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滿腔惆悵,莫若坐地飲酒

2020-12-19 大道知行知行堂

他既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又不能徹底地與現實劃清界限。他讓自己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左右逢源,他就是阮籍。

狂狷是一種格調

阮籍,字嗣宗,河南人。父親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籍不僅長得帥,並且氣場十足。阮籍做事情很專注,讀書的時候,就累月不出門,專心讀書;出去遊玩,只有玩過癮了才想起來回家;他彈得一手好琴,彈到動情處,往往會忘記自己。阮籍的哥哥阮文業很佩服這個弟弟,覺得弟弟哪裡都比自己強。左鄰右舍也覺得阮籍有過人之處,都對阮籍豎大拇指。

阮籍年輕的時候,發明了一種待人處世的方式:青白眼。《晉書•阮籍傳》記載「籍又能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常言「禮豈為我設耶?」時有喪母,嵇喜來吊,阮作白眼,喜不懌而去;喜弟康聞之,乃備酒挾琴造焉,阮大悅,遂見青眼。」簡單說就是遇見自己待見的人,就正常看人;要是遇見不順眼的傢伙,就一個勁對著那人翻白眼。

阮籍是個名人,司馬昭想跟他當親家,趁機拉攏他。阮籍本來就看司馬氏不順眼,不願意這門親事,但是人家有權有勢,又不能直接反對,就翻了個白眼決定逃避。阮籍天天喝酒,喝到大醉,今天司馬昭派人來求親,阮籍喝醉了;明天司馬昭派人來求親,阮籍又喝醉了;司馬昭不斷派人來,阮籍還是喝醉了,一下子醉了 60 天。誰都不來提親了,阮籍成功躲掉了這門親事。

阮籍「曠達不羈,不拘禮俗」,他聽說有一個漂亮姑娘死了,就跑去靈堂大哭了一場。他與這姑娘非親非故,弄得別人都摸不著頭腦。阮籍只是感傷一位美人的香消玉殞,他覺得美好的事物沒有了,這太令人傷心了。

阮籍愛酒成癖。他聽說步兵大營裡有好酒,便辭去了司馬氏的幕僚職務,跑去步兵營當了一個掛名校尉。步兵營儲藏的美酒足足三千鬥,這下可把阮籍高興壞了。他白天喝,晚上喝,什麼世事都不管。司馬炎想篡奪帝位,需要大臣寫勸進表。大家覺得阮籍文才最好,叫他來寫。結果阮籍只顧喝酒,根本沒把這事兒放在心上。等到要用這篇文章了,司馬炎派使者去找阮籍,此刻他正趴在桌上呼呼大睡,一個字兒都沒寫。使者急了,叫醒阮籍,問他文章寫沒寫。阮籍醉眼惺忪地說:「嗨!什麼大不了的事兒這麼著急。」說完,他取了紙筆,帶著幾分醉意臨場發揮,一氣呵成。使者一看,這篇勸進表文辭懇切,不用增刪一字,是一篇十足的美文。

司馬炎和大臣們聽說了阮籍醉酒成文的事,對他的才氣折服不已。後來司馬炎一直對阮籍特別關照。

阮籍喜好駕車四處遊玩,因他嗜酒如命,時常酒後駕車,雖然沒有出過什麼意外,他卻經常驅車到一半時跳下車,伏地痛哭。他痛哭是因為前方的路不好走,車已經過不去了。然而世人又怎能體會阮籍內心的痛苦呢?

