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實踐中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認識

2020-12-14 人民論壇網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用翔實的數據和大量事實詮釋了億萬人民的偉大實踐,並總結了一些規律性認識,是研究和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要文獻,從中可以得到許多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認識。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論觀點,如經濟增長速度進入換擋期、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五大新理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等。五年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指導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用翔實的數據和大量事實詮釋了億萬人民的偉大實踐,並總結了一些規律性認識,是研究和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要文獻,從中可以得到許多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認識。

依靠黨的領導

克服市場失靈和政府失效

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是我國經濟建設的基本實踐,我國每年都會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2017年7月還召開了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等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作用提到歷史的新高度,成為我國經濟建設必須遵循的客觀規律。西方經濟學也講市場失靈和政府干預,最典型的是凱恩斯經濟學,與其相對立的是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作用並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為什麼還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因為無論是各級政府還是企業,都是一定意義上的財政主體和利益實體,都有自己獨立的利益目標要實現,加上我國現有的生產企業和金融企業,不僅有多種所有制形式,而且國有企業還分別隸屬不同層級的政府,因此不僅會發生資源配置的扭曲現象,而且會把中央政府逼到最後貸款人的地步,從而發生政府干預失效或成效不明顯的現象。只有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才能夠站在全體人民利益和經濟整體利益的高度,以共產黨人的價值觀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黨嚴明的組織紀律為保障,統籌全局、協調各方,克服市場失靈和政府失效。事實上,西方國家的政府干預,由於政黨博弈,也往往是失效的,甚至在國會辯論中無疾而終。但他們始終找不到解決問題的出路,而且往往給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反攻倒算」留下把柄。只有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這個世界性的難題才得到了解決。因此,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首要問題,也是區別於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基本問題。

主動降低經濟增長預期目標

推動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

要實現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首先要主動把經濟增長速度的預期目標降下來,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經濟增長速度要換擋。近兩三年,中央政府對經濟增長速度的預期目標均主動降低到6.5%左右,這是符合客觀經濟規律的。不少人希望把經濟增速預期提高一些,但這不符合經濟規律。多數研究機構認為,現階段我國潛在經濟增長率是6%—7%。所謂潛在經濟增長率也是西方經濟學的概念,它主要是指在資本可以得到預期回報情況下的經濟增長率,這在我國的應用是有局限的。首先,我國有明顯的生態環境的嚴峻約束,而潛在經濟增長率的計算並沒有考慮這一點;其次,由於體制機制原因,資源配置的扭曲現象在我國依然存在,國有企業包括民營企業都有可能不考慮資本回報而追求產出,形成無效供給和經濟泡沫。這也是計算潛在經濟增長率時難以考慮進去的。因此,需要中央政府明確釋放經濟減速的信號,才能避免經濟增長「硬著陸」;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認識「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的深刻含義,從而騰挪出更大的空間,安排出更多的人力、財力和物力用於轉向高質量發展,才能引導各級政府用更大的精力和更大的智慧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對全面深化改革緊抓不放

把改革落到實處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這些改革內容被分解為300多項具體改革方案、1500多項舉措,形成改革的主體框架和「四梁八柱」。但這麼多改革措施,究竟什麼是主要矛盾,抓住哪個「牛鼻子」才能綱舉目張?習近平總書記準確提出了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解決目前我國供給體系滯後於需求結構的主要矛盾問題。國務院工作緊緊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抓住了主要矛盾,並以此為突破口,進一步推動了基礎性關鍵領域的改革和財稅領域的改革。

在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也存在認識規律和尋找突破口的問題。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對5年來國務院工作做了很好的總結,實際上也是對這項改革任務的規律性認識。近三年來,國務院反覆部署並不斷深化「三去一降一補」和「放管服」的改革措施,緊抓不放。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抓而不緊,等於不抓。國務院對全面深化改革這項任務緊抓不放,體現了工作作風的轉變,把改革落到了實處。

以新發展理念

引領創新型國家建設

實現創新驅動需要認識和追蹤世界先進技術研發和應用的現狀與前景。五年來,國務院工作緊緊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努力追蹤世界先進技術和產業前沿,大力推廣「網際網路+」,持續發展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及時實施大數據發展戰略,發展工業網際網路。一系列戰略措施使我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化中走在了世界先進行列,我國的電子商務和電子支付在世界上領先於其他各國,充分體現了中國黨和政府是英明、睿智和具有科學決策能力的領導集體。

