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520,一個被大多數騷年創造出來的節日。又一個專虐單身狗的日子。哈哈話說一年下來還真不少虐待單身狗的日子。小編不幸中招。人醜還沒錢,你不單身誰單身?對吧!
說句題外話,是之前看到過的一篇關於分析單身狗的文章中的觀點(之一)。據說人類的進化本身,就是一個優勝略汰的寫照。觀點中談到早期的人類也是能力取勝。只有能力者才能夠獲得交配資格,來繁衍後代,(這個確實有點兒像動物世界)以保持優良基因的傳承。競爭上崗。換到當今社會同理。
雖然觀點有點兒偏激和主觀。但是莫種意義上確實有他的道理,畢竟只有英雄才能抱得美人歸不是,優勝略汰能者多勞。所以你想通了,也就... ...
好了,一囉嗦起來就沒完沒了,感覺說不完的話。祝所有單身狗早日脫單。回到正題... ...
上一期專門扒了一下,世界上的那些昂貴的藥物。之所以昂貴是因為大多數藥物都是孤兒藥,所針對的也大多數是些罕見病。受眾很少,所以才貴。接個後續,我們今天來扒一扒那些你可能不知道沒聽說的「罕見病」,就當沒事兒看小百科了,解解悶兒。另外,小編前幾天看到幾部關於罕見病的紀錄片,有興趣的可以去找找看。
罕見病,又稱「孤兒病」,是指盛行率低、少見的疾病,但世界各國對於罕見疾病的定義不盡相同,世界衛生組織將罕見病定義為患病人數佔總人口的0.65‰~1‰之間的疾病或病變。
國際確認的罕見病有7000多種。約佔人類疾病的10%在種類繁多的罕見病當中,約有80%是由於基因缺陷所導致的根據醫學文獻顯示,每個人的基因當中平均約有7組到10組基因存在缺陷,一旦父母雙方存在相同的缺陷基因,孩子就有可能患上罕見病因罕見病患病人數少缺醫少藥且往往病情嚴重。
2015年中國有1687萬新生兒,衛計委報告的出生缺陷率是5.6%,以此計算,每年在中國約有100萬孩子出生以後就有明顯可見的出生缺陷。說是罕見病其實一點都不罕見,這數據蠻嚇人的。
沒有人在基因上是完美的,下面展示的這些歷史名人都是罕見病患者比如說改變了上世紀物理學的霍金,他是漸凍人;美國總統林肯患有馬凡症候群;英國女王維多利亞患有血友病;著名畫家梵谷患有遺傳代謝病,但他們改變了人類的歷史。
肌萎縮脊髓側索硬化症
「漸凍人」:因缺乏某種蛋白,神經發生病變,肌細胞萎縮、變性、原發性壞死,於是人變得無力,國際醫學界將此類神經肌肉病患者俗稱為「漸凍人」。最著名的「漸凍人」當屬科學家霍金,他所患病症學名為「肌萎縮脊髓側索硬化症」。前段時間的「冰桶挑戰」就是為了這種罕見病而呼籲製藥商藥物研發的一個活動。
馬凡氏症候群(Marfan syndrome)
馬凡氏症候群(Marfan syndrome)為一種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患病特徵為四肢、手指、腳趾細長不勻稱,身高明顯超出常人,伴有心血管系統異常,特別是合併的心臟瓣膜異常和主動脈瘤。該病同時可能影響其他器官,包括肺、眼、硬脊膜、硬顎等。所以還有一個俗稱「蜘蛛人症」。《三國演義》中對劉備的描述,「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塗脂」。照這個描述,劉備患馬凡氏綜合症的可能性很大。
血友病
