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詩句_描寫詠懷的50首古詩

2020-12-25 小學家長手冊

詠懷八十二首·其一 - 魏晉·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襟。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鵲橋仙·一竿風月 - 宋代·陸遊

一竿風月,一蓑煙雨,家在釣臺西住。賣魚生怕近城門,況肯到紅塵深處?潮生理棹,潮平系纜,潮落浩歌歸去。時人錯把比嚴光,我自是無名漁父。

清平樂·六盤山 - 近現代·毛澤東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捲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吳門 五 - 近現代·蘇曼殊

萬戶千門盡劫灰,吳姬含笑踏青來。今日已無天下色,莫牽麋鹿上蘇臺!

南鄉子·自述 - 宋代·蘇軾

涼簟碧紗廚。一枕清風晝睡餘。睡聽晚衙無一事,徐徐。讀盡床頭幾卷書。搔首賦歸歟。自覺功名懶更疏。若問使君才與術,何如。佔得人間一味愚。

書情題蔡舍人雄 - 唐代·李白

嘗高謝太傅,攜妓東山門。楚舞醉碧雲,吳歌斷清猿。暫因蒼生起,談笑安黎元。餘亦愛此人,丹霄冀飛翻。遭逢聖明主,敢進興亡言。白璧竟何辜?青蠅遂成冤。一朝去京國,十載客梁園。猛犬吠九關,殺人憤精魂。皇穹雪冤枉,白日開昏氛。太階得夔龍,桃李滿中原。倒海索明月,凌山採芳蓀。愧無橫草功,虛負雨露恩。跡謝雲臺閣,心隨天馬轅。夫子王佐才,而今復誰論?層飆振六翮,不日思騰鶱。我縱五湖棹,煙濤恣崩奔。夢釣子陵湍,英風緬猶存。徒希客星隱,弱植不足援。千裡一回首,萬裡一長歌。黃鶴不復來,清風奈愁何!舟浮瀟湘月,山倒洞庭波。投汨笑古人,臨濠得天和。閒時田畝中,搔背牧雞鵝。別離解相訪,應在武陵多。

贈程處士 - 唐代·王績

百年長擾擾,萬事悉悠悠。日光隨意落,河水任情流。禮樂囚姬旦,詩書縛孔丘。不如高枕枕,時取醉消愁。

送兒上前線 - 近現代·任銳

送兒上前線,氣壯情亦愴。五齡父罹難,家貧缺衣糧。十四入行伍,母心常悽傷。烽火遍華夏,音信兩渺茫。昔別兒尚幼,猶著童子裝;今日兒歸來,長成父模樣。相見淚沾襟,往事安能忘?父志兒能繼,辭母上前方。

雪梨歌劇院 - 近現代·傅義

澳洲大都會,雪梨造其巔。且說歌劇院,雄踞大海濱。遙望如白帆,艨艟集成群。正待乘長風,啟航向天津。又如大白花,怒放驕陽春。近之若貝殼,清秀無疵瘢。耗資一億二,費時十四年。熬盡良工心,傑構方巍然。煌煌市標誌,赫赫耀塵寰。以視我中華,斯亦何足論。在建大劇院,規模已具陳。深可十層樓,牆基世無倫。他日十四億,次第蒞其門。極盡耳目娛,始若大國民。

