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博物館:「西京煙雲」特展系列館校合作陶藝課程圓滿結束

2020-12-16 澎湃新聞

長沙博物館:「西京煙雲」特展系列館校合作陶藝課程圓滿結束

2020-12-09 21: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我被博物館的魂塔震撼到了,回學校創作了這個作品。

......通過這個課程我對陶藝有了新的認識,它不僅是手工,它是藝術中的藝術......」

12月5日上午,長沙博物館召開「西京煙雲」特展系列陶藝課程總結會。小藝術家們紛紛登臺分享自己的陶藝作品。

「西京煙雲--大同遼金元文物展」於2020年9月11日在長沙博物館開幕。展覽用144件(套)文物,講述西京大同遼金元時期的煙雲往事。

展覽當中的古建築展品和陶瓷器非十分獨特。為了更加充分地發揮展覽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將博物館豐厚的公共教育資源與學校教學相結合,長沙博物館與北京師範大學長沙附屬學校聯合發起「西京煙雲」展覽系列陶藝課程。

該課程面向該校小學及初中年級學生開展。包括博物館觀展、美育課堂、創作和展示等環節,旨在激發學生對歷史文化的興趣,提升藝術欣賞、陶藝創作和綜合表達能力。

北京師範大學長沙附屬學校49名同學參與了課程,在三周時間內,以獨立完成或合作完成的方式燒制出30件(套)陶藝作品。作品在長沙博物館博學園進行展出。展示了學生的藝術創作才華,展現了他們在博物館和學校的學習經歷,以及他們對歷史與藝術的認識。

未來,長沙博物館將繼續積極響應教育部和國家文物局《關於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基於自身資源和使命,探索館校合作方式,實施有效的合作項目,促進博物館發展與學校教育有機融合。

