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註:根據IOC最新統計數量,世界現存有鳥類40目、237科(含2個分類地位未確定科)、2278屬、10546種、20833亞種,以及149種滅絕種(Gill, F & D Donsker (Eds). 2014. IOC World Bird List (v 4.4). doi : 10.14344/IOC.ML.4.4.);據《中國觀鳥年報》統計,中國目前共有鳥類1434種(中國觀鳥年報編輯. 2013. 中國觀鳥年報-中國鳥類名錄3.0版. 2013年12月31日)】
【編者註:中國鳥類第一篇論文的發表者。1899年2月4日出生於浙江省諸暨縣。1925年畢業於東南大學生物系同年考入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繼續深造並於次年在美國獲碩士學位。1926年壽振黃在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院利用美國收藏的標本,發表由中國人寫出的有關中國福建鳥類的第一篇鳥類論文。1928~1943年任靜生生物調查所動物部技師、清華大學生物系講師、教授、北京大學生物系講師等職。1936年發表了專著《河北省鳥類志》(上、下兩冊)。該書在緒論中分析了河北省的地理條件、植被和氣候方面的特點及其對鳥類的關係,探討了河北省鳥類區系形成的自然條件及歷史。在各論中對每種鳥類均列舉了鑑別特徵,按性別和年齡分別測量了鳥類的量度,進行統計,作為分類的依據;在生態方面,對棲息地、地理分布、繁殖、遷徙、活動規律、鳥巢和鳥卵等,均有記述。凡前人記載,均加以考證,去偽存真,在應用時有所取捨。此書是中國動物學家所寫的第一部鳥類志。在國內外均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不僅在當時足以與國際上的同類鳥類學的研究相媲美,即使與50年後的鳥類學專著相比,也毫不遜色。1943~1950年任華北綜合調查研究所研究員、水產實驗所所長等職。1950~1952年任中國科學院動物標本整理委員會、動物標本工作委員會研究員同時任輔仁大學生物系(現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1953~1964年任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室、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在此期間於1962年起兼任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所長)。1964年7月5日逝世於北京。】
【編者註:第一個由中國鳥類學者發表的鳥類新種——金額雀鶥。任國榮教授是廣東高等師範最後一班畢業生,即轉入廣東大學,於1926年夏畢業,是廣東大學第一屆畢業生。在辛樹幟教授到校後,他負責去廣西大瑤山採集鳥類標本。1928年起,在廣東、廣西、雲南、貴州考察,發表論文20餘篇,出版《廣西大瑤山鳥類之研究》(1927-1936);1930年奉派赴法國及英國研究鳥類學,先後發表20多篇論文,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曾被英國皇家學會接受為會員。1932年命名金額雀鶥(Alcippe variegaticeps)新種。1933年返校繼續任教,講授脊椎動學、生物學、進化論等課程,是我國研究鳥類學的先驅。1944年任理學院院長,兼生物系任,在這之前曾任中大師範學院博物系主任。1944年冬日本侵略軍佔領粵漢鐵路,任教授負責疏散院系的設備到臨武,使之保存無缺,旋到梅縣一帶恢復上課(1945春——冬),同年冬中大遷返廣州,1946年春複課。1949年秋他移居香港,在中文大學新亞書院生物學系任系主任,任國榮教授一如辛樹幟教授,重視人才培養,在中文大學期間,先後推薦30多名畢業生到國外進修攻讀學位,中文大學的玫繼強、、陳廣渝,陶嘉齡、姚大衛、黃洪銘、譚風儀博士等,都是他的學生。我們中山大學第一屆博士學位通過之後,任教授在海外看到報導,十分高興,認為他的多年宿願,終於得到實現。】
【編者註:1901年生於河南省開封市一個貧寒家庭。1923年,他到河南中州大學生物系任助理員,邊工作,邊學習。1931年至1933年,傅桐生獲得了在河南大學生物系學習的機會,兼做河南省博物館動物部主任。為了廣泛搜集標本和研究資料,他爬嵩山,越伏牛山,去信陽,走百泉,幾乎跑遍了河南各地,還到過江西境內,取得很大成效。學習結業後,他又到秉志創建的北京靜生生物調查所任研究員。1935年,由秉志推薦,在中華教育文化基金的資助下,他考取了法國巴黎帝雄大學博士研究生。在留學期間,他隨導師巴利士教授到法國各地觀察鳥類。他學習十分刻苦努力,赴法前又有較堅實的動物學基礎,表現出非凡的才能,深得導師器重。1936年,導師帶他參加了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鳥類學術討論會。