最沉醉,最清醒

阮籍曾少懷大志,奈何天下多變,一時間壯志難酬。

內心的痛苦太過深沉,阮籍幾乎是在亂世當中寫下詠懷詩最多的人。他一生作詩百餘首,流傳下來的不過 90 餘首,光《詠懷詩》就有82首,後人一直把這些詩作為考證阮籍一生經歷的依據。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那時正是午夜,詩人躺臥很久都睡不著,便起身來到窗邊對月撫琴。月光灑在床帷之上,斑影綽綽,清風徐來,掀起了他的衣襟。在這般清寂的夜晚,野外偶爾傳來孤鴻鳴叫、倦鳥啼吟,阮籍突然為它們的悽鳴感到痛心。自己孤身在外徘徊也就罷了,鳥兒們也同樣於空中徘徊,找不到自己的那片林子,原來,大家都是這樣形隻影單。

阮籍愛寫悲情詩,和他所處的時代背景分不開。司馬昭當政時,世人多慮禍患。阮籍憂讒懼禍,才躲進竹林深處,獨自傷心苦悶。當時的名士即便有報國之心,卻仍懼怕入朝為官。很多後人都認為阮籍的詠懷詩大多太過隱晦,有時根本看不懂他究竟要表達什麼,可身處令人懼怕和理想幻滅的時代,有多少人敢於直言自己的憂痛和不滿呢?

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

秋風吹飛藿,零落從此始。

繁華有憔悴,堂上生荊杞。

驅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一身不自保,何況戀妻子?

凝霜被野草,歲暮亦云已。

阮籍這首《詠懷詩》八十二首(其三)的前兩句引出了一個典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話的意思便是桃李雖不能言語,其開花之後的嫣然嫵媚,結果之後的香甜美味,仍是人們心中的最愛。去欣賞和採摘它們的人自然會在樹下踏出一條蹊徑。阮籍的庭院裡便種了許多桃李樹木,每天看其花開花落,結出香甜的果實。不過,秋風吹過,枝葉便凋零了,往日再美豔的樹木一旦褪下華麗的衣裳,不過變成了枯木衰草,左右頓生荊棘。

花開花落本是萬物的生長規則,年復一年、歲歲枯榮自然如此,可是在阮籍看來,卻充滿了惶惑與清冷。想當年,他對功名的奢望如今已化作虛無,他之所以仍是痛苦不已,並不是得不到顯赫的地位,而是失去榮華富貴變得沒落。沒有繁就沒有衰,就像花開得茂盛、果結得琳琅,可秋風掃過仍不免要褪去衣裝變得沉寂。

人生無常,勝敗有時,朝不保夕的日子過得實在很不舒服,阮籍覺得能獲得解脫的途徑就只有驅車逃至山野,甚至不惜與妻子親人離散。可是,遠離了桃李繁茂的莊園,就不會看到田野間的榮枯景象嗎?天地有時,四時無惑,野草也會毫不猶豫地隨著寒冬的到來沉睡於泥土之中。在這首詩的末尾,阮籍顯得更加無奈了。偌大的天地間,唯獨留下一副他「淚眼問花花不語」的情殤景象。

阮籍的詩如他的人一樣,充滿了幻滅感。他不是完全地抨擊時政,為懷才不遇而不滿,也不是完全地脫離神行,求得飛升。

從阮籍的人生軌道可以看出魏晉名士的一種面貌,空有濟世之志,卻因看不慣現世的險惡,因此不過問世事,用崇尚自然的行為表明對這個時代的反抗。既然壯志難酬,不如在這濁世坐地飲酒,做個最清醒的醉人。

