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裡,
英國鳥類學之父喬治·愛德華、美國鳥類學之父亞歷山大·威爾遜、澳大利亞鳥類學研究之父約翰·古爾德
為我們帶來一場
科學的、美學的、哲學的盛宴。
沒有圖畫的博物史是不完整的。
沒有對其他生物的了解,
我們將成為弱小部落的原始人。
我們不能忽視自己的好奇心和創造力,
因為自然與藝術同樣需要它們。
一、英國鳥類學之父:喬治·愛德華(1694—1773)著作:《罕見鳥類博物志》(A Natural History of Uncommon Birds)我真實的想法是讓大家了解前人的著作中缺少大量的配畫,許多物種除了乾癟的名稱之外並無描述和插圖,因此造成不少困惑、迷失和爭議。博物學家亟需用動物的繪圖來進一步觀察並描述,挽救信息的缺失。在描述自然的時候不該省略任何事情,因為一切信息都有助於歸類或建立起一個物種的特質。——喬治 · 愛德華 《罕見鳥類博物志》
這種鳥比普通的雉更大,儘管叫雉,但我並不認為它屬於雉科鳥類,因為其尾部的羽毛都是平的,而非尖的,並且也不彎曲。儘管顏色不鮮豔,孔雀雉仍是自然界中漂亮的鳥。鳥喙深色,上喙從鼻孔到端部紅色;眼睛黃色,鳥喙到眼部之間黃色裸露的地方有稀疏的黑毛。臉頰、眼部上方白色;冠羽深褐色,微向前豎立;頸部亮褐色,有深色斑紋;背上部和翼羽深褐色,每支羽毛端部有紫色圓點,顏色可變為藍色、綠色和金銅色。這種鳥比英國的雉鳥小得多,尾羽更長,中間尾羽可以達到24 英寸。在阿爾賓的鳥類志中已經做過描述,他將其命名為紅雉。但鑑於其身上顏色多樣,我認為彩雉更適合。此外,他作品中的繪畫走形,我儘量在本圖中修正。他畫的鳥喙和頭部過大,羽翼過長,尾部過短,並且省略了許多細節,在本圖中我已為其補充。
這種鳥尾部很長,中間尾羽疏鬆柔軟,一邊一支,上下還有更軟的羽毛將其支撐。據我觀察,所有鳥類的尾部羽毛都有兩支較長,不是中間就是兩邊,比如燕子和喜鵲。長尾黑帽蜂鳥喙基部要比其他蜂鳥更粗,長而尖,往下彎,很硬,黃色。其頭頂、頸後為黑色,有藍色光澤;喉部、胸部、腹部有綠色羽毛,偏藍,羽毛硬,像魚一樣呈鱗片狀;背部羽毛鬆散,黃綠色;羽翼紫褐色,在光線下有藍紫色光澤;翼脊到肩膀為白色;尾羽暗黑色,由中間至外越來越長;腿、腳和爪黑色。這種鳥與一般海雕的重量相似,大小和雄火雞差不多。外形上,白尾海雕無冠,頸短,胸部結實,腿粗壯,羽翼長而寬闊。鳥喙呈微藍的牛角色。上喙彎曲,覆蓋下喙,約長1 英寸。下喙比上喙短,被收在裡面。頭與喙連接處黃色,又叫蠟膜,上有鼻孔。白尾海雕虹膜為淡褐色,瞳孔黑色,和其他鳥類一樣。圖中鳥均為彩雀。它們幼時顏色平淡,上體深褐色,下體淺一些。圖中上面的這隻顏色很正,發育完全。鳥喙黑色,下喙基部肉色;頭部和頸上部深藍色。背部上方黃綠色,下方和腰部紅色。翼覆羽上部藍色,下為橘色,飛羽綠色;尾羽褐色,有綠色邊緣。從鳥喙到尾下覆羽,整個下體紅色;腿、腳和爪褐色,發育後不變。圖中下面這隻也是彩雀,但還未發育完全。(編者註:原文如此,實際是兩個物種)其鳥喙和眼睛與上面那隻一樣,但眼皮不是紅色。這隻彩雀通體藍色,從近處看頭部的顏色比身體更漂亮,沒有那麼深。初級飛羽和尾羽褐色,有藍色邊緣。二、美國鳥類學之父:亞歷山大·威爾遜(1766—1813)著作:《美洲鳥類學》(American Ornithology)威爾遜對原野的熱愛,他那詩人的眼光及作家的靈感,使他能夠及時捕捉到自然中的動植物的特性,並以自己親臨荒野仔細觀察的經驗形成一種精確的散文體,一種將詩情畫意融於科學,類似於但又超越了巴特拉姆的文學形式。在威爾遜的筆下,對於某種鳥的一般性陳述都像一幅畫面。——自然文學專家程虹教授《尋歸荒野》
這種鳥的食物會隨季節的更替而變化。當櫻桃、稠李和多花紫樹的漿果都陸續成熟時,啄木鳥會盡情享用,尤其是漿果。但是,這種鳥的首要食物,或者說在它們的胃裡最常見到的東西,是潮蟲和螞蟻的幼蟲。它們非常喜愛這些食物,我經常發現它們鼓鼓的肚子裡塞的全是這些東西,而且只有這些東西,使肚子墜脹得像個鉛錘。為了能使啄木鳥獲取這些昆蟲,大自然為它巧做設計。啄木鳥的喙通常是直的,且有凹槽直通到嘴裡,形同楔子,其末端尖利無比,能輕鬆地啄透最硬的木頭。
