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苗空檔及無特效抗病毒藥物的情況下新型冠狀病毒高危人群當下...

2020-12-24 青島頻道
  魯網2月3日訊(記者宿榮蓉)

截至2月2日24時,國家衛生健康委收到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7205例,現有重症病例2296例,累計死亡病例361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475例,共有疑似病例21558例。

  目前疫情防治形勢依然嚴峻。一方面患病人數包括確診病例、危重病人數量仍在增加;另一方面,目前尚無抗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藥物,治療仍局限於支持與對症處理;特異性的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疫苗仍在研發之中,當前無特異性防治措施。因此,提高自身抗病能力、嚴格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等措施仍是疫情控制的根本。恐慌情緒在蔓延!

  一、新型冠狀病毒高危人群有哪些?

  據世界頂級醫學雜誌《柳葉刀》1月24日首次發表有關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相關數據,至近日媒體公開報導相關數據,綜合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基礎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病病人、年齡40歲以上、老年患者居多,其中慢性病已超過半數。因此,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基礎病及老年人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患病後死亡風險也明顯增高。

  二、 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仍是疫情控制的根本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內瓦舉行新聞發布會議宣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經構成國際關注的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國家啟動一級防控措施,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提醒廣大病友,戴口罩、勤洗手、不參加集會、不去人口密度大的公共場所等措施,避免食用野生動物等未檢疫的食品等仍是疫情控制的根本。

  三、嚴格控制基礎疾病,提高抗病能力,減少患病和降低死亡率更關鍵

  眾所周知,糖尿病、高血壓、惡性腫瘤等慢病,多器官功能障礙,營養不良、維生素D缺乏人群,免疫功能普遍低下,抗病能力下降;尤其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狀態及其各種代謝紊亂,機體應激、抗病能力迅速下降,是病毒、細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易感人群。患者一旦被感染,不僅使基礎病加重,很容易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因此,對慢性病的病人而言,在採取上述防護措施基礎上,嚴格控制自身慢性基礎疾病,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增加自身抗病力,是降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率,提高生存率的關鍵。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結合我院20餘年來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經驗,尤其糖尿病合併感染資料庫分析結果,在缺乏特異性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特異性抗病毒藥物當下,我院通過線上、線下門診定點患者隨訪與指導,除加強住院重症病人隔離與強化管理、代謝控制等對症治療外,對幾乎所有患者及本院醫護人員補充維生素D或活性維D預防性治療措施。

  四、病毒爆發流行與反思

  (1)從非典到H1N1、H7N9再到目前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容易在亞洲爆發流行,而西方或白種人(包括在亞洲長期居住的西方人)感染率明顯低於亞洲黃種人;

  (2)除傳染病公共衛生防控及種族等因素外,環境因素尤其個人生活方式,如長期室內學習或工作,缺乏戶外活動,室外打太陽傘、塗防曬霜習慣、霧霾天氣等影響,使我們人體和陽光親密接觸機會大大減少,絕大多數亞洲人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已成事實;

  (3)近年來有關維生素D對骨代謝以外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如抗微生物(細菌、病毒)、調節免疫、自身免疫病、糖尿病、高血壓以及與惡性腫瘤等相關研究的報導越來越多;

  (4)回顧分析我院近20年來大數據發現,本地區糖尿病、高血壓等慢病人群維生素D不足或缺乏率高達90%,而長期補充維生素D者感染率大幅度降低,住院抗生素使用率下降50%,感染性糖尿病足截肢率低於5%。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維生素D在眾多感染患者、抗生素耐藥重症感染者應用經驗,在補充維生素D在預防病毒感染中的作用也有重大研究發現。

  因此,對於抗擊和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積極補充維生素D,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在未出現特異性疫苗和有效抗病毒藥物前,乃至預防未來可能發生的其他病毒感染,將成為十分重要的選擇。

  五、維生素D與感染研究進展

  早在上世紀初,人們已經注意到維生素D有助於提高人體抗感染能力,太陽光照射、口服魚肝油或補充維生素D可用於抗結核治療。也有研究證實,維生素D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和抗感染作用。2006年,全球頂級醫學雜誌《Nature》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明確提出維生素D用於控制感染;《Science》上也報導有關維生素D增強機體抵抗力、控制感染研究;2008年,《TIME》周刊將「維生素D對健康的貢獻」列為年度醫學界的十大發現之一。

  這些研究成果證明,維生素D在維護人體健康的重要性,許多疾病包括心血管病、內分泌系統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等,其發生發展都與缺乏維生素D 有關。近年來青島內分泌糖尿病醫院也在基礎研究和臨床實踐發現,維生素D作用非常廣泛,尤其在調節細胞免疫、降低自身免疫病、減少延緩器官損害、維護內分泌功能、防治各種感染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六、耐藥菌株重症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 對維生素D的再認識