◎本文圖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酒海拾遺,獨特的避世酒文化——阮籍
    魏晉名士多嗜酒如命,如果非要排個名,那第一必是阮籍。阮籍好酒到了什麼程度?據說阮籍為了能喝到好酒,甚至辭掉了幕僚職務,而去當個小小的步兵校尉。理由嘛,僅僅是因為前任步兵校尉留下了數百斛美酒。阮籍不僅喜歡飲酒,更是把它當成明哲保身的政治工具。晉文帝司馬昭想通過聯姻的方式拉攏阮籍,正好阮籍有個女兒,所以便以司馬昭兒子的名義向阮籍提親。司馬昭在朝中位高權重,如果阮籍直接拒絕聯姻,自然免不了被滅族的危險。但如果答應了,豈不是同流合汙了。在這種情況下,阮籍看了看他最愛的美酒,決定把自己灌醉。
  • 酒中的快則 品海亞姆《魯拜集》與阮籍《詠懷詩》
    世人皆醉我獨醒阮籍八十二首《詠懷詩》中準確來說沒有一首飲酒詩,但是阮籍嗜酒是人所共知的事實,可貴的是《詠懷詩》中有和酒相關的兩句詩:臨觴多哀楚,思我故時人。對酒不能言,悽槍懷酸辛。阮籍酷愛飲酒,卻無嚴格意義上的飲酒詩,這不得不說是件十分奇怪的事,或許如果我們能走入他的一方天地的話,一切也就不那麼難理解了。李白豪放,阮籍狂傲,中國歷史上似乎沒有一個詩人喝酒喝得能像阮籍那樣令人嘆為觀止,他活著,像是開的燦爛無比的曇花,光芒萬丈。魏晉易代之際,宮廷鬥爭殘酷。本來就和曹魏皇室有關係的他無論如何也避免不了捲入這場血腥的鬥爭。
  • 魏晉名士阮籍:喧囂浮世,漫漫永夜,此身何處可寄?
    阮籍博覽群書,最愛讀《莊子》,《老子》,精通玄學。他多才多藝,會吹口哨,琴藝精湛。他本來立志匡扶天下,濟世安民,但魏晉交替之際,天下紛亂,名士多被殘殺,阮籍心灰意冷,便不問世事,日夜飲酒自娛。阮籍常常與嵇康,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等人遊於竹林,時人稱他們為:「竹林七賢」。
  • 阮籍長嘯心苦悶,一生只想留忠貞
    阮籍擔任此官職時間最長,所以後世通常稱之為「阮步兵」。鍾會是司馬氏的心腹,曾多次探問阮籍對時事的看法,阮籍都用酣醉的辦法獲免。司馬昭本人也曾數次同他談話,試探他的政見,他總是以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來應付過去,使司馬昭不得不說「阮嗣宗至慎」。司馬昭還想與阮籍聯姻,籍竟大醉60天,使事情無法進行。
  • 阮籍的「白眼」丨雲從龍
    如此之才,尚且被罵的顏面全無,面對那些仁義不彰的亂臣賊子,孔子豈能不狠狠地賞他們幾個「白眼」?再看孟子。宋代理學家程顥評價孔子,認為他有如天地間的元氣,令人心馳神往,而孟子,則若泰山之石,「秋殺盡見」,意思很明白:孟子脾氣非常壞,貓嫌狗不愛。舉例來說,齊宣王有一次虔誠地向孟子請教,商湯、姬發都有「弒君」之行,這樣的事情是不是合理呢?
  • 阮籍:從胸懷大志如何變成放誕不羈?亂世竹林深處,寫下怎樣憂傷
    於是七位峨冠博帶的文人紛紛走向竹林,開始另一種生存模式,他們終日飲酒、彈琴、賦詩,加上每個人格外的特點如嵇康還打鐵,阮籍還長嘯,這些風度讓他們成了一個集團,被後世謂之「竹林七賢」。只不過不久,嵇康創造的「魏晉版非暴力不合作」的竹林模式終於以他的鮮血噴濺一地而悲壯收場。
  • 不讀懂阮籍,不足以談風度
