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閉口深藏舌,安身處處牢。生活中充滿了假象和虛偽,甚至滿布陷阱,稍有不慎,就會步履維艱。不過唐代一位詩人非要挑戰世俗的觀點,「玄都觀裡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因為這兩句詩,他立刻就被貶異鄉,可是回來後他還繼續說,「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下面介紹的是劉禹錫被貶朗州,這首詠懷詩效仿阮籍,卒章顯志,不落下風。
詠懷
魏晉: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阮籍生活於魏、晉之際,素有雄心壯志。只是當時仕途艱難,詩人壯志難酬,經常陶醉酒中。他經常憂悶難當,積鬱於心,終於發而為詩。阮籍共有五言詠懷詩82首,是他一生詩歌創作的總匯。
阮籍壯志未酬,只有寄情老莊,將滿腔憤懣發而為詠懷詩,形成其獨特的抒情風格。這首詩的大意是:憂傷難眠,起坐彈琴。月光透過薄帳,清風吹動衣襟。孤鴻在野外哀號,飛鳥在北林鳴叫。徘徊遇見何物?不過獨自傷心。
阮籍的憂思產生於險惡的仕途環境中,他善於彈琴,愁悶時好飲酒,他以琴聲來排洩心中的苦悶,更期望酒醉之後忘記煩惱。
月光如水、紗幔輕柔,清風徐徐、不解人意,詩人刻意營造出一種悽清的氣氛,使人感到含蓄不盡,意味無窮。孤鴻哀號、翔鳥悽鳴,詩人徘徊、內心苦悶,靜寂的深夜,杳無人跡,詩人卻以動襯靜,更彰顯出內心的孤獨和愁怨。
學阮公體
唐代:劉禹錫
朔風悲老驥,秋霜動鷙禽。
出門有遠道,平野多層陰。
滅沒馳絕塞,振迅拂華林。
不因感衰節,安能激壯心。
劉禹錫的作品清峻明朗,無論短章長篇都是簡潔明快、風情俊爽,滲透著睿智和摯情,極富藝術張力和雄直氣勢。這首詩的大意是:颯颯秋風、冷冷秋霜,老驥馳騁,不怕路途遙遠;鷙禽翱翔,何懼天空陰沉。奔馳的老驥,消失在邊塞盡頭;奮飛的鷙禽,掠過彤紅的楓林。如果對厄難無動於衷,怎能激發自己的雄心壯志呢?
這首詩作於老劉被貶朗州期間,抒發了詩人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曹操曾滿懷激越地吟誦,「老驥伏櫪,志在千裡。」自古及今,這種豪情一直激勵著很多人。劉禹錫雖然多次被貶,而且身體條件越來越差,但他依然壯心不已。
作者用「朔風、秋霜」渲染出一種艱難的環境,又將自己比作「老驥、鷙禽」,可謂意義非凡。「滅沒馳絕塞,振迅拂華林」,這兩句生動地展現了動作的迅速和準確,如信手拈來、順口吟誦。而詩人的一腔豪情也不經意地融入句中,不僅感動了讀者,似乎也讓年邁的老劉無法自已。
相比阮籍的五言詩,劉禹錫的作品主題更加鮮明,思想也更顯積極。阮籍的作品情感沉悶、悲情滿溢,而劉禹錫雖然也是處境堪憂,但詩人似乎毫不在意,即使人到暮年,依然激情澎湃,仿佛有渾身的力氣使不完。尤其最後的「不因感衰節,安能激壯心」,卒章顯志,給人一種噴薄欲出的壯志豪情,完全就是詩人發自肺腑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