鄱陽湖文化展開幕日雜拾八首 其一 門外 - 近現代·傅義

八字門前亂絮紛,萬頭簇擠眼空瞋。高官豈與民同樂,擁後呼前自有人。

浣溪紗·路邊琵琶 - 近現代·周學藩

隔座繁聲沸似潮。有人低撥鬱輪袍。千年沉夢警今宵。

餘長冶老師家見盆種秋海棠二首 其二 - 近現代·盧青山

可惜雕欄粉壁旁,風姿只欲出籠窗。還應開在溪邊石,朝對流霞晚對霜。

京華行 其四 廣場 - 近現代·何永沂

一見高碑感慨慷,塵間有事未能忘。都門浩浩幽燕氣,贏得儒生淚數行。

朝鮮群島 - 近現代·駱成驤

路轉成山日向東,如煙如霧雨溟濛。檣懸螮蝀追隨遠,島接蓬萊宛轉通。大陸三韓沈海底,前朝四郡逮遼東。樓船劍佩無楊僕,愁殺龍門太史公。

歐行絕句六首 其二 哥本哈根瞻安徒生銅像 - 近現代·熊東遨

客自中華道上來,驀然回首老懷開。傳家舊有盧生枕,不向公前借火柴。

職工醫院見睡蓮 - 近現代·盧青山

未能瀚海觀蒼島,聊向園池看假山。清絕如吾驚更有,睡蓮浮水月浮天。

少陵自言性癖耽佳句、有觸餘懷、因作 - 近現代·錢鍾書

七情萬象強牢籠,妍秘安容刻畫窮。聲欲宣心詞體物,篩教盛水網羅風。微茫未許言詮落,活潑終看捉搦空。才竭只堪忱好句,繡鞶錯彩賭精工。

遊惠山不二法門三官殿 其二 - 近現代·陸玄默

塵封蛛網黯無光,一旦清除現妙莊。老佛歸來倘相訝,莫疑人世又滄桑。

夜航返漢 - 近現代·黃假我

久不為行客,言航漢水西。萬垂山遠近,兩岸樹高低。月出秋江朗,雲生故壘迷。遙看村鎮處,燈火接長堤。

白衣秀士 - 近現代·陳獨秀

三年造反竟難成,死重生輕辯不清。大好梁山竟拼火,秀才到此誤平生。

減字木蘭花 大紅蓼 其六 花語:同心 - 近現代·崔榮江

風回漾草,嫋娜一支紅正好。溼浦含煙,不叫月兒窺我眠。

金縷曲·戲治盆景,四次韻呈南村、鑑老 - 近現代·田遨

盆景堪娛老。好一派、石旁松矮,橋邊亭小。細石堆中開細徑,上有茅堂初掃。直欲奪、天然工巧。想像湖天空闊處,一丸泥、便是漁家島。相憐處,被花惱。

法國公園今改名復興公園 - 近現代·彭鶴濂

雨過綠逾靜,新荷撲鼻香。花光招客醉,水氣逼衣涼。風細泉聲瘦,池深柳影長。名園如好女,貪看忘還鄉。

西山紀遊詩六首 其三 宿碧雲寺 - 近現代·汪精衛

鴉影落寒山,鐘聲出遠寺。行行知漸近,已見碧雲起。石闕何嵯峨,寶塔五星聚。孤標不可即,如出碧雲際。奇松生石罅,老柏影交翠。朱垣隱復現,又在碧雲裡。憶昨遊溫泉,水聲清在耳。復攬金山勝,遠目盡千裡。得此信三絕,可以嘆觀止。名山宜講學,合併真與美。東風動弦歌,山水益輝媚。結鄰有故人,相見各歡喜。茅屋三兩椽,魂夢得所寄。夜來臨水坐,疏星耿林翳。語默成自然,夜氣清且旨。作詩以自幸,亦以勞吾子。

減字木蘭花 改革 - 近現代·黃綺

帶來災害。敗才乖態皆該宰。少笑鷦鷯。遭到飄搖要好巢。

浮生雜詠八十首 其二十八 - 近現代·施蟄存

立憲變法庸有濟,桔梗豨苓線為帝。改良文學新青年,五四運動排濁世。

一萼紅 其一 偕聲越遊金華北山 - 近現代·王季思

曉山青。帶疏林遠水,圖畫展銀屏。野渡舟回,嚴城集散,沙際人語零星。路回處、寒泉濺玉,漸好景迎我叩巖扃。曲徑蝸旋,翠亭鶴峙,呼侶同登。

和柳亞子先生 - 近現代·毛澤東

飲茶粵海未能忘,索句渝州葉正黃。三十一年還舊國,落花時節讀華章。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