實現創新驅動不僅需要先進的科研隊伍、逼近前沿的科研項目和任務,以及預期的成果,還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和行動。國務院前幾年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計劃,並部署了具體措施。這是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舉措。有人提出疑問,普通老百姓、剛畢業的大學生怎麼創業、創新?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總結了群眾的實踐創造和新鮮經驗,提出了發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大中小企業融合的創新創業格局的規律性認識。從經濟學意義上說,平臺經濟、共享經濟是指這樣一種經濟模式和商業模式:較少依靠對生產條件的佔有,更多依靠人力資本;不完全依靠線下交易,而是線上線下交易相結合;要素分配不主要向物質資本傾斜,而是向人力資本傾斜。例如,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的行動應用程式APP的製作、數據信息的收集與生產、快遞業務等。這不僅解決了大眾參與創新的問題,而且提供了大量新的就業崗位。

創新宏觀調控體系

堅持既利當前更惠長遠

五年來,國務院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宏觀調控手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具箱體系。確立了區間調控的思路和方式,加強了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精準調控。明確強調只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就業增加、收入增長、環境改善,就集中精力促改革、調結構、添動力。採取既利當前更惠長遠的舉措。這種宏觀調控理念和方法是中國的獨創,在世界各國中具有首創意義。西方經濟學的宏觀調控只針對經濟增長、通貨膨脹和失業率三項指標,政策工具一般只有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而中國宏觀調控的目標是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這一組關係經濟與社會、短期與長遠,兼顧社會各群體利益的完整指標體系,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宏觀調控目標體系。因此,這也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顯著特徵。

探索精準扶貧道路

決勝全面脫貧目標

扶貧是世界性的課題,也是聯合國「千年計劃」的內容。許多發展中國家為此付出了長久努力,但只有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敢於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面脫貧的目標,這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最宏偉的目標。不僅目標宏偉,而且扶貧實踐也非常豐富。長期以來,我國扶貧實踐逐漸從一般性扶貧發展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從借鑑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經驗轉向獨自創造符合本土國情、民情的經驗。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總結了近幾年的扶貧經驗,提出深入推進產業、教育、健康、生態扶貧,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激發脫貧內生動力等規律性認識。這些認識在世界銀行專家總結髮展中國家脫貧經驗的報告中是難以看到的。中國的精準扶貧的提法和理念以及它的實踐經驗,是對發展中國家扶貧事業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巨大貢獻,因此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內容。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全國政協委員)

