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搶奪二戰真相話語權 他用英文小說痛訴國殤

2020-12-25 環球網

文章導讀: 《南京不哭》講述的故事以抗戰為歷史背景,原先以英文寫作並由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出版,是該出版社首次出版人文社科題材的書籍。2016年底,由鄭洪教授親自翻譯的中文版由譯林出版社出版,即將上市。

推薦指數:★★★★

作者:鄭洪

出版:譯林出版社

作者簡介:

鄭洪:

生於1937年,祖籍廣東省茂名市,在美國加州理工大學獲得學士至博士學位。之後師從蓋爾曼(1969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做博士後研究。鄭洪32歲即成為麻省理工學院正教授,現為世界知名物理學家。2016年,鄭洪教授歷經10年,以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事件為創作背景,傾注大量心血完成英文小說《南京不哭》,在美國學界和海內外新聞界引發不小的影響。

「身為一名物理學家,我明白原子彈的殺傷力,也為死傷的日本平民悲悼。但歷史不容以理念剪裁,我們有權對世界發聲,把中國人過去身受的苦難說個清楚,提升世界對列強蹂躪中國的認知,喚醒裝睡者的良知。像我這樣年紀的老人們,身歷抗日戰爭的煎熬,有責任把這個歷史的教訓傳下來,留給我們世世代代、千千萬萬的子孫。」

——《南京不哭》作者鄭洪

為搶奪二戰真相話語權 他用英文小說痛訴國殤

《南京不哭》講述的故事以抗戰為歷史背景,原先以英文寫作並由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出版,是該出版社首次出版人文社科題材的書籍。2016年底,由鄭洪教授親自翻譯的中文版由譯林出版社出版,即將上市。

「為了在西方主流社會搶佔二戰歷史真相的話語權,日本右翼拼命地發表英文的書刊和作品,而我們中國人在這方面做得還太少,所以我必須用英語寫這本書。」年屆八旬的《南京不哭》作者、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華裔教授鄭洪從2016年12月上旬開始了中國之行,在行至北京大學參加物理學院舉辦的講演活動的當日,鄭洪接受了《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的採訪。

一次論壇引發的創作

談起創作《南京不哭》這本小說的因由,年屆八旬的鄭洪對此事細節的記憶之清晰超過了常人想像。「我是研究物理學的,喜歡一個人安靜地坐在辦公室裡搞科研,不希望別人打擾。有一天幾位白人同事敲開了房門,說鄭洪你快來看一場正在進行的會議,幾位歷史學教授正在扭曲歷史真相。我十分清楚地記得,那是1995年的4月13日,在MIT(麻省理工學院)D9樓105室。」

在那次論壇上的四位教授中,三個美國人一個日本人,沒有中國人的身影,討論的話題是廣島原子彈爆炸事件五十周年。日本教授的觀點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作為是為了維護自身獨特的文化,抵禦西方歐美各國的文化和軍事侵略,日本是二戰當中受損失最嚴重的國家,隻字不提日本所犯下的滔天罪行。鄭洪聽後覺得實在荒唐,高高地舉起手來要求發言。「如果一群強盜闖入了你的家中,強暴了你的太太,殺死了你的兒子女兒,並且割破了你的喉管,警察把他抓走給予應有的懲罰,請問臺上尊貴的四位先生,你們認為這是日本的自食其果呢,還是一次警察暴力事件?」鄭洪說完這段話後,臺上臺下瞬間都安靜了。臺上的一位教授簡單回答了幾句之後,便又扯回了原來的話題。「他們完全忽略了我的抗議。」鄭洪回憶說。不過,論壇結束後,那位日本教授找到鄭洪並對他說:「先生,我不認識你,但你剛才說的話我字字同意。」

之後,鄭洪決定寫一封信給《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雜誌,在信中他強調廣島事件是日本人發動侵略戰爭後的自食其果。「我的這封信很長,但幾個月後我看到雜誌刊發了當時臺上一位主講人很長篇幅的文章,而對我來信的刊髮長度只有他的十分之一,而且我的大部分觀點都被刪掉了。當時我感慨道,這就是美國人的所謂『言論自由』。」