將離東嶽與農民話別 - 近現代·俞平伯

落戶安家事可懷,自憎暮景況非材。農民送別殷勤意,惜我他年不管來。

浣溪沙 - 近現代·彭靖

日夜環遊不解勞,銀池石嶼路迢遙。憐渠未識浪滔滔。

憶王孫 題丁觀加先生《山居圖》 - 近現代·伯昏子

幽篁深處出茅簷,更有黃櫨經雨沾。淑氣晴光入畫簾。眺山尖,一片閒鴉雲外潛。

滿江紅 西南聯合大學校歌 - 近現代·馮友蘭

萬裡長徵,辭卻了、五朝宮闕。暫駐足、衡山湘水,又成離別。絕徼移栽楨幹質,九州灑遍黎元血。盡笳吹、弦誦在山城,情彌切。

薄倖 詠霍小玉故事 - 近現代·林修竹

翩翩姿態。更紅袖、獨垂青睞。要知是、霍王小女,齒稚媚含羞帶。試問津、一見傾心,郎才女貌兩歡愛。遽合巹洞房,定情鴛帳,生受盟山誓海。

杞人吟五首 其三 - 近現代·宗遠崖

伐木丁丁莫肯休,坐看林海變荒丘。長江今亦渾如此,未必黃河本濁流。

天津橋上 - 近現代·劉少奇

身長七尺好奇男,汝何悲憤而長憶?爾之命促數且奇,一生富貴何可期。胡不及時以行樂,飄零千裡,備罹萬難欲何為?人才西渡正紛紛,爾之翹首望何陲?豈欲長徵班定遠,杖策以相隨。滿目帶秋思,意蠢情亦痴,天津橋上無人知,只得遠寄與知己。

詠孤嶼雙塔 - 近現代·釋木魚

巍峨雙塔峙西東,唐宋遺蹤氣勢雄。歷盡滄桑還直立,飽經風雨總淩空。江潮日夜迎佳客,鐘鼓晨昏啟聵聾。說有寒潭深莫測,蛟龍潛伏水晶宮。

水調歌頭 天安門詩抄 - 近現代·佚名

少壯扶老弱,街市倚欄杆。萬民敬肅哀泣,不知北風寒。慟悲震天撼地,靈車駛動何忍,軋碎我心肝。求阻擋不住,恨哉八寶山!聲已嘶,淚流盡,哭蒼天。長安道上西駛,一去不復還。怎憶當年載舞,曾迎賓友元首,此路仰慈顏。何處尋總理?忠魂遍山川。