相關焦點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新進展
    學者們普遍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展應遵循指導思想原則——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指導;實踐原則——在實踐中形成與發展;開放性原則——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指導地位的前提下,借鑑西方經濟學有益成分。二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理論問題的研究。相關研究成果拓展了研究對象,明確了研究任務,創新了研究方法。
  • 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幾個問題
    其指導思想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要立足我國國情和我國發展實踐,揭示新特點新規律,提煉和總結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規律性成果,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化的經濟學說,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任務是由我國經濟發展的實踐提出的。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實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
  • 如何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原則,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主線。 一門新的學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走進公眾視野。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與《資本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與《資本論》 2018年05月10日 09:42 來源:新華日報 作者:洪銀興 字號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產關係;話語體系;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 張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如何助力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立足我國國情和我國發展實踐,揭示新特點新規律,提煉和總結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規律性成果,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化的經濟學說,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1]同年12月21日結束的中央經濟會議首次在中央層面提出:  「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原則」[2]。
  • 田國強: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解
    研究中國問題要充分考慮的其中一個約束條件就是中國特色或國情,就是我們在研究任何一項改革和提出應對或解決方案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到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稟賦等等,包括國情。總結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和發展,我感覺許多支持改革的理論、舉措和實踐及改革的成果沒有被納入進政治經濟學的範疇,甚至將其對立起來,被認為是西方的東西。
  • 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方法論原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原則,無疑源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理論,而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必然是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為基礎的。所以,要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體系,首先要堅持的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方法論原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方法論即唯物辯證法和唯物史觀。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體系構建及研究重點
    來源:光明日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方面,建立中國氣派、中國風格、中國特色的政治經濟學,關鍵是增強其理論指導力和現實解釋力。新時代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需要在系統闡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基礎上,著力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講好中國故事,把成功指導中國經濟發展的經濟思想和觀點學理化、系統化;二是從研究對象、研究層面、研究方法等方面進行創新,準確反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時代特徵;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不僅要得到國內學術界的認同,還要走向世界,得到國際學術界的認同。
  • 在解決現實經濟問題中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原標題:在解決現實經濟問題中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經濟學是致用之學,是在解決問題中發展的   解決當代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目的所在。只有在解決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的過程中,才能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 「新發展格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理論創新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努力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道路,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同中國經濟建設實際相結合,提出了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一系列獨創性理論觀點,創立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 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筆談(一):從「問題導向」到「系統化經濟學說」(武建奇 張子麟)
    就理論發展的現狀而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發展尚處於「分析階段」,應為「系統化」積極準備條件。社會主義國家的領袖歷來有重視政治經濟學的傳統,習近平總書記也十分重視政治經濟學,政治經濟學正日益成為「顯學」。
  • 孟捷:剩餘價值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一個思想史的考察
    正如他自己在寫於改革之初的一篇文章裡總結的:「如果把價值和剩餘價值從資本主義制度解放出來,那麼,馬克思的《資本論》體系就可以完全為社會主義服務,成為當前經濟改革和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思想武器,並把馬克思的經濟科學推向前進。」[1] 第二,他對社會主義經濟規律體系作了有益的探索,一方面批判了史達林的社會主義經濟規律體系,另一方面探索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基本經濟規律。
  • 北大經院學者 | 方敏:讀劉偉教授新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這一範疇的提出,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道路、基本經濟制度、經濟治理體系不僅在實踐上取得了歷史性成就,而且展示了不同於資本主義和經典社會主義、傳統社會主義的獨創性,在此基礎上,通過提煉和總結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規律性成果,可以而且應當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化的經濟學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當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
  • 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來源
    的合理內容對我們的影響,重點強調「國民經濟學」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建設的意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成果」中,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進行了提煉。尤其是「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極大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集成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學習、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以此來揭示經濟規律、指導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推進改革開放,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對生產力理論進行了新闡釋。
  • 資料包 | 習近平總書記談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學好用好政治經濟學,自覺認識和更好遵循經濟發展規律,不斷提高推進改革開放、領導經濟社會發展、提高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效益的能力和水平。我們要立足我國國情和我們的發展實踐,深入研究世界經濟和我國經濟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揭示新特點新規律,提煉和總結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規律性成果,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化的經濟學說,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新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2015年11月23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叢書》多語種籤約翻譯...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叢書》多語種籤約翻譯啟動儀式之後,舉行了《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布會。據悉,《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一書由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蔡昉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曉晶共同撰寫。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鮮明特色
    實踐特色反映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正是勇於實踐才走出了一條符合我國現實國情和歷史文化傳統的發展道路。理論特色體現思想邏輯,既不斷推動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又用科學理論指導新的實踐。民族特色體現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5000多年燦爛文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不斷發揚光大。時代特色反映時代關切,在傾聽時代呼聲、順應時代潮流中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時俱進。
  • 政經前沿|孟捷:剩餘價值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一個思想史的考察
    正如他自己在寫於改革之初的一篇文章裡總結的:「如果把價值和剩餘價值從資本主義制度解放出來,那麼,馬克思的《資本論》體系就可以完全為社會主義服務,成為當前經濟改革和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思想武器,並把馬克思的經濟科學推向前進。」[1] 第二,他對社會主義經濟規律體系作了有益的探索,一方面批判了史達林的社會主義經濟規律體系,另一方面探索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基本經濟規律。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要義
    二、「十四個堅持」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綱領「十四個堅持」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要求出發,構成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深刻回答了新時代「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實踐課題,是「八個明確」思想主張在實踐中的具體展現。
  • 趙月枝|社會主義跨文化傳播政治經濟學:理論與現實
    為什麼用「社會主義」與「跨文化」這兩個定語來豐富與發展傳播政治經濟學,而不是提出「中國傳播政治經濟學」?因此,「作為方法的中國」的挑戰,與其說是作為實體的東亞大國的「崛起」對現有不平等世界體系的改變,毋寧說是一個明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並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的東方社會主義國家所提供的另一種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啟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