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男孩經常看見外星人?醫生:壓力導致多重人格

2020-12-16 紅星新聞網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高旭 宋雅婷)4月16日報導 前段時間,網劇《柒個我》刷爆了微博、朋友圈,劇中張一山扮演的角色患有多重人格障礙,身體裡存在著7種性格完全不同的「人物」:擁有暴力人格的霸道總裁、擁有自由人格的中年大叔、擁有少女人格的迷妹、擁有幼年人格的小屁孩……

「一會成熟、一會幼稚、一會又可愛,太喜歡這樣的人了!」不少迷妹在評論中說,自己也想要一個男主般的男朋友。可你知道嗎?其實這所謂的多重人格,不但不是所謂的「人格魅力」,更是一種心理疾病。

初三男生經常「靈魂出竅」 原是心理疾病作祟

「多重人格其實就是我們醫學上說的分離性障礙,別說7重人格,兩重你都受不了!」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臨床心理科一病區主任何宗嶺告訴記者,在類似《柒個我》、《致命ID》等影視作品中,都對多重人格進行了描寫,但這種情況往往是藝術加工的成果。「在現實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兩重人格,而且往往會給患者帶來沉重的傷害和痛苦。」

何宗嶺向記者介紹了一個病例:

來自康定的小王(化名)今年15歲,從小就是班裡的「尖子生」。在老家上完小學後,小王的家人將他帶到成都念初中,可沒有想到,正是這個決定,讓小王的心理產生了問題。

「媽媽!外星人來了!快跑!」一天中午吃飯時,小王突然對著父母喊道,然後自己躲進了房間,拿著工具,似乎要準備與外星人「大幹一場」。

「一開始我們以為孩子就是開個玩笑。」小王的母親告訴記者,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孩子這樣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幾乎沒辦法生活,甚至有時看起來就像「靈魂出竅」。「幾乎沒幾天就會出現『丟了魂』一樣,一會說外星人來了,要把我們都殺掉,一會又說壞人來了。」

到初三後,小王的情況更嚴重了,有些事情怎麼都想不起來,正在玩遊戲或者聊天時,甚至會突然睡倒在地上,睡夢中還不停地叫喊,好像很害怕。「我們帶孩子也做了還有一堆檢查,什麼都沒有查出來。」小王的母親告訴記者。

令家長更費解的是,小王在出現這種情況後,事後卻完全不記得發生了什麼,完全沒有任何印象。這令家長十分害怕,最終,小王被送至了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

「經過我們評估,這個就是最常見的分離性障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多重人格了。」何宗嶺告訴記者,小王產生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生活環境的變化。「他來到成都以後,看到周圍的同學都非常優秀,生活環境也產生了變化,在這邊親人又少,就讓他壓力非常大,這種壓力,讓他產生了心理疾病。」

分離性障礙就是「癔症」 女孩發病多於男孩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了解到,分離性障礙又稱分離(轉換)障礙,曾稱癔症或歇斯底裡症。分離性障礙是一類由精神因素作用於易感個體引起的精神障礙。

一部分患者表現為分離性症狀,另一部分患者表現為各種形式的軀體症狀,其症狀和體徵不符合神經系統生理解剖特點,缺乏相應的器質性損害的病理基礎。這些症狀被認為是患者無法解決的內心衝突和願望的象徵性轉換。

何宗嶺介紹,根據臨床表現形式的不同,分離轉換障礙分為「分離障礙」、「轉換障礙」兩種。「有的患者還會出現兩者疊加,則被稱為「分離和轉換障礙。產生這裡心理疾病的孩子,往往會在一瞬間內心感覺自己突然抽離了身體,就像遊戲中『第三人稱』這個角度在看待世界,不受自己控制,導致我們認為的胡言亂語等一系列表現。」

「分離障礙表現為分離性遺忘,主要特點是重要的近期事件的記憶喪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斷片』。」何宗嶺說,分離障礙遺忘一般圍繞著創傷性事件,患者常常表現出情緒上的困惑、痛苦,以及不同程度的尋求注意的行為等。

而轉換障礙,表現為運動和感覺功能異常、感覺麻木或喪失,如一側肢體癱瘓、發麻,起立後不能步行等。「這一類疾病主要多發於12-18歲的兒童,在門診中,轉換障礙的患兒佔3%,在美國等一些國家則佔10%,而且女孩明顯多於男孩。」何宗嶺說。

壓力是主因 孩子患病莫著急

「就拿我們前面小王的這個病例來說,其實壓力是造成分兒童離性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何宗嶺告訴記者,由於社會的發展,許多家庭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往往注重孩子的身體健康、學習成績等方面,卻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疏導。「我們說的這種壓力有很多,比如周邊孩子的攀比,比如學習壓力,以及現在出現最多的家庭壓力,比如爸爸媽媽鬧離婚之類的這些種種,都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負擔,產生患病風險。」

何宗嶺介紹,在心理門診確診的兒童分離性障礙病例中,創傷也是一個很大的病因。「我們研究發現,患病的兒童在生活上或多或少都有過創傷經歷,最常見的就是家庭暴力,比如過度打罵孩子以及性侵犯等等。」