他最後以《Oiseaus du Ho-Nan》(河南鳥類)論文獲得理學博士學位。1937年,傅桐生沒有被外國的金錢及顯赫的社會地位所誘惑,毅然決然地回到了當時正被日本侵略戰爭的硝煙籠罩的祖國。回國後他先在江西淡水生物實驗所任主任,一年後到河南大學生物系任教授兼系主任。1957年,傅桐生舉辦了一期脊椎動物學研究班,請蘇聯哺乳動物學和鳥類學專家庫加金教授講學。1959年,又舉辦了一個脊椎動物學進修班,培訓了一批大專院校師資。1962年,他又通過選拔、考試,錄取了兩名國家第一批正式生物學研究生。1966年,發表《慄斑腹鵐的的繁殖習性》等論文。1984年,與他的學生高瑋等出版《長白山鳥類志》。1985年逝世,享年84歲。】
【編者註:照片缺失,引胡宗剛先生語——餘欲獲鳥類學家常麟定先生之生平簡介,僅在《甘肅省人物誌》獲一小傳,甚為簡略,且系年有誤。今往蘭州,親為訪尋,小有收穫,先編成一簡歷。不僅可以補充《甘肅省人物誌》之缺失,還可糾正其誤載,如該書將常先生去世之年說成是1958年。常先生去世之時,年僅五十四歲。至於其死因,據蘭大生物系一位曾見過常先生的老先生告知是因病。該先生還告餘,常先生有多名子女,今不知散落何處,若能取得聯繫,至少可以得到一楨常先生照片。】
【編者註:1906年11月18日 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
1921—1926年 福建協和大學生物系畢業,獲學士學位。
1926—1927年 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院學習,獲碩士學位。
1927—1930年 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院學習,獲科學博士學位。
1930—1947年 任福建協和大學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教務長、理學院院長。
1936—1946年 兼福建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福建科學館生物部主任。
1945—1946年 美國國務院文化司客座教授。
1947—1949年 任南京國立編譯館自然科學組編纂,兼中央大學教授。
1950—1952年 任中國科學院動物標本整理委員會、動物標本工作委員會委員兼秘書,中國科學院編譯局科學名詞室主任。
1953—1955年 任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室研究員,兼北京大學生物系教授。
1956—1998年 任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1934-1937年,發表了福建邵武和閩江流域的鳥類;1947年出版《中國鳥類統計》,記錄1087種;1950年以來,發表鳥類新亞種16個, 發表140餘篇研究論文,出版20餘部專著,其中《中國鳥類區系綱要》(英文,1987)記錄1186種,《中國鳥類種和亞種分類大全》(1994)記錄1244種。】
【編者註:據《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第二版)》(2011),共記錄鳥類1371種】
【編者註:2014年第26屆國際鳥類學大會召開(東京),劉小如和雷富民分別當選為新一屆國際鳥類學委員會主席、副主席】
【編者註:Chinese birds已改名為Avian Research】
【編者註:2011年8月8-15日,第十一屆全國鳥類學術研討會在蘭州大學召開;
2013年11月8日至10日,第十二屆全國鳥類學術研討會暨第十屆海峽兩岸鳥類學術研討會在杭州召開。選舉產生了第八屆理事會
名譽理事長 劉廼發 蘭州大學
理事長 丁 平 浙江大學
副理事長 周 放 廣西大學
雷富民 中科院動物所
盧 欣 武漢大學
孫悅華 中科院動物所
張正旺 北京師範大學
丁長青 北京林業大學
楊曉君 中科院昆明動物所
秘書長 張雁雲 北京師範大學
副秘書長 梁 偉 海南師範大學
鄒紅菲 東北林業大學
司 庫 賈陳喜 中科院動物所
【編者註:第九屆海峽兩岸鳥類學學術研討會(2011年臺北)
第十屆海峽兩岸鳥類學學術研討會(2013年杭州)】
【編者註:第七屆翠鳥論壇(2011年蘭州大學);第八屆翠鳥論壇(2012北京師範大學);第九屆翠鳥論壇(2013年浙江大學);第十屆翠鳥論壇(2014年北京師範大學)】
【編者註:已更名為Avian Research】
===============
更多信息,敬請關注新疆觀鳥會交流平臺!
官網:http://xjbws.520dc.com
微博:http://weibo.com/xjbws
博客:http://blog.sina.com.cn/xjbws
郵箱:xjbws@sina.cn
微信訂閱號:新疆觀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