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主任門診
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
主任醫師 李慎果
讀者諮詢
詹淑龍健康周報
已回復
李主任:
您好,最近,鄰居張大娘家買了一臺按摩椅,是女兒送她的禮物。據社區醫生說,年輕人喜歡按摩,老年人也需要按摩。按摩是一種被動運動,可防治肌肉萎縮,增強體質。
請您從生理學和養生學角度,講一講老人按摩的好處。謝謝!
按摩是現在盛行的一種休閒健身項目,中青年人在緊張工作後或疲勞旅途中,喜歡到專業按摩店做做按摩,對身心健康頗為有益,屬於「享受生活」的一項消費。
老年人戶外運動少,體弱多病,或膳食營養欠佳,極易引起骨骼肌萎縮,嚴重者造成肌肉減少症、蛋白質營養不良症等,所以,老人(有條件者)也需要按摩。慢病、失能、高齡的老年人,在家接受人工或器械(按摩器、按摩椅)按摩,對防治肌肉萎縮確有好處。
1
肌肉是人體運動幹將
肌肉是構成人體的四大組織(其餘為上皮、結締、神經組織)之一,除少部分為心肌和平滑肌外,絕大多數都是「骨骼肌」。
全身骨骼肌共有600多塊,位於體表皮膚之下,軀幹、四肢骨骼之外,總重量佔體重的一少半(40%)。
人體最重要的主力肌肉有十幾大塊,如頸部:胸鎖乳突肌;胸部:胸大肌;背部:斜方肌、背闊肌;肩部:三角肌;腹壁:腹直肌、腹內外斜肌;上肢:肱二頭肌;腰部:腰大肌;大腿:股四頭肌、縫匠肌;髖部:臀大肌;小腿:腓腸肌。
在眾多骨骼肌中,縫匠肌最長,股四頭肌最大,臀大肌最厚。運動項目中,「引體向上」靠胸、背肌,「卷腹」靠腹直肌,持重站穩靠腰、股肌,走路跑跳靠腓腸肌。所以,這些肌肉是人體各部的運動幹將,也是施行按摩的目標對象。
2
按摩防止肌肉萎縮
按摩,與針灸、推拿、正骨、火罐等項目,都屬於中醫的「非藥物治療」的範疇,多年來在廣大民眾中享有很高的信譽,現在已成為休閒、養生服務業中的重要內容。
中醫理論認為,按摩的機理主要在於兩個方面,即行氣、活血。
中醫「氣」的內涵很深奧,似乎與人體內的神經(遞質)、內分泌(激素)、各種細胞因子構成的「信息」傳遞相符合。中醫的「經絡」「穴位」理論,「髒、腑相表裡」理論,臟腑之華在五官的理論等,為人體神經體液調節及生命信息傳遞網的研究,開創了原始探索的先河。
按摩的健身效果,一方面是由於它能糾正氣機失調,使肌肉和臟腑之「氣」,沿著經絡途徑,暢行無阻。另一方面,按摩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使血液沿著「脈絡」途徑,川流不息,並消除體內的滯流和淤血。所以,按摩無疑為氣血、經絡、脈絡的生機活化送來了正能量。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單一的機械壓力和張力能對生物細胞帶來一定的影響。40年前,有人曾經做過一個很有趣的實驗,他巧妙地設計出一個模擬有牽張力的細胞培養裝置,將骨骼肌細胞人工培養於其中,結果發現,在這裡生長的骨骼肌細胞,在排除神經、內分泌、血液、各種細胞因子的作用下,能夠感受單一牽張外力的作用,出現細胞增大,肌原纖維增多、增粗,顯示典型的細胞「肥大」改變。
目前認為肌細胞接受應力,主要是通過兩個途徑:1.細胞膜內鑲嵌蛋白,如酶類、離子通道分子的變構和活性,經胞內第二信使作用於細胞核;2.細胞外基質和細胞骨架網絡改變。所以,按摩之所以能防止肌肉萎縮,可能是細胞對機械外力的固有生物學效應。
骨骼肌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不容低估,它不僅是一個運動器官,有保護胸腹內臟,主司人體運動,塑造健美體型的功能;而且也是一個龐大的代謝器官和儲存庫。已知肝臟是儲糖庫(儲存形式為糖原),脂肪組織是脂質庫,皮下及細胞間隙為水庫,脾臟和靜脈為血庫,骨髓為鐵庫,骨骼為鈣庫,而最重要的蛋白質庫就是全身骨骼肌。當機體缺少蛋白時,肌細胞中的肌球蛋白和肌動蛋白迅速分解釋放蛋白物質,以解燃眉之急。所以,老年人常做按摩,可增加肌肉、改善蛋白代謝,提高體能和免疫力。
End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