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高度:四姑娘山大峰,海拔:5038米。景色:冰雪覆蓋,身材苗條。
海南出差回來,突然沒感覺了,寫字沒感覺了,也一時找不到原因,就不著急,在頭條上回答了兩個問題,其中一個問題是這樣的:
提問者的反饋是這樣的:
這是收到的比較好的一個反饋。
這個反饋覺得我的收穫比他還大,就是你認為不一定有價值的東西,對別人非常有價值。
反饋,及時反饋是塑造人的行為的非常重要的工具。
昨天寫完字,雖然寫的自己不是很滿意,這裡順便說說寫字,寫字首先是自己要舒服,自己覺得彆扭就暫時不寫,肯定是有另外的原因。
昨天寫完字就下去休息了,休息前,打開樊登APP聽,聽樊登怎麼白話,聽了三個,一個是七個習慣,樊登說這本書十六年前影響他了,對他影響挺大的,尤其是積極主動和影響圈和關注圈。
接著聽了一本心流,聽完心流,覺得不錯,早上起來,就認真聽聽了一邊,並且用幕布做了筆記。
然後一思考,明白為什麼寫字沒感覺了,出差有點打亂節奏,這是表象,實質上是,在這個過程中,沒有輸入,也沒有加工,輸出也就不好,輸出沒有聚焦。
然後說《心流》,說心流在創業心理學的應用。
心流是個什麼概念呢?
就是做一件事情,全情投入,身心兩忘,渾然忘我的感覺,是一種極致的幸福狀態,這個心流的概念,或者說心流這本書,就是研究這個的。
這方面我有一個體會,舉個例子。
就是在大學講課的時候,有一次,沒有按照原來備課的講稿講,講著講著就開始發揮了,講一個人怎麼用錘子砸門,學生都把腦袋支楞起來了,講的感覺也比較過癮,這就是全情投入的狀態,心流狀態。
心流,也就是工作中或者做別的事情的那種非常爽的感覺,這是非常重要的,作者說54%心流出現在工作中,18%出現在休閒中,剩下的不管。
怎麼做到全情投入呢?
就是做一個事情,複雜性和獨特性要掌握的恰到好處,就在你能力的臨界點上,太簡單的事情,容易厭倦,太複雜的事情容易產生壓力。在這個臨界點,或者叫心流通道,是最有助於你成長的。
還有一個觀點,就是進化,進化是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的,進化的核心是心靈的成長,成長的核心是尋找生命的意義。
昨天還有一件事情, 就是打開微雲,上傳下手機裡面的相片,一萬多張,包括前面自己以為根本找不到的,去西昌,去四姑娘山的照片,也翻出來了,上傳了,這讓我一陣子高興,開始思考,這個動作跟創始人有什麼關係,跟創始人心態有什麼關係。
關係就是記錄,你記錄了以後,上傳,上傳到一個APP,微雲,或者一個旅遊APP也行,或者什麼APP也行。
你上傳以後,他就自動生成,給你做排列組合,幫著你整理了,這就是智能化的步伐。
有人很擔心,擔心暴露的隱私怎麼辦?
這裡用公開象限思維說下,也可以另外說下,你哪還有什麼隱私呀,就是那些黑漆漆的,只有你自己知道的,其實別人也能料到,動不動就主張隱私,在我看來,有點掩耳盜鈴。
你看寫活法那個日本人,就說做公司要做成透明的,就是公開,包括制度,各種措施了,能公開的金量公開,公開的越多,越透明,越好,效率越高,參與感越強,等等,說白了就是反隱私趨勢的。
創始人思維的記錄,這個工具還沒完事,光記錄不行,還要把記錄進行整理,然後分享,或者叫傳播。明天說這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