來源丨長沙博物館

原標題:《長沙博物館:「西京煙雲」特展系列館校合作陶藝課程圓滿結束》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2018上海自然博物館 「館校合作」 之 「青少年科學詮釋者」 與...
    ※科普小貼士在上海市教委項目支持下,上海科技館及其分館自然博物館啟動了 「利用場館資源提升科技教師和學生能力的 『館校合作』 項目」,設計規劃了 「館本課程」、「博老師研習會」、「校本課程」、「青少年科學詮釋者」、「實習研究員」 和 「一卡通」 六個子項目。
  • 天津市大力推進「館校合作」網絡精品教研活動
    人民網天津12月6日電 (記者 王浩)日前,天津市教科院課程教學研究中心、天津市梅江中學、天津博物館三方協作,在天津博物館報告廳以現場與線上相結合的形式舉辦了「基於『館校合作'的歷史學科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建設研究」的網絡精品教研活動。
  • 廣州市財經商貿職業學校(籌)校園陶藝聯展活動圓滿結束
    在2019年和2020年,學校公共藝術課堂為豐富學生的藝術實踐活動,傳承並創新中華傳統陶藝文化,並表達自己對抗疫英雄們的敬意,特邀請「粵陶淵」創新傳承粵陶的精英團隊進校園,開展了豐富的陶藝主題活動。學生在陶藝課堂課堂期間,積極配合陶藝團隊指導老師和黃佩純老師的指導,經過認真的配色,反覆的修改,最終完成了大量優秀的陶藝彩繪作品。
  • 長沙這群初中學生手工製作400餘件「文物」 將課堂搬進博物館
    鏡頭一 《彩耀中華》展中華早期文明漩渦紋彩陶腹耳甕、瓜稜紋彩陶腹耳壺、花型紋彩陶缽……此次在長沙博物館舉行的總結匯報會展出現場,《彩耀中華》系列掛軸作品是亮點之一。談起《彩耀中華》系列掛軸作品創作,團隊成員之一熊子赳深有感受。在創作前,他和團隊成員在長沙博物館一同參觀了「彩耀中華——黃河流域史前彩陶特展」,結合歷史課本知識,在系統了解彩陶文化後,大家才分工討論製作。「在創作過程中,對我來說最困難的步驟就是畫花紋,不過創作完成後,馬家窯文化的漩渦紋就已經在我腦海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跡了。」
  • 館校合作 博物館課堂讓師生收穫了什麼
    上海127所中小學在2016年與自然博物館籤訂合作協議,博物館和學校之間的「牆」正在慢慢被拆除。這也意味著,將有越來越多的教師把課堂搬到博物館裡。館校合作開發課程就如同一面鏡子,照出了博物館工作人員和學校教師知識結構上的欠缺。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為什麼有些生物會滅絕或者瀕臨滅絕?初中生物課本給出的答案是,因為人類生存過程中生活生產方式破壞了部分物種賴以生存的環境。而正在自然博物館展出的滅絕展卻提供了另一種思路:第三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距今2.52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導致海洋95%以上和陸地75%以上的物種大滅絕。
  • 長沙博物館放大招!新展、文化活動慶祝2020年國際博物館日
    展覽時間:5月18日—8月23日展覽地點:長沙博物館二樓特展二廳2.從地中海到中國——平山鬱夫絲綢之路美術館藏文物展預告內容簡介:5月18日上午,長沙博物館發布6月新展「從地中海到中國——平山鬱夫藏絲路文物特展」展覽新展及票務信息。
  • 上海博物館調整今年展覽計劃:三大特展延期,五個特展即將登場
    春色好景正當時,上海博物館已於3月13日起恢復對外開放,為響應觀眾們的觀展需求,上海博物館特將「滄海之虹:唐招提寺鑑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延期至4月5日,「金石篔簹——金西厓竹刻藝術特展」延期至3月22日,與生肖文化有關的「靈鼠兆豐年——上海博物館鼠年迎春特展」則延期至3月29
  • 國家海洋博物館與中國地大(北京)加強館校合作
    12月10日,國家海洋博物館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在天津舉行科學文化戰略合作協議籤約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自然文化研究院海洋分院揭牌儀式。  據悉,2020年9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成為國家海洋博物館首批共建合作學校。
  • 南京一批學校開設博物館課程
    近日,教育部、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關於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這意味著博物館「進」校園提速,學生們將有機會通過校內博物館系列課程,足不出戶「瀏覽」博物館。記者了解到,其實,這幾年南京市不少學校已開設博物館課程,通過館校合作帶領學生們走進博物館,了解歷史文化。
  • 「北美洲原住民藝術」展長沙開幕 展現印第安部落之美
    ( "北美洲原住民藝術」在譚國斌當代藝術博物館開幕,長沙市民可以透過這些藝術精品,了解和欣賞這個族群所創造的燦爛文化。)  紅網長沙3月27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湯紅輝 通訊員 李葉)今日,由湖南省博物館館、美國寶爾博物館、譚國斌當代藝術博物館共同主辦的「北美洲原住民藝術」正式開幕,長沙市民可以透過這些藝術精品,了解和欣賞這個族群所創造的燦爛文化。    此次「北美洲原住民藝術」展覽是繼2013年《美洲原住民:瑪雅、印加和北美土著》攝影展後又一次美洲原住民區域文明和文化的推介。
  • 我館開展「館校合作」回訪工作
    為深化「館校合作」,對上半年複課以來的教學情況進行綜合評估,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9月3-9日,我館組織科技教師赴西寧市及州縣的19所合作學校開展了回訪工作。回訪工作結束後,我館結合校方意見建議,迅速制定出嚴謹、合理、科學的開課方式,並認真抓緊落實,以確保授課工作如期有序開展。開課前,科技教師對教室進行了全面徹底的消毒處理,對課程課件、實驗材料等內容進行了仔細梳理,為新學期開課做好了充足準備。
  • 新北陶瓷博物館舉辦青少年彩繪陶博特展 千隻牛喜迎新年
    華夏經緯網1月18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時序牛年,新北市鶯歌陶瓷博物館與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首次攜手合作的「感動牛—兒童暨青少年彩繪陶博特展
  • 以「老鼠」為主題 臺南市推出新春陶藝特展
    臺南市麻豆總爺藝文中心即日起推出「鼠一數二在南陶~2020新春陶藝特展」,作品以「老鼠」為主題,捏制創作各種不同陶藝,生動呈現不同樣貌。圖/總爺藝文中心提供    臺南市麻豆總爺藝文中心即日起推出「鼠一數二在南陶~2020新春陶藝特展」,作品以「老鼠」為主題,捏制創作各種不同陶藝,生動呈現不同樣貌。圖/總爺藝文中心提供
  • 上海博物館今恢復開放996人進館參觀 唐招提寺文物特展將延期至4月...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彰顯中日人民友誼(央廣網上海林馥榆 攝) 該特展原定於2月16日結束。為更好展現鑑真和尚「超越苦難、推進中日交流」的精神,彰顯中日兩國人民的友誼,中日雙方也希望戰「疫」結束後,觀眾能看到這一與「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密切相關的文物,展覽將延期至4月5日。考慮到展廳內部人流聚集的問題,針對「滄海之虹「展還將採取分展廳限流措施,初步預案為每半個小時60人進場。 據了解,上海博物館此次將開放九個展廳。
  • 陶藝課程滋養「流動的花朵」
    很快,第一個難題就來了:學校的幾位美術教師都不是專科出身,對陶藝製作技術都很陌生。為了培養教師,學校通過校企合作,請進來、走出去,使教師迅速掌握了基本的專業技能。接下來,問題又出現了:我校是一所農民工子女就學指定學校,有近98%的學生來自於全國18個省市自治區的農民工的家庭。為了不給這些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增加經濟負擔,學校決定所有陶藝製作材料都免費提供。
  • 國家海洋博物館與澳門城市大學籤署館校共建計劃框架協議
    國家海洋博物館與澳門城市大學籤署館校共建計劃框架協議 2021-01-15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特色觀展 對話名家 鄭東新區開展中小學美術教師之「館校合作...
    現場問答2021年1月6日上午,鄭東新區中小學美術教師「特色觀展 對話名家」之「館校合作」主題活動在河南省美術館如期舉行。在於會見的引導下,老師們走進了「會見∙大地」——於會見作品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於會見工作室原貌再現,這也是本次展覽的最大亮點之一,於會見在觀看與解讀之間找到了一種恰當的方式,通過還原創作現場、使觀者沉浸式體驗創作過程的「會客廳」設計,構建起藝術家與觀眾之間互動的橋梁。「會客廳」兩側展出的作品是紙本手稿、寫生稿兩部分,呈現了於會見視覺語言的形成軌跡。
  • 臺灣陶藝名家風採錄
    Tustin Renaissance Gallery 聯展 美國加州1996 全國陶藝聯展 中正藝廊1998 陶之採衣—陶藝協會陶藝聯展 高雄、臺南文化中心1998 生活陶聯展 高雄福華沙龍1999 臺灣陶藝家聯展 桃園中正機場1999 中華民國陶藝協會北京交流展 中國北京歷史博物館1999 日本常滑陶藝祭國外陶藝家聯展
  • 「中國紫檀博物館館藏珍品特展」臺灣行巡禮
    這一天,臺北101大樓迎來了自建成以來大陸首個赴臺文化交流項目:「紫檀的奧秘——中國紫檀博物館館藏珍品特展」臺北展覽的隆重開幕。101件價值超過新臺幣十億元的紫檀藝術珍品,讓臺灣民眾有機會近距離領略巔峰工藝之精和傳統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