規模和校園人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不同的學校。由於這兩所學校都是大型私立研究型大學,所以在學費和獎學金方面,國際生基本得不到任何州內福利。
  • 他18歲麻省理工讀博,22歲成就震驚世界,卻放棄美籍選擇回國!
    再到近年,華裔數學天才陶哲軒8歲參加美國高考,數學拿了760分(滿分800分)的超高分,31歲榮獲數學界諾獎菲爾茨獎!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位「天才中的天才」,他14歲入讀中國科大,18歲麻省理工讀博,22歲成就震驚世界,解決了一個已困擾國際學界107年的難題,榮登《自然》雜誌2018年十大科學家榜首,成為有史以來獲此殊榮年齡最小的科學家,他就是曹原,一個現在也只有24歲的年輕人。
  • 學好數學有什麼用?華裔數學天才,用專業知識橫掃了美國賭場
    華裔數學天才一提到馬愷文的名字,總是會跟「賭聖但事實上,他在那時的身份,是正兒八經的麻省理工數學系高材生。也許是繼承了華裔對數字的敏感,馬愷文從小就在數學上展現了驚人的天賦。無論是同學還是老師,向來就沒有人能在數學上難得住他。
  • 美國麻省理工1800門課程網上公布 完全免費(圖)
    除麻省理工外,馬裡蘭州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密西根州大學、印第安納州聖母大學、猶他州大學等都是計劃合作院校。  作為一項「智力慈善事業」,「開放課程計劃」提供教學大綱、視頻和音頻課程、筆記、家庭作業等。參與計劃的院校並不鼓勵學生註冊,只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 印度理工有多牛?印度小夥:從麻省理工畢業只因沒好好學習?
    說到麻省理工,相信廣大芊芊學子和家長們都不陌生吧?它是一所世界著名的私立研究學院。這所學院的聞名,從冷戰和二戰時期此學院的研究人員,就對雷達、慣性導航系統、以及計算機等科技發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比麻省理工更難考的印度理工學院到底有多牛?
    「我就是因為考不上印度理工,才到麻省理工來的。」一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印度學生在開學時這樣回答教授的提問,當時,教授看到新生裡有一位來自印度,好奇地問:「你怎麼會在這裡?你的國家有印度理工學院,為什麼不去那裡呢?」   這是在印度理工學院的校友中廣為流傳的一個段子。
  • 麻省理工教授張偉:從大山裡走出的數學家,一封自薦信改變命運
    麻省理工教授張偉:從大山裡走出的數學家,一封自薦信改變命運張偉的求學經歷:從大山裡的村小到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張偉1981年出生在大竹縣農村。小學前四年在村裡的小學讀書。五年級轉入到大竹縣天城鄉小學。小學畢業後考上考上大竹縣中學。高中進入全省最好的學校成都七中學習。
  • 萬中無一的數學天才:曾是北大「學霸」,現任麻省理工教授
    萬中無一的天才惲之瑋,在1982年11月生於江蘇常州,在小學時就表現出對數學的天賦與熱愛。他在四年級就開始參加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在其他小朋友對枯燥乏味的數學感到頭疼,整天忙於玩耍嬉戲的時候,他已經獲得了華羅庚金杯少年數學邀請賽複賽一等獎。
  • 加州理工 VS 麻省理工,誰才是理工界的扛把子?
    可以看到,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還是教授數量,麻省理工都比加州理工要多得多。儘管兩所大學的師生比一樣,但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可以接觸到的教授人數是加州理工的三倍多。 那麼,這裡就涉及到兩個因素:班級規模和校園人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不同的學校。由於這兩所學校都是大型私立研究型大學,所以在學費和獎學金方面,國際生基本得不到任何州內福利。
  • 麻省理工教授二外開講:好奇心能幫你成為科學家
    近日,在重慶第二外國語學校學術報告廳,享譽世界的著名華裔科學家、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主任陳剛教授以《科技之美和成功之路》為題,為該校高中生們帶來一堂生動的科學課。陳剛說,比如學院有一位叫Millie Dresselhaus的教授,已經是一個80多歲的老奶奶了,她不管什麼時候,哪怕是聖誕節,都會早上六點半準時出現在辦公桌旁。她這種嚴謹的工作態度以及她的學術才華贏得了世界各國科學家的尊敬。    陳剛介紹了麻省理工學院的學術環境。
  • Kit Armstrong 周善祥:為音樂放棄麻省理工的天才華裔音樂家
    27歲的青年鋼琴演奏家周善祥(Kit Armstrong)身上有著數不清的耀眼光環:神童、天才鋼琴家、數學天才……周善祥1992年出生於美國洛杉磯,他的老師——鋼琴大師阿爾弗拉德·布倫德爾(Alfred Brendel)這樣評價他:「是我見過的最偉大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