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最火的概念「核心素養」

2022-01-29 中學生領導力

2014年3月,一個嶄新的概念——「核心素養」,首次出現在國家文件中,在教育部印發的《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核心素養」被置於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

     為什麼要提出核心素養?

     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但立德樹人靠什麼來落小落細落實呢?這是個問題。

     曾幾何時,知識本位、應試教育填滿了學校生活的縫隙,師生爭分奪秒,為的是獲取更多的知識,然而當知識以幾何級態勢增長,這種方式還能奏效嗎?

人們意識到,知識教學要「夠用」,但不能「過度」,因為知識教學過度會導致學生想像力和創造性發展受阻。

     教育不能填滿學生生活的空間,要留有閒暇。因為學校教育絕不是給人生畫上句號,而是給人生準備好必要的「槳」。

     更新知識觀念是一種世界趨勢。國際上多數國家、地區與國際組織都認為,以個人發展和終身學習為主體的核心素養模型,應該取代以學科知識結構為核心的傳統課程標準體系。

     國際上長達20多年的研究表明,只有找到人發展的「核心素養體系」,才能解決好有限與無限的矛盾;只有找到對學生終生發展有益的DNA,才能在給學生打下堅實知識技能基礎的同時,又為未來發展預留足夠的空間。

     那麼「核心素養」到底是什麼?

     不同於一般意義的「素養」概念,「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從價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學生終身學習所必需的素養與國家、社會公認的價值觀」。從指標選取上看,它既注重學科基礎,也關注個體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個人終身發展所必備的素養,不僅反映社會發展的最新動態,同時注重本國歷史文化特點和教育現狀。在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含了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的價值準則。因此從結構上看,基於中國國情的「核心素養」模型,應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圓心來構建。此外,它是可培養、可塑造、可維持的,可以通過學校教育而獲得。

     落到學校教育上,還需解決一個關鍵:它同學科課程教學是什麼關係?

一方面,核心素養指導、引領、輻射學科課程教學,彰顯學科教學的育人價值,使之自覺為人的終身發展服務,「教學」升華為「教育」。另一方面,核心素養的達成,也依賴各個學科獨特育人功能的發揮、學科本質魅力的發掘,只有乘上富有活力的學科教學之筏,才能順利抵達核心素養的彼岸。

     核心素養還是學科壁壘的「溶化劑」。以核心素養體系為基,各學科教學將實現統籌統整。比如語言素養,它並非專屬語文一家,體育課也有——有可能只是手勢和眼神,一個快球、快攻就發動了。現代社會中,人們有效交流的非文字信號能力也是「語言素養」。

     對於教師而言,這是個巨大挑戰。首先是觀念轉型——教師要從「學科教學」轉向「學科教育」。學科教師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師,其次才是教某個學科的教師,首先要清楚作為「人」的「核心素養」有哪些、學科本質是什麼,才會明白教學空間要把學生帶向何方。

     這也是從「知識核心時代」走向「核心素養時代」的必然要求。

基於「核心素養」完善學業質量標準,還可能改變中小學評價以知識掌握為中心的局面。一個具備「核心素養」的人與單純的「考高分」並不能畫等號。它還將對學習程度做出刻畫,進而解決過去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評價操作性不足的問題。

     當然,它不僅挑戰我們現有的課程設計與評價體系,同時也拷問著校長和教師的教育素養,從概念到行動,從「知識至上」轉向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您準備好了嗎?(《人民教育》2015年第7期)

【注】2014年3月,《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的第三部分「著力推進關鍵領域和主要環節改革」中指出:「研究制訂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和學業質量標準。要根據學生的成長規律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把對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總體要求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關內容具體化、細化,深入回答「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教育部將組織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