血友病分為 A ,B 兩型。血友病A(hemophilia A)是凝血因子 VIII 缺乏所導致的出血性疾病,約佔先天性出血性疾病的 85%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和世界血友病聯盟(WHF)1990年聯合會議的報告,血友病A的發病率約為 15~20/10萬人口,歐美各國統計,約為5~10/10萬人,中國血友病 A 發病率約為3~4/10萬人口。血友病B(hemophilia B),稱因子IX缺乏症或Christmas病,發病率約1.0~1.5/105,佔血友病的15%~20%,因子IX的基因長34kb,位於X染色體長臂,有8個外顯子和7個內含子,因子IX為一種依賴性維生素K 的血漿蛋白,相對分子量為5.6萬,合成部位在肝臟,血友病A、B治療相似,採用替代療法,可選用血漿、凝血酶原複合物(PCC)、因子IX濃縮物和重組因子IX製品等。
亨廷頓舞蹈症
亨廷頓舞蹈症(即Huntington Disease)是一種遺傳神經退化疾病,主要病因是患者第四號染色體上的Huntington基因發生變異,產生了變異的蛋白質,該蛋白質在細胞內逐漸聚集在一起,形成大的分子團。一般科學家將這些不溶水的分子團稱為「包涵體」。一般患者在中年發病,逐漸喪失說話、行動、思考和吞咽的能力,病情大約會持續發展15年到20年,並最終導致患者死亡。這種病的遺傳機率為50%。
卟啉病
卟啉病(porphyrin)是由於血紅素生物合成途徑中的酶缺乏引起的一組疾病。卟啉或其前體[如δ-氨基-r-酮戊酸(ALA)和膽色素原(PBG)]生成,濃度異常升高,並在組織中蓄積,由尿和糞中排出。臨床表現又稱紫質病,分遺傳性和獲得性兩大類,主要為光敏性皮炎、腹痛和神經精神障礙。主要累及神經系統和皮膚。
成骨不全症(脆骨病)
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是一種少見的先天性骨骼發育障礙性疾病,又稱脆骨病或脆骨-藍鞏膜-耳聾症候群。是一組以骨骼脆性增加及膠原代謝紊亂為特徵的全身性結締組織疾病。其病變不僅限於骨骼,還常常累及其他結締組織如眼、耳、皮膚、牙齒等,其特點是多發性骨折、藍鞏膜、進行性耳聾、牙齒改變、關節鬆弛和皮膚異常。本病具有遺傳性和家族性,但也有少數為單發病例。這種病還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名字:瓷娃娃病。
白化病
白化病(albinism)是一種較常見的皮膚及其附屬器官黑色素缺乏所引起的疾病,由於先天性缺乏酪氨酸酶,或酪氨酸酶功能減退,黑色素合成發生障礙所導致的遺傳性白斑病。這類病人通常是全身皮膚、毛髮、眼睛缺乏黑色素,因此表現為眼睛視網膜五色素,虹膜和瞳孔呈現淡粉色,怕光,看東西時總是眯著眼睛。皮膚、眉毛、頭髮及其他體毛都呈白色或白裡帶黃。人們將這類病人俗稱為“羊白頭”。白化病屬於家族遺傳性疾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常發生於近親結婚的人群中。中國約有90000人,相信生活中我們都見到過這類患者。圖中是一名俄羅斯白化病女孩兒,她是一名模特。
「歌舞伎化妝綜合症」
1981年,日本學者新川(Niikawa)和黑木(Kuroki)等在同一本同一期雜誌上,以不同名稱各自報告了5例具有相同臨床症狀的多發性畸形患者,因患者均面容酷似日本傳統戲劇中歌舞伎演員化妝的臉譜,故命名為歌舞伎化妝症候群(Kabukimakeupsyndrome,KMS),又稱為新川-黑木症候群、歌舞伎演員症候群及歌舞伎眼症候群,歐美國家則將其稱為Niikawa-Kuroki症候群。在臨床工作中,患者同時伴有身材矮小、智力稍低、視力下降、部分內臟反位、馬蹄腎、室間隔缺損、反覆發作的肺炎等。
肝豆狀核變性
肝豆狀核變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於1911 年首先由 Wilson醫生報導,所以又叫「威爾遜氏病」。其病因是血中有太多的銅離子聚集,主要累及肝臟、大腦的豆狀核和角膜。發病率為1/30000~1/100000,致病基因攜帶者約為1/90。