2. 黃嘴美洲鵑(圖1)
對於初次來到美國、希望能夠觀察其天然物產的外國人來說,如果在5、6 月間漫步樹林之間,穿越低沉幽靜、大樹參天的峽谷,很可能會聽到一種令人不舒適的喉音或者說音符:「咚——咚——咚——咚咚」,音符開始的時候很慢,但是結束時卻迅速加快,連成一片。這些音符相互迴響,非常嘈雜。外國人會經常聽到這些聲音,卻看不到發出這些聲音的鳥或動物在哪裡,因為它們十分羞澀,喜歡獨處,總是在厚厚的枝葉間隱藏自己。這就是黃嘴美洲鵑。
3. 黑嘴美洲鵑(圖2)
這種鳥也是常見的鳥類,但是迄今為止,它們沒有引起歐洲博物學家的注意。或者說,由於它們與黃嘴美洲鵑大體相似,因此被混為一談了。然而,它們有與眾不同的標誌性特徵和生活習性,可以充分說明,它們是獨立的種類。黑嘴美洲鵑特別喜歡在小溪邊活動,以小的水生貝類和蝸牛等為食。在它們的胃裡,我還發現過一些牡蠣殼的殘片。儘管我尊重上述所提及的權威(林奈、凱茨比、拉瑟姆和巴特拉姆),但我還是認為,這種鳥屬於鶯鳥的一種。雖然它們的習性帶有一些鳳頭山雀屬的特徵,但是它們的喙的形狀卻毫無疑問是林鶯屬的。值得注意的是,它們總喜歡光顧高聳入雲的大樹的頂端,在那裡尋覓以樹葉和花朵為食的飛蟲和毛毛蟲。
這種鳥比較纖弱。它們4 月初來到費城。那時,楓樹的花還在盛開。在這個時候它們便常常出現在枝葉花朵之間,以花中的雄蕊和小飛蟲為食。它們最喜歡的棲息地是低矮、潮溼的叢林。在北歐,松鴉、星鴉、山雀、金翅雀、灰雀、烏鴉、杜鵑、啄木鳥和貼行鳥在身體結構和羽毛顏色上,其實和英國當地對應的鳥類並無很大差別。而英國的野鴨也有很多曾出現在北歐的山地上。另外一些會遊泳、常在水中生活的鳥類在習性上雖不完全相同,但在外形上和北歐的同類鳥毫無二致。
蛇雕屬鳥類在喜馬拉雅地區目前已知有三種,其物種明確,外形相似,個體特徵有細微且明顯的差別。結合體能、身形和喙長及兇猛度來判斷,它們與隼形目鷹科近似。另外,其足背多皺,呈六邊形鱗狀,又近似鶚科魚鷹。
兩隻經過研究的標本中,一屬古爾德先生個人收藏,另一由尼泊爾的英國公民霍奇森先生最新提供。二鳥特徵相似,大小有異,後者是前者的1.25倍,原因不排除雌雄差別。鳥背部和羽翼處呈褐色,頭有冠,黑白相間;尾下覆羽帶有淺紅色帶狀花紋;翼覆羽為褐色,雜以白色小斑點;飛羽呈暗褐色,邊緣處加深;內裡雜以白色斑紋;眼邊、鳥喙、鳥腿皆為黃色;爪尖黑色。在所有鵲屬鳥類中,紅嘴藍鵲的羽毛顏色和優美體態是無與倫比的。然而,在很多方面,它又是鵲屬中最不典型的。其喙的力度和角度有所差異,尾羽有分層,中間兩枚尾羽比其餘的長出一倍。紅嘴藍鵲不只生活在喜馬拉雅山區,也廣泛分布在整個中國。在出口到歐洲的中國繪畫裡,它是一種常見圖案,所以我們懷疑它類似英國的松鴉或喜鵲,是可以家養的。據推測,此鳥蠻橫兇猛,肖爾先生在筆記中描繪,他捕到的一隻紅嘴藍鵲便可以捕捉活鳥,並直接將其吞食。像所有典型的啄木鳥一樣,灰頭綠啄木鳥也喜歡在樹上找食物,但它們同時也像地表捕食鳥類一樣,會捕食地上的螞蟻和其他昆蟲。灰頭綠啄木鳥的名字得自其頭後部特別的黑色斑紋。它們多分布在山地的溫和地區。
雄鳥的額頭是明亮的猩紅色,頭頂、枕部和頸後部深黑色,臉頰兩側和後部灰色,帶有黑色鬍鬚。上體綠色,至腰部漸變成黃色,翼橄欖綠色,覆羽和尾羽褐色,覆羽邊緣有白色條斑,尾羽中間兩枚羽毛端部顏色加深。胸部和下體綠灰色,鳥喙和跗蹠黑色。
在巍峨的喜馬拉雅山高海拔地帶,終年積雪覆蓋。這裡生存著出奇美麗的鳥類並不稀奇。在雉科鳥類中,棕尾虹雉以其金屬光澤的絢麗羽毛引人注目。著名博物學家居維葉先生確立了紅雉屬,該屬鳥類數量極為有限,棕尾虹雉是至今唯一得到承認的典型紅雉屬鳥類。歡迎點擊「閱讀原文」
一鍵購買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