鄭洪感到,他這位物理學教授有必要進行一次以英文為語言,以小說為體裁的「跨界」工作。鄭洪認為,如果以紀實文學的體裁來創作此書,在讀者看來只是冷冰冰的數字和資料,並不能穿透他們的心靈,震撼他們的靈魂。「我決定以小說為體裁進行創作,當然,人物和事件都要真實。」

「跨界」創作比較難,西方的創作者必須遵從某些特定的規則來寫作,而鄭洪一開始卻並沒有參加創作培訓班。「在西方,如果不遵從這套小說創作的原則,你的書稿沒有出版商會接受。我將第一稿給別人看的時候,別人當時說,『哦,你肯定沒有參加那個培訓班』。」鄭洪笑言。

一本 《南京不哭》 還遠遠不夠

提到抗戰時期的國都南京,一個繞不開的話題是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史實,目前各方對真實死亡人數說法不一。東京審判時提出的數字是超過20萬,中國方面的統計是30萬,日本方面有人否認屠殺的存在,有人認為屠殺規模只有幾千人或幾萬人。對此,鄭洪表示:「我不是歷史學家,我認為這個時候再討論數字是沒有意義的,在殘酷的屠殺下,哪怕只死一個人也是滔天的罪惡。」

根據在南京實地走訪收穫的資料,鄭洪認為,日本人對中國人的屠殺帶有明顯的種族歧視性質,根本不把中國人當人類對待,其殘忍程度相比於德國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鄭洪看來,在對二戰真相話語權的爭奪上,日本右翼學者走在了中國人前面,美國的主流社會也很大程度上被右翼的大量言論誤導,中國人的失語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目前美國主流社會對中國在二戰中遭受侵略的史實以及付出的巨大代價完全不了解,我們應該將這些史實以更大的聲音、更豐富的手段傳遞給全世界。」遺憾的是,與日本右翼學者的600本與二戰相關的專著相比,中國人在西方主流社會的發聲只有兩本書,這本《南京不哭》,還有張純如的《南京大屠殺》。

在過去的20年間,中國著名高校中赴美國學習深造的人員不下數十萬,但在有關二戰真相的話語權爭奪中,卻罕有中國人的聲音,這在鄭洪看來是一個很大的遺憾。據與鄭洪同行的一位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教授介紹,在西方的二戰歷史研究中,常有日本學生在論文中稱日本在二戰期間是向中國傳遞文明,中國人對此種言論的駁斥卻幾乎沒有。鄭洪說,一本《南京不哭》的力量是綿薄的,今後還需要更多的中國聲音在西方主流社會中還原南京大屠殺的真相。(作者銀昕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17年第4、5期)

