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社,是日本人拜祭神的地方,他們也認為,這是神居住的地方。在日本,各種各樣的神社比比皆是。其中最著名的要算靖國神社了。
勇哥這裡要說的是,日本專門為蔣介石修建的神社——中正神社。
中正神社位於日本愛知縣的幸田町,其目的就是為了紀念蔣介石。
在神社的入口處,高掛一塊牌匾,上書四個鎏金大字:永懷蔣公。
日本為何要給蔣介石修建神社呢?
主要是蔣介石幹了三件事。
一是主動放棄對日索要戰爭賠款。
我們知道,雖然經過14年艱苦抗戰,抗日戰爭終於獲勝。但戰爭給中國製造了巨大損失。據統計,中國軍民傷亡人數總計高達3500萬;各種損失折合當時美元計算數額高達1000億以上。
既然遭受如此巨大的損失,在戰後向日本索取戰爭賠款也是天經地義。但是,國民黨被趕到臺灣之後,國際地位「岌岌乎可畏」。為了保住臺灣的「正統地位」,蔣介石開始在對日和約中讓步,只要求「利用日本國民為中華民國從事生產打撈及其他工作,以作為補償。除此以外,中華民國放棄一切賠償要求,放棄該國及其國民因日本國及日本國民在作戰過程中所採取任何行動而產生之其他要求。」
1952年4月28日,蔣介石政府在賠償問題上作出全面讓步,決定放棄全部賠償。
二是放棄派軍隊參加佔領日本。
在二戰勝利前夕的開羅會議上,羅斯福與蔣介石曾經有過一番非正式交流。前者要求後者在戰後對日本的佔領中起主導作用。在戰後初期,美國與中國還一度達成這樣的協議:國民政府於1946年6月底派遣15000人赴日,駐軍三年,由美國提供若干運輸器材和軍事物資。
戰勝國對戰敗國的佔領,是近代以來所形成的國際慣例。中國作為對日作戰的主要國家,參加對日本本土的佔領是最基本的權利。但國民黨把所有的精銳部隊都投到內戰戰場,最後只象徵式地派出憲兵一排,可以說是基本上放棄了對日本本土的佔領權利。
三是以無罪釋放戰爭罪犯岡村寧次。
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日軍像一匹殘暴的野獸,在中國境內肆虐了近14年,製造了包括南京大屠殺在內的無數令人髮指的慘案,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然而,對於雙手沾滿了中國人民鮮血的侵華日軍總頭目、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國民政府卻沒有給以任何懲罰,在一次裝模作樣的審訊之後,將他無罪釋放。當中共中央對此表示強烈抗議時,國民政府依然一意孤行地將他送回日本。
蔣介石政府除了將岡村寧次等200餘戰犯盡數無罪釋放外,還迅速遣返日本在華軍民。據統計,共有2711951人被遣返,其中軍人有1231251人,平民1480700人。
200多萬日軍、日僑很快就順利地返回國內,幾乎未受到人身傷害。這在人類戰爭史上恐怕都堪稱奇蹟。
在遣返過程中,蔣介石政府對這些日本軍民堪稱優厚。允許日本官兵與僑民攜帶一件盥洗具、一件毛毯、三套冬季衣服、一件大衣、三雙皮靴、三條短褲、三件襯衫、一件手提包、一件手提袋,另外僑民可帶1000日元,軍官可帶500日元,士兵可帶200日元的現款。
「與其他從南洋各國返日的人相較,從中國返日者的行李的確太多了」。這是岡村寧次在回憶錄中所承認的,連日本人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以德報怨」,以極大的善意對待在華日本軍民,而同樣是在戰爭結束之際,在日本的中國俘虜和大批的僑民卻無人過問。
這樣看來,日本為蔣介石建造「中正神社」,以及樹立「以德報怨之碑」,多少都有一點諷刺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