臨江仙 其一 謁遵義紅軍烈士陵園 - 近現代·王季思

墓頂紅星高照,墓門蒼柏參天。雄關血戰想當年。呼聲震峽谷,劈刺動層巒。白帕纏頭苗寨婦,趕場今過山前。背筐兒女自甜眠。翻身來不易,飲水要思源。

過伶仃洋返蛇口 - 近現代·張月宇

長嶼遙浮一抹青,樓船東指入蒼溟。月隨浩渺鯨濤湧,風帶迷濛蜃氣腥。百戰王臣矜獄圄,十年客子感飄零。今來欲鼓漁陽摻,恐有漦龍隔岸聽。

痛飲黃龍氣自豪 其一 - 近現代·黃假我

痛飲黃龍氣自豪,八年苦戰換今朝。拼將家國幾升淚,付與渝巴一石醪。

曉因逝世一周年告慰七首 其五 - 近現代·吳妍因

衣食無虧負荷輕,猶能殷切體親情。兒皆勤事幾忘寢,女已分身未育嬰。更喜稚孫知躍進,況當公社正爭鳴。家人行上新生路,四為欣然告可卿。

官爺二首 其二 - 近現代·陳振家

關係縱橫加奉承,不需資歷與才能。竽多人雜頻頻奏,俸厚災輕步步登。小錯經常同彼此,大關難過且調升。居然穩固如山嶽,鑑定條條合準繩。

下清宮與子民美蓀瓠廠同遊 - 近現代·黃公渚

芒屩輕箯健似猿,道人揖客古風存。極天海與山爭地,向晚風吹月到門。數點峭帆隨雁渺,如潮落葉挾鴉翻。十年遊釣重過處,雉竹成林柳半髡。

成都雜感 其四 - 近現代·蘇啟元

爛額焦頭滿地骸,扶衰攜幼哭填街。萬間廣廈皆灰燼,四出無家況掩埋。娓娓勸人狐集腋,嗷嗷待哺雁關懷。醵金為備雙弓米,飯罷同聲嘆運乖。

二零四六 - 近現代·張月宇

輪迴六道問摩耶,劫數恆河幾粒沙。久指廟堂言鹿馬,忽驚大澤起龍蛇。雲煙已鎖津門渡,羽檄猶違瀚海槎。一夜西風催羯鼓,冰山開滿雪蓮花。

如夢令 其四 堆雪人 - 近現代·崔榮江

滿地瓊花皎皎,堆個雪人剛好。兩眼嵌彈珠,鼻子嵌顆紅棗。粗糙,粗糙。不似人家手巧。

臺灣通史刊成,自題卷末八首 其四 - 近現代·連橫

韓潮蘇海浩無前,多謝金閨國士憐。從此不揮閒翰墨,青山青史尚青年。

鐵道兵小盛 - 近現代·聶紺弩

十幾歲焉不好強,擦掌磨拳俟天光。弓刀隱現十三妹,人虎醉醒武二郎。修過人民三裡鐵,打成自己四周牆。誰知究竟因何故,只覺前途事渺茫。

同鄉楊晴帆通守見貽問鸝詩鈔,奉呈二首 - 近現代·許南英

麗句清詞拱璧珍,枌榆又見老詩人。窮愁不作牢騷語,溫厚偏鍾矍鑠身。宗派誠齋真後起,宦遊玉局是前因。少時我有留刪草,太息滄桑付劫塵!

遊拴驢泉泉在太行山中 - 近現代·熊東遨

奇峰突兀水平鋪,天造形神畫不如。寄語時人休得意,好山宜看不宜居。

詠懷詩句由[小孩子點讀]APP - 小學家庭輔導專家,獨家原創整理並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詠懷的例句:

1、為了找回證照,他急得滿頭大汗。2、他反應遲鈍,簡直是塊木頭。3、經過一天一夜的昏迷,他終於在今天早晨醒過來了。4、這場球賽,地主隊佔有地利、人和的相對優勢。5、這件事情他雖有錯,但相對而言,我們也有不是之處。6、今天氣溫真低,冷得令人發顫。7、他以為地上有張千元大鈔,走近一看,原來是張玩具假鈔。8、為了讓這部機器重新發動,他忙得滿頭大汗。9、像他那樣的好吃懶做,不用多久就得喝西北風了。10、獨木舟是用整段木頭做成的。