相關焦點

  • 競爭激烈 塗料企業如何搶奪市場話語權?
    沒什麼好憤憤不平的,至少,人家抓住了**能提神醒腦的某個「差異點」,有了自己的個性細分,就開闢了一定範圍的話語權,在森嚴的市場中切開一個血口。 今時今日的塗裝領域,如果說還有哪家企業企圖「通吃全盤」的話,那他**終無疑只能什麼也吃不到,腹空如也,守著一隻空盤,把握不住方向盤,**終被人家清盤。
  • 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為南京大屠殺破例出版小說
    直到2012年,史蒂芬參觀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並且跟館長進行了交流,才將要對仍然健在的倖存者進行採訪的目標確定下來,準備以個人傳記的形式為南京大屠殺保留「口述歷史」的珍貴音像資料,並於2012年年底完成了對第一位倖存者的採訪。喬希說,在尋找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方面,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為他們提供了不少幫助。
  • 美國「國殤日」:沒有硝煙的記憶戰爭
    每年五月份的最後一個星期一,是美國為紀念陣亡將士等為國捐軀者而設立的聯邦節假「國殤日」(Memorial Day,即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2017年的國殤日是5月29日。把國殤日定在星期一,而非固定的某月某日,出自國會1968年通過、1971年生效的《統一星期一假日法案》(Uniform Monday Holiday Act);此前聯邦政府本來以每年5月30日為國殤日。除了國殤日之外,該法案還將華盛頓誕辰日、退伍老兵日、勞工日等聯邦假日全部都挪到了星期一,以便與周末兩天相連,構成三天的小長假。
  • 南京大屠殺80周年:歷史真相併非「不辯自明」
    2016年,鄭洪所寫英文小說《南京不哭》在美國出版。他以數學和物理學為畢生職業,「跨界」文學很不容易:小說寫了十年,十易其稿。 英文不是他的母語,南京不是他的家鄉,但一種使命感推動著他:他在為自己寫,為與他一樣在戰亂中長大的同輩人寫,也為不知道那場戰爭之痛的年輕一代寫。
  • 音樂平臺酷狗出臺扶持計劃,在線音樂行業比拼原創搶奪話語權
    封面新聞記者 吳雨佳 易弋力今年以來,不管是「老玩家」音樂平臺,還是「攪局者」短視頻平臺,都在扶持中國原創音樂人上爭相加碼,搶奪在線音樂行業話語權。艾瑞諮詢發布的《2020年中國音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數字篇》提到,2019年,中國在線音樂市場規模為100.9億元,2020年預計增長到131.6億,2022年將翻一倍多到269.4億。7月9號,快手和QQ音樂聯手打造音樂扶持項目「12號唱片」年度唱作人大賽。
  • 美華裔數學教授著英文抗戰小說 麻省理工破例發行
    美華裔數學教授著英文抗戰小說 麻省理工破例發行 2015-11-04 13:51:24而這部小說的作者是著名華裔物理學家、同時擔任MIT數學系教授的鄭洪。  小說《南京不哭》以抗日戰爭、南京大屠殺為背景,故事橫跨近一個世紀,融合愛情、友情、親情,講述了一名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美國學生在南京所經歷的悲歡離合。  小說作者、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教授鄭洪1937年出生於廣州,曾親身經歷戰火紛飛的年代。
  • 國家公祭日:勿忘國殤,吾輩自強!82年,從未忘記
    三十餘萬,生靈塗炭,煉獄六周,哀哉國殤。硝煙雖已遠去,國恥民殤不應忘記。2014年2月27日,中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今天是第6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今天是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82周年祭,今天是我們國家和民族永恆的國殤。今天讓我們銘記歷史,勿忘國殤!82年前的今天,南京正在經歷一場「人類的浩劫」。
  • 美華裔數學教授著英文小說 麻省理工破例發行—新聞—科學網
    而這部小說的作者是著名華裔物理學家、同時擔任MIT數學系教授的鄭洪。 小說《南京不哭》以抗日戰爭、南京大屠殺為背景,故事橫跨近一個世紀,融合愛情、友情、親情,講述了一名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美國學生在南京所經歷的悲歡離合。 小說作者、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教授鄭洪1937年出生於廣州,曾親身經歷戰火紛飛的年代。