  近年來,維生素D及其活性藥物,在我院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應用較為廣泛,尤其在糖尿病合併感染、糖尿病壞疽控制感染患者中,取得意想不到的臨床效果,如支氣管擴張合併重症綠膿桿菌肺炎患者,幾乎所有抗生素產生耐藥,輾轉就診於各大醫院,病情進行性加重,反覆高燒、咳嗽、咳血,大量黃膿痰,伴有胸悶憋氣,嘴唇青紫等缺氧狀態。病情危重轉入我院,胸部CT發現,雙肺滿布大片炎性陰影及肺空洞改變,血氧飽和度嚴重下降,連續多次痰培養證實綠膿桿菌生長,多種抗生素耐藥,MR,內分泌、免疫學等檢查,經多學科會診,確診為支氣管擴張、重症綠膿桿菌肺炎;垂體炎、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等,停止所有抗生素,補充足夠的維生素D及其他對症治療,2周後經多次痰培養證實,患者對多種抗生素敏感性獲得恢復,結合藥敏感,開始採用抗生素聯合維D及其活性藥物治療6個月,病情明顯好轉,CT檢查示,肺部炎症明顯縮小、臨床缺氧症狀體徵均有明顯改善;出院後隨訪觀察2年,患者病情穩定,生活完全自理並外出旅遊。

  七、病人獲益帶來抗生素使用比例明顯下降

  糖尿病作為最容易受到感染的群體,屬於抗生素大量應用人群之一。而我院近年來抗生素使用比率呈顯著下降趨勢, 低於三級醫院平均水平,尤其是冬春季節因呼吸道感染、肺炎來院診治甚至住院的糖尿病患者比例明顯下降,這也足以說明了維生素D及其生物活性藥物在抗感染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應強調補充維生素D, 並非單純補鈣,也不僅局限在治療骨質疏鬆,而維生素D及其活性物質,對預防和治療感染性疾病,尤其在調節免疫,提高機體抵抗力,改變抗生素耐藥等作用值得深入研究,並提高對維生素D使用的重視。

  八、維生素D有何本領對抗細菌病毒?

  有研究發現,維生素D缺乏與各種病毒感染疾病密切相關,如愛滋病毒、B肝病毒、C肝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登革熱病毒等。維持血液維生素D水平高於95nmol/l,可使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髮病率降低2倍。研究發現,外來病毒(如流感病毒、冠狀病毒或來自動物的病毒)表面都有一層包膜,所謂包膜其實就是病毒的保護傘,企圖幫助病毒躲過人體的防禦系統進入人體細胞。當有外界病毒或細菌侵入時,維生素D能夠動員人體細胞分泌一種「抗微生物肽」(英文名稱cathelicidin)的物質,這種物質具有類似廣譜抗生素的作用,能夠摧毀病毒的包膜,從而破壞病毒,發揮抗病毒作用。最近國際免疫藥理學雜誌(Int Immunopharmacol)發布的一項研究表明,這種抗微生物肽可能對肺部RNA病毒感染有效,而此次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恰恰就是RNA病毒。人體內很多細胞因子具有抗炎作用,而維生素D則可以使這些細胞因子水平提高,從而進一步增強人體抗病能力。另外,維生素D還具有調節免疫功能作用,無論免疫系統對外界反應降低或反應過度,維生素D都可以通過相應的途徑進行調節,保持人體處於平衡狀態。因此,在這場抗擊病毒的戰鬥中,如果能夠充分認識維生素D的作用,可能對增強高危人群抵抗力、降低感染率、致死率等方面會發揮重要作用。

  九、怎麼知道維生素D缺不缺?多少算正常?

  由於25-羥基-維生素D是人體內維生素D的主要儲存形式,因此,通過檢測血液中25-羥基-維生素D可以確定總體維生素D的情況。我院內分泌糖尿病實驗室採用化學發光的方法學檢測25-羥維生素D,不需要空腹,結果準確可靠,1小時即可出結果。

  維生素D的正常值在30-100ng/ml,但從增強抵抗力角度,專家建議,僅僅達到30ng/ml還不夠,至少應達到50-60ng/ml。如測量結果低於正常值,就應該通過各種方式補充。人體通過陽光照射皮膚、膳食攝入和維生素D補充劑等途徑補充維生素D。陽光照射機會少,再加上室外活動減少、使用防曬霜等,都會導致合成維生素D不足。食物中富含維生素D的品種並不多,動物肝臟(如魚肝油)、海水魚(如三文魚)、乳類等含少量維生素D,而五穀雜糧、蔬菜和水果幾乎不含維生素D。所以,對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人群,建議通過維生素D補充劑的方式適量補充。