相關焦點

  • 【556】杜甫《詠懷古蹟(其三)》教學設計
    2.通過人物境遇對比、換詞帶入等方式,理解詩人杜甫通過吟詠古蹟、詠懷王昭君而寄託的個人情感,進而掌握懷古詩由人而己的基本解讀方式。    3.通過教師講解與示範,掌握吟詠規則,因聲求氣,理解詩人杜甫情感在詩中的聲韻表達與頓挫呈現。    教學重點:    1.詩人通過詠懷王昭君而抒發的個人情感。
  • 杜甫《詠懷古蹟五首》其一:有著思鄉的悲涼,有著施展無門的無奈
    杜甫《詠懷古蹟五首》其一:有著思鄉的悲涼,有著施展,無門的無奈杜甫在大曆元年的時候寫了一組詩,叫做《詠懷古蹟五首》,這樣的一首詩描寫了詩人在戰亂的時候,山河破碎的時候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主要通過詩人自身的一個遭遇來詠懷,從這些字跡裡面都能看出詩人杜甫遭遇的不幸
  • 論及中國古代那些「簡單」的古詩,您更欣賞哪首?
    品鑑中國的古詩,從「詩仙」李白《靜夜思》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到古詩創作以量取勝的乾隆皇帝之《詠雪》的「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五六片。」,這些,都可以稱得上中國古詩中的簡體版加名作!但是若論從古詩本身「用語」「意境」「修辭」「詩風」各方面來考量的話,我則更加羨慕宋代邵雍所作《山村詠懷》。
  • #教師考編 考編幹活:高中必備古詩《詠懷古蹟》
    《詠懷古蹟》(其三)杜甫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這是組詩《詠懷古蹟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詩人借詠昭君村、懷念王昭君來抒寫自己的懷抱。詩人有感於王昭君的遭遇。
  • 「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一首經典古詩《山村詠懷》出自北宋
    Hello,大家好,歡迎瀏覽百家號原創作者「語文輕鬆學」的一篇古詩系列的文章。相信有一首古詩一定令你記憶猶新,甚至勾起你許多的童年回憶。好的,閒話就不多說了,這首古詩是我們幾乎所有人在剛讀一年級的時候的一首必學古詩,它就是北宋大詩人邵雍所作的《山村詠懷》。「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翻譯:一眼望去有二三裡遠,輕霧籠罩著四五戶人家。大大小小的亭臺樓閣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鮮花正在開放。
  • 以史證詩方法平議——以阮籍《詠懷》詩為例
    生活於魏晉易代之際的阮籍,長期處於司馬氏身邊,耳聞目睹了眾多政治事變,懾於司馬氏的政治高壓,不能直接表達意見,就在《詠懷》詩中委婉曲折地加以表達。因此,他的《詠懷》詩與歷史密切相關,可以稱之為微言政治詩。古人對此多有評論,清人王壽昌《小清華園詩談》卷上說:「嗣宗《詠懷》,其予奪幾可繼《春秋》之筆削。」
  • 古詩詞文賞析之唐詩《詠懷古蹟五首·其三》杜甫
    詠懷古蹟五首·其三 【唐】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珮空歸夜月魂。
  • 高三寒假複習之古詩詞鑑賞技巧點撥:阮籍《詠懷》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各題。詠懷阮籍 (魏晉)炎光延萬裡,洪川蕩湍瀨。彎弓掛扶桑,長劍倚天外。泰山成砥礪,黃河為裳帶。本詩主題思想與曹操《短歌行》的主題思想有某些相同之處,兩首詩都藉助對英雄的景仰,來表現自己的思想情感。2. 本詩前六句運用怎樣的手法,描繪了詩人心目中怎樣的雄傑士形象?
  • 阮籍:詠懷八十二首(其二十)楊朱泣歧路,墨子悲染絲
    詠懷八十二首(其二十) 阮籍 楊朱泣歧路 理解這首詩的關鍵,在於認清詩中幾個典故的背景和用意。下面先從第三、四句說起。 「飄颻」一詞,出於《詩經·豳風·鴟鴞》。《詩序》曰:「《鴟鴞》,周公救亂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為詩以遺王,名之曰《鴟鴞》焉。」
  • 讀阮籍的《詠懷》,深夜詠懷,含蓄隱晦地表明自己的心志
    這是魏晉時期著名的詩人阮籍題下的一首詠懷詩。全詩語言含蓄蘊藉,格調孤寂寥落,意境高深開闊,情感基調憂愁悲傷,抒發了詩人心中深深的愁緒與憂思。但最巧妙地地方也在於此,詩人抒發心中深沉沉重的憂思與傷心,但是卻不點明自己究竟為何事而愁,因為什麼而夜不成寐輾轉反側,以至於深夜時分重新起來彈奏琴弦,排遣心中那份憂思與傷感。
  • 杜甫詩三首《詠懷古蹟(其三)》教案
    杜甫詩三首《詠懷古蹟(其三)》教案教學目的1.了解懷古詩借古傷今借古傷己的風格特點。
  • 劉禹錫被貶朗州,這首詠懷詩效仿阮籍,卒章顯志,不落下風