本病在中國較多見。好發於青少年,男性稍多,通常在14歲之前發病。如果一個青少年出現類似老年帕金森病人那種表現,比如震顫、慌張步態、四肢亂動,應該考慮這一疾病。
銅離子在眼睛角膜的堆積,會使得角膜邊緣變成褐色,出現特徵性的「K-F角膜環」,這是診斷肝豆狀核變性的重要依據。
幸運的是,它是少數幾種可治的神經遺傳病之一,關鍵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主要治療原則是終生服用青黴胺等銅螫合劑來降低血清中過多的銅,減少其在全身各組織異常的堆積。
黏多糖貯積病
這種病是一種蛋白聚糖分解代謝障礙,在北美和歐洲的總發病率約為1/25000。患者男性多於女性。
此類患者的特點是特殊的醜陋面容、身材矮小、頭大、頸短、舌大(常伸出口外)、進行性耳聾、視網膜變性、雞胸、膝踝外翻和扁平足、四肢及軀幹短小、脊柱後 凸、駝背和智力低下、毛髮濃密、粗黑。法國作家雨果的傳世名著《巴黎聖母院》中善良的鐘樓怪人卡西莫多很可能就是一位黏多糖病患者。
在中國古代,因黏多糖病患者面容醜陋,形似中國古建築屋簷下天溝(承溜)上的怪物,故也有「承溜病」之稱。本病迄今為止沒有很好的辦法。
黏多糖增多症患者的平均壽命不超過20歲,主要的死亡原因為冠狀動脈和主動脈瓣損害以及肺部感染。
先天性四肢切斷綜合症
海豹肢症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畸形,這些畸形嬰兒大多沒有臂和腿,或者手和腳直接連在身體上,很像海豹的肢體,故稱為"海豹肢畸形兒"及"海豹胎"。除上述畸形外,尚可引起其他畸形的發生。此病亦可以廣泛指缺乏器官的畸形包括臉部五官、四肢或身體的任何部位。少數病例可以通過手術進行改善,但是大多數患兒的發育畸形手術修復困難。澳洲籍傳道人、勵志偶像尼克·胡哲便是該病的患者。
天使綜合症
天使綜合症,一種染色體紊亂症,因染色體的問題而導致的遺傳性疾病。得了這種病的孩子,會雙手舉高,揮舞,腳下不穩,就像被人牽線的木偶;經常發笑,很快樂的樣子。所以人們又把這種疾病叫做"快樂木偶綜合症"。全球約有1.5萬名該病患者,多數兒童的腦波異常,無論腦部及身體發育均遲緩,表達能力較差,移動與平衡運動困難,有顫抖的步伐與顫動的四肢,時有癲癇症狀,需要定時服藥抑制病情。
唐氏綜合症
唐氏症候群即21-三體症候群(trisomy 21 syndrome)又稱先天愚型或Down症候群,是最早被確定的染色體病,60%患兒在胎內早期即夭折流產,存活者有明顯的智能落後、特殊面容,生長發育障礙和多發畸形。
蠶豆病
蠶豆病是一種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G-6-PD)缺乏所導致的疾病,表現為在遺傳性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陷的情況下,食用新鮮蠶豆後突然發生的急性血管內溶血。所以家長要格外小心,儘量避免讓小朋友吃蠶豆,或者出現食用蠶豆後出現下述症狀要及時就醫。
魚鱗病
俗稱(蛇皮癬),70%屬遺傳(遺傳病),多於兒童時發病,好發部位四肢軀幹仰面,皮膚乾燥粗糙,皮屑邊緣略翹起,狀似蛇皮,或汗毛孔有顆粒物堵塞,長不出汗毛,重者皮膚呈灰褐色鱗屑和深重斑紋,隨著年齡增長波及全身,本病特點冬重夏輕。 魚鱗病是一種常見的遺傳性皮膚角化性皮膚病,中醫稱為蛇皮癬。由於圖片可能引起不適,所以就看條魚吧。
上面談到罕見病有很多。這裡只是簡單的介紹當中或常見的幾種。