「我們觀察發現,這一類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內向。在當孩子們遇到一些事情時,往往不願意說出來,情緒壓抑在了心中。」何宗嶺介紹,當孩子出現了一些反常的行為後,家長一定要及時關注,並且加強心理疏導。「我們要從小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心理習慣,了解自己的人格特點,加強心理素質的建設,遇到不快樂或者委屈的時候,要學會向家長傾訴。」

相關焦點

  • 10個著名的多重人格障礙案例,萊昂納多完美演繹過其中一位!
    多重人格障礙(MPD),通常也被稱為分離性身份障礙(DID),多重人格患者的每一個人格都是穩定、發展完整、擁有各別思考模式和記憶的。分裂出的人格包羅萬象,可以有不同的性別、年齡、種族,甚至物種。他們輪流出現控制患者的行為。一種表現為病人同時存在兩種或多種身份和人格的精神障礙,其行為受其多種人格的支配。
  • 多重人格障礙探秘
    你的大腦是否經常不受意識控制地湧入一些想法、影像或衝動?    本書是心理學的最後一塊隱秘,講述了各種重口味心理現象,如多重人格障礙、特定精神分裂、戀童癖、戀物癖、露陰癖、性慾倒錯、特定對象恐懼症等。一個肉體能裝下幾個靈魂?你最早接觸「多重人格」一詞是在什麼時候?我回想了一下,就是希區柯克的那部1960年的黑白老片——《驚魂記》。
  • 杭州14歲男孩有7重人格 從大叔到蘿莉應有盡有
    (原標題:杭州14歲男孩有7重人格 受刺激後立馬變換) 法制晚報·
  • 精神分裂=解離性身份認知障礙(多重人格)?
    「病人們看見醫生明明對他們的病情無能為力卻又說要幫助他們時,會笑或者擺出莫名的姿勢。對於女性來說,搔首弄姿是試圖去誘惑別人的,但同時這也是試圖去分散醫生注意力。患者試圖讓醫生分心將注意力轉向其他事物。他們想使醫生愉悅的同時使他困惑,這樣他就不會注意到那些重要的訊息了。但是當病人發現那些真的想要幫助他們的醫生時,他們就不會也不需要分散他們的注意力了。
  • 多重人格的背後往往是精神疾病在作怪
    多重人格背後往往是精神疾病作怪  「多重人格障礙是一種疾病,雖然並不常見,但是患者非常痛苦,別說7種人格了,兩種人格在體內,就會讓身邊的親友受不了。」發病的那段時間,夫妻關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但她沒有找到合適的調整方法,也沒能及時釋放自己內心的壓力,狂躁型的人格爆發出來後,讓自己覺得釋放一些。」王奕權說,可陳女士同時又深愛著自己的丈夫,對他依賴性很強,這就演變出了第二天出現的自責、憂鬱的第二種性格。  「單純多重人格障礙很小眾,病人往往有著其他精神疾病。」
  • 多重人格分裂
    通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多重人格的每一個人格具有不同的個性和特點,畫是作者情緒的體現,是作者思想世界的一面鏡子,不同風格的畫作出自同一個人,這是極其少的,除非是這樣的多重人格的存在。    在現代的影視作品中也存在大量關於人格分裂的電影,如《Tokyo boys》< Identity》《Hide and seel》 等。
  • 致命ID: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多重人格相互博弈,反轉不斷
    每一次人格的易主,都需要經歷一次搏殺的過程。小男孩提米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只是說明此次他贏得了主動權,但下一次的人格爭端,贏的人就不一定是他了。沒有成功取得主動權的人格,也在為下次爭端的重啟積蓄力量。24個比利電影中的多重人格相遇在汽車旅館內,發生了一些列的搏殺事件。導演把所有的人格放置在同一個空間內,增添了戲劇衝突,讓影片的可看性更強。但現實生活中,多重人格之間是相互獨立的,他們彼此並不知道對方的存在。
  • 你真的了解「多重人格障礙」嗎?
    在很多影視作品中,塑造出了一些多重人格的人設,遠的比如經典的《搏擊俱樂部》,更加熟悉一些的有《致命ID》、《黑天鵝》等,近點的比如《柒個我》,編劇寫到沒東西寫的時候,似乎就喜歡拿多重人格開刷。因此,這個名詞也稱得上是耳熟能詳了。那麼,多重人格在現實中是否存在呢?和影視劇中的人物表現,又是否相同呢?
  • 如何解除面對多重壓力下導致的焦慮不安
    焦慮看似來自多重壓力而導致的,其實,這是表面,深層次的原因是你的做人做事不夠雷厲風行,內心不夠強大穩重!人生中,每個人或多或少會遇到不同的壓力,有的人會一帆風順,得心應手,但是他同樣也會遇到壓力,太順心的壓力,導致焦慮;有的人是感情壓力,有的人是工作上和同事或上下級合不來,經常有意見分歧,見面時很尷尬,甚至像仇人一樣,這種壓力也很大,有的人做生意失敗,投資失敗,欠款欠債一大堆,上幾十萬 百萬千萬,天天被銀行或債主追債,壓力更加大等等,當這些壓力出現在你的身上,你自然就會內心有壓抑,如果時間長了