    下面介紹的是劉禹錫被貶朗州,這首詠懷詩效仿阮籍,卒章顯志,不落下風。詠懷魏晉: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襟。阮籍共有五言詠懷詩82首,是他一生詩歌創作的總匯。阮籍壯志未酬,只有寄情老莊,將滿腔憤懣發而為詠懷詩,形成其獨特的抒情風格。這首詩的大意是:憂傷難眠,起坐彈琴。月光透過薄帳,清風吹動衣襟。孤鴻在野外哀號,飛鳥在北林鳴叫。徘徊遇見何物?不過獨自傷心。
  • 簡單在上的古詩是什麼?
    但是如果我們考慮到古詩詞本身「用語」「意境」「修辭」「詩風」,我很羨慕宋朝的《山村詠懷》邵雍。在我看來,最簡單在世界上的古詩不僅要符合簡和簡的筆風的語言,而且要從中獲得非凡的魅力體驗,使他們流傳千年!越來越持久!
  •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詠懷古蹟五首·其三
    這是組詩《詠懷古蹟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詩人借詠昭君村、懷念王昭君來抒寫自己的懷抱。詩人有感於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時表現了昭君對故國的思念與怨恨,並讚美了昭君雖死,魂魄還要歸來的精神,從中寄託了詩人自己身世及愛國之情。全詩敘事明確,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詩的發端兩句,首先點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 李賀《詠懷》,人生失意多愁苦,羨慕遊魚之樂
    ——唐代:李賀《詠懷》人生無論遭際如何,處於怎樣的境遇,到來的一天總要去過的。處在怎樣的境遇,就有怎樣的活法。人生當然不只是活下去而已,活著則必然存在著一種念想,懷著對未來的希望。李賀的這首《詠懷》,也是一首表達失意落寞之情的小詩。詩中雖沒有李賀特色的神怪綺麗之詞,也是很有特色。詩寫自己偶然的所思。尋常的一天,尋常的過盡。擱下筆,收起了書卷,突然發現自己增添了白髮。誰曾想,年紀輕輕,就出現了白髮,而且白髮已多,已同暮年之人。這樣,又豈是長壽之兆。能怎麼辦呢,只能苦笑而已。身處下僚,困苦不堪。
  • 碑記詩句_描寫碑記的50首古詩
    王兵憲於澤以二力士送予遣還二首 其一 - 明代·陸深雕弓羽箭爛銀鞶,白馬朱纓錯繡鞍。踏雪護行三百裡,一行騎射萬人看。送李天瑞還興隆二首 其一 - 明代·石寶莫道君門遠萬千,千山仍與萬山連。詠懷七首 其一 - 明代·嶽岱塗山會諸侯,萬國呈玉帛。河精授圖讖,開導由積石。洪水勢方割,底定于震澤。神功敷宇宙,厥民得稼穡。恭惟我太祖,天授神聖德。神文邁三五,聖武靖南北。唐宋豈無君,中原受胡厄。禮樂今再新,臣黎返故宅。誓雪百王恥,乾坤重開闢。黃帝殄蚩尤,周武誅紂逆。二帝不足言,千古功無極。
  • 詩詞朗讀:杜甫《詠懷古蹟·其三》群山萬壑赴荊門...
    這是組詩《詠懷古蹟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詩人借詠昭君村、懷念王昭君來抒寫自己的懷抱。詩人有感於王昭君的遭遇。杜甫寫這首詩的時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這是三峽西頭,地勢較高。他站在白帝城高處,東望三峽東口外的荊門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遠隔數百裡,本來是望不到的,但他發揮想像力,由近及遠,構想出群山萬壑隨著險急的江流,奔赴荊門山的雄奇壯麗的圖景。他就以這個圖景作為這首詩的首句,起勢很不平凡。杜甫寫三峽江流有「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長江二首》)的警句,用一個「爭」字,突出了三峽水勢之驚險。
  • 古詩裡的數學,數學老師必背的七首古詩
    ——德國數學家 魏爾斯特拉斯各位數學老師在教孩子學數學的時候,會不會順帶的教孩子一下古詩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古詩中隱藏的數學知識。看完本文後,不妨與孩子一起溫習溫習這些古詩,相信你們再讀時,會有不一樣的發現。如果孩子正處於識數階段,沒有哪一篇比北宋哲學家邵雍的《山村詠懷》更合適了。全詩共20個字,把10個數字全用上了。
  • 因物興感、傷逝詠懷——淺析晏殊《詠花詞》的審美特徵
    晏殊詞百餘首,其中詠物之作多達三十首,幾全為詠花詞,造語工麗,音韻和婉,形象鮮明,是北宋第一位大量創製詠花詞的作家。其中更有多首創調之作,都成為後代填詞的正體,而其好為聯章體,應歌合樂,傷逝詠懷,真實地反映時代的心聲與生活的情趣。因此,晏殊詠花詞對其個人而言,或對北宋詠物詞的發展史而言,都有特殊的意義和價值,是不容忽視的。
  • 孤獨詩句_描寫孤獨的50首古詩
    詠懷八十二首·其一 - 魏晉·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襟。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鵲踏枝·幾日行云何處去 - 五代·馮延巳幾日行云何處去?忘卻歸來,不道春將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撩亂春愁如柳絮,依依夢裡無尋處。