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 (記者 江躍中)7月11日至13日,「守護明天」系列活動之五——家有春天「和家歡」親子坊主題教育活動,在青浦區大觀園拉開了帷幕,24位社區矯正、刑滿釋放人員及其子女參與活動。
圖說:「和家歡」親子坊主題教育活動,在青浦區大觀園拉開了帷幕。邦礁 攝(下同)
據介紹,社區矯正和刑滿釋放人員子女,是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的家庭普遍處於困境中:經濟拮据、親子溝通不暢、心理敏感孤寂、朋輩群體缺失、社會歧視嚴重等。加強對這些孩子的關愛,彌補他們的心靈缺失,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和社會和諧尤為重要。
在「和家歡」親子坊主題教育活動中,這些家庭先後體驗了家庭微課堂講座、場館參觀、知識問答、戶外拓展、手工製作、親子定向等豐富多元的家庭互動項目。他們在重溫名著中增強了文化自信,在親子互動中架起了溝通橋梁,在科學指導下共建了和諧家庭。
這次活動採取動靜結合的方式,一方面選取「重溫名家經典閱品紅樓書香」這個主題,走進曹雪芹先生筆下的太虛幻境——大觀園,一同感受「花謝花飛花滿天」的意境,領略「世事洞明皆學問」的道理,從而更好的寓情於景,理解書中真諦;另一方面,選取室外環境空曠的朱家角開展親子定向活動,培養親子雙方在不同環境和事件中的默契程度,增強彼此信任程度。
圖說:大家正在體驗互動項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親子教育蘊含著父母的言傳身教,體現在生活的點點滴滴。本次活動通過各類親子教育,明確親子雙方的需求,增強彼此之間的信任,加強家庭關係的粘合度,不斷營造健康和諧的家庭氛圍,從而起到改善孩子們的身心健康狀況,提高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作用。
活動採取3+12的模式,即特邀3名家庭觀察員對應負責12組家庭,幫助他們發現家庭溝通中的問題。家庭觀察員借鑑發達國家薩提亞心理營養、系統排列等家庭理論,通過固定觀察法、隨機觀察法等科學方式,採取數據匯總,談心分享等科學手段,記錄分析這些家庭的相處模式,及時發現親子互動中的不足,為構建更科學、更合理的家庭關係提供有效建議。
此次活動由上海市預防青少年犯罪幫教中心、市愛心幫教基金會、中和矯正事務所聯合舉辦,上海菸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傾情資助。「和家歡」項目自2016年啟動以來,已持續開展5年,幫助多位社區矯正和刑滿釋放人員及其子女提升了家庭幸福感、社會責任感。該項目曾被評為2019年上海市優秀社會工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