  • 國家公祭日:勿忘國殤,吾輩自強!
    三十餘萬,生靈塗炭, 煉獄六周,哀哉國殤。 2014年2月27日,中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今天是第6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今天是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82周年祭, 今天是我們國家和民族永恆的國殤。
  • 比利時國花,和英國的國殤之花有關係?
    ﹀﹀﹀中文名:虞美人拉丁名:Papver rhoeas英文名▼加拿大、比利時人在一戰紀念日期間會佩戴罌粟胸針3.國殤之花>戰爭與和平在大英國協,每年的國殤紀念日Remembrance Day(11月11日)前後,幾乎人人都要佩戴虞美人花型的胸針,以此緬懷戰爭中犧牲的生命。
  • 公祭日:國殤,不能忘卻的紀念!
    三十餘萬,生靈塗炭,  煉獄六周,哀哉國殤。  今天是第5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81周年祭,是我們國家和民族永恆的國殤。  我們銘記歷史——  為的是守護不能忘卻的記憶;  為的是守護歷史的真相;  為的是一個更加繁榮昌盛的祖國!
  • 國殤》課件與教學設計
    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屈原的《國殤》,感受兩千多年前的愛國主義精神。二、釋題《國殤》選自《九歌》,《九歌》原為傳說中的一種遠古歌曲的名稱。《楚辭》中的《九歌》,是屈原據民間祭神樂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國殤》是《九歌》中唯一一篇祭祀人鬼的作品,也是我國最早、最著名的一篇歌頌愛國主義、歌頌犧牲精神的光輝詩篇。何為「國殤」?清代戴震的《屈原賦注》中這樣解釋。
  • 研究與教育 | 中國英文科技期刊國際學術話語權的構建
    隨著對期刊發展及學術話語權的重視,很多辦刊理念先進的英文科技期刊的定位為中國期刊提升國際影響力、打造學術話語權提供了很好的範例。綜述性期刊《國家科學評論》(NSR)由中國科學院主辦,其目標是「在世界科學舞臺上發出中國聲音」,旨在展示世界(尤其是我國)前沿和熱點研究進展及代表性成果,引領學科發展,促進學術交流。
  • 歷史背景的英文小說青少年閱讀書單(一)
    大多數人更喜歡小說故事類,因為讀起來比較輕鬆有趣,這也是為什麼繪本大多以故事類為主。有的人會擔心閱讀面因此受限,其實這真的算不上什麼大問題,畢竟喜歡讀總是比不讀好,閱讀小說總是比著迷打遊戲強,你說對麼?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如果可以擴大閱讀種類,開闊眼界,了解新的知識總是一件好的事情。今天推薦一類以歷史為背景的英文小說書單。這些書的內容都基於真實的歷史背景,講述在特定的年代發生的故事。
  • BBC評選:21世紀最偉大的英文小說
    BBC評選:21世紀最偉大的英文小說進入動蕩的二十一世紀後,最精彩的英文小說有哪些呢?為了做出全面有效的評估,BBC文化專欄作者向幾十位書評家發出了問卷,根據投票我們選出了最偉大的代表作!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 他重生末世前,搶奪機緣,獵殺黑暗獸,走上強者之路的軟科幻小說
    他重生末世前,搶奪機緣,獵殺黑暗獸,走上強者之路的軟科幻小說哈嘍大家好,新年快樂呀,我是你們最親愛的小編斛巴巴,小編呢每天都跟大家分享非常精彩的小說,經常書荒的朋友也可以看一下有沒有自己喜歡的小說喔!喜歡的話,可以點個關注呀,希望大家都能喜歡,那麼小編今天給推薦大家三本軟科幻小說!男主重生末世前,在末世搶奪機緣,獵殺黑暗獸,最終走上強者之路!
  • 欲言又止的豬和霸佔話語權的狼
    狐朋狗友把這些話傳出去,其他動物覺得沒有動物權,便一起到狼的家門口靜坐。狼不以為然,他背後有老虎和獅子呢。狼讓老鼠去打聽誰在搗亂,於是豬被揭發。狼把豬給抓進監獄,每天拷打。動物們為豬感到不平,又來靜坐。狼為了顯示自己的民主,說,好吧,判豬有期徒刑。豬在牢裡住了幾年,出來了。別的習慣沒改,就是說話變得謹慎,常常欲言又止。後來豬移民了。狼也因為得罪了老虎被關進了監獄。
  • 你不應該錯過最好看的九大英文小說
    從1969年起,經過幾十年的經營,榮獲布克獎幾乎已經成為「最好看的英文小說」代名詞。布克獎的目標是獎勵優秀作品,提高公眾對嚴肅小說的關注。它對當代英語小說的影響毋庸置疑。布克獎的神奇之處還在於,獲獎小說不僅在文學領域有毋庸置疑的地位,根據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也往往都是經典,我們為你選出了九部最「好看」的布克獎作品,一定不能錯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