1.苯酮尿症(PKU) 2.高胱胺酸血症 3.遺傳性高酪胺酸血症4.高甲硫胺酸血症 5.楓糖尿症(MSUD) 6.非酮性高甘胺酸血症 7.胱胺酸症 8.苯酮尿症(BH-4缺乏症) 9.高離胺基酸血症10.組胺酸血症 11.甲基丙二酸血症(MMA) 12.異戊酸血症(IVA) 13.丙酸血症(PA) 14.戊二酸血症(第一、二型) 15.3-氫基-3-甲基戊二酸血症(白胺酸代謝異常) 16.三甲基巴豆醯輔酶A梭化酵素缺乏症 17.多發性羧化酶缺乏症(生物素酵素缺乏症) 18.高脯胺酸血症 19.芳香族L-胺基酸類脫羧基酶缺乏症
尿素循環代謝異常的分類1.瓜胺酸血症 2.鳥胺酸氨甲醯基轉移酶缺乏症 3.乙醯榖胺酸合成酶缺乏症 4.精胺丁二酸酵素缺乏症其它代謝異常的分類1.肝醣儲積症 2.黏多醣症 3.高雪氏症 4.法布瑞氏症(Fabry氏症)5.Niemann-Pick氏症, 鞘髓磷脂儲積症(尼曼匹克症) 6.短鏈脂肪酸去氫酶缺乏症 7.腎上腺腦白質失養症 8.脂肪酸氧化作用缺陷 9.亞硫酸鹽氧化酶缺乏 10.遺傳性果糖不耐症, 果酸尿症 11.巖藻糖代謝異常(儲積症)12.原發性肉鹼缺乏症 13.MLD症候群 14.粒線體缺陷 15.紫質症(卟啉病)16.威爾森氏症(肝豆狀核變性病)17.先天性高乳酸血症 18.持續性幼兒型胰島素過度分泌低血糖症 19.半乳糖血症20.黏脂質症心肺功能失調的分類1.原發性肺血鐵質沉積症 2.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症 3.Alstrom氏症候群 4.特發性嬰兒動脈硬化 5.囊狀纖維化 6.Holt-Oram氏症候群 7.Andersen 氏症候群消化系統失調的分類1.進行性家族性肝內膽汁滯留症 2.先天性膽酸合成障礙 3.先天性Cajal氏間質細胞增生合併腸道神經元發育異常
泌尿系統失調的分類1. 腎因型尿崩症 2. 性聯遺傳型低磷酸鹽佝僂症 3. Lowe氏症候群 4. 家族性低血鉀症 5.多囊腎病 6. Bartter氏症候群腦部或神經病變的分類1.毛毛樣腦血管疾病 2.胼胝體發育不全症 3.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小腦萎縮症/企鵝家族) 4.亨汀頓氏舞蹈症 5.結節性硬化症 6.多發性硬化症 7.Zellweger氏症候群 8.瑞特氏症候群 9.脊髓性肌肉萎縮症 10.Menkes氏症候群 11.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運動神經元疾病/漸凍人) 12. Charcot Marie Tooth 氏症 (進行性神經性腓骨萎縮症) 13.GM1/GM2神經節苷脂儲積症 14.Lesch-Nyhan氏症候群 15.共濟失調微血管擴張症候群 16.涎酸酵素缺乏症 17. 先天性痛不敏感症合併無汗症 18.下視丘功能障礙症候群 19. Miller Dieker症候群20.神經元蠟樣脂褐質儲積症皮膚病變的分類1. 遺傳性性表皮分解性水皰症 (泡泡龍) 2. 層狀魚鱗癬(自體隱性遺傳型)3.外胚層增生不良症 4. 膠膜兒 5.斑色魚鱗癬 6. 水泡型先天性魚鱗癬樣紅皮症 7.色素失調症 8. 眼睛皮膚白化症 9. 嬰兒型全身性玻璃樣變性 10. Meleda 島病 11. Darier氏病(毛囊角化症)12. 先天性角化不全症
肌肉病變的分類1. 遺傳性細胞漿內體肌病變(石膏寶寶) 2. 裘馨氏肌肉萎縮症/貝克氏肌肉萎縮症 3. 肌中央軸空病 4. Nemaline線狀肌肉病變 5. Schwartz Jampel氏症候群 6. 肌肉強直症 7. 肌小管病變 8. 面肩胛肱肌失養症
