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為茄科落葉小灌木,枸杞功能性飲料配方的加工技術是我國傳統的具有補益功能的名貴中藥材.通常稱枸杞的漿果為枸杞子,種子為枸杞籽.長期以來,枸把加工業只注重枸杞子加工,而忽視枸杞葉的開發利用。在枸杞子的加工過程中,大都棄「渣」,而「渣」的主要組成是種子、果皮、果棲以及少量未被破碎的果肉.富含多種有效成分.運用現代食品加工高新技術對這些棄渣進行加工利用,不但能保留其有效成分及其生理活性,而且具有營養「放大」、生物活性成分「擴增」的作用。枸杞子加工成的微膠囊粉稱為枸杞紅素,枸杞葉加工成的製品為枸把綠素.
枸杞紅(綠)素的製備工藝流程為:
枸杞紅(綠)素製備的技術要點
(1)預處理:包括選料、理料、洗料、浸泡等4個工序.選擇新鮮衛生、粒形飽滿、成熟度好的枸杞子與新鮮度好、符合食品衛生要求的枸杞葉為原料,去除腐爛果葉)、生黴果(葉)、蟲蝕果(葉)、病變果(葉)、褐(黃)變的葉片以及夾雜物。用質量分數為0.06%的次氯酸鈣殺菌劑浸泡果(葉)3min-5min後.用清水衝洗乾淨.接著用質量分數為0.5%-1.0%的食鹽水浸泡20min-30min,浸泡後洗去食鹽水,如枸杞葉片帶嫩莖,最好用餃切機切斷成短杆狀.
(2)製取漿汁:包括漂燙、打槳、壓濾等3個工序·①漂燙,用攪拌葉的蒸煮機,採用高溫瞬間熱燙法對果(葉)預煮漂燙,溫度為100℃、時間為5s-10s,預煮後應快速降溫,目的是熟化、殺酶、護色,特別是對於枸杞葉應注意護綠;②打槳,用括板或螺旋式打漿機,料水比為1:2 -1:3,將果(葉)組織結枸破解成糊狀物;③壓濾,壓濾機用孔徑為60目的濾布,將汁渣分離。
(3)殘渣的處理:包括乾燥、粉碎和發酵或酶解等3個工序.①乾燥,先將果(葉)渣濾鬆散,用真空烘箱或微波爐把渣子的含水量降至13%左右;②粉碎,渣中配入酪蛋白和食用磷脂各3% (以渣的質量計),振動磨(帶水冷裝置)粉碎至600目(粒徑約為20μm),使細胞破壁,粉碎溫度小於50℃;③發酵,乾酵母的用量為渣質量的4%,先將酵母營養液活化,用活化液和水將渣調製成含水量為40%的發酵底物料,置於帝蓋的反應鍋內加蓋,將料溫控制在30℃,發酵2h,將發酵物稍加翻動後再發酵1h;酶解,複合多糖酶(活力單位100FEB)用量為20 μ/L,將底物料按料水比1:5加水調製,用食用乳酸將pH值調節至3.5,加入酶(可先用水活化),反應 3 h-4h.
(4)漿液的調製:包括微調細化、調配、分散乳化、真空濃縮、真空脫氣、瞬間滅菌和發酵等7道工序·①微調細化,用膠體磨經二度膠磨,將果(葉)汁超微粉碎成粒度小於5μm的微粒,使其成為漿汁;②調配,將果(葉)槳汁與果(葉)發酵(酶解)物混合。如用一步法加工微膠囊化枸杞紅(綠)素功能飲料時,可配加輔料;③分散乳化,用高剪切混合乳化機或真空乳化組合設備,將果(葉)漿汁進行混合、乳化、均質、漿化、超細化(0.5μm以下)處理,使其成為均一的漿體;
④真空濃縮,漿體經真空濃縮至固形物含量為30%;⑤真空脫氣,使用TQ-2.5真空脫氣機,在90kPa下脫氣,漿體溫度控制在25℃以下;⑥瞬間滅菌,用高溫瞬時殺菌機滅菌與殺酶,溫度為95℃,時間15s、,用板式熱交換器將槳體冷卻至30℃;⑦發酵,分兩次發酵,第1次用乾酵母(用量為漿體質量的3%),發酵2h;第2次將漿體升溫至40℃-42℃,加入嗜熱鏈球菌和保加利亞乳酸桿菌混合發酵劑(配比為2:1),接種量也為漿體質量的3%發酵4h.
本文只採取了飲料配方及工藝研究中的某部分研究內容,如需得到完整的配方及工藝流程可聯繫成都市佳味添成飲料科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