    有了阮籍那一天的哭聲,中國數千年來其他許多死去活來的哭聲就顯得太具體、太實在、也太自私了。終於有一個真正的男子漢像模像樣地哭過了,沒有其他任何理由,只為美麗,只為青春,只為異性,只為生命。依我看,男人之哭,至此盡矣。」有人說,中國歷史上有兩個最會哭的男人:一個是劉備,哭出了萬裡江山;一個是阮籍,哭出了絕代風度。
  • 阮籍《詠懷詩》|孤獨與苦悶,克服即成長,人生的必修課題!
    身處人情社會,別人的看法無法不重視,即使強迫自己忽略一切來自他人的眼光,那也只會換來生命的停滯不前,這大體也解釋了阮籍處世態度的精神原因。阮籍如此,我們亦如此,與其與不能改變的社會硬碰硬,不如改變自己,帶著自己的特點融入自己能夠接受的環境,與世界說一聲:我來了。
  • 劉禹錫被貶朗州,這首詠懷詩效仿阮籍,卒章顯志,不落下風
    下面介紹的是劉禹錫被貶朗州,這首詠懷詩效仿阮籍,卒章顯志,不落下風。詠懷魏晉: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襟。阮籍生活於魏、晉之際,素有雄心壯志。只是當時仕途艱難,詩人壯志難酬,經常陶醉酒中。他經常憂悶難當,積鬱於心,終於發而為詩。阮籍共有五言詠懷詩82首,是他一生詩歌創作的總匯。阮籍壯志未酬,只有寄情老莊,將滿腔憤懣發而為詠懷詩,形成其獨特的抒情風格。這首詩的大意是:憂傷難眠,起坐彈琴。
  • 莫若菲女裝上線是第幾集,網友評價卻一邊倒,莫若菲的鼻孔著實搶鏡
    在這部劇中刑恩飾演的莫若菲是男是女這個話題一直是小夥伴們所關心的,莫若菲從一上線開始就對花不棄百般維護。也正因為莫若菲對花不棄的寵愛,她在劇中也是圈粉無數。一開始可能大部分的觀眾都會覺得莫若菲是男人,畢竟他身為莫府的大少爺,是女人的話都不正常了!但是在得知飾演莫若菲的刑恩是女人後,很多小夥伴就開始紛紛猜測莫若菲在這部劇中其實是女兒身。而她一直以來女扮男裝也都是為了莫府的產業。
  • 狂人阮籍:放浪形骸的紅塵過客,嚎啕大哭的真男人
    由此可見,年少的阮籍是志在讀書,以聖賢為榜樣,又有經世之志。      阮籍曾到滎陽廣武古戰場,楚漢昔日在這裡對峙,他感嘆說:「時無英才,使豎子成名乎!」其中有當世無人的感嘆,也有「被褐懷玉」的愁苦。      只不過,阮籍不是當不上官,而是不願做官。因為魏晉之交變故太多,名士很少能保全自己。
  • 阮籍他雖脾氣古怪,卻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是狂放不羈的詩人
    一次,阮籍聽說蘇門山裡有位隱士,就前去與之交朋友,誰知那位隱士卻不願答理他阮籍當著隱士的面長嘯一聲下山去了,剛剛走到半山腰,那位隱士卻在山頂長嘯起來,聲音十分好聽,像風凰叫一樣。阮籍十分佩服他,回家之後寫了詩來讚頌那位隱士。阮籍同嵇康山濤、劉伶、向秀阮成、王戎並稱為「竹林七賢」,只因他們常常在竹林山水之中暢遊不怠。阮籍的一大嗜好是喝酒。
  • 阮籍:這麼任性的人,都委曲求全地活著,你還想任性嗎?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阮籍(公元210-263年)字嗣宗,陳留尉氏人,正始時期著名詩人,「竹林七賢」的代表人物。清冷的夜風徐徐地吹拂著他的襟懷。再側耳諦聽遠處「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在他聽覺所及的闊大空間裡,迴蕩著失群孤鴻的號叫和離伴飛鳥的哀鳴。這就是他苦苦尋求的「知音」嗎?當然不是。這一切,都只能給環境憑添了悽涼的氣氛,給詩人增加了更多的惆悵。此情此景,已使詩人難以抑制內心的不平靜,所以,他才「徘徊」起來,可是又「將何見」呢?內心的苦悶,無法排遣,唯有「憂思獨傷心」罷了。