相關焦點

  • 核心素養的概念與本質
    近幾年來,在教育實踐領域和教育研究領域,「核心素養」成為非常時髦的一個熱詞,談論教育問題時如果不涉及核心素養,似乎有落後之嫌。但是對於核心素養這一概念的內涵外延,看法並不相同,聚訟紛紜,莫衷一是。濫用、泛用該詞的現象比比皆是,隨意性很強,亂象迭出。對此概念進行梳理,正本清源,撥亂反正,很有必要。
  • 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內涵與表現
    我國核心素養的提出在2014年3月印發的《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養體系」概念,並將這一概念擺在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成為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靈魂。
  • 「學科核心素養」是個錯誤概念 ——兼談開展教育科研必須明確概念
    對於21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這一概念的內涵,及其提出並推行的意圖,我都是認同的;但我同樣警惕「核心素養熱」背後的虛浮,擔心重蹈當年「三維目標熱」的覆轍。不少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滿口「核心素養」,卻不明就裡,頗似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學科核心素養」這個錯誤概念的產生和流行,就是一個例證。
  •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六人談 一】褚宏啟: 核心素養的概念與本質
    原文刊於《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年第1期「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六人談」欄目。    近幾年來,在教育實踐領域和教育研究領域,「核心素養」成為非常時髦的一個熱詞,談論教育問題時如果不涉及核心素養,似乎有落後之嫌。但是對於核心素養這一概念的內涵外延,看法並不相同,聚訟紛紜,莫衷一是。濫用、泛用該詞的現象比比皆是,隨意性很強,亂象迭出。
  • 基於核心素養的學科大概念及其教學策略
    2017年頒布、2020年修訂的普通高中各學科課程標準不約而同地提出「以大概念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強調教師在組織教學內容時要摒棄碎片化知識結論的堆砌,重視以大概念為統攝的知識結構化設計。可見,以大概念為核心開展各學科教育教學活動已成為當前教育的發展趨勢和熱點議題,也是各學科落實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那麼,什麼是大概念?
  • 安心中:核心素養的核心概念
    記者:關於中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這個命題,您是怎麼看待的?安心中:這個提得非常好,因為咱們中學生應該有一個核心素養的理念,而不是像現在應試教育體制之下,老是講分,咱們明德我感覺這個詞非常好,就是說學生他學習,明德是第一位的,明德就體現了一種核心素養。他能夠學會做人,學會做事,這就是有德的表現。
  • 楊向東 | 關於核心素養的幾個概念和命題的辨析
    核心素養全世界都在做。我們做的比人家晚,是2014年才開始做的。DeSeCo項目1997年就做核心素養了。素養其實在此之前很早就有。今天討論的素養是站在DeSeCo項目立場上,而不是在之前的職業教育或者美國70年代的素養概念上展開討論的。前者和後者內涵完全不一樣。核心素養這些年發展很快,尤其在中國,不過我看得越多,越感到困惑。
  • 教育|如何理解核心素養?一點最不可忽視
    「核心素養」從2016年開始就是風靡中國教育界的概念,如今不僅學術理論上有千千萬萬的研究,也頻頻見諸中小學的教學研討中。那麼「核心素養」到底指什麼?最終指向什麼?對這個問題的了解,或許可以幫助教育工作者,特別是一線教師更好地理解新課標的理念要求。
  • 如何讓核心素養落地生根
    學生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緊扣關鍵品質和關鍵能力。那麼,核心素養到底具有什麼樣的內涵?陶西平:核心素養是對中國所有學生的共同素養要求,同時受後天影響,人的核心素養結構和水平也會呈現不同的個性特點。除此之外,核心素養還具有基礎性、關鍵性、生發性特點。劉長銘: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超越學科的概念,包括知識、能力、態度、品格、人格等。
  • 核心能力,核心素養,語言能力
    在2015 年的中心工作會議上我談到,根據我國的社會文化情境,使用核心素養的概念較之使用核心能力更加合適一些。但是,無論是核心能力,還是核心素養,說到底還是核心目標的問題,也就是基礎英語教育的核心目標是什麼?
  • 核心素養:領域或一級指標?
    二、核心素養本身是否需要劃分領域?既然是核心素養,自然是充分聚合形成的不可或缺的核心,其實完全可以不劃分領域,而可直接列出最核心一級素養,而通過因子分析、聚類分析等,建構或三大、或四大、或若干大一級素養。不過既為核心,顯然不宜過多的了。三、一級素養如何確立?
  • 核心素養的發展與概要
    近幾年來,在教育實踐領域和教育研究領域,人們談論教育問題時,經常提到「核心素養」這個詞。從今天回顧核心素養的發展,不難發現核心素養這個概念由來已久。「核心素養」這個概念來自於西方的英文詞「Key Competencies」。
  • 與「核心素養」的深情「對話」
    與「核心素養」的深情「對話」陽信縣實驗中學張雙有幸來到美麗的浙大聽課,心裡充滿了期待和渴望。聽了三天專家的講座,果然不虛此行!其中感受最深的是繆水娟老師和王鶯老師的課,這兩節課連起來,感覺自己與「核心素養&39;進行了一場深情「對話"。
  • 人本——核心素養的「核心」
    作為一名大學教授,同時身為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主要制定者之一,國家督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院長劉堅研究核心素養已有數年,這一次,他並沒有給出「學院派」的回答。劉堅表示,不論是已經公布的「3個方面、6大素養、18個基本要點」的中國學生核心素養,還是包括溝通與合作、批判性思維等在內的最受全球關注的七大核心素養,核心素養的提出都是為了解決當下教育中最突出的問題。
  • 指向核心素養的教學
    一、什麼是核心素養?朱教授認為核心素養是突出綜合運用學科知識、觀念、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所表現出來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與價值觀念。教科書上更多的是最基本的知識,新的成果,新的變化也許並沒有及時出現在教科書裡,那老師沒教過的,教科書裡面沒有編入的知識,學生離開學校就變得落伍了怎麼辦?
  • 福建省內外專家學者熱議「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包括哪些方面
    「核心素養」是當前教育領域最受關注的熱詞之一。  2016年9月13日,教育部委託課題「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正式發布。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18個基本要點,再次引發專家學者關注熱情。
  • 課程教學當以核心素養為導向
    【往期推薦閱讀】10多年前很火的「哈佛女孩」劉亦婷,如今去了哪裡
  • 優秀教師的三大核心素養
    尊重,是教育中愛的最核心意義。顯然,教育中的「愛」與生活中的「愛」,在內涵上是有著眾多不同的。教育中的「愛」,一定是從尊重開始,以尊重收束。只有尊重學生,才會理解學生;只有理解學生,才可以選擇最合適的教育方式。 我們現在很多師生關係不和,甚至很多教學質量不高的,最根本原因是沒有尊重學生的「個體存在」這一特性導致的。
  • 教育家柳斌:核心素養更為核心的是品德教育
    中國網訊(記者 王曉霞)11月6日,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主題的2016中國教育明德論壇在國家會議中心召開,國家教育委員會原副主任柳斌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他表示:核心素養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更為核心的是品德素養。
  • 核心素養的中國表達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一個普通的詞語、平常的概念,它不時尚,也不奇崛,卻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迅速地流行起來,顯現出巨大的力量。核心素養的力量,來自它提出的時代背景,來自它的內涵、它的價值方向,及其所帶來的變革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