  我院維生素D補充劑有三種:維生素D2和D3口服膠丸、維生素D2注射液,可根據年齡、血液維生素D水平在醫生指導下選擇使用,並定期進行監測。

相關焦點

  • 談談抗新型冠狀病毒藥物的妊娠安全性
    作者:廣東省藥學會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 鍾小桃 2019年12 月以來,我國陸續出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單位緊急制定了相關診療方案(指南),目前沒有確認有效的抗病毒方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治療方案提到可試用
  • ...藥物展現抗病毒本色,到底它們能否抗擊新冠病毒?看藥學專家怎麼說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進展,當下是否已有針對性的有效藥物和疫苗?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十分關注的問題。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我國科研工作者爭分奪秒,緊張有序地進行藥物開發、疫苗研製工作,全球多家科研機構和製藥公司致力於研發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和治療藥物。目前對新型冠狀病毒可能有效的幾種藥,有幾種都是抗愛滋病毒的藥物,這是為什麼? 目前對新型冠狀病毒可能有效的藥物有哪些?
  • 身邊的科學 九問新型冠狀病毒
    最後一點,則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作為一種新的疾病,人群普遍對它沒有免疫力,導致疫情流行初期的「所向披靡」。  而這,又牽出另一個追問:面對新冠病毒的來襲,人體的免疫系統究竟能起到何種作用?  這時,人類免疫系統的「最佳助攻」——藥物和疫苗就要登場了。  藥物研發急不得?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展的嚴峻形勢,由各類機構和企業研發或篩選的「候選藥物」「候選疫苗」頻頻被曝出,備受關注。那麼對這類病毒,是疫苗的預防作用更明顯,還是藥物治療的效果更佳?
  • 孕產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情進展相對更快!防護應該怎麼做?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發生,與接觸病毒的量有一定關係。如果一次接觸大量病毒,即使免疫功能正常,也可能患病。 對於免疫功能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孕產婦或存在肝腎功能障礙人群,病情進展相對更快,嚴重程度更高。
  • 吃海鮮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嗎?
    普通冠狀病毒怎麼及時幹預如果發生了普通冠狀病毒的感染,一般容易導致一些上呼吸道感染的出現,也就是平時所說的感冒,可以使用一些普通的抗病毒藥物來進行治療,比如雙黃連口服液,蒲地藍消炎口服液或者利巴韋林顆粒,抗病毒的效果是比較好的。
  • 九問新型冠狀病毒:新病毒比SARS「狡猾」在哪兒?
    最後一點,則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作為一種新的疾病,人群普遍對它沒有免疫力,導致疫情流行初期的「所向披靡」。  而這,又牽出另一個追問:面對新冠病毒的來襲,人體的免疫系統究竟能起到何種作用?  這時,人類免疫系統的「最佳助攻」——藥物和疫苗就要登場了。  藥物研發急不得?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展的嚴峻形勢,由各類機構和企業研發或篩選的「候選藥物」「候選疫苗」頻頻被曝出,備受關注。那麼對這類病毒,是疫苗的預防作用更明顯,還是藥物治療的效果更佳?
  • 板藍根、奧司他韋、抗菌藥物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關於奧司他韋、利巴韋林能否預防新型冠狀病毒,首先大家需要了解的是病毒也分為普通感冒病毒和流感病毒。而冠狀病毒就是我們常見的普通感冒病毒之一,目前來說沒有確切的抗病毒藥物治療。  奧司他韋雖是抗病毒藥,但僅能減少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的播散,臨床用於甲型流感、乙型流感的預防和治療,對新型冠狀病毒無效,因此對於新型冠狀病毒不建議服用奧司他韋預防。
  • 較真|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特殊時期,感冒了怎麼辦?
    較真要點:如果感冒症狀比較輕微,可以在家對症處理,多喝水,勤洗手,口服退熱藥;如果自己有新型冠狀病人接觸史,但自己本身不是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高危人群,症狀也無明顯氣促,憋喘等,也可以在家對症處理;如果症狀比較嚴重,持續發熱無法控制,或存在高危因素,建議直接前往醫院。
  • 謠言:板藍根、奧司他韋、抗菌藥物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而冠狀病毒就是我們常見的普通感冒病毒之一,目前來說沒有確切的抗病毒藥物治療。奧司他韋雖是抗病毒藥,但僅能減少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的播散,臨床用於甲型流感、乙型流感的預防和治療,對新型冠狀病毒無效,因此對於新型冠狀病毒不建議服用奧司他韋預防。
  • 「992|關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印發,修訂...
    增加「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M抗體、IgG抗體在發病1周內陽性率較低」和可能導致假陽性的情形,以及何種情況下可通過抗體檢測進行診斷等內容。六、增加「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的判定標準七、調整了成人和兒童「重型/危重型早期預警指標」八、鑑別診斷增加「兒童患者出現皮疹、黏膜損害時,