  • 比興的顯與晦背後,是屈原的意氣風發,和阮籍的軟肋 | 李翰
    阮籍「出處心跡尤肖屈靈均」。史遷謂屈原「窮矣」,阮籍亦得一「窮」字,且以「窮途之哭」更廣為人知。然屈原「駕飛龍」「雜瑤象」,「陟升皇之赫戲」, 在朝秦暮楚、楚材晉用的時代,天地四方,可任其遊戲,未必真「窮」。屈原自沉,是「伏清白以死直」,與「窮」也無多大干係。    與屈原比,阮籍則是真「窮」矣!
  • 嵇康與阮籍,誰是竹林七賢第一人,請你判定?
    阮籍的母親去世後,嵇喜,就是嵇康的哥哥,前來弔喪。阮籍不沒打招呼,還對喜歡名利的他白眼相加。嵇喜看到眼裡,很不高興,認為阮籍看不起自己,在靈前拜了一拜就走了。嵇康去弔喪時,帶著酒和琴前去。阮籍一改白眼,對嵇康青眼相待。嵇康見聞母喪而吐血數升的阮籍憔悴不堪,只是與他彈琴對飲,來慰藉阮籍心中的傷痛。
  • 馬蘭一男子滿臉是血跌坐在地!警方提醒:切勿過量飲酒!
    「馬蘭九月九,來到街上不想走」的民謠描繪出馬蘭九月九的盛況與誘惑力,這麼熱鬧的節日肯定少不了與親朋好友一起吃飯喝酒慶祝,但切記「醉酒危險,請勿過量飲酒!」當天下午,龍門派出所民警聯合政府幹部在馬蘭街道巡邏時,發現一名男子跌坐在地上
  • 阮籍:狂浪是一種態度,真名士自當風流
    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阮籍先生,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真名士。阮籍出身名門,其父就是當初被曹操放火燒山入了曹氏集團的阮瑀,也是曹魏時期著名的建安七子。阮籍秉承了父親的文採,勤奮好學天賦異稟,八歲時就能寫詩文,後習琴,還練就了世無所及的長嘯。喜歡讀書、旅遊,擅長詩樂,多才多藝,且「籍容貌瑰傑」,就是放在當代,也是眾人仰慕的男神級別的人物了。
  • 阮籍:詠懷八十二首(其二十)楊朱泣歧路,墨子悲染絲
    先秦諸子於此有類似的陳述,認為堯之禪舜,舜之禪禹,都發生在遠古時代,那時風俗淳樸,原來的君主確是真心實意地在讓賢。只是此風一開,後代那些覬覦權位的人卻常是利用「禪讓」的名義竊取政權,逼迫主子讓出君位了。就在春秋、戰國之時,也就多次出現過「禪讓」的事件,例如燕國的子之曾用權術誘使王噲讓出君位,真的實現了異姓之間的「揖讓」。
  • 以史證詩方法平議——以阮籍《詠懷》詩為例
    作者:張建偉(山西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中國古典詩歌有一類詩反映歷史,隱微地表達政治態度,被稱為微言政治詩。為了探究其微言大義,產生了以史證詩的研究方法。鄧小軍先生講:「以史證詩,是考察詩人的本事、詩中的時事或歷史背景以釋證詩歌。」
  • 讀阮籍的《詠懷》,深夜詠懷,含蓄隱晦地表明自己的心志
    這是魏晉時期著名的詩人阮籍題下的一首詠懷詩。全詩語言含蓄蘊藉,格調孤寂寥落,意境高深開闊,情感基調憂愁悲傷,抒發了詩人心中深深的愁緒與憂思。但最巧妙地地方也在於此,詩人抒發心中深沉沉重的憂思與傷心,但是卻不點明自己究竟為何事而愁,因為什麼而夜不成寐輾轉反側,以至於深夜時分重新起來彈奏琴弦,排遣心中那份憂思與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