骨頭病變的分類1.成骨不全症 2.軟骨發育不全症(小小人兒) 3. 骨質石化症 (大理石寶寶) 4.進行性骨化性肌炎 5. 原發性變形性骨炎 6. 鎖骨顱骨發育異常
7. McCune Albright氏症候群(纖維性骨失養症) 8.骨骼發育異常 9. 裂手裂足症 10. 假性軟骨發育不全11. Conradi-Hunermann氏症候群
結締組織病變的分類1.馬凡氏症(蜘蛛人症) 2.瓦登伯格氏症候群(藍眼珠) 3. 先天結締組織異常第四型 4. 畢耳氏症候群造血功能異常的分類1. 再生不良性貧血症 2. 重型海洋性貧血 3.血小板無力症 4. 同基因合子蛋白質C缺乏症 5.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免疫疾病的分類1.布魯頓氏低免疫球蛋白血症 2. 原發性慢性肉芽腫病 3. 先天性高免疫球蛋白E症候群 4. Wiskott-Aldrich氏症候群 5. 嚴重複合型免疫缺乏症 6. 補體成份8缺乏症 7. IPEX症候群內分泌疾病的分類1. 先天性腎上腺發育不全 2. 假性副甲狀腺低能症 3. 同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4.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 5. 肢端肥大症 (大肢症) 6. Laron氏侏儒症候群 7. Kenny-Caffey氏症候群 8. W A G R症候群 9. 腎上腺皮促素抗性 10. 1α-羥化酶缺乏症候群 11. Kallmann氏症候群不正常細胞增生(瘤)的分類1.神經纖維瘤症候群 2.視網膜母細胞瘤 3.神經母細胞瘤 4. Beckwith Wiedemann氏症候群 5. 淋巴血管平滑肌肉增生症 6. 逢希伯-林道症候群外觀異常的分類1. 愛伯特氏症 2. Crouzon氏症候群 3.羅素-西弗氏症 4. Cornelia de Lange氏症候群 5. X 脆折症 6. CHARGE聯合畸形 7. Aarskog-Scott氏症候 8. Smith-Lemli-Opitz症候群 9. Bardet-Biedl氏症候群 10. 顎裂-先天性脫位症候群 11.皮爾羅賓氏症 12. Treacher Collins 氏症候群 13. 多發性翼狀膜症候群 14. 克斯提洛氏彈性蛋白缺陷症(小黑人症) 15.Fraser 氏症 16.先天性家族性瞼口狹小症 17.歌舞伎症候群 18. 耳-顎-指(趾)症候群由於罕見疾病的發生機率很低,在中國,它們所能獲得的研究資源非常有限,一些藥廠基於經濟利益的考量,對於投入罕見疾病的藥品與食物研發、製造或引進也是缺乏興趣,加上許多疾病的案例並不多,讓這些疾病研究起來十分不易,即使研製出對症藥品,由於患者市場相對較小,其價格也是高的驚人,絕非患者所能承受。這是現狀也是沒有辦法。
在許多國家和地區,甚至是一些發展中國家,都有國家頒布的罕見疾病法律,通過在藥品生產、醫療保障、社會保險、個人權益等多方面的強制規定來確保患者的治療救助和正常生活。
每個人的基因都不是百分百完美的,罕見病患者卻承擔了小概率事件,於他們自身而言很大程度上具有毀滅性我們要給罕見病患者公平的待遇,給他們更加有尊嚴的生活,給他們更多的關愛和關注我們有責任去努力,讓這一特殊群體得到公平待遇及時診治,從而獲得有尊嚴的生活不忘初心,方得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