  • 【剖析】人格分裂、多重人格、精神分裂之間的區別和聯繫
    也就是說作為人格分裂的患者來講,他將如同「失憶」一般的完全「忘記」事件的全部體驗,以及事件的內容過程,以此來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避免因事件刺激而導致精神層面的痛苦及異常。」與「意識層面」的剝離,而導致的「自我認同缺失」繼而導致患者情感與軀體反應的失常,而不是同時分裂出「多個人格」。
  • 《分裂》,少女擁有多重人格
    男主角也是從小受盡各種虐待,因為不堪各種折磨,從而分出了24個人格來保護自己,而且精神專家認為這24個人格是真實並且獨立存在的。有女性人格、小孩子人格、綁架犯人格、軍官人格、畫家人格、野獸人格。而且當某個人格出現的時候,男主角的身體條件也相對應的符合當時的人格。
  • 為什麼大多數人感覺自己是多重人格,九型人格告訴你其中的秘密
    九型人亦是如此,接下來,九型人格分析的小編就和大家一起探討關於多重人格的秘密。為什麼很多人感覺自己是多重人格呢?關於多重人格,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解釋其中的緣由。第一:是否心理健康正常。人處在輕鬆和壓力的狀態下,可能會表現出不同的性格特徵。
  • 初三學生學習壓力太大,深夜狂吃40片暈車藥,醫生:腎臟受損
    雖說是好事,但是大家仔細想一想,孩子們的年齡畢竟相對來說還很小,不管是家長還是學校,都給他們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特別是接近考試的時候,對於孩子們來說他們所承受的壓力也就越來越大了。這不就在最近,我國深圳某地的一位初三學生就因為壓力太大,深夜竟狂吃40片暈車藥,引起了網友的熱議,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 一部電影讓你知道多重人格的恐怖
    多重人格是心理疾病的一種,即一個人擁有多個人格(若只有兩個則稱為「雙重人格」),就有如「在一個身體裡住著好幾個靈魂」。這些分裂出的人格包羅萬象,可以有不同性別、年齡、種族,甚至物種,他們輪流出現控制患者的行為。
  • 讓我們一起了解多重人格,多重人格是怎樣出現的?
    解離症包括解離性失憶症、解離性迷遊症、多重人格異常、及自我感消失症`等等。多重人格異常( 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 ),是指一個人同時擁有不同的人格,而這些人格會在不同的時間表現出來;這種現象常令人好奇但是也令人懷疑,是否真的有可能如此?我們謹慎的說,在臨床上的確是有符合這些描述的個案。
  • 《殺了我治癒我》:多重人格和精神科醫生的治癒戀愛之路
    今年張一山的一部《柒個我》,讓許多很少看到這類題材的影視網友們覺得新奇,也算是獲得了較高的關注度,但是這部劇其實是改編自韓劇《殺了我治癒我》,而原版也是很有魅力的,小編今天就要給大家來簡單介紹並推薦這部講述多重人格和精神科醫生的治癒之路的故事。
  • 你身邊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朋友:「你知道嗎,我有多重人格」
    我經常看到身邊有朋友略炫耀地說:「你知道嗎?我有雙重人格。」我在驚訝與困惑之中,會問一句:「你咋知道的?」「電影裡面說的呀,我還百度了,上面說的跟我一模一樣!也是一會兒特別開朗,一會兒又特別不愛說話。而且我對有些人我就是愛答不理,有些人我能聊上一天。」
  • 「N號房」疑犯有雙重人格?精神分裂?5大成因造成多重人格障礙
    疑犯博士患「雙重人格」?事件曝光後,博士的身分被媒體公開,他是25歲大學畢業生趙周彬(譯音),且為成績優異模範生。他在大學期間,是校報的記者,平時亦會經常做義工。日前韓國京畿大學犯罪心理學家接受CBS電臺訪問,分析博士的心理狀態,認為他有雙重人格。
  • 我討厭化學,可我想當醫生,初三男孩的理想
    都是老熟人了,她了解我的想法,熟練地開始為我剪髮,我問她:「初三開學有通知了嗎?」小鳳的孩子今年上初三,一個高高大大的男孩,很有禮貌。她一邊剪髮,一邊和我說:「還沒呢!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學?」幾天後,小鳳給我打電話,問店裡有口罩嗎?
  • 《柒個我》為什麼沈亦臻會有多重人格?
    懸疑愛情劇《柒個我》自首播以來就受到追捧,最大的亮點是男主飾演的是一位多重人格患者,他瘦弱的身體裡住著七重人格,他們分別是:主人格沈亦臻,暴力人格崔皓月,自由人格朱長江,憂鬱人格莫曉俊,少女人格莫曉娜,神秘人格X先生,幼年人格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