  • 【周知】科學認識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新型冠狀病毒|病毒|新冠疫苗|...
    幾年後,他一語成讖,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疫情在短短幾個月內席捲全球,感染近五千萬人,奪去一百多萬人的生命。當前隨著北半球進入冬季,全球迎來了第二波疫情大暴發。為避免上一波疫情造成的悲劇重演,各國都採取了嚴厲的疫情防控措施,一些歐洲國家甚至再次做出了「封城」的決定。
  • 科學認識新型冠狀病毒疫苗
    重組病毒載體疫苗也是基於現代基因工程技術的新型疫苗,其通過某些無明顯致病性、去除毒力基因的,或有複製缺陷的病毒為載體,將編碼目標病毒的抗原(如刺突蛋白或RBD)插入病毒載體中表達,使經過改造的嵌合病毒有效地展示目標病毒抗原,但不存在目標病毒的強致病毒性。常見的載體有腺病毒、流感病毒、水泡性口炎病毒、新城疫病毒等。這一手段整合了減毒活疫苗與亞單位疫苗的優勢,但技術要求相對較高。
  • 「我的丈夫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治癒了」
    圖/法新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發生,與接觸病毒的量有一定關係。如果一次接觸大量病毒,即使免疫功能正常,也可能患病。陳丹丈夫在去過華南海鮮批發市場一星期後發病,這與後來公布的新型冠狀病毒的潛伏期長度相吻合。2020年1月20日,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高佔成說,從現有病例來看,病毒潛伏期平均7天左右,短的2到3天,長的12天。
  • 精神藥物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中的使用建議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是一種由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自2019年12月在湖北省武漢市陸續發現以來,已經蔓延到我國其他地區以及境外。依據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印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的推薦,給予患者有效氧療措施、抗病毒治療和抗生素藥物治療[1]。抗病毒治療方案中,建議優先使用α-幹擾素、洛匹那韋/利託那韋合劑、利巴韋林(建議與幹擾素或洛匹那韋/利託那韋聯合應用)、磷酸氯喹、阿比多爾治療。
  • 新型冠狀病毒橫行,孕產婦和寶寶們該怎樣保護自己?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暴發,全國各地確診病患人數依舊持續上升!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快速指南》中明確指出:老人、孕產婦病情進展相對更快。近期,兒童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病例報導逐漸增多,目前已確診患兒最小年齡為9個月,這讓不少準媽媽和新媽媽們十分緊張。
  • 【周知】科學認識新型冠狀病毒疫苗
    幾年後,他一語成讖,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疫情在短短幾個月內席捲全球,感染近五千萬人,奪去一百多萬人的生命。當前隨著北半球進入冬季,全球迎來了第二波疫情大暴發。為避免上一波疫情造成的悲劇重演,各國都採取了嚴厲的疫情防控措施,一些歐洲國家甚至再次做出了「封城」的決定。
  • 吃抗生素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11月「科學」流言榜發布
    吃抗生素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有1種疫苗能預防12種癌症?心臟難受,忍忍就好了?《11月「科學」流言榜》發布,來聽聽專家怎麼說。2.流言標題:吃抗生素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流言內容:有人認為,阿奇黴素、莫西沙星、頭孢類抗生素能預防和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真相解讀:目前尚沒有科學證據表明,上述抗生素能預防和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 HPV、B肝和新冠病毒……感染這些病毒真的「無藥可治」嗎?
    「聽說大部分感冒都無藥可治,是真的嗎?」「是的,90%以上的感冒由病毒感染引起,而對於病毒,目前還沒有特效藥。」「有一說一,我明明每次感冒吃點藥就好了啊。」防治方式:1.疫苗:《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明確提出,兒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免疫力較低,是流感的高危人群,建議每年流感流行季節前在醫生指導下接種流感疫苗。
  • 一分鐘讀懂藥物臨床試驗
    隨著各種抗病毒藥物的湧現,也讓臨床試驗這個屬於醫藥研發領域的專業詞彙高頻地出現在很多抗疫新聞中。 什麼是臨床試驗? 臨床試驗(Clinical trial),指任何在人體(病人或健康志願者)進行藥物的系統性研究,以證實或揭示試驗用藥物的作用和不良反應。
  • 「特效藥」老樹開新花,愛滋病和甲流藥物是新冠肺炎的救命稻草嗎?
    「特效藥」老樹開新花,愛滋病和甲流藥物是新冠肺炎的救命稻草嗎?因新型冠狀病毒而起的疫情緊迫形勢下,來自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團隊的實驗結果,給出了抗擊疫情的新希望。其團隊公布,有兩種此前治療甲、乙流感和愛滋病的藥物,在體外實驗中被認為有明顯的抑制新型冠狀病毒,以及病毒對細胞的病變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